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气候- 第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五部分 6。百年石门坎(2)

    (四)不是为了450元钱

    石门坎的社区发展工作者(也称项目推广员)都是有专业知识的青年人,他们每月只有450元的补贴(工资更准确),450元几乎是他们的全部收入。马剑,38岁,毕节农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在石门坎从事社区发展工作已有十年的时间。他说,他不能离开这份工作,不是看中这450元钱,实在是觉得老百姓不能没有他,实在是不忍心离开贫困的石门坎人民,再苦再累再穷也得克服。马剑说,也有经不住诱惑想离开的时候,但一想到社区贫困的村民,就又不忍心离开了,思想波动的时候,他就走到柏格理、高志华、费利波〃三位代表〃的墓前一坐就是半天。我理解柏格理、高志华、费利波先生对马剑的意义,当我站在柏格理、高志华、费利波先生的墓前的时候,心中也会油然升起崇敬之情,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中国发展工作者的渺小。晚上,我问马剑最需要什么,马剑说最希望有一部摩托车。我毫不犹豫地答应给马剑筹几部摩托车,尽管还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筹到摩托车,但我不能不承诺。马剑工作范围内的祖基村,来回走一趟,路途就需要7个小时。马剑两三个月才回一次家,虽然回家只有60公里的路程,但一天走不到家。马剑的儿子上初中了,从来就没有照顾过儿子的学习,马剑说的时候,眼里闪着泪花。

    马剑的同事有五个,他们是张建芬、苏慧江、张礼坤、朱理华、文荣建。他们是新时期最可敬的人。今年的五一节,我把鲜花献给石门坎的发展工作者们。

    (五)石门坎啊!贫穷不是你的错

    打开1920年石门坎的照片,你会发现80多年前的石门坎比现在的石门坎繁荣和美丽。1948年的大地震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石门坎美丽的欧式建筑只剩下了高志华先生一天也没有住过的一栋别墅,这栋别墅恐怕是今天石门坎最值钱的建筑(现在是石门坎乡政府的办公楼)。昔日茂密的森林如今却已光头秃顶;柏格理先生修建的游泳池已经常年不见水滴了;再已不见当年医院、麻风病院、孤儿院、敬老院、农科实验站了;昔日足球之乡的孩子们却已经不知道了足球的模样;在大理石基础上重建的三层楼高的新民族中学依然见证着昔日石门坎教育的厚实与辉煌……

    要不是亲历石门坎,你根本想象不到那里的贫困状况。在石门坎的信用社里,2004年3月底的存款只有80万元,其中乐施会的项目资金51万元,学校学生的报名款8万元;政府统计的人均纯收入1090元;70%的农户依然住的是茅草房;80%的人畜缺水;90%以上的农户依然是人畜同居;烤土豆和玉米面依然是90%农民的主食;90%以上的村民都有不同程度的氟中毒;14000人口的乡,中学女生不到男生的1/3,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只有到百里外的地方上学。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有许许多多个石门坎人因贫困而发生的悲伤凄凉的故事。石门坎人告诉我,穷人不需要眼泪。我尊重石门坎人,省去了许多悲伤凄凉的故事。

    我们面对石门坎的贫困的时候,为自己的力不从心而叹息的时候,一个如鲠在喉的问题却不能不说——石门坎真的很穷吗?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石门坎却依然是繁忙的,大大小小的运矿车吵闹得让人无法入睡(为什么白天运矿车少,据说是避税)。每天都有大量的财富不分日夜源源不断地从石门坎流走。

    石门坎的煤矿、铅矿、锡矿资源,上级政府部门将开采权给了浙江、四川和云南的三个大老板,这些大老板每年给乡政府创造的税收不到50万元,运矿车损坏公路每年的维修费却远不止50万元。开铅矿、锡矿是有毒的,在矿上的农民每天的工钱却不到10元钱,由于没有任何的劳动保护,每个健壮的农民只能在矿上工作三个月。从一个矿上被辞的矿工会到另一个矿上去打工,很多矿工明知道这样对身体有很大的摧残,但每天10元钱的工钱对当地的农民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这就是所谓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吗?不是,这些人不是为财而舍命的,他们是像鸟儿一样,为生存为食物而舍弃生命。所以,〃宁可累死,不可饿死〃才是矿工们的生存写照。至于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就更不用提了。

    石门坎矿产资源的开发,既没有给乡政府带来财富,也没有给当地的人民带来财富,相反,还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和生存的环境。〃发展才是硬道理〃怎么会这样呢?

