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慧之旅- 第17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遮。再若出门撑伞,一切都免谈了。
  我最希望拥有的功能,是在镜片的两外侧,装两个后视镜,就像汽车一般。这样既可玩间谍游戏,路上偶然惊艳一瞥也可以装作道貌岸然。考试更好,可以不用回头了。
  眼镜架一定要架在鼻子上,这是老天设计鼻子的美意,不可不充分利用。只是鼻子也太脆弱了,近视再加墨镜,已经成形的两条深沟,有时会压出血来。我希望有种运动帽,把墨镜设计在前面的帽沿,可作微调,往头上一戴,就是遮阳防紫外线的标准设施。
  一双镜脚也是负担,不挂在耳朵上,又挂哪里呢?用夹的,久了会痛,用悬吊的,位置难以固定。当然如果有新的技术发明了,还有希望,比如说,有一种空气聚焦器,能利用电磁场,使某个区域中的空气分子呈曲线分布。再不然,把眼镜材料的重量降低,低到往鼻子上一放,就万事大吉。
  那是以后的事,多想无益,既然无法避免,何不多多利用既有的设备呢?镜脚可以作为天线,把“行者风”(走路听的耳机)装在脚架下,正近耳门!再若把行者风改进一下,加一个麦克风在鼻子上,就成为“行者电话”。随时随地,情人们只要一动口,就是情话绵绵,保证把所有的话都塞在信息公路上,见了面反倒词穷了。
  在我的梦想中,连电池都需要改良,如果有电线式电池,或者杆状的太阳电池,镜脚便成为发电机了。当然,我一直认为,数十年之内“无线电流”将成为事实,通过微波的发射,一种晶体便可将之转换为电流,到那时世界又是另一种景观了!
  有一种东西很重要,人天天要用,却从来没有看到有人发明,那就是“鼻纸”。鼻中有鼻屎,尤其是在都市中,空气中浮游的“娇客”,使得人间充满蒙眬的美,鼻孔是她们留连的风月场所,总会留下一些脂粉余秽。
  在西方,几百年的工业生活,早已把“挖鼻屎”这种动作看得倒胃不已。可是倒胃归倒胃,大家居然也乐此不疲。不论在哪里,总会有人光明正大的挖而摇之,再不然偷偷摸摸,挖而藏之,一副无可奈何的德性。我的椅子底下、床头墙壁就有很多库存,沉红莲每次见了,都咒骂不止。
  挖鼻孔要用手指尖,相信这种习惯已历经千万年,在拉马克用不用学说下,手指的直径几与鼻孔的内径相等!挖的时候,手指太滑,鼻屎常赖着不走,于是脸上肌肉抽动,歪之扭之,挤之捞之,大作痛苦、爽快之状!
  一边要开矿,一边还要运输,鼻屎虽小,却质量不减,往哪里装呢?我们知道有下水道,有化粪池,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鼻屎贮存室”吧?有人用手帕,现在已经落伍了,卫生手纸是富有之民的宠物,谁不在口袋中养上几包?
  如果手头没有纸,弹指神功最是常见,好在这种黑眚暗器,附衣不落,沾体不痒,从古到今,未见人受其害。
  结论很简单,我曾用手纸做了些“指套”,因为有磨擦力,效果奇佳。作为一种商品,我建议采用高纤维的纸浆,纸要韧要薄,触感好,效率高。诱人的香味,不要太醒目的色彩(怎能让人人看到)?加上适当的宣传,必可大赚一“鼻”!
  手纸的材料能不能改进呢?需知手纸的方便是以破坏、污染环境的代价换来的。要砍很多树,浪费一些水资源,增加化粪池堵塞的机会。比如说,上大号前肛门上先涂些油,会干净得多,再不然手纸改用水溶性的物质亦可。
  只是手纸与冲水马桶是难兄难弟,要改进,必须同时改,否则不配套。
  冲水马桶很浪费水,当今水资源严重短缺,能省最好。既为冲水马桶,就该尽量发挥冲水之功效,设一加压器,就可省下九成的水。再若加自动洗肛器,涂以肥皂,喷以清水,最后吹以干风。如是则一上一下一气呵成,统统有了改进。
  手腕戴表,指上有戒,腰间缠包,都是人充分利用空间的好策略。我最讨厌手上有负担,但却不反对挂在身上,所以也有不少幻想。
  表只用来计时,太浪费了,所有需要看的听的,而且需要随身携带的,都应该设计在表中。以当今的集成电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其实简单易行。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而言,就以每平方英吋一百万个半导体的芯片来看吧,这一百万个半导体能做些什么事呢?
  比如说,一只小小的定时器,大约要一百个半导体;加上闹钟要五十个(可兼做提醒吃药的随身护士),计数器要三百个,所有的测量功能如室温、体温、血压、脉搏等,都是探测器,可以利用表的底面,所需的电器不多。至于大气湿度、环境磁力、辐射、紫外线、一氧化碳等,也都与健康有关,值得设计成为随身探测器。
  探测是一种技术,只是人们还没有看到它的市场,有谁会去从事不赚钱的事呢?只要有了随身探测器这种产品,尽可放心,各种技术唾手可得。
  再将收音机、呼叫器也设计上去,也不过百把个半导体,有了呼叫器,比较麻烦的是要有显示文字的液晶,再加上文字,则相当于计算机了。如果所要的功能不多,大概十万个半导体(自行设计中央处理器)就可以了。
  既然有了计算机的功能,可以做的事就更多了,只要有内存做电话本、地址簿(如果没有实时输入装置,亦可以采用无线电传输方式)最恰当不过。如果再加上输入装置,那更像是一台腕上计算机了,表面加大一点,加上手写辨识,美极了!
