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 第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取消了国民党的旗帜。1927 年9 月,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
“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取消了八七会议关于左派国民
党运动与在其旗帜下进行武装暴动的决定。这是正确的。党所领导的武装斗
争挽救了中国革命,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历史性
转变。但是,八七会议以来,党内“左”倾情绪继续增长,中央领导机关和
某些地方党组织提出要煽动起“红色恐怖”,“大杀豪绅地主”等口号。

上海也在实行红色恐怖,瞿秋白、李维汉到上海后,去看上海新任书
记邓中夏,三个人都反对在城市实行红色恐怖,下令停止了这一行动。但是,
党内“左”倾情绪的不断发展,终于失去了控制。①中央在武汉时,瞿秋
白、罗亦农、李维汉共同在罗亦农家中开会,布置了湖北的秋收起义。

这时,叶贺军队失败,许多起义人员辗转来到上海。贺龙到后,中央
在上海租了一幢两层楼的公馆,让他一个人住在楼上,下面安排一对夫妇带
着小孩作二房东。李维汉代表中央与贺龙谈话,贺龙表示湘西大有希望。瞿
秋白听了汇报后说:是否要他去干一干呢?中央最后决定让他回到湘西,结
果,他回去就干起来了。在南昌起义军失败后辗转回到上海的,还有周恩来、
李立三、叶挺、谭平山、张国焘、郭亮、夏曦以及党外的朱剑凡等,中央都
给以妥善安排。周恩来回到了临时中央政治局工作。

1927 年11 月1 日,中央常委开会,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参加,主
要讨论了中央紧急会议的准备工作问题。对于当前形势,瞿秋白说,中国革
命潮流仍是高涨的。李维汉说,目前中国革命,客观条件可以综合各地的暴
动发展成一个总的暴动。但党的力量不适应客观条件的需要。他提出这次紧
急会议对于组织问题要下一决心,坚决地改造党,撤换一般知识分子的领导,
提拔工农分子等。瞿秋白也说,党的组织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定要坚
决地提拔工人分子。这些意见显然是错误的,其中都有共产国际代表的影响。
11 月9 日至10 日,在瞿秋白主持下,在上海召开了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值两湖农民暴动受挫,叶贺军队失败之后。因此,会议主要任务是要指出
中国革命前途和任务、策略,加强党的组织,整顿政治纪律。会议强调批评
右倾机会主义和党内的悲观情绪,提出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
田,主张发动农民,组织工农革命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次会议发展了八七会议以来的“左”倾情绪,提
出了错误的理论和策略,形成了“左”倾盲动错误,并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取
得了统治地位。与此同时,瞿秋白还在党的刊物上发表了《中国革命是什么
样的革命?》、《武装暴动的问题》、《中国革命中的无产阶级的新策略》等文
章,宣传了这些错误的理论和策略。归结起来说,这些错误主要是:中国革
命是“民权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无间断的革命”①,中国革命“不能不同时推
翻资产阶级”,“不能不超越资产阶级的民权主义的范围”②,中国革命的形
势是不断高涨,由此得出在全国实行总暴动的策略,以及在组织上采取惩办
主义政策,等等。①②瞿秋白:《中国革命是什么样的革命?》,《布尔塞维
克》第5 期。

在“左”倾错误方针的指导下,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的主要工作
都是围绕实现全国总暴动这个总的策略来进行的。十一月扩大会议后,中央
领导人于当月制订《中央工作计划》,积极推行盲动政策。中央先后布置了
广州、上海、武汉、天津、长沙等大城市举行“总罢工”“总暴动”的计划,


布置两湖、江苏、浙江等省的“工农总暴动”,并在某些地区提出过左的政
策和口号(如11 月15 日,中央致两湖省委信,提出“杀尽改组委员会委员,
工贼,侦探,以及反动的工头”,“杀尽土豪劣绅,大地主,烧地主的房子”。
而湖南某些指导者,主张烧光县城;江苏省委则要求家家户户都要参加暴动,
否则以反对革命纪律制裁)。先后发动了宜兴、无锡的农民起义,以及上海
起义、武汉起义、顺直大暴动(实际上仅仅是玉田等县的暴动)。由于缺乏
群众基础,组织不善,匆忙发动,特别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暴动都失
败了。广州起义虽然取得了胜利,占领了广州,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但
是由于以城市为中心,共产国际代表纽曼力主起义后坚守广州,反对把起义
队伍撤退到农村去,结果招致失败。从总的方面看,广州起义“应该肯定,
它是开始土地革命战争新时期的三大起义之一,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影
响。当然,不能否认,在起义的指导思想上也直接受了‘左’倾盲动主义的
影响。”①。。 

广州起义的领导者张太雷,12 月12 日晨参加了广州市的群众大会后,
乘车回到起义总部时,敌人已占据总部,乱枪向他的汽车射击。结果,张太
雷身中三枪,最后一枪击中心窝,胸膛炸裂而死。消息传来,瞿秋白怀着极
大的悲痛,写下了《悼张太雷同志》一文,回顾了张太雷的革命生涯,痛切
地指出:“如今他是死了!我们的党在白色恐怖之下已经牺牲不少负责同志:
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王荷波。。,如今张太雷同志又做了白色恐怖之
下的牺牲了。张太雷同志死在几万暴动的广州工农兵群众与反革命军阀搏战
之中,死在领导工农兵暴动的时候。他死时,觉着对于中国工农民众的努力
和负责;他死时,还是希望自己的鲜血,将要是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之渊泉!”

