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书话-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知堂书话-上- 第9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始解东君馆已辞。

其十云:
谋得馆时盼馆开,未周一月已搬回,通称本是教书匠,
随便都能雇得来。


这诗真是到现在还有生命,凡是做过书房或学堂的先生的人谁看了都觉得难
过。近年坊间颇盛行的四大便宜的俚语云,挤电车,吃大盐,贴邮票,雇教
员。教书匠的名号至今存在,那么受雇解雇的事自然也是极寻常的事,这条
原理不料在一百三十年前已经定下了。替塾师诉苦的打油诗向来不少,如《捧
腹集》中就有《青毡生随口曲》七绝十四首,蒙师叹七律十四首,可是无论
处境怎样窘迫,也还不过是“栗爆偶然攒一个,内东顷刻噪如鸦”之类而已,
不至于绝食示意,立刻打发走路。《随口曲》有云:

一岁修金十二千,节仪在内订从前,适来有件开心事,
代笔叨光夹百钱。

原注云,市语以二百为夹百。
乡馆从来礼数宽,短衫单裤算衣冠,燥脾第一新凉候,
赤脚蓬头用午餐。
最难得是口头肥,青菜千张又粉皮,闻说明朝将戽溇,
可能晚膳有鳑■。

这样看来,塾师生活里也还有点有趣的地方,不似都门教馆的一味暗淡,岂
海宁州的境况固较佳乎,理或有之,却亦未敢断言也。(民国乙酉年六月十
五日)

□1945年作,1961年刊“三育”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知堂乙酉文编》

漫谈四库全书

中国读书人说起《四库全书》来,总是五体投地的佩服,这其实是错误
的。旧的人不必说了,新的受了欧美人的影响,也都觉得这是一宗了不得的
文化遗产,至于它的实在价值却全不大明瞭。《四库》是什么呢?这只是清
朝乾隆帝弘历所开办的图书馆,收集的东西虽不少,却都是经过誊写、不讲
校勘的抄写本,装潢好看,内容并不可靠,远不及后来诸家各校本之有学术
价值,此其一。有些古刊珍本,另存别处,不在《四库》之内,因为《四库
全书》是要板本大小一律,都是由举人秀才等手抄而成的。这些科举出身的
老爷们本来不懂得什么是学术,抄写编纂只当作差使公事办,而皇帝是天作
之圣,君师合一,更是任意妄为,有如乾隆尊崇关羽,改谥法壮缪为忠武,
并将陈寿《三国志》里的本文也改掉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鹿部麋字下
注云:

乾隆三十一年,纯皇帝目验御园麈角于冬至皆解,而糜角不解,敕
改时宪书之麋角解之麋为麈,臣固知今所谓麈正古所谓麋也。
王筠《说文句读》又部爪字下注云:

《康熙字典》引云,象其甲指端生形,此乃内府善本,筠未曾见。
段王皆是谨饬的学者,绝不敢以文字贾祸,这里却也忍不住要讽刺一下了。
清朝系异族,对于书中说到夷夏问题的地方非常注意,古代泛论的悉加删改,
近时直说的则全体抹杀,禁书与文字狱是其结果,可以说是《四库全书》的
一个大收获,此其二。我们只举前者,即是删改古书的例来看。《四库》中
有一部晋皇侃所著的《论语疏》,是极难得的古书,《知不足斋丛书》内有
翻刻本,可是这里发现一件怪事,同是知不足斋所刻的,假如你运气够好,
便会得到两样不同的本子。请看《八佾》篇“夷狄之有君”一章,底下的两
本行款字数都是一样,而文句完全不同。为什么呢?这便因为皇氏原注贬斥
夷狄,皇帝见了生气,叫翰林们改,也亏得他们辛苦经营,依照原有字数,
改作补入,知不足斋也照样挖改,所以与前印本截然不同了。关于这件事,
记得鲁迅曾有文章详细讲过,读者可以查考。

