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70…
                                 手套的由来 
     冷天,人们出门时戴上一副手套,两只手就会暖和。可是,在刚有手套 
的时候,它却不是用来保暖的。 
     在古罗马,一些贵族和武士,常常到野外去打猎。随身带着经过训练的 
雄鹰,以便帮助他们捕捉飞禽。这些雄鹰就停在他们的手腕上。雄鹰的脚爪 
十分尖利,往往把人们手腕上的皮肤抓破。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在手 
腕上戴上一副长臂手套,用来保护皮肤。后来,手套的用处慢慢地变化了, 
就变成了现在人们劳动时候的各种防护手套和冬天用的保暖手套了。 
… Page 71…
                               护耳罩的由来 
     1873年,15岁的齐斯特·格林伍德收到一份圣诞礼物,是一双溜冰鞋。 
他迫不及等地赶到冰封的池塘上去试新溜冰鞋。没过几分钟,他就跑回家, 
因为耳朵冻得非常疼痛。他想了许多办法,试用了不少头上戴的东西,终于 
想出了一个冬季保护耳朵的东西——在半圆形的弹簧铁丝两端各加布团。不 
久,格林伍德母亲和祖母都忙着制造这种护耳罩,给他们在缅因州法明顿小 
城的邻居们。从此,格林伍德获得“冠军型护耳罩”的专利,成为百万富翁。 
… Page 72…
                                袜子的由来 
     从古代起,罗马城的妇女就在脚和腿上缠着细带子,这种绑腿就是最原 
始的袜子。后来,男人也效法使用。直到中世纪中叶,这种习惯才在欧洲广 
泛传开,但用布片代替了细带子。 
     16世纪时,可能是在西班牙,人们才把连裤长袜和裤子分开并开始像编 
织手套那样编织袜子。 
     16世纪末,英国人W·李发明了织袜机,从而改进了制袜方法。不久, 
法国人富尼埃在里昂开始生产丝袜,到17世纪中叶又出现了棉袜。 
     直到 1938年,美国杜邦公司卡罗瑟斯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明了尼龙 
后,袜子市场才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在欧洲,第一批尼龙袜是1945年投入市 
场的。 
… Page 73…
                                乳罩的由来 
     远在古埃及时代,胸是女性美的主要标志,因此,当时的妇女以裸露坚 
挺而丰满的乳房来炫耀自己的美。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妇女用窄带来束住 
乳房,以便于作战和美化乳房的造型。 
     在16世纪中叶,法国上流社会时兴社交活动,这时的女性爱穿紧腰衣和 
钟型裙,行动起来很不方便。到了19世纪,上流社会的淑女们要求与男士们 
一样进行体育活动,如打网球、骑马、登山等等。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紧腰 
衣的胸部用富有弹性的橡胶布制成,使腰部能自由活动。19世纪末,时装设 
计师干脆设计将紧腰衣分开,用有花边装饰的胸带来束住乳房,甚至用赛璐 
珞或金属丝做成乳房形状,外面蒙上布戴在胸前,这样便形成了乳罩的原型。 
     今天人们公认的乳罩诞生于1914年。第一个取得乳罩发明权的是美国人 
玛丽·菲利普·牙各布。当时她用两块手帕和粉红色缎带缝合起来,称之为 
 “露背式乳罩”。 
     但是,这种乳罩问世后并没有受到重视和欢迎。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促 
进了乳罩的普及。战争使大批成年男子开赴前线,农村农场、城市工厂则大 
批招收女工。这样,妇女们感到戴上乳罩后便于劳动,乳罩因此普及起来。 
… Page 74…
                               红帽子的由来 
     戴“红帽子”现已是港口码头等地服务队身份的一个标记。其由来说法 
不同: 
     一是红帽子大号叫“弗里吉亚帽”,源于小亚细亚古国弗里吉亚。在罗 
马时期,获得解放的奴隶普遍戴弗里吉亚帽,因而这一帽式在那时成为自由 
的标志。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弗里吉亚帽再次成为自由的象征,被 
广大反抗封建贵族的革命志士当做“自由的红帽子”。此后,弗里吉亚帽一 
直成为自由和革命的象征。在德拉克洛瓦描绘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事件的名 
画《自由引导人民》中,那个象征自由的女性形象,左手握枪,右手高擎飘 
扬的三色旗,号召人民冲向君主专制王朝,她头戴的正是弗里吉亚帽。 
     二是戴红帽子源于法国。1792年,在法国大革命高潮到来前夕,国王路 
易十六的部分卫队在巴黎民众革命情绪感染下,纷纷加入了革命阵线,由于 
泄密,有少数卫队成员被捉拿了。路易十六极为愤怒,但也不敢将他们处死, 
就罚他们在闹市做苦役。为了便于监督,达到侮辱人格的目的,每个人都被 
强制戴上一顶特制的红帽子。因为戴着红帽子,会引起人们注意,也不易逃 
走。 
     巴黎民众对这些戴“红帽子”的被惩罚者深表同情,可是有路易十六走 
狗的监视,一时无法援救。后来,有些人甘愿戴上红帽子,和他们一起做苦 
工,以行动表示支持。几天后,出现了更多的人群戴着红帽子。红帽子越来 
越多,最后再也分不清谁是被捕的卫队或是同情的巴黎市民。“红帽子”由 
此而起到了掩护的作用。 
     一些不知内情的巴黎市民还以为“红帽子”是本年度流行的头饰,以戴 
上它为荣。这样巴黎出现多家专门制作“红帽子”的商店。随着大革命的进 
