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死,如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四周围山中有几条河的支流通过,人们把水 

引到城里,引到庭院,从而创造出一个个沙漠中的绿洲,使庭院中有水,有 

树,有喷泉。 

     阿拉伯人的住宅,专门辟有妇女居住的房间,这是外人不得进入的地 

方,只有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可以入内。 

     广大牧民住传统的帐篷,阿拉伯帐篷是用木桩和帆布搭起来的。边上围 

上苇席,其间要留出门来。冬天时篷布要系在触地的桩基上,四边紧挨地面, 

夏天时篷布,高高搭在木桩上,使空气流通。 

     阿拉伯帐篷内部一分为二,一半是女子住处。他们的家俱都比较轻便, 

以便于搬动和迁移。 

     阿拉伯人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形成铺地毯的习惯。地毯是他们的床、坐 

榻、餐桌,会客室、祈祷处所,地毯还可以当作行囊,摇篮、衣柜、食柜, 

在搬家时起重要的作用。 

     在工业现代化的当代,西亚民居也正改变着面貌。比如埃属西奈半岛, 

西奈是亚洲地区,过去西奈半岛贝都因人一直过着贫困流动的生活,现在埃 

及政府专门给当地人修建了新式楼房供他们居住,周围还有学校,政府帮助 

他们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西奈盖了许多新的平房和两三层的楼房,使过去在 

难遮风雨的简陋房屋中的西奈人,生活安定而舒适了。 

     伊朗的住宅。伊朗高原白天炎热难耐,晚上又十分寒冷,为了抵御这酷 

暑奇寒,伊朗人创造了厚壁厚顶的房屋。他们的房屋只留个极小的窗,利用 

暗室与烈日隔开。 

     房屋是用日晒砖筑造,这是阿拉伯人自古留传下来的建屋方法。在夏天 

无雨季节用水与粘土混合,加上苇草,放入木模,经过五、六天日晒后,就 

会成为长方形的砖。随后就砌墙,然后做出门窗。砌好围墙以后,屋顶要用 


… Page 70…

两根黎巴嫩的杉木,房顶只用椰枣树的叶子盖上,再涂上泥,白天遮阳晚上 

可以保温。 

     阳光下酷热难忍,躲到室内或帐篷里就很凉爽。室内放着陶制的水缸、 

水罐,水缸表面会渗出许多水滴,由于蒸发时带走许多热量,因此水缸里的 

水是冰凉的。 

     阿联酋等石油富产国由于经济腾飞,彻底改变了以前的贫穷落后面貌, 

进入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如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市(阿联酋的首府),就有 