康熙乾隆两朝编纂了好些类书,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渊
鉴类函》,至今同《四库全书》一样为读书人所称道不衰,这也是中华民族
的一个耻辱。《康熙字典》里引《说文》的话,如上文王筠所举出,是在原
书中所没有的,可以见一斑,各种错误虽另有高邮王氏的考证,可是字典因
为是钦定的书,至今未加改正,似乎现在钦定的权威也还是存在的,而且现
今亦还很通行,实在民国以来并不见有更是便宜适用的书出来,可以替代它
的。什么时候中国读书人不再迷信《四库全书》,不再依靠《康熙字典》了,
那时中国的国文国学才会有转机,这时期或者很快,或者很慢,都是难说。

□1949年 
3月 
31日刊《自由论坛晚报》,署名鹤生
□未收入自编文集

说四库全书①

鲁迅平常有一个意见,似乎一直不大为人所注意,所了解继承,这便是
他看不起《四库全书》以及《康熙字典》等官书的意见。乾隆开四库馆收书,
主要目的是搜查反满清思想,结果几百十种的文史列为禁书,一网打尽。就
是古书中“违碍字样”也都涂抹改作,例如皇侃的《论语义疏》,夷狄之有
君一节注,知不足斋初印本与后来通行本完全不同,这便因为说夷狄犯了忌
讳,由皇帝叫人改过了,奇怪的是字数全然一样,可知那改作的人象是织补
匠似的也很费一番工夫哩。初印本收毁不尽,偶有馀留,后来从日本又传来
皇侃原本,这把戏就大众周知了。鲁迅曾写些杂文,骂过《四库全书》,把
这件事说在内,大概读过的人也还记得。

其次皇帝忽发奇想,就任意改窜古书。乾隆大抵是读《三国演义》入了
迷,要赏给关羽好谥法,这本来也没甚关系,他却下令说陈寿《三国志》中
壮缪的谥法不对,着改为忠武,于是大家所佩服的四库本和殿板的《三国志》
关羽传里,都是说谥忠武了。这不但变乱古史,而且改了陈寿原文,这忠武
的谥法好像是刘阿斗给他的样子了,你想可笑不可笑。

□1951年 
4月 
2日刊《亦报》,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编文集

四库全书

中国有最迷人的一部古书,不大有人看见过,读过,说起来却是五体投
地的佩服,这便是《四库全书》。说起来也怪不得佩服,这样大部的结集,
是古来所希有的,而且时间还是在十八世纪,我们提起乾隆、嘉庆,似乎还
不很远,其实已经过了二百多年了。十五世纪的《永乐大典》诚然伟大,但
那个已经散佚,除了现今留存的一点点,实已无法挽回了。我们现在还有《四
库全书》两部,的确是很幸运的,然而它们实用价值已不甚大,说起来也只
是可供参考罢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满清政府所编的。《古今图书集成》也是清政府所

