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 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好地方。房顶四周有围栏,可以遮挡外部视线,也可保障安全。如果是两 

层的房屋,第二层上有阳台,有女客接待室、卧室。埃及房间内部装修得很 

漂亮,但外表却十分朴素。 

     埃及人的住房有一个庭院,大门内有影墙一座,可遮挡外人的视线。大 

门用带特制锁的木门栓封闭。要打开大门必须开启门栓,用特制的门栓钉才 

成。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城镇居民已经逐渐住上现代化的房屋。近几十年在城 

镇中建了许多设备齐全的楼房,一般都分成一套套,供给市民居住,房间宽 

敞,阳光充足,有中等收入的人家可以住上这类房屋。 

     自己花钱在郊区建造有现代化设备的庭院式住宅,这种住宅一般是两三 

层,地面上铺上大理石和地毯,墙上贴着磁砖。院子里种着树木、花草,环 

境幽美。室内有通风和取暖的设备,既可抵御酷热,也不怕夜间的寒凉。 

     旧式房屋仍在发挥着它们的作用,没有窗户,光线暗。墙用粘土、石头 

筑成,或用土坯砌成。屋顶用海枣树枝叶覆盖,白天可以遮阳,夜晚可以散 

热。 

     热带沙漠地区的乡下人居住的房屋有土坯房、石头房、茅棚、帐篷、窑 

洞等多种形式。 

     赤道火国的“井中旅馆”。马里斐巴摩拿地方的天气酷热难当,白天气 

温高达56℃。在那里行路的旅客无法得到休息,当地人就在高坡上打一口3 

米多深的干井,然后挖出一个高2米、面积40平米的空洞,空洞中安排二 

三十人的铺位,供旅客休息。井中旅馆的温度有摄氏十几度。旅馆还有餐厅、 

游艺室等,设在其他井中,为旅客服务。 

     贝宁的水上村庄。西非贝宁的水上村庄非常著名,其房屋是用树干做支 

柱,在高出水面二米处铺设木板,屋顶盖茅草,墙壁用棕榈树叶或椰树叶编 

织而成,有的门前还搭有平台,用来晾晒衣物、做饭或乘凉,每座房屋都有 

木梯通往水面。水上房屋还有讲究的卧室、厨房等。这种水上房屋风景优美, 

凉爽宜人,村庄房屋布局合理,形成天然的水道,游艇、独木舟都可从中通 

过。水上居民靠独木舟作为交通工具,大人小孩都熟练驾驶独木舟。居民习 

惯于水生活,政府虽动员他们登陆,但他们不肯搬迁。 


… Page 77…

     水上村庄形成于17世纪,当时北方阿波美王国不断南下侵扰,人们为 

躲避战争逃往湖中,在沼泽地上架起房屋。水上房屋已有很长的历史,当地 

人叫水上村庄为“冈维埃”,意思为“集体得救”。现在水上村庄居民有2 

万,成为一个特殊的旅游景点。 


… Page 78…

                             四、婚丧产育仪礼 



     当代社会的人生仪礼是古代人生仪礼的传承,但已发生很大变化。在科 

学技术和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当代,一些古老的习俗被淘汰了,比如我国城 

市中结婚礼仪所用的轿子已被小轿车所代替;另一些习俗改变了原有的意义 

或形态,如“认干亲”,在我国古代的原始意义是给孩子找到保护神,让小 

孩顺利成长,今天虽然也有认干亲的习俗,意义已完全不同,它主要是表现 

同辈人之间友好亲密的关系和父辈挚友对晚辈的关怀;还有一些新的习俗产 

生了,如我国解放以后改土葬为火葬,移风易俗,在许多地市已相沿成风。 

现代世界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从而影响了习俗的变化。60年代 

