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肠之剑在焉。十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葬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为虎丘。
虎丘北莫格冢,古贤者避世冢,去县二十里。
被奏冢,邓大冢是也,去县四十里。
阖庐子女冢,在阊门外道北。下方池广四十八步,水深二丈五尺。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寸。隧出庙路以南,通姑胥门。并周六里。舞鹤吴市,杀生以送死。
余杭城者,襄王时神女所葬也。神多灵。
巫门外麋湖西城,越宋王城也。时与摇城王周宋君战于语招,杀周宋君。毋头骑归,至武里死亡,葬武里南城。午日死也。
巫门外冢者,阖庐冰室也。
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
蛇门外塘波洋中世子塘者,故曰王世子造以为田。塘去县二十五里。
洋中塘,去县二十六里。
蛇门外大丘,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十五里。
筑塘北山者,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二十里。
巫门外欐溪椟中连乡大丘者,吴故神巫所葬也,去县十五里。
娄门外马亭溪上复城者,故越王余复君所治也,去县八十里。是时烈王归于越,所载襄王之后,不可继述。其事书之马亭溪。
娄门外鸿城者,故越王城也,去县百五十里。
娄门外鸡陂墟,故吴王所畜鸡处,使李保养之,去县二十里。
胥门外有九曲路,阖庐造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中,窥百姓。去县三十里。
齐门,阖庐伐齐,大克,取齐王女为质子,为造齐门,置于水海虚。其台在车道左、水海右。去县七十里。齐女思其国死,葬虞西山。
吴北野禺栎东所舍大□者,吴王田也,去县八十里。
吴西野鹿陂者,吴王田也。今分为耦渎,胥卑虚,去县二十里。
吴北野胥主□者,吴王女胥主田也,去县八十里。
麋湖城者,阖庐所置麋也,去县五十里。
欐溪城者,阖庐所置船宫也。阖庐所造。
娄门外力士者,阖庐所造,以备外越。
巫欐城者,阖庐所置诸侯远客离城也,去县十五里。
由钟穷隆山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去县二十里。子胥死,民思祭之。
莋碓山,故为鹤阜山,禹游天下,引湖中柯山置之鹤阜,更名莋碓。
放山者,在莋碓山南。以取长之莋碓山下,故有乡名莋邑。吴王恶其名,内郭中,名通陵乡。
莋碓山南有大石,古者名为“坠星”,去县二十里。
抚侯山者,故阖庐治以诸侯冢次,去县二十里。
吴东徐亭东西南北通溪者,越荆王所置,与麋湖相通也。
马安溪上干城者,越干王之城也,去县七十里。
巫门外冤山大冢,故越王王史冢也,去县二十里。
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摇王居之。稻田三百顷,在邑东南,肥饶,水绝。去县五十里。
胥女大冢,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四十五里。
蒲姑大冢,吴王不审名冢也,去县三十里。
石城者,吴王阖庐所置美人离城也,去县七十里。
通江南陵,摇越所凿,以伐上舍君。去县五十里。
娄东十里坑者,古名长人坑,从海上来。去县十里。
海盐县,始为武原乡。
娄北武城,阖庐所以候外越也,去县三十里。今为乡也。
宿甲者,吴宿兵候外越也,去县百里,其东大冢,摇王冢也。
乌程、余杭、黝、歙、无湖、石城县以南,皆故大越徙民也。秦始皇帝刻石徙之。
乌伤县常山,古人所采药也,高且神。
齐乡,周十里二百一十步,其城六里三十步,墙高丈二尺,百七十步,竹格门三,其二有屋。
虞山者,巫咸所出也。虞故神出奇怪。去县百五里。
母陵道,阳朔三年太守周君造陵道语昭。郭周十里百一十步,墙高丈二尺。陵门四,皆有屋。水门二。
无锡城,周二里十九步,高二丈七尺,门一楼四。其郭周十一里百二十八步,墙一丈七尺,门皆有屋。
无锡历山,春申君时盛祠以牛,立无锡塘。去吴百二十里。
无锡湖者,春申君治以为陂,凿语昭渎以东到大田。田名胥卑。凿胥卑下以南注大湖,以写西野。去县三十五里。
无锡西龙尾陵道者,春申君初封吴所造也。属于无锡县。以奏吴北野胥主□。
曲阿,故为云阳县。
毗陵,故为延陵,吴季子所居。
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东南大冢,淹君子女冢也。去县十八里。吴所葬。
毗陵上湖中冢者,延陵季子冢也,去县七十里。上湖通上洲。季子冢古名延陵墟。
蒸山南面夏驾大冢者,越王不审名冢,去县三十五里。
秦余杭山者,越王栖吴夫差山也,去县五十里。山有湖水,近太湖。
夫差冢,在犹亭西卑犹位。越王候干戈人一累土以葬之。近太湖七里。
三台者,太宰嚭、逢同妻子死所在也,去县十七里。
太湖,周三万六千顷。其千顷,乌程也。去县五十里。
无锡湖,周万五千顷。其一千三顷,毗陵上湖也。去县五十里。一名射贵湖。
尸湖,周二千二百顷,去县百七十里。
小湖,周千三百二十顷,去县百里。
耆湖,周六万五千顷,去县百二十里。
乘湖,周五百顷,去县五里。
犹湖,周三百二十顷,去县十七里。
语昭湖,周二百八十顷,去县五十里。
作湖,周百八十顷,聚鱼多物,去县五十五里。
昆湖,周七十六顷一亩,去县一百七十五里。一名隐湖。
湖王湖,当问之。
丹湖,当问之。
吴古故祠江汉于棠浦东,江南为方墙,以利朝夕水。古太伯君吴,到阖庐时绝。
胥女南小蜀山,春申君客卫公子冢也,去县三十五里。
白石山,故为胥女山,春申君初封吴,过,更名为白石。去县四十里。
今太守舍者,春申君所造,后殿屋以为桃夏宫。
今宫者,春申君子假君宫也。前殿屋盖地东西十七丈五尺,南北十五丈七尺。堂高四丈,十霤高丈八尺。殿屋盖地东西十五丈,南北十丈二尺七寸。户霤高丈二尺。库东乡屋南北四十丈八尺,上下户各二。南乡屋东西六十四丈四尺,上户四,下户三。西乡屋南北四十二丈九尺,上户三,下户二。凡百四十九丈一尺。檐高五丈二尺。霤高二丈九尺。周一里二百四十一步。春申君所造。
吴两仓,春申君所造。西仓名曰均输,东仓周一里八步。后烧。更始五年,太守李君治东仓为属县屋,不成。
吴市者,春申君所造,阙两城以为市。在湖里。
吴诸里大辏荷昃臁!