编,但那只是出于官僚之手,有点马虎而已。这却别有政治作用,加以删削

篡改,比马虎要有害得多。大家知道,前清兴起多少次文字狱(从前故宫博

物院刊行过一种《文字狱档》,出到第十一册,这须得由史家编一总录,另

外还应搜集禁书,出版一册图录),压伏民族的反抗,以乾隆时为最厉害。

这回借此差不多对古今书籍来一次总检查,非思想正统者不能录取。我们只

看《论语义疏》,乃是晋朝皇侃所作,万不能来反对清朝的了,只因在孔子

“夷狄之有君”一节话发挥了几句,便被删改得一塌糊涂,连《知不足斋丛

书》里的《义疏》,也得改刻过,原本绝不易得了。后来《四部丛刊》出来,

才得看见皇侃的本来面目,原来他不过通论夷狄不好,乾隆皇帝却听了不高

兴,要干涉千馀年前古人的说话了。这是最明显的一例。到了宋朝以后的人

的著作,因为有辽金元的对峙,说话益发有违碍,于是《四库》的编修官也

就忙于笔削,鲁迅从前有些文章揭发过,我这里不再来抄录了。

总之《四库全书》不能称为善本,因为它故意的改变了原来的面貌,来
适合皇帝的好恶,所以不值得人民的珍视。其中有外间少有的几种,已经翻
印为《四库珍本丛书》,以及有从《永乐大典》辑出的书,有《武英殿聚珍
板丛书》,在现今《永乐大典》几乎全然消灭了的时候,也是难得的。清朝
的考据学很有进步,有些书是乾隆、嘉庆以来学者校订的。其精审远在《四
库》之上,其风气直传至清末,所以我们对于精校的近刊著作也是不可轻视
的。既然有了以上三种丛刊,可以说是《四库全书》的精华已经全有了,其
他的也就可以随它去,不必再加以什么留恋了吧。

《四库全书》的本身就是这样的一笔表过了,但是那一部《四库书目提

要》,虽然也是出于官僚之手,却是还别有价值的。主要的原因由于这总裁

其事的乃是纪昀,通称纪晓岚,著有《阅微草堂笔记》五种为世人所知。他

也只是皇帝近旁的一个文学弄臣罢了,但是他脾气很特别,不很喜欢那些讲

迂腐话的宋儒,这意思很明白的见于他的笔记中,借了好些故事来对于他们

加以嘲笑,在《书目提要》中却是正面的来说,以钦定的官书里面能对宋儒

不表示敬意,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了。唯纪晓岚因讨厌宋儒的“二气之良

能”这一类的迂话,反而主张有鬼,讲好些半真半假的迷信故事,宣传报应,

落入道士派窠臼,实在是很可惜的。《笔记》的文章很是干净利落,自成一

家,与《聊斋志异》分道扬镳,《聊斋》是唐传奇一派,《阅微草堂》却是

六朝志怪的末裔,只是为劝戒之说所累,所以未免有一股俗气罢了。

□1964年 
1月 
22日刊香港《新晚报》,署名启明 
①本文前三节曾刊 
1958年 
3月 
23日《新民报晚刊》,题同。

□未收入自编文集

四库全书与康熙字典

乾隆编纂《四库全书》的目的假如一半真是为的要收书,那么至少一半
也是为的检查并销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思想。收到的犯忌的书,老实不客气的
禁毁了(没有送来的,奖励人来告密),古书则叫翰林改过,如皇侃《论语
疏》夷狄之有君一节的话,知不足斋初印本里是原文,后印本则是别一番话,
乃是依四库本改正,是假冒了。关羽原谥壮缪,乾隆要改叫他忠武,上谕命
将《三国志》中原文改掉,蜀汉的事实,陈寿的文章,也可以由皇帝随意变
动的。有一年(据说是一七六六年),他在御园看见麈角于冬至皆解而麋角
不解,命将书中麋角解均改为麈字,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记其事于麈
字下,不敢明言他的谬误,只婉委其词云,臣因知今所谓麈正古所谓麋也,
岂不即是说他误叫麋为麈,却要妄改古文么?王筠在《说文句读》中便更不
客气,在一个什么字底下说《康熙字典》引《说文》云云,为原书所无,颇
为荒唐,乃云筠案此盖内府秘本,外人所不能见者,挖苦而又俏皮,实属大
不敬,如在乾隆时必将为人所告发而捉将官里去了。

康熙比较乾隆学问稍好,因为他还肯同几个西洋人搞天文数学,但敕撰
的官书都由些翰林们胡乱去弄,与坊本一样的糟,却顶着皇帝的招牌,没有
人敢说话。到了民国以后,皇帝的这些纸老虎才渐渐戳穿,可以希望不大有
人再相信它们了。

□1950年 
8月 
6日刊《亦报》,署名鹤生
□收入《饭后随笔》

康熙字典

《大公报》列举中国的天下第一,第四十八项说纪购等奉令所编《康熙
字典》是第一部最完整的词典,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