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书话-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知堂书话-上- 第8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意其时所引即据《借秋亭集》本,惜只采其四分之三,又原诗均有小注,
录中亦不及引,今得见原书,极可喜也。《吴■抄》所缺诗共二十六首,计
春秋各七,冬夏各六,其中颇多有趣味之作,如春之二云:

潜投红刺姓名轻,

安步时防裂爆惊,

深巷乱鸡更迭叫,

村童结队卖芦笙。
注云,“俗甚重贺岁,然非素相习者,止以名刺投门隙,甚无谓也。群儿聚
嬉,爆声连路。芦笙吹以娱小儿者,葭管箬簧,饰成冠羽,名曰叫鸡。”又
其九云,

耍煞儿童十数天,夺魁入阁快争先。

铮铮排户投琼响,

半掷床头压岁钱。
注云,“夺魁谓状元筹,入阁谓升官图,小儿局戏,以骰掷者。除夜将睡,
以钱掷小儿女枕边,名压岁钱。”写新年风俗,兼及儿童生活,殊有情致。
传称其家居酒一棬,书一卷,或篆刻小印,摩抄古泉以自娱,盖其人亦是很
有风趣者也。(十月末日)

□1943年作,1944年刊“新民”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虎口日记及其他

不佞离乡已久,有二十五年不曾入浙江境了。可是至今还颇有乡曲之见,
特别是关于文献一方面,很想搜集一点乡贤著述,以清代为主,宋明的如有
自然也收,但如陆放翁,王龙溪,徐文长,陶石匮石梁,王季重,张宗子诸
大家而外,有些小诗文集便很难访求了,所得遂以清代为多,这也是自然的
结果。一面我又在找寻乱时的纪录,这乃以洪杨时为主,而关于绍兴的更为
注意,所得结果很是贫弱,除了陈昼卿的《蠡城被寇记略》,杨德荣的《夏
虫自语》一二小篇以外,没有什么好资料,使我大为失望。后来翻阅陈昼卿
的《补勤诗存》,在卷十三《还山酬唱》中有一诗题云,《鲁叔容虎口见闻
录),小注云,“绍城之陷,鲁叔容陷贼中,蹲踞屋上,倚墙自蔽,昼伏夜
动,凡八十日,几死者数,仅以身兔,然犹默记贼中事为一书,事后出以示
人,不亚《扬州十日记》也。”又见孙子九的《退宜堂诗集》卷二有诗题云
《题鲁叔容溅泪日记》并序。序云,“叔容陷贼中阅八十日,排日书闻见成
编,余取少陵诗语名之,并题两绝句。”同卷中又有题云《严菊泉广文逸自
贼中赋赠》并序。兹录其序与诗于下:

城陷,菊泉虏系,夜将半,贼遍索赂,斫一人颅,衔刀灯下示怖众。

寻缚十四人递戮之,既十人遽止,菊泉竟免,次三人袁杜姚并得逸。

听谈己事泪交颐,生死须臾命若丝。夜半灯光亮于雪,

衔刀提出髑髅时。于是我记住了鲁叔容的名字,却不知道其日记是
否尚存,其次是严菊泉,也不知道他有否著述。这样茬苒的过了二十年之后,
于民国癸酉元旦,在厂甸土地庙的书摊上,忽然见到一本陶心云题签的《虎
口日记》,内署于越遁安子述,可是陈元瑜序中明明说叔容,孙子九陈昼卿
的题词亦皆在,而且还有严菊泉的诗两首,署会稽严嘉荣菊泉。其诗云:

锦绣蠡城付劫灰,一编野史出新裁,懔然变色思谈虎,

我亦曾从虎穴来。

杀人如草血风腥,咋舌谁疑语不经,天遣才人遭厄运,

从教魑魅写真形。
《虎口日记》题叶后书光绪丙申季春锓于福州,不知为何人所刊,别无记录,
陈元瑜序署同治壬戌,序中称《虎口日记》,似其原名如此。孙氏题诗在癸
亥,陈氏则在丙寅,书名皆不同,岂最初实为见闻录,其后又改为日记欤。
鲁叔容不知其名,绍兴县志局资料长编引补过老人《乡隅纪闻》,记鲁叔容
事,大旨亦只是根据日记,惟云山阴人,年七十卒,今假定辛酉遭难时年三
十,则至丙申才六十六岁,计刻日记时其人当尚存也。

