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下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史下卷- 第7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凯恩斯主义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批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流派应运而生。 

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制度主义是纷繁复杂的诸多 

经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派别,基本上反映了当代西方经济 

思潮的主流。 

     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也称现代货币数量论或货币学派,它是50 

年代中期,首先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提 

     出的。随着6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和财政金融危机的恶化,特别 

是70年代西方经济受到滞胀的困扰以后,弗里德曼的学说逐渐受到政府重 

视,在美、英等主要西方国家付诸实践,他因此获得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 

奖。从1975年开始,西方七大工业国中有五个国家公开实行货币供应增长目 

标。现代货币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货币最重要”,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通货 

膨胀理论,提倡实行“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政策。现代货币主义是当 

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经济学派,它的产生与发展被认为是一场对 

凯恩斯主义的革命。但是,现代货币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方经济矛盾 

之后,渐渐在失业率、高利率、增长缓慢等方面暴露出新的矛盾。例如,美 


… Page 231…

国采用现代货币主义政策,把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3%降至1982年的约 

4%,其结果却创下了战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纪录和高利率纪录。 

     供应学派 供应学派(也译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在美国 

出现的经济学派别,但这个学派发展很快,到80年代初已开始成为发挥政治 

影响和提供决策理论依据的学派,这一点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其主要代表人 

物有费尔德斯坦、罗伯茨、拉弗等。所谓供应学派,是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 

理论相对立的,是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并从中寻求对策的理 

论。供应学派主张大幅度降低税率,提高企业投资能力和积极性,取消国家 

干预,控制货币增长,渐趋预算平衡,削减社会福利等。这些理论被里根政 

府采纳,并吸取供应学派一些观点,构成经济复兴计划的理论基础,被称作 

 “里根经济学”。80年代中期,该派自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但罗伯茨 

1984年的新著仍名为《供应学派革命》,因此,该学派仍以供应学派著称于 

世。 

     新凯恩斯主义 在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和新的经济学派不断出现的 

挑战面前,凯恩斯学派面临着强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凯恩斯主义的继承 

者们面对挑战和压力,对其理论和政策主张进行补充和发展,意欲使其适应 

历史变化,由此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或称后凯恩斯经济学派。该学派又分 

为两派,一是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人物是缪尔森,一是英国的“新 

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是罗宾逊。两派均提出新的理论来完善凯恩斯主义, 

如采用各种“经济波动论”、“经济增长论”来发展凯恩斯的“短期静态均 

衡”的方法。两派在一些基础理论方面如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国家干预 

调节等理论方面并无相悖,但却在资本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经济增长理论 

和一些政策措施等问题上争论激烈,恰好反映出英国和美国的不同之处。 

     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复杂 

的。从基本出发点看,前两者与后者的分歧点是要国家干预还是要市场机制 

孰为主的问题,主要是两种意见。但在具体政策方面,三者之间各执一端, 

存在着明显分歧,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交叉。凯恩斯学派着眼于干预需求, 

供应学派着眼于干预供给,现代货币主义着眼于控制需求。从80年代里根政 

府的实践看,现代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互补性要多一些,里根经济政策中 

既有用现代货币主义政策控制需求的一面,也有用供应学派政策实行减税的 

一面。 

     新制度学派 现代以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博尔丁和瑞典经济学家 

密达尔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是相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制度学 

派而得名的。制度学派认为,经济活动并不受经济规律支配,而经济结构和 

经济制度却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特别重视和强调对制度因素的研究,重视 

制度制约经济的诸种因素。新制度学派基本继承了制度学派的理论,用以分 

析当代资本主义,揭露并抨击它的弊端,对主流经济学持批评态度,其中不 

乏合理之处,成为西方最具批评色彩的经济学派。 

     除了上述较大的经济学派之外,西方经济学中还有许多纷繁的派别或理 

论,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等等,它们在某些方面 

或某些问题上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容低估。又如发展经济学,这是西方国家经 

济学家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的一种经济学派或 

理论现象,它是战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 

济格局、经济联系出现新情况的客观反应和产物,也有较大的影响。 


… Page 232…

                           三、西方史学新流派 



     当代西方新史学概貌 当代西方新史学,发轫于20世纪初,而从50 

年代中后期开始,以摆脱传统史学束缚的姿态,在吸取现代科学、现代哲学 

和现代意识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西方新史学被称之为“社会科学史学”, 

它把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数学、系统论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运用于历史研究,进行跨学科的、“科学式”的或“法则归纳式”的研究。 