吴狱庭,周三里,春申君时造。
土山者,春申君时治以为贵人冢次,去县十六里。
楚门,春申君所造。楚人从之,故为楚门。
路丘大冢,春申君客冢。不立,以道终之。去县十里。
春申君,楚考烈王相也。烈王死,幽王立,封春申君于吴。三年,幽王征春申为楚令尹,春申君自使其子为假君治吴。十一年,幽王征假君与春申君,并杀之。二君治吴凡十四年。后十六年,秦始皇并楚,百越叛去,更名大越为山阴也。春申君姓黄,名歇。
巫门外罘罳者,春申君去吴,假君所思处也。去县二十三里。
寿春东凫陵亢者,古诸侯王所葬也。楚威王与越王无疆并。威王后烈王,子幽王,后怀王也。怀王子顷襄王也,秦始皇灭之。秦始皇造道陵南,可通陵道,到由拳塞,同起马塘,湛以为陂,治陵水道到钱唐,越地,通浙江。秦始皇发会稽适戍卒,治通陵高以南陵道,县相属。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坏诸侯郡县城。
太守府大殿者,秦始皇刻石所起也。到更始元年,太守许时烧。六年十二月乙卯凿官池,东西十五丈七尺,南北三十丈。
汉高帝封有功,刘贾为荆王,并有吴。贾筑吴市西城,名曰定错城,属小城,北到平门,丁将军筑治之。十一年,淮南王反,杀刘贾。后十年,高皇帝更封兄子濞为吴王,治广陵,并有吴。立二十一年,东渡之吴,十日还去。立四十二年,反。西到陈留县,还奔丹阳,从东欧。越王弟夷乌将军杀濞。东欧王为彭泽王,夷乌将军今为平都王。濞父字为仲。
匠门外信士里东广平地者,吴王濞时宗庙也。太公、高祖在西,孝文在东。去县五里。永光四年,孝元帝时,贡大夫请罢之。
桑里东今舍西者,故吴所畜牛、羊、豕、鸡也,名为牛宫。今以为园。
汉文帝前九年,会稽并故鄣郡。太守治故鄣,都尉治山阴。前十六年,太守治吴郡,都尉治钱唐。
汉孝景帝五年五月,会稽属汉。属汉者,始并事也。汉孝武帝元封元年,阳都侯归义,置由钟。由钟初立,去县五十里。
汉孝武元封二年,故鄣以为丹阳郡。
天汉五年四月,钱唐浙江岑石不见,到七年,岑石复见。
越王句践徙琅邪,凡二百四十年,楚考烈王并越于琅邪。后四十余年,秦并楚。复四十年,汉并秦。到今二百四十二年。句践徙琅邪到建武二十八年,凡五百六十七年。
越绝卷第三
越绝吴内传第四
吴何以称人乎?夷狄之也。忧中邦奈何乎?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庐。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庐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年,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
”阖庐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君舍君室,大夫舍大夫室,盖有妻楚王母者。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吴师何以称人?吴者,夷狄也,而救中邦,称人,贱之也。
越王句践欲伐吴王阖庐,范蠡谏曰:“不可。臣闻之,天贵持盈,持盈者,言不失阴阳、日月、星辰之纲纪。地贵定倾,定倾者,言地之长生,丘陵平均,无不得宜。故曰地贵定倾。人贵节事,节事者,言王者已下,公卿大夫,当调阴阳,和顺天下。事来应之,物来知之,天下莫不尽其忠信,从其政教,谓之节事。节事者,至事之要也。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者,言天生万物,以养天下。蠉飞蠕动,各得其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失其常。故曰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者也。地道施而不德,劳而不矜其功者也,言地生长五谷,持养万物,功盈德博,是所施而不德,劳而不矜其功者矣。言天地之施,大而不有功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