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家桢居士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沉家桢居士文集- 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修行这个名词,原有广义狭义之分。今天这个题目是专指在家人的修行,所以是广义的包括了修人天福报的十善道,换句话说,是有相布施及无相布施都包括在内;而布施也包括了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简称之,也可以说是指修一切善法。

    在家人要想修行,只有靠自己,要自己订出一套可行的功课,这是我六十年来所体会出来的最重要经验。

    出家人过的是寺庙生活,有;做功;课的殿,有庄俨的佛菩萨像时时看著,有一定的时间共同做功课——早课、晚课及参加各种法会,还有师父师长的督促指导及师兄师弟的互相鼓励。我们在家人没有这种福报,而且在家人的环境也远比出家人乱而杂,上事父母、下养子女,不但谋生的负担重,外境的引诱也多,特别是在美国的中国年轻父母,想到将来子女读大学的费用,每每觉得压力很重。因此,在家人要修行,实在不容易,不但错了方向没有人纠正您,也极容易感到疲厌,生退心。所以,在家人修行,顶重要的是要严格管理自己,订出一套可行的功课。我愿意再强调一次,这是我六十年中体会出来的最重要经验。

    自己定功课

    怎样定您自己的功课呢?当然每个人不会相同。我也订过不少不同的功课,试验过好几种法门,我目前的结论共有四点,想贡献给各位。

    第一点,要决心起早,自己订一早课。晚上订的功课,极容易因一天工作的疲劳或者因为有晚间的应酬而松懈或放弃。唯有早上提早至少半小时起床,在早餐以前,订出半小时的功课,这时间最为有用,也不容易受打扰,可以持久。譬如说每天早上念一遍《金刚经》,或者多少遍‘大悲咒’,或者一遍《阿弥陀经》及一千声佛号,或者念多少遍六字大明咒,或者练习四念住,或者修习止观禅定,看您对那种修法最能相应,都可以,但一经订后,三、五年内不要变更。

    第二点,要设法一年至少参加一次严肃的佛七、禅七或其他修持,不要短过七天。我一生中感觉到跟张澄基教授有三次连续三个星期的修静最为得力。在参加期间一定要禁语,能守八关斋戒最好。禁语要真真连续七天,并不是上堂禁语,回到宿舍又和人闲谈,这样的中断,对修持毫无用处,毫不得力。所以,最好什么事都不管,在这七天中,将身心完全放在修行上。各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您就抽出七天,将您身心内的一切污染,澈底清除一次,对您一定有好处。

    第三点,要细心认识自己。先问一问自己,您活了这么多年,有没有认识您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是在家人修行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如果您对自己没有了解,不知道自己嗜好、长处及弱点,不了解自己的个性,很可能盲修瞎练,浪费时间,甚至于走入邪途。

    怎样去认识您自己呢?先从大处著手,细心体会一下您自己的个性。不要去想这种个性是好呢?还是坏?也不要听别人这么说,就以为您是如此,而是要坦白找出您自己的个性是那种典型。下面二个例子是比较偏向于极端的例子,您的个性可能介乎两者之间,不过也可以找出倾向。

    第一种典型——你是不是常有不安全感?常常为自己著想,将自己的利害看得很重?因为要保护自己,所以怕和人接交,怕找麻烦,也因此不喜欢帮人?所谓独善其身,个性趋向孤独。这是一种个性的典型。

    另一种典型——您对自己的事、自己的利害看得很淡,不十分关心,却喜欢帮别人的忙,喜欢替别人著想,有极强的同情心,有仗义打抱不平的胸怀,不计自己的利害,有时会弄得焦头烂额,不以为苦。为人慷慨好朋友,虽然有时也会答应了人做不到,反而被人骂。这又是一种个性的典型。

    自己细心的观察一下,您是近乎那一种典型。

    各位,这两种典型都不坏。您只要自己认清楚了您是近乎那一种典型,运用发挥您的长处,避去您的缺点,一样可以成功。我的所谓成功,是指走上修行的菩提大道。

    如果您自己观察下来,您是近乎第一种典型的人,我建议您先从修学原始佛教人手。四念住是一帖对症良药。如果您对于研读中国古文的经典没有问题,四圣谛、八正道等哲理及教法,都是好的,应该细心研究。倘若宿根深厚,一样可以得果。《金刚经》中说:‘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陀洹是修学原始佛教达到的初果。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即是不受外境的影响。第一种典型的人,比较容易修到不受外境的影响,也比第二种典型的人所接触的外境简单,因此容易修到初果的境界。

    如果您自己观察下来,您是近乎第二种典型的人,我建议您读一读《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将您的心胸放大。学大乘佛法,顶要紧的是冲淡我相。

    而扩大心胸是破我相的基础。第二种典型的人已具有大乘根器,再将心胸放大,则人我之分趋淡,分别计较减轻,自然能迅速走上菩提大道。

    至于认识您自己的弱点,是贪心重呢?是嗔心重呢?是疑心重呢?或是自慢骄傲?唯有自己坦白承认您的幻躯有那些弱点,方能设法避免,方能自己提醒,不走上造恶业的因缘,这是想要修行的在家人须时时警惕的重要步骤。

    第四点,要尽量将您的生活和修行打成一片。这初听好像并不容易,其实并不难,养成习惯之后,效用很大。因为我们所讨论的是在家人的修行,所以最可能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的是布施。其要诀是将布施的念头常常放在心上,留心抓住机会。要记住凡是影响人们愈广愈大愈久的机会,其作用,也就是功德福报也愈大。

