《大智度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智度论- 第10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论】释曰。陀罗尼三昧门如先说。疾得者。福德因缘故心柔软。行深般若波罗蜜故智慧心利。以是故疾得。如上说五功德故疾得。所生处常值诸佛者。是菩萨除诸佛母般若波罗蜜。其余一切众事皆不爱着。是以在所生处常值诸佛。如人常喜斗诤生还活地狱。复执刀杖共相加害。淫欲多故常受胞胎又作淫鸟。嗔恚多故还生毒兽蛇虺之属。愚痴多者如灯蛾赴火地中隐虫等。是诸菩萨爱敬于佛及实相般若波罗蜜。及修念佛三昧业故。所生处常值诸佛。复次如先菩萨愿见诸佛中说。终不离见佛者。又人虽一世见佛更不复值。如毗婆尸佛时。王师婆罗门虽得见佛及僧。而恶口毁呰言。此人等如畜生不别好人见我不起。以是罪故经九十一劫堕畜生中。复次深念佛故终不离佛。世世善修念佛三昧故。不失菩萨心故。作不离佛愿。愿生在佛世故。种值佛业缘常相续不断故。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见佛。问曰。此是果报事。云何说与般若波罗蜜相应。答曰。般若波罗蜜相应故值佛。或时果中说因故。相应有二种。一者心相应。二者应菩萨行。所谓生好处值遇诸佛。常闻法正忆念。是名相应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有法与法若合若不合。若等若不等。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见是法与余法若合若不合若等若不等。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一切法无有法与法共合者。何以故。诸法无少分合故。譬如二指有四方。其一方合三方不合。不合多故。何以不名为不合。问曰。以有合处故名为合。云何言不合。答曰。合处不为指是指分。但是指分更无指法。以二指相近故。假名为合更无合法。复次色香味触总名为指。但触有合力余三无合。以是故不得言指合。复次如异类同处不名为合相。各异故。诸法亦尔。地相地中水相水中火相火中。如是性异不名为合。以是故言无有法与法合。若合若不合等者。一切法一相故名等。以皆是有相皆是无常相。皆是苦相。皆是空无我相。皆是不生不灭相。事无异故名为等。不等者。各各别相故。如色相无色相坚相湿相。如是等各异不同。是名不等。菩萨不见等与不等。何以故。一切法无故。自性空故无法。无法故不可见。不可见故无等不等。等与合是习相应。不合不等是不相应。问曰。何以不说相应竟然后赞叹。答曰。听者厌懈是故佛赞叹果报功德。闻者心得悦乐故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作是念。我当疾得法性若不得。何以故。法性非得相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法性者诸法实相。除心中无明诸结使。以清净实观得诸法本性。名为法性。性名真实。以众生邪观故缚正观故解。菩萨不作是念。我疾得法性。何以故。法性无相无有远近。亦不言我久久当得。何以故。法性无迟无久。法性义如如法性实际义中说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有法出法性者。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无明等诸烦恼。入一切法中故。失诸法自性。自性失故皆邪曲不正。圣人除却无明等。诸法实性还得明显。譬如阴云覆虚空清净性。除阴云则虚空清净性现。若有法无明不入者。是则出于法性。但是事不然。无有法出无明者。是故菩萨不见是法出法性者。譬如众流皆归于海。如粟散小王皆属转轮圣王。如众小明皆属于日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法性分别诸法。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问曰。何以故不作是念。法性分别诸法。答曰。为着法性贵于法性。以是因缘生诸结使。是故不作是念。问曰。若法性空一相无相。云何分别诸法。答曰。得是法性灭无明等诸烦恼。破诸法实相者。然后心清净智慧明了知诸法实。随法性者为善。不随法性者为不善。如婆蹉梵志问佛。世尊。天地间有善恶好丑不。佛言有。婆蹉言。我久归命佛。愿为我善说。佛言。有三种恶三种善。十种恶十种善。所谓贪欲是恶。除贪是善。嗔恚愚痴是恶。除恚痴是善。杀生是恶。除杀生是善。乃至邪见是恶。除邪见是善。能如实分别善恶。是我弟子入于法性。名为得道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是法能得法性若不得。何以故。是菩萨不见用是法能得法性若不得。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云何得法性行八圣道分得诸法实相。所谓涅槃是名得法性。复次性名诸法实相。法名般若波罗蜜。菩萨不作是念。行般若波罗蜜得是诸法性。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及诸法性。是二法无有异。皆毕竟空故。云何以般若波罗蜜得达法性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法性不与空合。空不与法性合。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菩萨不观法性是空。不观空是法性。行空得法性。缘法性得空。以是故无异。所以者何。是二毕竟空故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眼界不与空合。空不与眼界合。色界不与空合。空不与色界合。眼识界不与空合。空不与眼识界合。乃至意界不与空合。空不与意界合。法界不与空合。空不与法界合。意识界不与空合。空不与意识界合。是故舍利弗。是空相应名为第一相应