②同时,瞿秋白写了痛悼广州起义烈士的悼文《悼广州死难的五千七百工农
兵士》。③
广州起义的失败,使瞿秋白等中央领导人有所觉悟,停止了两湖年关
总暴动。虽然,中央还没有停止湘鄂赣三省暴动,又加上了河南暴动,但是
在部署上不象以前首先要夺取长沙、武汉等大城市,而是采取分区创造割据,
包围中心城市。“对盲动主义的实行来说,这是一大退步,反之,在认识上
却是不小的进步。”④应该指出,即使在犯“左”倾盲动错误的时候,瞿秋
白也仍旧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并且提出了有益的见解。他在这前后提出
要发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工农红军等。正是这些正确的见解,
使他能够及时地发现和纠正了“左”倾盲动错误。①李维汉:《对瞿秋白“左”
倾盲动主义的回忆与研究》。

②③《布尔塞维克》第1 卷第12 期。

④李维汉:《对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回忆与研究》。
1928 年2 月25 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召开了第九次扩大会议,通过
了苏联及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斯大林、布哈林等所提出的《关于中国问题的
议决案》。尽管它还存在着某些重大的错误(如说革命正走向新的高潮;继
续混淆大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区别;城市中心思想;缺乏自我批评,
等等),但就纠正“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来说,这个决议案起了积极作用。3、
4 月间,共产国际决议到达中国,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了会,一致表示拥
护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且作了自我批评。会后,于4 月30 日,发出《中央
通告第四十四号——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会二月会议中国问题决议案的问
题》,并在实践中,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结束了“左”倾盲动错误。


对于以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自八七会议以来的工作,究竟
如何评价,李维汉有公正的论述,照录如下:

八七会议产生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受命于危难之际。

……开辟了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新时期。。。在整个临时中央政治局
时期,许多地方的农民暴动,经过“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
直到创造和扩大工农红军,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工农苏维埃政
权,成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起点。

凡此种种,都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秋白等人也实行了由八七会议开始的一些

“左”的错误,并逐渐发展到十一月扩大会议,而形成为政治上的盲动
主义和组织上的惩办主义的严重错误。

……应当看到,以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所犯的“左”倾冒险主
义,不同于因胜利而骄傲起来的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更不同于篡党夺
权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因为我们是在执行八七会议总方针过程中所犯
的错误。①

在这次错误中,瞿秋白究竟应负什么责任,李维汉也有公允的意见:

我们也应该承认,象一切杰出历史人物都有他的缺点一样,秋白同志
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他犯过“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但是,。。这不是他
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他一个人负主要责任,主要责任更在国际代表。况且,
当时党还不成熟,秋白还年轻,他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只有二十八岁,犯错误
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几个月,而且很快就改正了。他犯错误主要是认识问题。
我认为秋白是一个正派人,他没有野心,能平等待人,愿听取不同意见,能
团结同志,不搞宗派主义,事实上,临时中央政治局是一个五湖四海的班子。
他的弱点是在接触实际上有点教条主义。临时中央政治局顺从国际代表,他
有一定责任。②①②李维汉:《对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回忆与研究》。

至于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等人,李维汉指出:

他们不仅是盲动主义和惩办主义的创造者,而且是强迫推行者。因为,
我们相信和尊重共产国际,同时也相信和尊重它的代表。据我的记忆,我们
当时对国际代表,确实是言听计从的。①

①李维汉:《对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回忆与研究》。
《布尔塞维克》
中共中央从武汉迁到上海,党刊《向导》已停刊多时。1927 年10 月间,
中央常委决定在上海出版中央机关刊物。22 日通过决议,定名为《布尔塞
维克》,组成以瞿秋白为主任的编辑委员会,编委还有罗亦农、邓中夏、王
若飞、郑超麟。编辑部设在上海愚园路京生里四一八号。这时瞿秋白住在福
煦路民厚南里附近,他每周到编辑部来,代表中央常委主持编委会议。

作为中央机关的综合性刊物,《布尔塞维克》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了
国内政治、国际状况、职工运动、农民暴动、中国革命问题、列宁主义理论
问题、地方通讯等,又辟有寸铁、读者之声、哀悼革命烈士等专栏。10 月24
日,《布尔塞维克》创刊号出版,先是周刊,后改半月刊、十日刊、月刊。1928
年2 月末,第十九期出版后,由于中央调整路线、方针,暂时休刊。4 月底,
瞿秋白离开上海赴莫斯科,他对刊物的领导即告结束。

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瞿秋白先后为刊物写社论、专论、评论等五
十余篇。在担任主编期间,刊物的各期社论,除一期外,都出自他的手笔。


《布尔塞维克》创刊伊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