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面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面人- 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的间谍继续纷纷落网。我仍然无法解开西德究竟采用了何种侦破手段这一谜团。通常,一个间谍在西德被捕后,我们会在总部展开调查,弄清伪造证件的部门里是否混入了敌人的鼹鼠。这种猜疑对一个情报机构来说是最致命的毒药。它损害了情报工作赖以生存的基础信任。有时甚至搞得人人自危。后来查明,我们的一些重要耳目相继被捕原来是西德抓获了我们派过去的联络员,对他们进行审问的结果。面临惨重的损失,我们被迫撤回大批间谍。然而我们渗透的秘密究竟是怎样被西德发现的仍然是个谜。
  最初,我们手头的唯一线索是从某个渠道得到的消息,位于科隆的西德反谍报机构开始全面重新审查所有入境人员。负责为国外来访者和回国定居归侨办理手续的部门里新增添了一小批官员,其中多数人已退休。这些老爷爷们仔细查阅个人档案,寻找某些特点。至于是什么特点,我们无从知晓,只注意到从西德收到的所有情报里都多次出现“甄别”一词。我成立了一个直接向我汇报的工作组,负责查明西德到底依据什么标准肃清嫌疑分子。
  我们已知,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的单身男性旅客如果携带少量手提行李,或服饰发型与身份证不完全吻合时会受到盘查。但过了很久才知道,西德情报部门嗅到了东德人的某些特征。当时嬉皮士正在西德日益流行,在东德却受到压制。西德小伙子喜欢留长发,尤其在外出旅行时。我们的特工人员,特别是那些培训特工的教员们却留着短发。即便同是短发,东西德的发式也有着细微的差别。这些教员能培养出训练有素的特工,可要他们训练出一批真正的嬉皮士可就比登天还难了。
  主要火车站的便衣警察一接到乘警的报告,立即对下车的嫌疑犯的一举一动进行监视。例如,在东德长大的人一下车都会情不自禁地走进车站附近的商店里,为那五光十色的商品所吸引,而西德人则对此兴味索然。类似这样的细微差别格外受到西德情报机构的重视。
  经过几年的困惑之后,我们终于弄清了西德新的甄别方法。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泄露这一秘密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迈尔本人。他作为反谍报机构首脑走马上任后,一心想有所作为。于是大张旗鼓地逮捕了16名由第三国混入西德的东德间谍。据各家报纸报道说,还有40个人正在受到审查。以前我们总是怀疑西德人是否有能力从成千上万的旅客中认出混在其中的极少数几个东德间谍。听到这一消息后,我们不再怀疑。迈尔的炫耀实际上等于把侦破我方间谍的方法和盘托出在我们面前。尽管损失惨重,我们还是安全撤回了许多处境危险的间谍,暂时停止了渗透活动。倘若迈尔对破获的案子不声不响,我们极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他蒙在鼓里。如果他只是有选择性地逮捕一些间谍,或是等他们与所有潜伏特务接上头之后再收网的话,我们的损失会更加惨重。一个情报首脑炫耀自己的结果是个人出尽风头,而工作受挫。
  如同这类大规模心理战惯用的手法那样,西德内政部不失时机地向我们的间谍劝降,呼吁他们自首投诚,以免遭逮捕。在东西德间谍战中,这种敲山震虎的手段已司空见惯。但这次收效甚微。大多数的耳目和间谍都是与我们合作多年的老关系,对他们采用恐吓手法一般不起作用。我们的大部分间谍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而且都受过心理战训练。再说,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总是不愿投诚自首的。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企望坏事不至于落到自己头上。多数时候也确实如此、倘若厄运真的降临,逃也逃不掉。
  蒂奇曾是联邦宪法保卫局的一位高级官员,1985年叛逃到我方。她告诉我们,过去10年里科隆共查出200起伪造身份证的案子。根据我的估计,1972年到1982年间,我们共有30余名间谍爆炸(在西德被逮捕)。还有百余人被及时撤回。由于间谍一旦撤回便再也无法派回原处,迈尔搞的甄别行动使我们损失了大约100名出色的情报人员,可谓损失惨重!