严菊泉的著作虽不可见,但是其履历却容易查得多多了。据光绪甲午科
浙江乡试同年齿录,中式第六十一名严弼,即是菊泉的次子,不过日记题词
署会稽,而这里写的是山阴,恐应以此为准。上栏开列父嘉荣,注云,“字
怀庆,号菊泉,府学增广生,道光乙未恩科举人,甲辰会试荐卷,乙巳恩科
会试堂备。大挑二等,选授平湖县学教谕,内阁中书衔,推升嘉兴府学教授,
保举卓异,候选知县,宦绩详《平湖县志》。京都山会邑馆设栗主,配飨先
贤。著有《见闻录》,遭难己佚,《铎鉴》,《越中忠义录》,《逸香斋诗
文集》,试贴诗,待梓。”再查《平湖县志》云:

严嘉荣,字菊泉,山阴人,道光乙未举人,同治癸亥任教谕。其时

值粤匪初平,文教衰息,乃举行月课,优给膏火,丹铅笔削,士皆争自


濯磨。又以文庙礼乐缺如,筹置祭器,选取乐舞,豆笾龠翟,讲肄时勤。
朔望率诸生洒扫庙庭,先师诞日行释奠礼,春秋丁祭,尽敬尽诚,声容
之盛,观者叹明备焉。复捐赞田三十馀亩,为礼乐公产及祭胙之需,通
详立案,以垂永久。壬申铨升本府教授,兴废举坠,亦有政声,年七十
三卒。
严菊泉的著作据齿录所记也有好些,但现今已不可考,只从杭州书店见

到他一册日记,起同治九年庚午四月朔日,讫十二年癸酉八月二十九日,正
是在平湖做县学教谕,升转嘉兴府学教授这一时期,虽然记有朔望洒扫课文,
行香差贺,以及彩蛋香肉等的送礼,可以知道一点七十年前的教官生涯,但
是这总还不能满足我的期望。此外还有一册,没有书名,看笔迹是严氏手稿,
列记辛酉绍兴死难男女的事迹,大约是《越中忠义录》的底稿,卷首夹入一
纸,题曰“采访殉义士女启”,末署同治癸亥春三月,山会同人公具,后有
凡例五条,其五云,“殉难以御贼为上,骂贼次之,寻常为贼所戕,似不胜
纪,但无罪而死,情亦堪悯,未忍就删。”这里所说很有情理,盖严氏曾从
虎穴来过,对于此等事不但谈之色变,亦且思之神伤,其著此书殆出于悲悯
之心,与一般高谈人心世道者要自不同。全本凡五十叶,如以每叶八人计,
所录亦才及四百人,固不能云详备,惟其意则自大可感耳。看稿中删改之迹,
言语动作上不无藻饰之处,例以鉏麑触槐,或亦古已有之,信史本难得,亦
可不必深求,录中记男子部分之末有一则云:

山阴王英康居水澄巷,业儒,工时文,为童试翘楚。咸丰辛酉九月
廿九日被掠入贼馆,系于门外。俄一贼来问向习何业,答以读书,贼于
笑谓其党曰,此人无用处。拽至大善寺木鱼下,遂加刃焉,年十九。

《虎口日记》十月二十七日项下有云,“有冯氏妇者,为余言,贼重读书人,
称先生,有加礼。”贼固不必一致,但即此可见乱世秀才之苦,几于无路可
走矣。录中又一则云:

山阴张柳堂居下和坊,贩书自给,事父以孝闻,积资为弟完姻,终
身不自娶。辛酉城陷不出,十月五日掠赴萧山,将启行,贼见其面有愁
色,曰,此人中途必逸,不如杀之。遂被戕于江桥南岸,年三十七。张
吉生述。

观此乃又叹盗亦有道,阴鸷坚决,很心辣手,世所谓英雄豪杰者非耶,古之
名将如曹彬或胡大海,盖无不如此,或者不如此亦不能胜利,惟成则为王,
败则为贼,非真是《虎口日记》之周文嘉不及《保越录》之胡大海也。儒家
主忠恕,重中庸,识者辨孔子无杀少正卯之事,正是当然,但亦由此可知其
敌不过桓魋柳跖之流,此事想起来很有意义,只有稍有点阴冷,令人觉得有
如感寒耳。(民国癸未十月二十日)

