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年以前的日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六○○年以前的日本-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轻好动,不能久居京都,故往伊贺国蛰居。其父左卫门督畠山持国近年多病,隐居于其所捐助的建仁寺西来院。畠山政长因有上达意,请其伯父畠山持国实行继嗣祖业之礼。因而迎其父畠山阿波守入京,持国乃因病出京,形成双方对立之局。

3.战争的经过与停战
(甲)御灵林之战
  译自《寻尊大僧正记》四十八,在《大日本史料》第八编之一,第51~52页。应仁元年(公元1467年)畠山义就与其兄政长战于京都的御灵林。这是应仁之乱的开端。山名持丰援助义就,细川胜元援助政长,形成了东西两军混战的局面。

  应仁元年正月十九日,听说昨日双方在京都开战。十七日,畠山政长在自己家中放火,率领人马往御林布阵。因畠山义就,山名持丰、一色义直等据守室町幕府故也。京极持清等往今出川布阵,用以援助政长。细川胜元为援助政长,集合其一党全部人马。但幕府对于此次战争异常烦恼,直接命令山名和细川二人,千万不要参加两方纠纷。因此;畠山义就愤怒地退出将军府,驰往御灵阵地。昨日由晨至暮,整日作战,两畠山家只有决一雌雄之势。尚有种种谣言,真无法想象。
  正月二十日,闻前日御灵之战,畠山义就因有山名持丰之援,二人合攻政长,政长败北逃散。细川、京极等本与政长一党,应加以援助。然而至期则与预料相反,有失武士之道。

(乙)参加东西两军的兵力
  译自《应仁记》卷二,在《群书类丛》卷第二十,第376~378页。细川胜元的军队列阵于京都东北,称为东军。山名持丰的军队列阵于京都西南,称为西军。两军各筑高垒深壕,混战于京都内外巷,历久胜负未决。

  细川胜元方面的兵力:摄津、丹波两国、土佐、赞岐及其它地方士兵共六万余骑;同赞岐守政之率领的阿波、三河两国人马八千余骑,(中略)共计十六万一千五百余骑。
  山名持丰方面的兵力:但马、播磨、备后及其它地方部下士兵三万余骑。同族人相模守入道率领伯耆、备前两地兵马五千余骑。(中略)共计十一万六千余骑。(下略)

(丙)京都遭受兵燹
  译自《应仁记》卷三,在《群书类丛》卷第二十,第417~419页。京都遭受长久的街巷战争,宫殿寺社和住宅多罹火灾,历代图书珍宝多被烧毁。天皇寄居于室町,朝廷的年中仪式,多停止举行。公卿大臣因战乱丧失家产,更无力购买装束参加朝仪。从应仁之乱后,进入战国时代。

  华丽帝都、久负盛名之平安城,不料遭逢应仁之乱兵燹,今已化为野草荒凉之区矣。繁荣似锦之帝都,其建筑宏伟坚固,庶可期之于千秋万岁而不毁。曾几何时,今已沦为狐鼠之穴。仅存之东寺、北野遗迹,俱满尘埃。自古以来,治乱虽属无常,然经应仁一度兵燹,佛法王法俱为之摧毁矣。各宗悉绝、诚堪浩叹。当时饭尾六左卫门尉曾有诗吟云:“君知否?帝都一片荒凉,夕阳漫照野地,金丝鸟见此风光,泪泗长”。

(丁)内战结束
  译自《应仁记》卷三,在《群书类丛》卷第二十,第419页。又译自《寻尊大僧正记》四十八,在《大日本史料》第八编之九,第812~813页。东西两军长期混战,士兵多厌战,两军主帅亦相继身殁。到公元1477年前后,十年的战乱,遂告终止。

  文明五年⒂三月十八日,山名入道宗全(持丰)逝世,彼为西军之主帅,时年七十岁。西军至此失去统帅,群龙元首矣。右京大夫细川胜元又在此年五月十日暴死,时年四十四岁。数年之间,两雄相争不已,京都寺社悉成灰烬,人民苦于饥寒,双方气竭力尽,不期而俱有媾和之意。(下略)
  文明九年十一月十一日乙亥,西军将领大内政弘等各归封地,土岐成濑,畠山义统等临行时,纵火烧其第宅,火势延及仙洞御所(上皇所居)、二条御所(将军义视所居)。足利义视乃依靠成濑去美浓。至是应仁以来,京都战乱始平。