在方法论上,开创了计量史学、比较史学、心理史学、口述史学等新的史学 

研究方法;在学科上,开展或发展了新社会史学、新政治史学、新人口史学、 

新家庭史学、新经济史学、新心智史学等新学科领域。在学派上,出现了许 

多有影响的学派,如法国的年鉴学派等。 

     西方新史学流派林立,分支繁杂,但大多史学家处于中产阶级地位,同 

情下层人民,在学术上富于探索精神。他们的开拓变革努力,既提高了研究 

层次,也拓宽了诸如家庭史、人口史、妇女史、社区史、社会生活史等研究 

领域,密切了史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了史学的影响。这些进步不 

但比19世纪史学具有崭新的面貌,而且也促进了历史学从“人文学”向“历 

史科学”方向迈进,虽然它有自己的局限和困难。 

     新社会史学派 新社会史是60年代末在美国出现的史学流派,它与新 

经济史学派、新政治史学派同为战后美国出现的新史学派分支。60年代末至 

70年代初,新社会史学派在美国史学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间发表的论 

著约占新史学论著的半数。1976年美国成立社会科学史学协会,1977年纽约 

州立大学成立布罗代尔中心。而到70年代末,美国哈佛、耶鲁等8所著名大 

学开设的新社会史学课程已多达95种,美国社会史研究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该派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哈佛大学塞恩斯特鲁姆教授,著有《贫穷与进 

步》,这部书被认为是该学派的开山之作,以及迪莫斯的《小联邦》、格雷 

文的《四代人》、洛克里奇的《一个新英格兰村镇》、朱克曼的《安宁的王 

国》、查尔斯·蒂利的《社会学与历史学的结合》、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 

体系》等等。这些著作的共同特点和方法是用社会科学概念和计量方法,把 

社会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对象并以此为研究的组织原则。格雷文认为,新社 

会史派是“通过仔细而详尽地考察特定地区的个人、家庭和团体经历,来探 

索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新社会史派在经历了20余年的鼎盛期后,80 

年代中期后已渐渐失去原有势头,批评它的议论也日渐增多,认为该派缺乏 

完整的方法论,对社会案例的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等。 

     年鉴派史学 年鉴学派在法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但当代发展成具有国 

际影响的年鉴学派,是指20、30年代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开创、 

战后由费尔南·布罗代尔、夏尔·莫拉泽等人全面发展的法国史学派别。该 

派因费弗尔等人于1929年创办《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杂志得名,1946年该 

杂志易名为《经济、社会和文明年鉴》。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之后,年鉴学 

派的新一代代表打出“新史学”的旗帜,故又从此被称作“年鉴—新史学派”。 

年鉴学派的理论与方法是多方面和多元化的,主要如布洛赫的比较历史方法 

和回溯复原方法、费弗尔的心理或精神研究法、布罗代尔的三时段理论等。 

费弗尔的心理研究法在60、70年代被芒德鲁、伏费尔等人进一步发展成精神 

状态史研究,也构成年鉴学派的重要内容。“年鉴—新史学派”的代表作有 


… Page 233…

勒戈夫和诺拉合编的《创造历史》、勒戈夫等人编的《新史学》等。这个阶 

段的年鉴学派进一步拓宽了研究领域,广泛开展对“日常生活”的研究,翻 

新了研究方法,但也使人感到它缺乏统一精神,似乎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 

由此可见,年鉴学派的发展和变化仍将是复杂难测的。 

     计量史学 计量史学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 

 《史记》,也可在近代西方找到应用的实例,但它真正作为一门现代史学派 

别发挥影响,应首先归功于欧美史学家把现代计量手段和方法与历史研究相 

结合。正是由于有了战后西方世界的科技革命和经济繁荣,才为欧美史学家 

既提供了计量工具又提供了使用这些工具的环境。计量史学应用的领域极其 

广泛,当代不同的史学流派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这种研究方法,如新经 

济史派、新政治史派、新社会史派及英国史学流派、苏联东欧史学界等。计 

量史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大致包括三种功效,一是制作反映计量模型,即 

用模拟的历史现象和过程来揭示历史进程的规律性;二是制作反事实模型, 

即制作没有发生过但有可能发生的历史进程模型,用以探寻历史进程的多变 

性;三是广泛使用计量分析方法,如平均数、相关和回归分析、趋势计算、 

随机变量和概率论等等,其目的是求得历史结论的科学化、精密化,抑或是 

一种简明的量化。60至80年代,欧美史学界采用计量史学方法所出的成果 

明显成为史学研究成果的多数和主流。计量史学作为一种方法,促进了史学 

研究精密化,改变了许多传统观点,弥补了定性抽象分析的不足,拓展了研 

究领域,深化了研究层次,简化了手工繁重劳动,有利于集体协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