行,“红帽子”又被人们视为革命的符号了。后来,它传到中国,不料也因 
它便于识别而用作为制帽了。早在二三十年代我国就出现了用“红帽子”作 
为客站搬运行李服务人员的标志,当时火车站、水陆码头都有“红帽子”, 
后来打扫道路的清洁工也戴“红帽子”。 
… Page 75…
                             巴拿马草帽的由来 
     巴拿马草帽是世界闻名精美实用的草帽。巴拿马草帽往往并非巴拿马出 
品,而多为厄瓜多尔生产,巴拿马只是这种帽子的贸易中心。做这种帽子的 
草叫作巴拿马草。它高5至10米,没有茎,叶子直接从地上成扇形生长。叶 
子的纤维可用来做草帽。人们在叶子张开前将草割下,只留纤维,在开水中 
泡一泡,阴干;两三天后,再晒,直至变白,即可用来编织帽子。编帽工常 
常把手指放在椰子壳盛的水中浸湿,以使纤维柔软,而且往往在太阳出来前 
比较凉快的时候编织。织成的帽子十分精细,最佳者卷起来可以从一只手镯 
中穿过。 
… Page 76…
                          厨师戴白色高帽的由来 
     希腊过去有一次动乱,有些希腊人跑到修道院避难,其中不少是著名厨 
师。 
     在修道院里,厨师们为修道士烹调。像修道士一样生活,很安全。但是, 
为了有别于真修道士,他们要求不戴黑色高帽,而戴白色高帽。这一特殊要 
求得到应允。影响所及,修道院外面的厨师也竞相仿效,以戴起白色高帽为 
厨师职业特征,这一习俗后来流传至世界各地。 
… Page 77…
                                凉鞋的由来 
     夏季,人们几乎都喜欢穿凉鞋。凉鞋源于古埃及。凉鞋的前身是草鞋。 
草鞋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凉鞋的发明确是受了草鞋的启发。最初的凉鞋 
就是用不同质料和颜色制成的草鞋。19世纪末,我国南方有一富商,因易生 
脚汗,不愿穿皮鞋、布鞋,但穿草鞋感到寒酸,穿上木屐又觉不便,于是请 
人将木屐的木底换上皮底,又仿制草鞋的花纹用皮条编成鞋面,从而制成了 
凉爽而又美观的凉鞋。凉鞋在我国的真正普及,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 
年代初。 
… Page 78…
                                高跟鞋的由来 
     高跟鞋已盛行全球,成为女子钟爱的物品。关于高跟鞋的由来,有两种 
说法。 
     一种说法是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当时,路易十四苦于自己身材矮 
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显示他高贵的气度,就吩咐手下人为他定制了一双 
高跟鞋。此后法国贵族男女们纷纷仿效,并很快传遍全国乃至欧洲大陆。 
     还有一种传说,15世纪时威尼斯有个商人,外出时害怕漂亮的妻子行为 
不端,就给妻子定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以防止妻子外出。可妻子看到这 
双奇异的鞋后,觉得十分好玩,就让佣人陪着她走街串巷,出尽了风头。人 
们觉得她的鞋很美,争相仿效,于是高跟鞋很快就流行开了。 
… Page 79…
                               尖头鞋的由来 
     尖头鞋即鞋头尖瘦的鞋,穿着可给人以美感。尖头鞋源于法国。16世纪, 
法国有一个年轻英俊的伯爵,因长了一双畸形的脚,无论穿上什么样的鞋都 
要随着他的脚形而走样,他的双脚常常在舞会等交际场所成了太太、小姐们 
嘲笑的对象。这位伯爵曾想了很多办法来进行掩饰,但都不理想。后来,他 
去找制鞋师傅,出重金请制鞋师傅按着他的特殊脚形为他设计并制做了一种 
尖头皮鞋。伯爵穿上这双皮鞋,不仅完全掩饰了双脚畸形,而且式样新颖, 
美观俊俏,竟使舞会上的青年男女赞不绝口。从此,尖头鞋很快在法国普及, 
后陆陆续续传入世界各国。 
… Page 80…
                               旅游鞋的由来 
     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鞋子,它既不像球鞋,又不 
像皮鞋,毛糙的猪皮革鞋面上斜镶四根沿条,底的前尖后跟都向上包起,后 
帮内沿还包一圈泡沫塑料 (海绵)。这种造型独特的鞋,是专为运动员和教 
练员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训练鞋。由于这种训练鞋,是运用人体工程学和现 
代运动生理学的原理设计出来的,具有外型别致、结构合理科学、穿着轻便 
舒服的优点,70年代中期,逐渐获得了人们的青睐,从体育界进入大众市场。 
人们喜欢穿着它去工作、游览,进行健身活动,因而被称为旅游鞋了。旅游 
鞋还叫健身鞋。在制作这种鞋时,使用了一种与普通鞋楦不同的特殊鞋楦头, 
它保证鞋子在脚需要弯曲的地方具有柔软性和易弯曲性,可使双脚在长时间 
的走奔跑跳中不致受到不必要的压力。鞋内还有一个符合脚型的鞋底内衬, 
中部有一个自然凸起,正好托起脚心,使脚板在运动中不致前后滑动,穿着 
舒适。 
… Page 81…
                               胶鞋的由来 
    据说400多年前,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看见印第安人把 
橡胶汁浇在脚上,等干后脱下来,便成了不透水的胶鞋。这种鞋经不起冷热 
变化,天冷就裂缝,热了又粘成一团。 
    直到  100多年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