  尽管迈尔爱出风头,可他想出来的这一套破坏我方在西德间谍网及控制点的办法还是相当厉害。下一步他开始把矛头对准我个人,到处散布我已“来日无多”的言论。《国际先驱论坛报》登了一篇报道,题为:《米沙·沃尔夫是不是没咒念了对放在我办公桌上的另一份西德报纸的大标题是:《沃尔夫一筹莫展》。
  实情并不像报纸上渲染得那么耸听。我们的工作照旧进行。针对甄别行动我们对原有做法进行调整的同时,并未减少间谍活动。化名为汉内洛蕾的黑尔佳·勒迪格就是一例。当初吸收她为间谍的那个男子由于整日惊恐不安,不得不召回。为了不失去她,我们研究了人事档案,找到另一位罗密欧候选人,一个化名格特的年轻特工。他已经顶替一个名叫克雷斯的西德公民潜入西德境内。真的克雷斯早已移居新西兰。
  我决定亲自出马为他们穿针引线。原因之一是我很想见见这位给我们出了大力的黑尔佳女士。另一个原因是,她说现在面临一个选择,要么随顶头上司调到财政部去,要么留在总理办公室。她通过东德的联络员给我们发了一封密电,问如何是好。面对如此干载难逢的好机遇,我们左右为难。总理办公室有我们的人确实至关重要。但另一方面,黑尔佳同她的上司工作关系非常密切。他对她极其信任,把有关预算和国内政治的材料交由她处理。若要留在总理办公室,她是否还能享受这种待遇可就难说了。  1976年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行的冬季奥运会给我们这次会面提供了很好的掩护。黑尔佳在奥运村附近租了一间平房。见面之后,黑尔佳表示愿意接受已在西德的另一名特工充当她和我们之间的联络员。格特马上出来与她见面。晚宴上,我满怀希望地察言观色,可并没有发现有任何一见钟情的迹象。不管怎样,我们最后决定她去财政部更稳妥。于是,她调到了财政部,继续向我们提供机密情报。
  日久天长,黑尔佳与格特陷入情网。这一次的爱情既非逢场作戏,也非昙花一现。1979年我们被迫召回黑尔佳后,格特也被撤回东德。两人终于可以结婚了。婚礼在风景如画的小山城韦尼格罗德举行。我这个媒人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受到邀请的主宾。
  不难想象,我的罗密欧们成了西方情报界绞尽脑汁研究的对象。外界也开始流传各种各样关于他们的传说。《图片报》刊登了12位为我们工作过的妇女的照片,旁边的大标题是:《为了爱情当间谍的女秘书》。一份周刊的封面是一个半裸的上身,胸前佩戴着一枚东德勋章。我意识到,情人间谍的成功正使西德情报机构惶恐不安。显然,他们试图通过新闻媒体在公众面前塑造出一群受害的羔羊的形象,大肆渲染这些女秘书如何可怜,如何被人利用。她们年龄大致相仿,单身,渴望爱情,在孤独无助的情形下被人推向歧途。
  为了更加耸人听闻,西德国家安全机构还硬说,我们的罗密欧们冷酷无情地玩弄这些女人的感情,稍有危险便逃之夭夭。然而,当时西德反谍报机构的第二把手赫伯特·海伦布罗赫在一份内部报告里却说得相当坦率:“多数时候,这种恋爱关系并非是受到压力或恐吓的结果。金钱也不是一个主要因素。这些女秘书为东德工作通常是出于政治信仰,或是陷入情网难以自拔。”
  实际上,发现类似故事《小红帽》里那个小女孩的弱小女子,然后千方百计拖她下水的情况实属罕见。除非像派泽勒前那样,事先有人向我们提供线索。通常的做法是,派一个小伙子去西德搜集某一方面的情报时会对他交待一句:“你会和其他人一样有自己的私生活。不过如果一个女秘书爱上你,而且还是一个在要害部门工作的女秘书,那就更好了。”其余怎么做就是他的事了。当然,不是每一个男间谍都会自动迷上一位女秘书。不过别忘了,我们的间谍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对组织忠心耿耿。为了信仰作出牺牲或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根本不在话下。
  我们的间谍并没有像外界盛传的那样,在东德受过什么勾引异性的特殊训练。有的人在这方面本来就比其他人技高一筹。这些机灵鬼悟出,花前月下,大有可为。无论是经商还是搞情报,此法一样灵验。原因很简单,谈恋爱比其他任何办法都见效快。
  当然,我们的男间谍也曾卷入到一些奇特而不幸的事件中。只有将其详尽披露,读者才能看到全貌。我们有两个超级罗密欧。两人性格迥然不同,执行的任务也不一样。第一个叫罗兰,是个多情种子。
  安娜贝格是坐落在厄尔士山脚下的一座小城市。罗兰在市内一家颇有名气的小剧院任院长。那些被大城市的剧院认为政治上太危险的有才华的演员或编导常在这里落脚。罗兰因在歌德的剧中出色地扮演了浮士德而成名。浮士德渴求尝试人生中的一切,诱惑了一个叫玛格丽特的纯朴姑娘,使她失身。罗兰的聪敏英俊和作为演员的表演才华使他成为一个绝妙的罗密欧候选人。我们局在卡尔·马克思城(德国统一后重新改名为开姆尼茨)设有一个地区办公室,其成员出名地胆大妄为。罗兰的才干以及他对舒适生活的向往没有逃过他们的眼睛。1961年,他被派往波恩,任务是设法接近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姑娘。她在北约指挥中心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任口译员。当时该中心设在巴黎附近的枫丹白露。
  鉴于工作环境属于国际组织,罗兰冒充一名丹麦记者,叫彼得森,讲一口略带北欧口音的流利德语。这对一个上乘演员来说不成问题。玛格丽特是一位可爱的单身姑娘,虔诚的天主教徒,工作勤奋,很少交际。我们曾先后三次派人引诱她,均未打动她的铁石心肠。罗兰比她还硬,居然撬开了这块石头,拉她一起去了趟维也纳。在艺术历史博物馆里,他向这位羞涩的姑娘介绍里面陈列的意大利画家画的极为性感的裸体像,陪她到西班牙马术学校学骑马,最后把她带到昂贵的德默尔咖啡馆品尝美味糕点和维也纳咖啡,完全是一位殷勤的追求者。不用说,这一切费用都记在了我们的账上。主管此事的官员有时觉得,即便是为争取像玛格丽特这样重要的对象,罗兰的开销未免也太高了点。不过,此人很明智,他清楚地知道,间谍工作使罗兰有相当程度的个人自由,还有一大笔钱可以用来享受在清苦的东德所享受不到的奢华生活。
  一天,罗兰和玛格丽特在维也纳国家剧院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之后,玛格丽特回报给他一个热吻。“你是第一个让我这么开心的人。”她说。当夜两人同床共枕。第二天早上,罗兰向玛格丽特倾吐衷肠,多少也有点真话在里头。他自称是丹麦军事情报部门的一名军官,并解释说,像丹麦这样的小国常有被北约冷落之感,因而需要有自己的情报来源。
  玛格丽特相信了他。他告诉她,因为工作关系他会常到巴黎去,以后可以经常在巴黎见面。玛格丽特欣喜万分,答应向他提供北约的秘密。俩人隔段时间就在一家小旅馆幽会。玛格丽特详细告诉他最近参加的会议情况,尤其是有关北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