着美丽的城市建筑。市内有几十公里的公路,有绿色如茵的草坪,有整齐的 

棕榈树,各式各样鲜花,有无数的公园,有无数喷泉,街道两旁是高楼大厦、 

餐馆和高级饭店。海滨花园有繁茂的花草树木,是人们理想的休息场所。 

     西亚地区水源短缺,产油国的富人在建筑住宅时投下大笔资金,以解决 

水的难题,为了种上树木,并使它们生长下去,必须供给大量的水,他们或 

是通过海水淡化而取得或是是通过找到地下水来解决水源,但是一个井用几 

年就干,还得再打一眼井。有钱人为了使家里有树有花有水,花了大量的资 

产。 

     ②南亚及东南亚 

     印度住宅 

     当代城市中的人住在楼房,也有人住印度式房屋,室内宽阔,有现代化 

设备。不少人家住房分上下两层,下层有客厅、方便舒适的厨房、厕所、洗 

澡间等,上层是书房、卧室。其特点是通风透光,周围有大玻璃窗,许多房 

是座西朝东,这是为了避免阳光直晒。印度房屋注意防热,每间房内都有大 

吊电扇,从4—10月一直运转不停。印度房舍不论是二层还是三层,多是平 

顶,顶上四周有矮墙,源于古时候打仗用的壁垒,房子一头有砖的梯子,供 

人上下用。 

     城里贫民住的十分筒陋,一丈多高的小窝棚,用铁皮、破布、旧纸板搭 

盖而成,没有窗户,阴暗潮湿,这种房子多在偏辟的角落或城边上。 

     乡村多是土房或砖房,一般住房中央一间开有后门,以通风凉快,屋顶 

是平的,天热时人们在屋顶睡觉。有些农村的房子建在高出地面二、三米处, 

房子用石头、竹子、木头搭成,顶上用草盖住。每家大都有三间房,前面是 

走廊,中间,后边是卧室。炉灶安在屋子中间,为了降温灶上盖着木板,上 

面放着湿柴。印度乡村的房子虽然也很宽大,但里面很暗,只有一个入口, 

没有其他门和窗户。 

     印度未婚青年十四、五岁后住到村镇的公房。 

     印度住宅特别注意避暑的措施,这与当地炎热气候相关,印度的季节分 

干季和雨季,每年三个月有雨,雨量集中,河水泛滥,而其他九个月是干季, 

天气十分炎热,为了抵御夏日的酷热,印度人造泥屋居住。先用粘土做成砖, 

经过曝晒十分坚硬。用泥砖垒成房子,墙壁都做得十分厚,而且不做窗子, 

怕阳光和热风进去,这种阴暗的房子可以挡住外界的暑气,住起来还是很舒 


… Page 71…

服的。房子盖好后,室内用牛粪水涂上一层,干了之后可以防止生虫。白天 

人们躲在房子里避暑,晚上大人小孩,都露天而睡。印度没有露水,人们都 

放心地睡在外面。 

     印度的酷暑季节,温度可达45℃,风是热风,直到太阳落山,也不降温。 

为了避暑,印度人把门窗紧紧关闭,这是为了怕夜间存留的冷空气散掉。人 

们在房屋中仍不能逃避暑气,就以沾湿的厚毛巾盖在皮肤上,再开电风扇猛 

吹,带有热气的风经过湿毛巾变成冷风。有钱人在窗户上装两层隔热玻璃还 

加上厚厚的窗帘,面临阳台的门窗上种满的蔓藤类植物,并挂上草帘子,不 

时向上喷水,可以使室内空气稍微凉爽一些。 

     东南亚的茅屋 

     东南亚人的茅草屋也很有特色,这种屋子有四根木柱,穷人茅屋用一般 

木料支起来,四周围用竹子和安培拉草围起来,重要的接头处用棕榈绳捆 

牢。顶上铺上茅草或椰子叶。室内有床、有水泥和石头搭砌的灶。这种茅草 

屋是东南亚乡村常见到的居舍。一间茅屋可以盖得很大,可以容下一个大家 

族全体成员住。房子就建筑在平地上,所以叫平地式的住居。东南亚还有一 

种半平地半离地式的住居,离地的部分距离地面数尺,铺上地板;厨房是平 

地式的房屋,地是泥土的,为了取暖还设有地炉。另外还有一种离地式的房 

屋,屋子离地数尺,进屋要用梯子,这种房屋与热带低地的环境有关,雨季 

时人们居住在高处,可以防湿,防洪,而且因为屋子高高在上,通风良好, 

干季时又可以避暑,离地高也可以防范野兽毒蛇的侵袭。这种房屋屋顶一般 

使用茅草、椰树叶子,现代也有用铁皮做屋顶的。墙壁一般用竹子、木材, 

墙上有窗,这种房不用铁钉就可以盖起来。房屋下面的空地也有很大用处, 

因为很凉快,可供妇女在下面做事,也可用来堆放杂物。 

     现在东南亚各国已经逐渐现代化,但这种传统式的住宅在乡下还是很多 

的。 

     印尼城市人睡觉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抱着一个枕,抱枕有一米多长, 

形状象个枕头。印尼人从小就有抱抱枕睡的习惯,据说抱个枕头可以睡得安 

稳。另外印尼天气炎热,睡觉不盖被,夜里容易受凉,有个抱枕在旁可以防 

止着凉。抱枕是印尼独有的寝具。 

     ③东亚居住习俗 中国民居四合院式的住房结构为我国北方尤其是北京 

旧式民居的一大特色。四合院中北房为上房,高大宽敞、采光充足,冬暖夏 

凉,一般是主人住所,客厅,佛堂都分设在上房之中的一间房子内。东西厢 

房不如上房高大宽敞,东厢房每日受太阳西照,暑天最为难过,因此有民谚 

说“有钱不住东西房,冬不暖,夏不凉”,东西厢房一般安排子女儿媳等住, 

客人暂住也安排在东西房中。南房俗称“倒座子”,不见阳光,寒冷潮湿, 

一般不做居室,住人也是仆役们的住所。旧社会大家庭的居住习俗反映了家 

长制下的尊卑关系。 

     四合院由大门、影壁、正房、厢房、走廊组成,讲究的还有垂花门、耳 


… Page 72…

房、后花园等。庭院布局,大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纵轴线,横轴线进 

行布置,前后左右,主次相对,构成正方形,长方形的院落。四角通常用走 

廊,围墙将建筑连通,形成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有些讲究的四合院,由一连几个院落组合在一起,所谓一进,二进等, 

也有将几个院落摆布成各种形状,如双喜形的四合院落。 

     我国江南民居是砖木结构的瓦房,一般用穿斗式木构架或穿斗式与抬梁 

式混合结构,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屋顶也较薄。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木 

结构涂以黑色或墨绿色、褐色等,与白墙、青瓦相组合,色彩协调素雅。 

     福建、广东等客家住房多为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因客家聚族而居,住 

房则为群体式大型院落。也有砖楼与土楼式的建筑,有方形、距形或圆形。 

圆形土楼最为特殊。以三层环形房屋相套,外层四层楼,底层是厨房,杂用 

间,二层是储粮间,三层以上住人,其他两环房屋是一层,中央建有议事厅, 

供议事婚丧典礼用。 

     另外还有:窑洞式的住宅;明三暗六式住宅(看去是三间,内部实有为 

六间,是南方农村的主要住房样式);蒙族的蒙古包;藏族的碉房;苗族的 

吊楼;傣族的竹楼;鄂温克族的撮罗子;拉祜族的掌楼等。 

     我国城市民居从50年代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北京建居民楼、上海建新 

村,改革开放后高层居民楼,塔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人们生活习惯随之 

改变。楼房比平房要封闭得多,它保护了隐私权,但人们关系却比较淡漠了。 

邻居家发生了什么事不是一目了然,邻居和邻居之间关系相对来说比较隔 

绝。聊天的机会少了,闭门看电视多了。人们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到各种业余 

爱好上,有的喜欢集邮,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工艺美术,有的喜欢烹饪, 

总之新式居民楼的封闭,促使人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提高和实现。住楼房最 

大的优点使人们的生活走向现代化,煤气、电气、暖气的使用,减少了家务 

劳动,电冰箱、电视机、抽油烟机等电气设备的普及,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 

量。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的住房也有很大改观,江南农村钢筋水泥的三层 

楼房绝不比城市住房逊色,农村里的城市在许多先进地区出现,其住房样 

式,街道规模与城镇毫无二致。 

     朝鲜民居 

     朝鲜与韩国的城市内大厦很多,高楼林立,旧式的住房已经很少,但韩 

国房间内还有人采用“主房”、“内房”等配合各种用途的方式进行间隔, 

以便于使用。房间内有客厅,有厨房,有“内房”,内房是女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