4.战后幕府势力的衰退
  译自《寻尊大僧正记》八十二,在《大日本史料》第八编之九,第850页。战后幕府威信扫地,地方藩领割据,武士势力侵入庄园。公卿因战乱丧失了家产和封地,十分穷困,势力日趋于衰退。

  文明九年十二月十日,(中略)愚以为天下事毫无庆祝之理。试观近畿一带近江、美浓、尾张、达江、三河、飞驒、能登、加贺、越前、大和、河内等地俱不接受幕府的指示命令,一向不缴纳公粮。此外,纪伊、摄律、越中、和泉等地,在内乱时期固不能缴纳公粮,而在将军直接管辖地区,如播磨、备前、美作、备中、备后、伊势、淡路、四国等地,亦不接受任何指示和命令。守护官虽屈于幕府之权威,而不得不执行幕府命令,通知守护代理人征收公粮,但守护代理人以下人员则不遵从命令。因此,日本各地俱不听从幕府命令。

5.战后公卿势力的衰弱
  译白《桃花蕊叶》⒃,在平凡社编《日本史料集成》第239页。这篇文件是文明十二年(公元1480年)四月一条兼良写给其子冬良的关于一条家所领封地减少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到公卿寺社的食邑领地遭到武士侵占和公卿势力大为衰退的迹象。

  山城国小盐庄(中略),同该国久世庄为春日神社祭祀用品供应地,辰市作为署理管庄人历代管理该庄。其中每年有六十人夫役为该家应享受权利。但近来托故不供给劳力,此应加以严厉制裁。(中略)
  在赤松征年贡时是四百五十贯,后渐减少。当时由香川(守护官直属武士细川政元)保管。
  土佐国播多郡,当时虽号称守法缴粮,但亦有名无实。应仁之乱以来,前关白一条亲自下乡,现仍住在庄内,所征公粮仅足以救饥。
  备后国坪生庄,山名守护官直属武士大田垣为代理管庄人,其后由于平贺代管,每年年贡应为三千五百匹⒄筵等。(中略)但当时该地由于内乱,无法征收。(下略)



①应仁丁亥之岁,即应仁元年,亦即公元1467年,应仁之乱开始的第一年。
②五畿,即当时日本京都附近的山城、大和、河内、河泉、摄津五国。
③七道,即当时日本的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山阴道、山阳道、南海道、西海道。
④管领,是辅佐将军总管政务、仅次于将军的要职,略与镰仓幕府的执权相当。斯波、细川、畠山三氏轮流担任此职,世称为三管领。
⑤文安元年,即公元1444年,是足利义政继任将军的第一年。
⑥宽正五年,即公元1464年,也正是足利义政任将军时期。
⑦猿乐:幕府时代将军赏玩的兼备歌舞音乐的杂技。后世的能乐,乃由猿乐演变而成者。
⑧鹿苑院,指将军足利义满。
⑨普广院,指将军足利义教。
⑩长禄四年,即公元1460年。
⑾文正元年:即公元1466年,是足利义政任将军时期。
⑿长禄三年:即公元1459年。
⒀宽正六年:即公元1465年。
⒁享德年间(1452—1455年)亦在足利义政任将军时期。
⒂文明五年;即公元1473年。
⒃《桃花蕊叶》一书是一条兼良在文明十二年(公元1480年)编写的,后为《群书类丛》和《日本史料集成》所收录。
⒄匹,是古代日本钱的单位,最初以线十文为一匹。

 





