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是〃案山〃,其对岸基里比里Kirribilli岬角是〃望山〃,好一块风水宝地!可惜现代建筑师不懂风水,那一排四座设计得看上去还不错的公寓建筑破坏了明堂和案山。作为明堂建筑的旧政府大院体量显然不够,在它南面与Cahill大道轴线相交处正该有高塔建筑。悉尼市曾有过这样的机会,他们建了一座高达305 m的AMP电视塔(号称南半球最高,但现已让位于新西兰奥克兰电视塔),1981年才建成,却不曾与悉尼歌剧院构成对景。AMP电视塔选址竟在市中心,与大桥和歌剧院的关系被大群高楼隔断,只能在大楼夹缝中窥见歌剧院。悉尼市如果能选聘一位像明朝永乐皇帝派往武当山的王敏、陈羽鹏那样高明的风水师,可能为悉尼的宏观设计帮点忙④。
安德鲁先生即使不懂中国风水,他也该在法国这样一个建筑〃上邦〃受过一些古典建筑训练,所以他也在环境上努力寻求关系。那滚瓜溜圆的防蝇罩外貌稍?quot;可识别性〃的长短二轴总算被安氏至少紧紧抓牢了一根。要求将长轴正对人民大会堂西门这一点也要中国付出代价,为之折除南面大量房屋以让出位置。至于短轴指向何方,未见报导,不敢妄拟。但安氏好歹已经利用了那根长轴,比他的同乡,也受我们尊敬的柯布西埃大师进了一步。柯布西埃反对轴线,他说将建筑物摆在一根轴线上就像许多人同时张嘴说话。柯布西埃大师不曾到过中国,未能领会轴线的威力,不免信口雌黄。正如他在未到美国以前,也贬低美国建筑,等他到了美国,看见摩天大厦林立,他才心悦诚服,自称他该〃趴在地下〃俯首称臣。柯布西埃大师到了西非,看见贝宁的湖中吊脚楼,眼界大开,乃至改变了他的建筑哲学,著《明日之城市》一书,主张将来的城市都该〃吊怕セ?quot;。这位大师如果到了中国,该如何评价中国建筑?他至少不会把中国建筑的位置摆得比美国和贝宁建筑更低,更不会大言不惭地要帮中国人割断历史这才该是法国建筑大师风范。
附带奉告安德鲁先生,伍重也不失建筑大师风范,他不是一位无端鄙弃传统、勇于割断历史的人。我到悉尼参观了歌剧院建筑之后,很惊讶这座建筑与北京天坛祈年殿的相似之处。我在悉尼新南威尔斯大学建筑系的讲座上,情不自禁地表达了这项观点,当时不过〃冒叫一声〃,但引起了新南威尔斯大学建筑史家冯仕达教授的注意,他介绍我和华裔青年建筑师Tony Chen Chow先生相识,这位周(译音)先生立即惠告,伍重很尊重中国建筑传统。第二次见面,周先生见示他珍藏的肯尼斯·弗阑普顿《技术文化研究》,其中第8章是伍重的专章,就在第248页,有一幅伍重绘制的重檐台阶中国庙宇意象速写。该章正文和书末注文中多次提到伍重对中国建筑的推崇。他到云冈参观石窟后使他对Silke9borg博物馆的构思大得启示(261~262页),中国四合院住宅给他的一些居住区方案很大影响(263~266页),他和梁思成、南舜熏先生的交往……等等。我们中国建筑同行,也应该乐于引伍重先生为知音:伍重先生绝不是一位胡乱割断历史的建筑师哪怕澳洲几乎没有什么历史好让伍重先生割断也罢。
至于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方案今后该如何定夺,毋庸本文置喙。但主事者所要求的三个〃一看〃没错;这三个〃一看〃本是常识,是全世界建筑设计竞赛应该共同奉行的游戏规则,安德鲁先生不应该独享打破游戏规则的特权。若蒙法国政府不弃,邀请中国建筑师参加巴黎国家大剧院的方案竞赛,中国建筑师也该遵守同样的游戏规则:一看就是个剧院,一看就是个法国的剧院,一看就是个建在凯旋门(或者凡尔赛宫什么的……)旁边的剧院。如果中国建筑师不遵守游戏规则,还扬言要帮法国人割断历史,且别说法国人不依,恐怕安德鲁先生就会第一个跳起来。
本文系笔者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草于悉尼华中科大建筑系校友丁岚博士府中,后订补于喻园。
注释
① 《中国市容报》,1998.11.4第4版,叶廷芳先生原文同版转载。
② 每个模具只能使用2次。比较:悉尼歌剧院耗瓷片100万片,以方形为 主,共8种规格。组成〃飞镖形〃盖板4253块,模具重复使用率最高达276次,异型盖板358块仅用4种模具。见Michael P.Smith Sydney Opera House P.481997年重印本。
③参考数据:悉尼AMP电视塔有整片玻璃窗420扇。用一部半自动擦窗机(仅以50公升水循环过滤),须两天擦毕。我自澳州返国,赶上2000.10.13~15在深圳举行的东亚建筑文化会议。会上从傅熹年先生闻之:卢佛宫井院金字塔已由机械清洗,但其下温度奇高,达65℃,尚无良策解决。安德鲁玻璃罩下气温自是难题。
④悉尼现有不少中国〃风水师〃,不中用。他们大登广告,而且出书,我曾稍作翻检,都是教人招财进宝、趋吉避凶的〃法术〃,与建筑无关。但距悉尼不远的卧龙冈(Wollongong)南天寺是风水选址佳作,可供澳洲建筑师们参考。
◆ 国际海景城
国际海景城位于山东风景秀丽的海滨名城威海市的黄金海岸国际海水浴场。作为其标志性建筑群,国际海景城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七万平方米,是由威海鸿建房地产有限公司与美国IDG国际数据集团公司联合投资开发的集海鲜酒店、外商度假接待中心、专家公寓、酒店式度假公寓、高档观海公寓、空中花园别墅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建筑。
国际海景城北临大海,南依松林,地处国际海水浴场中心地段。度假城以高标准、高起点进行设计定位,她是海滨的、国际的、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的。无论从其品质、内涵到其标志性的建筑造型,都将使之成为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一道亮丽的风景。