以来人类已登上月球,飞向宇宙,人类对世界有了更科学的理解,宗教的创 

世说已被许多人摒弃,人们的宗教观念逐渐淡薄,人们逐渐地从宗教的制约 

中解脱出来。如今的欧洲在人生仪礼方面仍大致传承着中世纪以来的习俗, 

如婴儿诞生的洗礼,结婚礼,葬礼等,但是形式日益简化而且富有弹性,有 

的仪礼内涵也不同了。如婴儿的洗礼,过去完全是表示宗教意义,而今重点 

是宣布它的社会意义,通过洗礼把婴儿导入社会群体。由于医学科学的发 

展,现代人的生和死的重大历程与医院密切相关,人生于医院,死于医院, 

与宗教关系自然而然地削弱了。现代通讯十分便捷,人的出生和死亡能够很 

快被社会了解,社会的关心,社会的责任比教会的作用要更大,因而降低了 

宗教礼仪的重要性。 

     古代东方的宗族观念,神鬼观念渗透到复杂多样的人生仪礼中。如今科 

学代替了迷信,社会的进步和开放也打破了狭隘的宗族观念。人生仪礼也随 

之改变。比如中国和日本,以前新娘来到婆家后,都有拜家中诸位神灵以祈 

福的形式。今天这种仪式被淘汰了。青年人懂得幸福要靠自己努力,而不是 

靠神灵。 

     科学的进步发展为人生仪礼增加了新的庆祝或纪念方式,促进当代仪礼 

的发展。比如新婚时,人们使用录像机纪录喜庆场面,在发达国家已较多见。 



                          1。产育习俗与成人仪礼 



      (1)英国的出生仪礼 

     出生。今天的孩子大多生在医院里,孩子即将出生时,其父亲应事先通 

知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叔叔、姑姑以及亲近的朋友。亲友们可向医院的 

产妇及婴儿送去信件、贺卡和鲜花。孩子出生以后,用信件电话委托全国性 

报纸或当地报纸在出生栏内登“出生宣告”。英国未婚妈妈生下孩子,多数 

报纸也会登载出生宣告。然后父母在孩子出生42天之内向所在地区的出生 

登记处登记,并需父母之中一人签名,如果是未婚生育,其父要求用他的姓 

登记孩子姓氏,必须父母都在场,或者其父作出特定的法定声明,并由律师 


… Page 79…

或宣誓公证人为其誓言作证。 

     苏格兰规定登记期限为21天。 

     洗礼。基督教都有它们的洗礼场所,是一个小的独立的八角房子,里面 

装饰得富丽堂皇。内部有一个巨大的水盆。由喷泉注入清水。 

     婴儿洗礼是一项普遍的仪式,教士把水倒在孩子的额上和孩子穿的白长 

袍上。通过这个仪式,孩子获得宗教意义上的再生。英国国教举行洗礼的时 

间限制比较严格。洗礼仪式应在第二次早祷的末尾或在领圣餐时举行。参加 

洗礼的人除父母外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教父母、家庭其他成员以及一些 

亲密的朋友。家属负责用鲜花装饰洗礼盆。 

     教父母由父母选定,可以是家庭成员,也可以是亲密的朋友。英国国教 

规定,男孩要有两名教父一名教母,女孩有两名教母一名教父。天主教规定 

一个孩子有一名教父一名教母。教父母必须是受过洗礼,受过坚信礼并常去 

教堂做礼拜的教徒。现在这个规定趋向灵活变通。 

     英国国教仪式进行时,先祈祷,读一段《马可福音》,教父母作出诺言, 

让孩子正当地做人远离一切恶行。随后读《使徒信条》,然后给水赐福,由 

教父母给孩子命名,施洗,在孩子额上划十字。 

     天主教的仪式在1960年第二次梵蒂冈会议后重新制订。 

     仪式开始神父向父母表示欢迎孩子进入基督教社会,在孩子额上划十 

字,并要求父母、教父母也在孩子头上划十字。神父诵读经文,布道,还有 