  到现在为止,就算把一平方英吋的芯片全用上,也还绰绰有余。当然,采用更精密的晶圆,表壳当作线路板,再加大腕上计算机的容量,功能将可比美掌上计算机!
  在十年之内,每平方英吋一亿个半导体的晶圆可以问世,那将是硬件的极限。到那时语音辨识必然成为产品,手腕上戴的将不再被称为计算机,而是小精灵。它将是每一个人的身份证、工作记录器、个人数据库、身体状况计、通讯联络器等等,它可兼作每一个人的教学师长、私人秘书、工作导师、谈天朋友、专用护士、警卫保镖。
  人们不了解人与计算机的关系,一听到计算机,就觉得它高不可攀。错了!计算机的同胞兄弟--微处理器,将是未来人类生活中最普遍的产品。它将无所不在,有一天,它会发展成为一种“印记”,是一种用特殊墨水印刷的标记,连香烟盒子上都会印有一片微处理器!有了它,产品能得到严密的监视和控制,社会上再也看不到泛滥成灾的广告,从预期订单、成本分析、生产运输、管理回收,全部一条龙,自动控制。
  虽然如此,并非人人都要改行从事计算机工作,我在前面说过,写程序极容易,而要了解各种工作流程则很困难。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培养分析自己工作的能力,到时候才能够教计算机工程师如何写程序,这才是上上策。
  这样扯下去,又要回到计算机的老本行了,再找个简单的课题吧!
  手指头是人身上最好用的部位,戒指则是手指上最方便的设备,我们大可以在戒指上动动脑筋。因为手指是动作的主要机构,所有与控制、表达有关的动作,全都要靠手指来执行。这些行为包括了摸、按、触、敲、打、开、关、写、画等等。
  在戒指中置入一个微处理器,加上密码,就可以当作个人的身份证明、健保卡、信用卡等。如果再在各地设置监收站,则可全面监视每个人的行踪。
  这样一来,戒指可以当作钥匙、身份证、通行证、存款簿等,不一而足。各位总看过科幻电影吧,未来世界谁还带枪?手一指,激光光就射进胸膛!
  再简单点,至少可以设计一支戒指笔,用戒指环装墨汁,戒指的顶端装个笔尖,只要把手指头弯过来,立刻可以写字!
  各位总有理发的经验吧!那叫花钱受活罪。有个好点子,设计一个静电罩,罩在头发上。一通电流,保证根根头发倒竖!
  头发倒竖做什么?这时再用激光、用水刀、甚至用剪刀,都可以随意剪之割之,造形、处理都容易,而且不会剩下一大堆短小刺人的发渣。
  再谈一个大计划吧,大得可以成立一个王国,要是能找到“真命天子”的话!我曾希望有人投资制造一种“自动烹饪机”。如果就商论商,这可是大事业,远比任何家电市场都大,毕竟“民以食为天”!
  谁都知道,开饭店是好生意,平均来说,所有的商店中饭店约占二十分之一。但是饭店难开,最大的难处,就在好厨师得之不易。
  烹饪机可设计成为各种形式,有单人用的,小家庭、大家庭、学校、机关行号以及饭店专用的,变化无穷!
  做菜是种科学实验,只要掌握住色、香、味、触、温五性以及口、舌、齿、喉、胃五感就是。这些因素涉及食物的种类、烹调的火候以及处理的方法等,只要了解其原理,都可以严格的控制,人或许记不清楚那么多,但是利用微处理器,简单明了!
  首先是要有提供材料的厂商,以便做食物以及调味料的“前处理”。然后是硬件生产厂商,负责制造烹饪机。最后还要有软件公司,专卖各种食谱。
  有了硬件后,到超市买来一包包处理好的食物,把食谱号输入(各人适应的酸、甜、苦、辣、咸、麻度,皆可以定量化)。每份菜输出的速度,当视机器性能及食谱的定义而定。但不论如何,每次调出来的水准,保证与预期的全同。
  水准全同不表示没有变化,同一个菜有不同的调配方式,有不同的调味原则,也有应各人要求的口味变化。
  如果是餐馆,则可采计算机联机服务,客人上门后,一按电钮,流水线自动送菜到面前。更简单的,先投钱,再选菜,吃完就走。
  说起来好象很吓唬人,其实设计起来简单得很。在动力上,单人用的可以采用微波炉式,职业用的则采煤气,着眼点是成本及效果。
  烹饪机在功能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原则上烤、煮、蒸、炒(炸)是中国菜的四大法门,基本上都是加热的接口问题。
  烤最简单,是直接过火,大致可分触烤或挂烤两种。前者多用铁板或石头,以余热的需求为考量。因此,于透明炉内备一“烤具”,食物置其上,直接加热即可。烤的食物都是在烤前或烤后加料,只要注意烤炉的安全及控制方便即可。
  煮最简单,将食物置于容器内,按规定比例调配好即可。因有自动控制,食物煮熟后即自动保温。
  蒸是用水蒸气,可在煮食的容器内,再加一放置食物之架子即可。
  最麻烦在于炒菜,其实只要知道“炒”可以分成两道手续,分别考虑就容易了。第一道手续是炸,亦即在最短时间内,将食物均匀加热的绝妙方法。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所以先将油加热后,将欲加热的食物置入即可。
  固体进入液体中,其接触面积大,加热又匀。此时处理的温度高低以及时间长短,决定食物“失水”的状况。一般说来,高温失水速度快,加热时间宜短。但是各种食物对热的传导性有异,以致食物内部变化的程度不一,两者要有适当的配合。总之,食谱上应该有使用的步骤说明,再不然,则以软件程序正确的控制。有的食物为了口感,有时要求用不同的温度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