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焦躁不安紧密相连,德国、法国、美国等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迅 
速发展,成为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发达资本主义。 
                       “头发多于智慧”的由来 
    这是指智慧不足的委婉表现形式。原话出自莎士比亚的《维络纳的两绅 
士》第三幕一场。英语中,这种委婉的批评、讽刺谚语很多。例如“他的耳 
朵长”,耳朵长的是驴,所以“他的耳朵长”即“他是笨驴”之意。又如“你 
的父亲不是玻璃匠”,也就是说,“你的身体不是玻璃做的”——“不透明”。 
                “什么也不学,什么也不忘”的由来 
    这是法国政治家、外交官塔列朗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指拿破仑帝国 
没落之际,那些在法国革命爆发以后流亡国外的贵族纷纷归国的情况。 
    法国亡命贵族虽因厌恶本国革命而流亡国外,经历了25年的辛酸,但他 
们的本性一点也没有改变。他们在整个世界都已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矛盾和腐 
朽而努力实现真正理想的公民社会的现实中,仍念念不忘封建时代的荣耀, 
时刻追忆昔日之梦。这就是“什么也不忘”之意。 
    塔列朗认为,亡命贵族失去了在本国生活的基础,而在国外又受尽苦楚, 
… Page 39…
倍尝人世辛酸,他们却没有人从中汲取任何真正的教训。也就是说,他们没 
有将任何经验消化成为智慧,愚笨的贵族本性未有丝毫改变。塔列朗的这句 
话可以说是对法国王权复辟的诅咒。 
                   “绝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由来 
    这是杰瑞米·边沁(公元1748—1832年)说的话。边沁是英国著名的功 
利主义哲学家,除哲学外,他还精通法律和经济学。 
    这句话作为代表边沁功利主义的名言而常被引用。边沁将快乐作为唯一 
的善。并认为,各种行为的伦理性价值,应根据对于产生哪种后果的力量的 
衡量来决定。 
    他认为,道德标准并不是预先存在于人类性格之中,而善恶意识亦不潜 
在于古往今来的社会自然之中。在某种行为发生之后,人们才能从社会立场 
出发,将有益的行为称为善,将有害的行业称为恶。他认为,善恶行为与个 
人能动性 (主观的)意志无关,而是由社会性机能被动地决定的。他的这些 
观点曾受尼采等人的严厉批判。不过,从民主主义的原则来看,可以说他的 
这句话有很大的灵活运用余地。 
                  “凯撒的东西,还给凯撒”的由来 
    耶路撒冷大祭司和法律学家们想逮捕耶酥,但耶酥在民众中享有盛誉, 
不能随便抓他。于是他们想抓住耶酥的一个把柄作为逮捕他的借口,为此派 
了一个奸细到耶酥身边。 
    这个奸细故意问耶酥:“到底应不应该向罗马纳税呢?” 
    当时犹太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依照罗马帝国的规定,犹太应向罗马纳 
税。如果耶酥回答:“最好不向罗马纳税”,就将以反叛罪罗马的政府的罪 
名逮捕他。而如果耶酥回答“应该向罗马纳税”,他便将遭到希望独立的犹 
太人民的背弃。耶酥并没有中这个奸细的圈套,而间接地、巧妙地作了回答。 
耶酥反问道:“刻在货币上的头像是谁呀?”奸细回答:“是凯撒(罗马皇 
帝)的像。”耶酥便说:“它是凯撒的东西,可以还给凯撒。神的东西,请 
还给神。” 
… Page 4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