驱逐魔鬼的祈祷。神父用圣油涂在孩子身上,手放在孩子身上。接下来给水 

赐福,施洗中母亲抱着孩子。施洗后给孩子涂圣油。圣油要涂在孩子头顶。 

仪式结束时给孩子穿上白色长袍,父亲或教父点亮一支蜡烛,并说:“接受 

基督的灵光”。最后吟唱主祷文。 

     命名宴会在父母家里举行,一般是小规模的不拘形式的。命名宣告可在 

报纸上登广告。 

     犹太教的仪式与天主教不同,按犹太教律法,男婴出生第八天实行割 

礼,由一名受过训练的神职人员主持。手术进行时由教父抱着小孩,父亲诵 

一段祈祷词,手术后神职人员拿着一杯酒诵祈祷词并祝福,然后给孩子起 

名。 (本节参阅《现代西方礼仪》(英)埃西尔·伯奇·唐纳德编上海翻译 

出版公司1986年出版) 

      (2)美国出生与成人礼仪 

     ①出生。美国基督教徒出生举行基督教的浸礼,浸礼本义是把一个人浸 

在水中洗去他的罪恶,不同教派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是全身浸水,有的用圣 

水器撒水,浸礼的意义是洗清罪恶并获得新生,仪式中要为受洗者取教名。 

这种礼仪对于大人入教有更重要的意义。 

     请教父、教母。在洗礼时要为婴儿请德高望重的朋友做教父、教母。今 

天在美国许多人不信教,也不为孩子举行洗礼,但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他们 

也还是要请一名亲属或朋友做孩子的保护人,请他们照管自己的孩子。 


… Page 80…

     在宗教界请教父教母仍是十分严肃的事,他们有在宗教方面培养孩子成 

长的职责,实际是当孩子的精神顾问。 

     割除包皮,在美国多数医院要对新生男婴例行这一手术,通常是为了卫 

生。人类许多民族有实行割礼的习惯。有时割礼是做为青春和生殖的仪礼举 

行的。 

     ②生日礼仪。美国的男孩或女孩过生日时,旁的孩子假装打他的屁股。 

这是对古老仪式的模仿,包含着隔离 (鞭打)和重新接纳(祝福)的意义。 

鞭打,使过生日的孩子心理上蒙上一层耻辱并充分显示他的特殊地位,然后 

为他过生日,祝他好运。这时的祝福就更为有意义,更为难忘。 

     唱生日歌,美国幼儿教育专家帕蒂和米尔德里姐妹创作于1893年的《祝 

你生日快乐》,现已在全美以至世界风行。在过生日的男女孩子快要吹灭蛋 

糕上的蜡烛之前,伙伴们亲友们要为他合唱这一首歌。 

     生日蜡烛。生日蜡烛起始于中世纪,那时德国人早晨准备好生日蛋糕, 

并在周围点上蜡烛。蜡烛象征什么?据 (美)塔德·图尔雅的《千奇百怪的 

美国习俗》引刘易斯的话说:“蜡烛具有双重象征,象征生与死,光明与黑 

暗,脆弱的希望与抑制不住的害怕,火神的温暖与地狱的恐怖,增加与失去, 

性爱与献身,向神灵祷告与上帝那双无所不见的眼睛”吹蜡烛体现着一种生 

命意识。 

     ③美国的成人礼。美国犹太民族有独特的成人仪礼。其他的青少年则以 

 “美好的16岁”晚会标志青春期的开始,而今天美国16岁的少年已经有许 

多人不成其为少男少女,早恋早婚破坏了美好的16岁花季。 

      (3)中国的产育礼俗 

     东方文化强调整体,即人与家族、社会集团的联系。因而对于人生礼仪 

格外重视。如诞生礼,诞生是人生第一件事,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有关的礼 

仪。我国人民认为小儿诞生及其有关的礼仪关系着他一生的命运、成败、职 

业、升沉、贫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