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贝采利乌斯 _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贝采利乌斯 _2-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Page 2…

                         一、贝采里乌斯的生平 



    在瑞典林彻平地区附近,有一座美丽的小村庄,名叫威菲松达。在它的 

周围是广饶的田野,一条小河潺潺流过村庄的南面。1779年8月20日,琼 

斯·雅各布·贝采里乌斯就诞生在这个村庄里。 

     小贝采里乌斯的父母都是农民。在他4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母 

亲带着他和2岁的妹妹改嫁给了一位心地善良的牧师。两年以后,贝采里乌 

斯的母亲也去世了。幸运的是,自己已经有5个儿女的继父对兄妹俩就像对 

待亲生儿女一样,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牧师并不富有,但不久他仍然尽 

力筹措了相当大的一笔钱,为7个孩子请了一位博学的家庭教师。 

    在家庭教师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同时,牧师还非常注意满足孩子们的求 

知欲,经常专门为了教育的目的而带领他们去郊游。小河边有各种各样的植 

物,清澈见底的水中,鱼儿在游水吐泡,小虾、小蟹在鹅卵石中钻来碰去。 

小河边一年四季的景物各不相同,对孩子们来说,沿着小河旅行无疑是一场 

非常有吸引力的游戏。贝采里乌斯更喜欢这种旅行,尤其是继父经常对他观 

察事物加以指点与帮助。渐渐地,他开始全身心地爱上了大自然,有时他就 

躺在河边软软的草地上,仰望着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他仿佛觉得自己已经是 

大自然的一部分了。 

     1793年,14岁的贝采里乌斯进入了林彻平中学。对于那些繁杂的社会科 

学课程,他学习并不十分努力;但对自然科学课程,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经常搜集各种植物、动物的标本,还喜欢去打猎。在一位刚从西印度群岛作 

学术旅行回来的新博物学教师的指导下,贝采里乌斯开始对林彻平地区的动 

植物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整个中学阶段,他给老师们留下的印象是:一 

个天赋好、志向广泛但脾气很急的年轻人。 

     中学毕业后,贝采里乌斯希望能够继续深造,继父同意了他的要求。1796 

年9月,17岁的贝采里乌斯来到乌普萨拉——瑞典古老的大学城。随即他通 

过了入学考试,成为了乌普萨拉大学的学生。由于继父无力为他提供更多的 

资金,所以他的生活相当艰苦。为了能使自己的生活状况有所改观,贝采里 

乌斯就去给别人当家庭教师,虽然收入相当微薄,但这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却 

培养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热爱劳动的品格。为了给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的孩子 

