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人共享用。但在归国途中,当吉尔伽美什走到一清泉旁时,便下水去洗 
澡。一条蛇被留在岸上的仙草的香气所吸引,把仙草给叼跑了。蛇便因此能 
够以每年的蜕皮来恢复青春,而人却失去了这一机会。吉尔伽美什发现仙草 
被盗后,非常悲伤,他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他经过长途、艰苦的旅行到头来 
仍一无所获,只得万分沮丧地回到乌鲁克。 
     史诗的最后一部分写的是吉尔伽美什与友人恩奇都幽灵的对话。这部分 
内容记载在第十二块泥板上。这里出现的恩奇都是活着的人,他为了为吉尔 
伽美什找回掉入阴间的鼓棰而在阴间触犯了种种戒律,因此被扣押。吉尔伽 
美什在智慧之神埃阿的帮助下,让恩奇都的灵魂返回了人间,恩奇都的灵魂 
向他讲述了阴曹地府的情景。全诗以两位英雄悲壮、伤感的对话结束。 
… Page 22…
       除了上面提到过的关于吉尔伽美什的五部苏美尔史诗和这部由十二块泥 
  板组成的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外,还有一部著名的史诗,即 《吉尔伽美 
                                                       ① 
  什和阿伽》。关于这部史诗已有中文介绍和翻译 ,在此不再赘言。 
        (4)史诗文学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在人类历史上经历过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即私有制和阶级出现、原始的 
  氏族制度开始解体、国家从萌芽到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通常伴随有 
  新的民族的出现 (外族入侵或迁移),并产生一种新的时代精神。这一历史 
  时期通常称为“英雄时代”,其名称源于公元前七世纪古希腊著名诗人赫西 
                                          ② 
  俄德。他在其著名诗篇《田功农时》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五个时代,即黄 
  金时代、白银时代、黄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铁器时代。在氏族制度解体和国 
  家产生的新旧秩序更替之际,是一个需要并产生了新思维和新精神的时代, 
  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这在思想和文化领域的直接反映便是以歌颂英雄、呼唤 
  新的时代精神的史诗文学的出现。在古希腊人的英雄时代,产生了世界文学 
  史上的史诗杰作《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在古印度人 
   (雅利安人)的英雄时代,孕育了两部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 
  衍那》;在英国则有英国的第一部民族史诗 《贝奥武甫》。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文学无疑也是在这一历史潮流下应运而生的, 
  它反过来又折射出这一时代变革的社会背景。因此可以说,苏美尔—巴比伦 
  史诗文学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还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在人类历史早期文献史料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它显得尤其珍贵。关于恩美尔 
  卡、卢伽尔班达和吉尔伽美什的所有史诗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 
  斗争或抗争。它既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斗争、人与命运的斗争,也表现为人类 
  之间的斗争 (表象为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争斗)。在《恩美尔卡 
  与阿拉塔之王》这部史诗中,一方面反映出美索不达米亚资源匮乏的客观事 
  实,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反映出新兴的统治者的勇敢、好斗、贪婪和 
  掠夺成性等全新的品性。《卢伽尔班达和恩美尔卡》反映出在发生外部威胁 
  的情况下,人们竭力保卫国家安全、维护新秩序,表现出不畏艰难险阻,置 
  生死于度外的英雄气概。《卢伽尔班达与胡鲁姆山》则歌颂了人与命运的抗 
  争。 
        《吉尔伽美什与阿伽》则向人们展示出苏美尔人在从氏族社会末期向国 
  家转变过程中的社会制度,学者们习惯上把它称为“军事民主制”。在这种 
  制度下,存在三个权力机构,即行政或军事首领、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这 
  时的军事首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王,更不能代表专制王权,最初可能只 
  是发生战争时临时选举的“独裁官”,后来才演变成常设职位。在一般的城 
  邦中,他们称为“恩西”(ENSI),强大城邦的统治者或一些城邦的霸主称 
  为“卢伽尔”(LUGAL)。卢伽尔原意为“大人”,后来才有“主人”和“王” 
  等意思。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合称城邦会议 (苏美尔文为unken,阿卡德文 
  为puhrum)。长老会议也称贵族会议,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则由成年男子 
  组成,它们限制和制约着王权。根据 《吉尔伽美什和阿伽》的记载,基什的 
  统治者阿伽派使者到乌鲁克,向乌鲁克的统治者吉尔伽美什索求,吉尔伽美 
① 参见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37—43 页。 
② 又译作《工作与时日》,中译本已由商务印书馆连同赫西俄德的另一作品《神谱》一并出版(《工作与 