□1944年 
1月刊《风雨谈》9期,署名知堂
□收入《苦口甘口》

陶集小记

我平常很喜欢陶渊明的诗。说到陶诗,差不多不大有人不喜欢的,这难
道确是雷同附和么?也未必然。陶诗大概真有其好处,由我个人看来,当由
于意诚而辞达乎。陶集板本甚多,桥川既醉、郭绍虞诸君已有专篇著录,我
辈见之只有望洋兴叹,但愿案头有一两部纸墨明净的本子,可供朝夕披诵,
也就满意了。日前为得查考形夭无千岁的问题,把架上所有的陶集拿来一翻,
实在贫弱得很,不但没有善本,种类也并不多。但是关于两三种觉得有点闲
话可说,所以记了下来,依照《买墨小记》之例,定名如上。

寒斋所有的陶集不过才二十种,其中木刻铅字石印都有,殊不足登大雅
之堂,不过这都没有关系,反正供常人翻阅,也大抵可以够用了。今列记于
下:

甲、《笺注陶渊明集》十卷,四册,李公焕集录,贵池刘氏“玉海堂影

宋丛书”之十一,民国二年刻成。
乙、同上,二册,“四部丛刊”初集本,民国十年顷上海涵芬楼影印。
丙、《陶渊明诗》不分卷,一册,曾集编,“续古逸丛书”之三四,民

国戊辰涵芬楼据绍熙本影印。
丁、《陶靖节先生诗》四卷,二册,汤汉注,嘉庆元年吴氏拜经楼刊本。
又同上一册,光绪中会稽章氏重刊。
戊、《陶诗集注》四卷,四册,詹夔锡纂辑,康熙甲戌刊,附《东坡和
陶诗》一卷。

己、《陶靖节集》六卷,二册,方熊诵说,侑静斋刊本。案侑静斋所刊
有《文章缘起注》,方氏跋署康熙甲戌,可以推知陶集刊行时代当相去不远
也。

庚、《陶靖节集》六卷,二册,康熙甲戌胡氏谷园刊本,民国戊午上海
中华书局影印。
辛、《陶公诗注初学读本》二卷,一册,孙人龙纂辑,乾隆戊辰一经代
授山房刊。
壬、《陶诗本义》四卷,抄本一册,马墣辑注,乾隆庚寅序,此书有刊
本来见。
癸、《靖节先生集》十卷,四册,陶谢集注,道光庚子刊本,又江苏官
书局有重刊本。
子、《陶渊明集》十卷,二册,光绪二年徐椒岑仿缩刻宋本,前有莫友
芝题字,世俗所谓莫刻本也。
丑、《陶靖节诗笺》四卷,一册,古直著,“隅楼丛书”之一,民国十
五年铅字排印本。
寅、《陶渊明诗笺注》四卷,一册,丁福保编纂,民国十六年铅字排印
本。
卯、《陶渊明文集》十卷,四册,世称苏东坡写本,汲古阁用钱梅仙摹

本付刊,嘉庆十二年丹徒鲁氏重刊本。
辰、同上,二册,同治癸亥何氏笃庆堂用姚铨卿临本重刊者。
巳、同上,三册,光绪己卯陈澧题记,据胡伯蓟临本重刊于广东。
午、同上,二册,光绪五年会稽章氏用汲古阁影宋本刊,无题跋,盖是

章石卿也。


未、同上,二册,即是章氏原板,而改题光绪十四年九月稷山楼藏。渊
明小像后添刻四言赞十八句,署光绪庚寅七月四十五世孙浚宣敬赞,卷末有
跋二首,文云:

仿苏体书《陶靖节集》传自南宋,波磔戈点,具法眉山。尝谓靖节
之诗天怀简至,纯任自然,流水白云,神行无迹。东坡兴寄亮特,遇物
超然,其所为诗风格虽殊,性源则一,惠州所和,几同笙磐,即论心画,
亦本天真,如云在天,如水行地,故写靖节诗者惟苏书为宜。吾乡郡东
陶氏,系本柴桑,代传竹帛,吾友文冲同年邃精坟典,著述斐然,八法
之工追迹汉魏,今得此本,墨而传之,踵企先芬,模范高躅,不特此集
增一善本,而银钩璀粲,冠家集之珍雕,翠墨风流,补稽山之韵事矣。
光绪庚寅夏五,越缦李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