上课,贝采里乌斯又开始自学法语、德语和英语,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自学 

经历,所以这些语言方面的知识在他后来利用多国语言研究各种学术著作中 

起了很大帮助作用。 

     1798年秋天,大学生贝采里乌斯获得了一笔奖学金,这样他就有了较充 

足的时间去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必为了生计东奔西跑了。很快,他通过 

了自己的本专业——医学哲学的考试。直到这时,贝采里乌斯对于自己以后 

毕生所从事的事业——化学,还没有多大兴趣。 

     最终促使贝采里乌斯将他的精力用到化学方面的却是一次考试。在大学 

三年级的一次各科考试中,他的化学成绩排在了全班的最后,要不是其他学 

科成绩优良,他就很可能被开除了。从此以后,不甘居人后的贝采里乌斯开 

始主动地学习化学。此时,这位年轻人开始研读德国化学家吉坦尼尔的教科 

书《反燃素化学基础原理》。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教科书。贝采里乌斯后来 

回忆道,正是研读了这本书后,他对于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他的头脑里 

充满了各种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 


… Page 3…

     此时,高年级的大学生每周有三次去化学实验室亲自操作的机会,对此 

贝采里乌斯并不满意,他希望参加实验的机会能再多一些。于是,他常常趁 

化学老师不在的时候偷偷溜进实验室参加实验。他的行为被老师发现后并没 

有受到责罚,老师同意这个已经崭露化学头脑的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 

有时还让他帮助自己制造一些化学药品。在不断的试验中,贝采里乌斯接触 

的新知识越来越多。 

     在一本回忆录中,贝采里乌斯记述了这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我 

正忙着制取硝酸,突然发现放出一种气体。为了弄清这是什么气体,我就把 

它收集在玻璃瓶里。我认为这种气体就是拉瓦锡所说的氧,当我把一根已经 

失去了火苗、即将熄灭的小木柴放入玻璃瓶中时,瓶内立刻燃起了一团明亮 

的火焰。这时,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 

     那时,拉瓦锡的氧的学说正深入到化学理论当中并开始代替过时的燃素 

论。在燃素论与拉瓦锡学说的拥护者之间进行着激烈的辩论。在瑞典科学界 

占统治地位的还是燃素论,贝采里乌斯的老师们都是信奉旧观点的,而他们 

的这位学生则接受了拉瓦锡的学说。贝采里乌斯在实验室里制备了大量的 

氧,经常当着同学们的面进行在氧气中燃烧各种物质的实验。对于这些同学 

来说,这是使他们认识拉瓦锡氧的学说的最早实验。 

     在不断的实验中,贝采里乌斯更加深了对化学的兴趣。在当时的乌普萨 

拉大学,化学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也很少有哪个大学生想要专门献身于 

这门学科之中。但贝采里乌斯此时已深深地爱上了化学,并开始努力解决自 

己在研究某些化学现象时出现的难题。1799年的暑假,他是在一家玻璃店里 

度过的,在那里他向一个意大利人学习了焊接玻璃和制造玻璃器皿的技艺。 

这项对于实验室工作极为重要的技能,在以后总是令他的学生们感到惊叹不 

已。这一年的冬天,他给麦地维矿泉水产地的一位医生当助手,1800年冬, 

贝采里乌斯对麦地维矿泉水进行了化学分析,并以此作为他学位论文的题 

目。 

     这时候,在电学方面,意大利人伙打发明了能产生持续电流的伏打电池。 

很快,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贝采里乌斯也制造了一个伏打电池,并用来研究电 

流的生理学的和医疗的效用。利用这一装置,他成功地使一位残疾人的一只 

病手恢复了灵活性。对这些实验的体会成了他博士论文的基础。1802年5月, 

贝采里乌斯在乌普萨拉大学进行了公开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因而完成了获 

得医学博士学位所需的一切。同一年,瑞典皇家医学会任命了刚满23岁的贝 

采里乌斯为斯德哥尔摩医学院医学和药学讲师。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教学 

生涯。 

     1807年,28岁的贝采里乌斯被任命为化学和药学教授。此时他所任教的 

医学院医疗系只有三个教授,因此,每个教授要开好几门课。贝采里乌斯开 

的是医学、植物学和药学的课程,不久以后他又开了化学课。在一开始,他 

的药学课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但来听他的化学课的人却是寥寥无几。这是因 

为,在当时的化学教授们讲课时只注重口头讲述而通常不进行任何演示和实 

验。这种化学教学法在许多大学中是有传统性的。只用口头评说各种物质的 

性质和组成,却不作化学反应的直观实验,不仅对于讲授来说是很困难的, 

就是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样抽象的化学课也是十分枯燥难懂的。因此化学课 

不受欢迎也就可想而知了。 

     贝采里乌斯力图改变这种局面。他在讲课中大大增加了实验次数,把直 


… Page 4…

观的化学实验引入了课堂教学之中。不久,他上化学课的教室就逐渐挤满了 

前来听课的学生。他的这种化学教学法也很快被其它许多大学所采用。 

     在进行紧张的教学活动的同时,贝采里乌斯也积极地投入到科研活动 

中。1802年,他进行了电化学的研究,1803年2月,他将研究成果总结成一 

篇论文,这篇论文包括了贝采里乌斯以后提出的电化学理论的全部基本原 

理。同一年,贝采里乌斯与本国化学家赫新格尔在进行化合物分解的研究过 

程中,共同发现了化学新元素铈,同时也精确地测定了这种新物质的性质。 

就这样,在此以前默默无闻的24岁的雅各布·贝采里乌斯在化学界出了名。 

     1806—1818年,贝采里乌斯与赫新格尔编辑出版了期刊《物理、化学和 

矿物学丛刊》,这本刊物在物理学、化学界的影响日益加深,贝采里乌斯也 

经常在这一刊物上发表自己的各种研究成果。 

     在1806年,贝采里乌斯自己动手编写了生理化学教科书。就在这一年, 

他第一次把“有机化学”的概念引入了教学之中。1808年,他着手编写了《化 

学教科书》一书,这是日后许多国家的几代化学家都学过的一部教科书,对 

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1807年开始,在以后的6年中,他还进行 

了测定各种盐、酸、氧化物与其他物质组成的基础的研究。 

     由于贝采里乌斯对科学界与教育界的贡献巨大,在1808年,他被选举为 

瑞典科学院院士,1810年又被选举为瑞典科学院院长。工作繁重的贝采里乌 

斯对于这种种的荣誉并没有看得太重,他依然脚踏实地地进行自己的科研与 

教学工作。 

     作为一位科学工作者,贝采里乌斯非常注意了解世界各国最新的科学研 

究进展,他积极与外国科学家们进行不断的联系,这进一步扩展了他科学观 

点的广度与深度。还是在科学活动的初期,他就已经同许多著名的学者,比 

如法国的贝尔托勒、英国的戴维等人建立了通信联系。1812年夏,贝采里乌 

斯应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戴维的邀请,访问了英国皇家学会,通过戴维的介绍, 

他还结识了学会的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在以后的5个月中,贝采里乌斯与 

戴维进行了共同的化学研究,取得了许多共识,并且互相纠正了对方的一些 

错误观点,进一步加深了他与戴维的学术联系。1818年春天,贝采里乌斯由 

于过度疲劳而生病了,医生和朋友们都建议他能够暂时停止化学研究,到外 

国进行旅行疗养。他听从了劝告,作了长时间的出国旅行,访问了英国、法 

国、瑞士和德国。旅行期间,他又结识了欧洲的许多大学者。他在法国巴黎 

呆了10个月,与法国学者们相互交流了研究课题,贝采里乌斯从中得到了许 

多非常有益的启示。1820年10月,他回到了斯德哥尔摩,又开始了新的科 

学研究。 

     此时的贝采里乌斯,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他研究的范围极广,化 

学上的大问题几乎没有一个没有参加研究过。 

     为了更好地总结当时科学的发展情况,从1821年开始,他着手出版《物 

理、化学进展年报》。直到他逝世,年报一共出版了27期,这些年报是19 

世纪上半期有关化学、物理学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