时日·神谱》,1991 年版)。 
… Page 23…
                                                                                 ① 
  什遂召开城邦会议征求意见。他首先召开了长老会议,长老们主张投降 ;随 
  后他又召开了公民大会,公民大会在战与和的选择上态度坚决,主张拒绝基 
  什的要求,进行抵抗。最后,吉尔伽美什率领乌鲁克人民战胜了基什。这说 
  明,吉尔伽美什在选择战与和等重大事情上,还没有决定权。城邦内部的最 
  高权力机构可能是公民大会。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天上则有众神会议,每遇 
  重大事件都要召开众神会议以商讨。但天神安努和众神之父恩利尔似乎权力 
  要大一些,例如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他对处死吉尔伽美什的好友恩奇 
  都和发动大洪水以毁灭人类方面,就具有决定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和国家的不断强大,国王的权力也越来越大,最后发展为专制君主,城邦会 
  议的作用则逐渐减弱。 
                                       4。爱情诗 
       爱情是人类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一部不朽的爱情诗篇如同一个动人的 
  爱情故事一样,可以震撼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因此,爱情诗或情歌是 
  人类文学史上最早的体裁之一。最早的爱情诗篇便诞生在苏美尔。苏美尔人 
  留给我们的爱情诗数量不多,且内容多是涉及国王和神的爱情故事,歌颂寻 
  常男女青年爱情的诗篇迄今几乎没有发现过。 
       迄今所知最早的两首爱情诗保存在伊斯坦布尔古代东方博物馆的两块泥 
  板上。这两首诗的创作时间无疑是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因为其男主人公都是 
  乌尔第三王朝的第四代国王舒辛(公元前2038—前2030年)。根据苏美尔 
  人的信仰和习俗,为了保证土地丰产和人丁兴旺,当政的国王每年都要迎娶 
  一位爱情和生育女神伊南娜的女祭司,这是他的神圣职责。这种“圣婚”仪 
  式在每年新年那一天举行,仪式开始前要举行庆祝宴会,席间有音乐伴奏, 
  并且载歌载舞。根据著名的苏美尔学家S。N。克莱默教授的研究,第一首诗很 
  可能是由舒辛国王选定的新娘在新年庆祝“圣婚”的过程中吟诵的。下面就 
                                                   ① 
  是根据克莱默教授的英译文翻译的全诗内容 : 
       新郎,亲亲,我的心, 
       你的美貌甜如蜜; 
       壮士,亲亲,我的心, 
       你的美貌甜如蜜。 
       你已迷住了我,让我不安地站在你面前, 
       新郎哥,我甘愿被你带入洞房, 
       你已迷住了我,让我不安地站在你面前, 
       壮士哥,我甘愿被你带入洞房。 
       新郎哥,让我亲吻你, 
       我的香吻比蜜甜, 
       在洞房里,充满柔情蜜意, 
① 有学者的译文与此不同,例如在美国著名亚述学家Th。雅各布森的译文中,长老会议也赞同吉尔伽美什的 
请战主张。见其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始民主》,中译文见《世界历史译丛》1980 年第3 期,第71 页。 
① 参见S。N。克莱默《历史始于苏美尔》,第245—246 页。 
… Page 24…
        让我们共享你的美貌, 
        壮士哥,让我亲吻你, 
        我的香吻比蜜甜。 
        新郎哥,你已占有了我, 
        告诉我的母亲,她将给你以佳肴, 
        告诉我的父亲,他将给你以赠礼。 
        你的精神,我知道如何振奋你的精神, 
        新郎哥,与我同眠至天明, 
        你的心,我知道如何取悦你的心, 
        壮士哥,与我同眠至天明。 
        你,因为你爱我, 
        给我你亲吻的请求, 
        我的君王之神,我的君王保护者, 
        我的舒辛,你取悦了恩利尔之心, 
        给我你亲吻的请求。 
        你的偶象甜如蜜,请把 (你的)手置其上, 
        把 (你的)手置于其上,就像一件衣服, 
        窝起(你的)手置于其上,就像一件衣服。 
        这是伊南娜的颂歌。 
        第二首诗也是一位未明姓名的女祭司献给其国王的情话。但其结构不太 
                                                                                          ① 
  分明,含意也有些模糊之处。根据克莱默教授的划分,这首诗由六节组成 。 
  每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很清楚。头两节各由四行组成,第一节歌颂舒辛的诞 
  生,第二节颂扬舒辛及其母阿比斯姆提、其妻库巴图姆: 
        她生下了他,他很纯洁,她生下了他,他很纯洁; 
        王后生下了他,他很纯洁; 
                     ② 
        阿比斯姆提生下了他,他很纯洁; 
        王后生下了他,他很纯洁。 
       ,我的(王后)很崇爱顽童, 
                                                            ③ 
       ,我的(王后)…头,我的王后库巴图姆, 
       ,我的(君王)…发,我的君王舒辛, 
                                                         ① 
       ,我的(君王)…言,我的舒尔吉之子! 
① 参见S。N。克莱默《历史始于苏美尔》,第247—248 页;J。B。普里查德 《古代近东文献》,第496 页。 
② 阿比斯姆提(Abisimti),应为乌尔第三王朝第二代国王舒尔吉之妻,舒辛之母。 
③ 库巴图姆 (Kubatum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