第五部分 安土桃山时期

一、战国大名的强占领地


  下列两篇文件,第一篇译自《大乘院寺社杂事记》文明二年六月十八日条。第二篇译自《桃花蕊叶》,在平凡社编《日本史料集成》第243页。自应仁之乱后,幕府将军势力衰落,大名武士任意强占公卿寺社的庄园。
当时,将军和武士都受制于大名武士,形成了战国大名的割据和下剋上的战国混战局面。如当时超前国守护大名朝仓敏景,夺取了一条家的庄园,就是其中的一个明显例子。

1.译自《大乘院寺社杂事记》
 回忆应仁乱世,实为佛法、王法和公卿灭亡之本。(中略)近来诸国大名武士,彼等在武力威胁下,任意掠夺寺社公卿领地。彼等只顾私人利益,藐视幕府将军。社会秩序混乱,是非不明,达于极点。近来社会中不断出现各种非法行为,皆彼等所为也。此必蒙受天罚,无法挽救,可悲可叹。

   2.译自《桃花蕊叶》
  越前国足羽御厨, 自镰仓右大将源赖朝家传下来的。(中略)应永二十三年(1)十二月,(中略)足羽御厨领家职传给一条家,成为永久领地,已明载在文书中,迄今仍未有改变。由越前守护朝仓敏景代管征收年贡,每年征年员四百余贯。应仁乱世以来,朝仓弹正左征门尉敏景竞夺取此一条家领地,此诚言语道断事也。 




二、枪炮传入日本


  译白《铁炮记》(2),天文十二年(公元1543年)八月,葡萄牙人把鸟枪传入日本。这是西方殖民者渗入日本之始。枪炮传入后,很快就被日本封建大名采用于大名间的战争中。
  隅州之南有一岛,该岛距隅州一十八里,名曰种子岛。(中略)天文癸卯(3)秋八月二十五日丁酉,有一大船来到种子岛的小浦,不知是来自何国。船客百余人,其形不类,其言语不通,见者都认为奇怪。(中略)手中携一物,长二三尺,其体中通外直,以重为质。其中虽常通,其底要密塞,其傍有一穴,是通火之路,其形象无物可比。其为用也,妙药装入其中加添以小块铅,(中略)用手把它放在身边,用眼瞄准,火便从一穴孔中放出,莫有不击中者。其发也,如掣电光;其呜也,如惊电之轰,闻者莫不掩耳。(中略)种子岛领主时尧,不计其价之昂贵,买西洋铁炮二尊,珍藏在家中。 




三、天主教传入日本
  译自《耶酥会日本年报》1582年条。葡萄牙船来后不久,公元1549年,耶酥会士来日本传教。封建大名企图依靠天主教士的协助以获得枪炮的补充和发展对外贸易,多对天主教采取保护政策。因此,天主教在日本发展很快。
  (前略)本年(公元1582年)在日本的基督教信徒,根据耶酥会巡察神父的报告,共有十五万人左右。其中,除了丰后的大友宗麟、有马的有马晴信,土佐的一条兼定以外,许多高上的家臣和他们的亲戚也都信了教。基督教传教士大部分住在九州、有马、大村、平户、天草等地,还有住在五岛和壹歧的,共有十一万五千人。
住在以丰后为中心的丰前、四国等地的有一万人。住在京畿地方的,有二万五千人。 




四、自由城市堺的盛衰
  译自《耶酥会士日本通信(上)·加斯巴鲁·比列拉书翰》。堺市是典型的自由城市,享有城市自治权,设有自己的法庭和军队,经营国内外贸易,发展成为日本极富裕的自由城市。因此,外国传教士常把堺市同欧洲的威尼斯相媲美。
  (1)译自《耶纸会士日本通信(上),永禄四年(公元1561年)加斯巴鲁·比列拉书翰》
  当时日本全国以堺市为最安全,其它地区虽遭受战乱,但堺市常常安然无事。不论胜者和败者,凡是来住在堺市,都能过着和平生活。居民多能和睦相处,不愿加害于别人。街市上不见有打架和纷争之事。虽然是敌对的双方,也能够相处以礼。街上各门口都有看门人,一遇到纷争,就立即关门。引起纷争的犯人,就把他们加以逮捕,施以处罚。(中略)此城市很安全坚固,城西面临海,其它三面围以护城河,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