    我们都已经是上了船的人,应该知道布施并不只是捐钱。布施有法施、财施、无畏施,范围很广。让我简单的和各位谈一谈:

    使人增加智慧,教人有用的智识(如做老师),供养法师(使法师能安心将佛法智慧传给大众),助印佛书,赠送及流通佛书,都是法施。像我们的李祖鹄居士,二十年如一日,经他的手送出去的佛书,相信已超过一百万本。最近翁仁明居士开了一所维摩诘书屋,大规模的赠送及流通佛书,自己常常到书屋去照料。他们二位都是将生活与法施打成一片的好例子。

    财施也包括了物质。有的宗教,规定教徒要将每个月收入的百分之几捐给教堂,佛教中一般来讲,都没有这种硬性规定。其实,这种每月得捐若干的办法,也有它的好处,至少可以每个月提醒您一声。假定您能自己规定,我每个月一定捐几块钱给某一个寺庙或某一种义举,久而久之,您就养成财施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的习惯。至于随时随地助人之急,不论多少,都是财施,都是善因,必得善报。

    无畏施更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修的法门。一位善尽其职的护士或警察,即是减除人们恐怖的好例子。无畏施也包括了不要造成对方的恐怖。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跟著母亲去绍兴乡间一家替我们看管祖坟的人家,偶然间看到一件事,使我留下一个始终磨灭不了的印象。这个人家的主妇为了要请我们吃饭,去杀一只鸡。我正好看到那只母鸡拼命在前面逃,这位主妇拿著一把菜刀在后面追,后面还有几只小鸡在吱吱呀呀的叫。这天在餐桌上我看了鸡肉,实在吃不下去!这即是无畏施的反面,世界上的这种情形,或比这更惨的场面不知有多少。要天下太平,要都市中杀盗的罪犯消除,看上去并不容易!因为有这共业的恶因,必然会生共业的恶果。如果我们能随时随地自己注意无畏施,也能劝人阻止人不杀不害,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好修行。

    现在我将上面的四点再归纳一下,这是各位可以自己订的功课:

    一、要订立一个可行的早课。

    二、一年至少要认真参加一次七天或以上的修行法会。

    三、要随时检讨认识自己。

    四、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行修行,随时抓住机会。

    因为在家人修行要靠自己,别人帮不了您多少忙,所以健康对您十分重要。近年来,美国社会已经由医治疾病逐渐进步为预防疾病,这是一个好现象。希望各位同修对这一方面的新知识,尽量接受。您身体健康,住世久长,修行、种福、积功德的机会也就增加,非常重要。

    我自己近年来有三种警惕及一个目标,也想贡献给各位参考及讨论:一、不要以为一定有明天。二、不要批评。三、不要为烦恼所转。并以福慧双修为目标。

    不要以为一定有明天

    各位,我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几年前,显公法师等六个人坐一辆我的车子,由一位居培诚先生开车。我坐在司机后面窗边的座位上。当车在SprainBrook高速公路上驰行时,右方同一方向开的一辆车,突然绕过我们的车前,撞在我车的左方。那时我正睡著,只觉车身一震,‘碰’的一大声,惊醒睁眼看时,只见那辆撞我们的车正好一个跟斗翻了出去,我们的车也马上停止。后来方才知道那辆车正好撞在我们的车前后门中间的钢骨上,这是这辆车最坚固的一点,所以那辆车被弹了出去。各位请想一想,如果那辆车是撞在钢骨的前方,即撞进前门,居君不死即伤;如果稍向后、撞进后门,我不死即伤,这真是差之毫厘的事。如果撞在后车门上,今天我就不可能和各位相聚!

    在现代的高速度社会中,一个人随时可以死亡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相信各位亲自遇到的经验也一定很多。所以,我这一个警惕——不要以为一定有明天,并不是故意恐吓各位。

    常听见做母亲的会说:‘啊呀!我是很想修行呀,可是孩子还这么小,家里的事情又忙得喘不过气来,那里有时间修行呢!等孩子们都成人了,我那时就可以安心修行哩!’各位,在座的年轻母亲很多,不知有没有生起过这种念头?我可以告诉各位的,有一位母亲十多年前曾这样说过,可是她现在正忙著替女儿照料外孙!

    也常听见在做事的朋友讲:我很欢喜学佛啊,可是现在每天上班,事情实在太多,不如等我退休之后,一定可以专心修行了。也有人说:现在那里有时间修行,现在得尽力赚钱,不然等退休之后,连生活都没有保障,还谈什么修行。

    各位,我和我的妻子和如都曾有过这种念头。记得有一次我们讨论到这个问题时,和如曾问我一句话,改变了我们的观念。她说:‘您知道您能活到几岁?’我说:‘这件事可没有人能知道呀!’她说:‘那么算盘不能打得这样如意呀!’各位,您们觉得怎样?六十年来,我亲眼看到不能等到孩子成人或等到退休就先走的,已有好几位了!

    去年年底,我参加了显公法师在大觉寺主持的佛七,令我回忆起十七年前我在大觉寺第一次参加佛七的情景,不觉生起极大的感慨。因为在这短短的十七年中,共同参加第一次佛七的在家佛友,竟没有一人在此次重见。就我记忆所及,其中已有七位先后去世!如果这种事实还不能使我们相信无常的真理,实在可以说沉迷得太可怕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