【论】释曰。眼界不与空合空不与眼界合者。眼是有。空是无。空有云何合。复次菩萨种种因缘分别。散灭是眼眼则空。空无眼名因本故有。眼空空亦无。分别是眼空是非眼空。是则眼不与空合。又空不从眼因缘生。何以故。是二法本自空故。乃至意识界亦如是。问曰。此中何以不说五众等诸法但说十八界。答曰。应说或时诵写者忘失。复有人言。若说十八界则摄一切法。有众生于心色中错。心法中不错。应闻十八界得度。是故但说十八界。问曰。何以名为第一相应。答曰。空是十方诸佛深奥之藏。唯一涅槃门更无余门。能破诸邪见戏论。是相应不可坏不可破。是故名为第一。复次佛自说第一因缘。所谓

【经】舍利弗。空行菩萨摩诃萨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能净佛土成就众生。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诸相应中般若波罗蜜相应为最第一。最尊最胜最妙为无有上。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相应。所谓空无相无作。当知是菩萨如受记无异。若近受记。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相应者。能为无量阿僧祇众生作益厚。是菩萨摩诃萨亦不作是念。我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诸佛当授我记。我当近受记。我当净佛土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转法轮。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见有法出法性。亦不见有法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有法诸佛授记。亦不见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生我相众生相乃至知者见者相。何以故。众生毕竟不生不灭故。众生无有生无有灭。若法无有生相灭相。云何是法当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不见众生故。为行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受故。众生空故。众生不可得故。众生离故。为行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于诸相应中为最第一相应。所谓空相应。是空相应胜余相应。菩萨摩诃萨如是习空。能生大慈大悲。菩萨摩诃萨习是相应。不生悭心。不生犯戒心。不生嗔心。不生懈怠心。不生乱心。不生无智心

【论】释曰。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者。空相应有二种。一者但空。二者不可得空。但行空堕声闻辟支佛地。行不可得空空亦不可得。则无处可堕。复有二种空。一者无方便空堕二地。二者有方便空则无所堕。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本有深悲心入空则不堕。无大悲心则堕。如是等因缘不堕二地。能净佛世界成就众生者。菩萨住是空相应中无所复碍。教化众生令行十善道及诸善法以众生行善法因缘故佛土清净。以不杀生故寿命长。以不劫不盗故。佛土丰乐应念即至。如是等众生行善法则佛土庄严。问曰。教化众生则佛土净。何以别说。答曰。众生虽行善。要须菩萨行愿回向方便力因缘故。佛土清净。如牛力挽车要须御者乃得到所至处。以是故别说。疾得者行是空相应无有障碍。则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曰。先说空相应。今说般若波罗蜜相应。后说无相无作相应。有何差别。答曰。有二种空。一者般若空。二者非般若空。先言空相应。听者疑谓一切空。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空。复有人疑。但言空第一。无相无作非第一耶。是故说空无相无作相应亦是第一。何以故。空则是无相。若无相则是无作。如是为一名字为别。最上故言尊。破有故言胜。得是相应不复乐余。是为最妙。如一切众生中佛为无上。一切法中涅槃无上。一切有为法中善法习相应为无上。余义如赞般若品中说。问曰。若能行如是空相应便应受记。云何言如受记无异若近受记。答曰。是菩萨新行道肉身未得无生法忍。未得般舟三昧。但以智慧力故。能如是分别深入空。佛赞其入空功德故。言如受记无异。有三种菩萨得受记者。如受记者近受记者得受记者。如阿毗跋致品中说。三种如此中说。问曰。如此说相应第一无上。云何不与受记。答曰。余功德方便禅定等未集但有智慧。是故未与受记。复次是菩萨虽复利根智慧。余功德未熟故。闻现前受记或生憍慢。是故未与受记。所以赞叹者。欲以劝进其心。利根者行是空相应。如受记无异。钝根者行是空相应。若近受记。令众生常安隐得涅槃。是名利益。复有二种利益。一者离苦。二者与乐。复有二种。灭众生身苦心苦。复有三种。天乐人乐涅槃乐。复有三种。离三界入三乘。如是菩萨摩诃萨无量阿僧祇利益众生。众生义如先说。世人有大功勋则生憍心求其报赏。以求报故则为不净。菩萨则不然。虽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利益无量众生。无我心无憍慢故不求功报。如地虽利物功重不求其报。以是故说。是菩萨不作是念。我与般若相应。诸佛当受我记若近受记。我当净佛土得无上道转法轮。转法轮义如先说。问曰。何等法出法性。答曰。此中佛说。所谓行般若波罗蜜者。行般若波罗蜜者即是菩萨。知者见者即是众生。法性中众生变为法性以是故菩萨自不生高心。不从众生求恩分。不见诸佛与受记。如菩萨空佛亦如是。如行者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空。何以故。佛自说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生众生相乃至知者见者相。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尚不生法相。何况众生相。何以故。佛自说因缘。是众生毕竟不生。不生故不灭。若法不生不灭即是法性相。法性即是般若波罗蜜。云何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不受众生者不受神但有虚妄计我。众生空者。众生法无所有故。众生不可得者。以实智求索不可得故。众生离者。一切法自相离故。一切离自相者。如火离热相等。如相空中广说。第一相应胜余相应如上说。菩萨行是众生空法空深入空相应。忆本愿度众生。见众生狂惑颠倒于空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