美国EDSA景观设计大师与清华大学名师联手共同描绘的国际海景城在海天一色中独领风骚。
国际海景城的总体规划经由一位国际著名学者、易理哲学家指点描绘,从城市与风水学的角度全新阐释国际海景城的建筑与规划。正因度假城坐落于国际海水浴场这一龙脉之后脑所在,是前庭之后花园,为休闲度假、居住之宝地,是旺气聚居之〃福地〃!国际度假城所处北环海路地段略呈〃顺弯〃之势,从风水上讲此地为〃聚气最旺之处〃,南北之旺气至此而回留,东向进入的阳气至庭院遇西侧高起的山坡松林而留于其中〃回风活场〃,使两排楼间的万米花园成〃藏风纳气〃之所,从其花园中心后面又有旱地喷泉、游泳池等,俗语曰:水旺、财旺、人旺,应验了〃风至水止,藏风得水〃这一风水理论。
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水的完美结合,更替升了国际海景城的内在品质。福地有福人,福人居福地!
◆ 上海金茂大厦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被世人称作〃东方明珠〃,她给予大众的印象是现代化的城市景观。然而,当我们对上海的新建筑进行推敲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之中同样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
去过上海的人基本上都知道金茂大厦这座世界上第三高的建筑。这座庞然大物在其建造之初,它的建筑设计采取了国际招投标的形式,最终中标者为美国的设计公司。据说美国人接手这个项目的投标任务后,所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去研究该项目的技术问题,而是力求寻找一种现代超高层建筑与中国历史建筑文脉相沿袭的结合模式。他们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寻找了几乎所有古代高层建筑的图片,最终他们选定了西安的大雁塔作为构思上海金茂大厦的原型。另一方面,美国人又研究了中国另一个最著名的古建筑群北京紫禁城的平面布局,将金水玉带的吉祥格局巧妙的引申到金茂大厦的形体设计中。现在这座大厦已经建成耸立在浦东,它修长稳健的体形确实让我们联想到古老的大雁塔的身影,它接近基座部分的最下几层的跌水处理,也确实体现出中国古代平面布局中曲水环绕的建筑规划方法。
然而,当我们走进了大厦内部的展览厅,看到金茂大厦与世界上其它著名超高层建筑物进行的建筑风格的比较展示时,我们发现金茂大厦的主人在他安排的对金茂大厦的解说词中,美国人的煞费苦心的安排都变得无影无踪了。金茂大厦将自己高耸屹立的主体比作是一支笔,将周旁的裙房比作是一本书。咋看起来让人觉得有些牵强附会,大厦下部故作书卷翻开造型的裙房比作一本书还算妥当,而将大厦的主体比作一支笔总不如将它视作为大雁塔的现代版本更形象恰当。因此,我们想要了解这种寓意的内在含义,还是要首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城市规划及建筑艺术中的表现。
〃自古来,出圣出贤尽在朝阳俊秀之处,清雅之地。……圣人于此推文,创作阴阳地理之书,……论天、地、人三才之正理……。〃(源自李怀远的《地理原真》)这反映出了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思维中自然(天)、社会(地)与人的生存、发展有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作用,即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两大哲学支柱。
在中国古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由于儒家学说的倡导,十分注重教育和文人取仕,因而诸多文化建筑,如文庙、学宫、书院等,其选址布局,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特异意象,即注重地理环境及景观对人文的影响,使人们得以寄托其理想追求,或取得心理上的平衡调节。例如文峰塔、奎星楼、文昌阁之类文化景观建筑,遍及古代中国城乡。清高见南的《相宅经纂》中说:〃凡都、省、府、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字方位上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于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意思是指,在城乡东、东南、南的方位上,选择吉祥之地,建一座最高的塔型建筑,可以使得当地人才辈出。可见,文笔峰、文笔塔或文峰山,作为中国古代兴文运、昌科举的象征,几乎遍及古代中国的每一个城、乡,如:
广东省东莞市,古以朝山黄岭为文笔锋;
广东省和平县城,有正对的文笔山;
福建省龙岩州治,在锡帽山上建有文笔塔;
福建省惠安县城,有正对的文笔山、登科山;
浙江省奉化县城,有正对的文笔山;
江西省广信府城,在琅琊山上建有文笔塔;
江西省丰城县城,以猴峰为文笔锋;
四川省阆中县城,在东南塔山上建文笔塔;
湖南省宁远县城,以鳌头山为文峰。 ……
此外,众多文明开发的乡村,或建有文笔塔,或有指定的山峰为文笔峰。
徽州《尚书方氏宗祠图》中,就标有代表该族文运昌盛的〃文笔塔〃,塔周围是平坦的田地,好象盛墨之砚,故有〃文笔投砚〃之称。
理解了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