    主流社会首先用〃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一句话割断了石门坎的矿产资源与当地人民和政府的关系,然后,谁是国家?谁代表国家呢?有权决定矿产资源开采权的几个人代表着国家?国家的资源谁有资格开采呢?代表国家的人说〃公开招标〃,对谁招标呢?对资本家招标,99%的人被排斥在外。石门坎的发展,与当地的政府和人民没有关系。如果把石门坎开矿的GDP计算在石门坎,石门坎的人均GDP应该超过1万元,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可是,石门坎的老百姓的收入与GDP无关。石门坎开矿的GDP对老百姓来说,是垃圾GDP。从石门坎的开发、发展,印证了党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无比正确。

    石门坎的贫困,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假如西部资源的开发都是石门坎这样的状况,这样的开发对西部的人民有什么好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假如西部的资源,就这样廉价地转移到了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就这样廉价地转化为资本家的资本,20年后,西部还有什么发展的机会和资源?假如西部的资源(包括劳动力)极其廉价地转移到城市和东部,东部的产业资本怎么会向西部转移呢?没有产业向西部转移,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今天的西部真的很重要,那是因为西部是能源等各种资源的基地,假如开发的结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极少数人富裕,多数人付出代价,20年后,资源没有了,富人也将财富带走了,到时西部还有什么?西部还重要吗?

    今天的西部很多的小城市,第三产业发达,主要是富人和官员消费经济支撑下的繁荣,当西部的资源优势掏尽的时候,富人拍屁股走路的时候,这些所谓的经济繁荣可以持续吗?

第五部分 7。跋(1)

    只有走中国道路,中国农民才有出路——

    写在《大气候》出版之时

    2009年1月,在我的第三本书《大气候》截稿之时,据官方统计已经有2000多万农民工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失业了。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人都希望乡镇政府承担起责任,将〃返乡农民工〃留在乡村〃就业〃。在一些媒体的影响下,一时间,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创业在中国农村大地上〃蔚然成风〃了。其实,这只是自欺欺人。

    一、现代化是减少农民,而不是增加农民

    现代化的基本任务就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也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因果。

    无论是日本还是亚洲〃四小龙〃,都只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实现现代化——将农民减少到15%以下。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以上,世界上同等水平的国家,农民数量都在30%以下。中国是人口特大型国家,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减少农民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中国所处的现代化阶段,不是要将失业农民工安置到农村去就业和居住,而是要大力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步伐。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业的大方向是错误的。

    二、在农村消化农民工问题,是〃蓄水池〃变〃堰塞湖〃

    农民工返乡,真的可以就地创业和就业吗?

    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洲〃四小龙〃,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中,都遇到过〃经济危机〃,都经历过大面积的农民工(工人)失业,最终都是立足城市,才解决了农民工(工人)就业和市民化的问题。而将农民工问题转嫁给农村,这种思路没有成功的先例,只有失败的先例——菲律宾。

    菲律宾曾经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强国,被欧美国家誉为〃亚洲典范〃,1960年前后,菲律宾同样遇到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工失业问题,菲律宾军政府强力推行土改,想将农民工失业问题——工人问题引入农村加以解决,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因为,在现代化过程中,农业比较效益是逐步下降的,如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有20%左右的专业户和万元户,当时的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元,而现在将家庭成员进城做工人的收入统计在内,也达不到〃万元户〃的水平。农业只能养活越来越少的农民,更何况农村出生的年轻人愿意做农民的越来越少!菲律宾农民工的出路最终选择了向海外〃出口〃劳动力,菲律宾现在海外打工的劳动力高达800万人,占其总人口的10%,每两个年轻女子就有一个在海外做〃菲佣〃。

    我国现在是〃8亿农民为5亿市民搞饭吃〃,如果将失业农民工引入农村加以消化,就会变成〃9亿多农民为3亿多市民搞饭吃〃的局面,这恐怕没有光明的前途。农村年轻人绝大多数会选择城市,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引导失业农民工返乡就业,这不是在农村建〃蓄水池〃,而是在建〃堰塞湖〃。

    相当大一部分40岁以上的农民工会逐年返回农村安居乐业,每年大概都会有100万…200万人,新农村建设应该统筹考虑这部分人的创业、定居和就业意愿。但农村每年又会新增1000万人以上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新增劳动力的第一选择是进城,城市化是主流。城市之门要向他们打开,并帮助他们在城市安居就业,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也可以向海外输出劳动力,但中国人口比菲律宾多十多倍,海外就业只是杯水车薪。

    三、立足城市帮助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是劳动力,是财富的创造者,是消费者,是工人阶级,是新市民,是公民,是国家主人。一个农民工在城市创造的价值至少比他在农村创造的价值高五倍,一个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消费至少是他在农村消费的五倍以上。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民工留在城市的就业机会和他们本身需求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比他们回乡的就业机会不知大多少倍。所以,立足城市解决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比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要现实得多。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考虑,集中资源在城市解决农民工问题、比分散资源到农村解决返乡农民的问题要高效得多。

    农民市民化,是最大的扩大内需。农民工市民化,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最积极有效的办法。

    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这是非常正确的。农民工(工人)失业问题,不应以〃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业来解决,这不过是〃收容遣返〃制度的另一种表述罢了。

    四、〃外向型〃工业化道路对减少农民的作用有限

    减少农民,是中国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增加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某些沿海发达地区的领导人一再强调要产业转移和升级,同时中央政府却不断出台〃出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