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学以致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彼得林奇学以致富- 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并不会不求报酬地拎着水桶、捏着满是肥皂泡沫的海绵站在路边,只是为了喜欢洗车、或在炎夏用水管冲车子图个清凉,就算如此,也不代表你不希望有报酬。
    同样的,投资人也不会只是希望参加股东会,或收到公司所寄的年报而拥有股票,他们去买股票,都是希望所投资的公司能赚钱,并能因此分配到公司的盈利。
    一般人总认为追逐利益的人是贪婪卑鄙的,事实上这个观念并不正确。人们以为,这些追逐利益的人是为了将社会上多数人的资源据为己有,而不惜牺牲社会大众的利益。上一代的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而今天也仍有许多人下意识里潜藏着这个思前文笔者曾提到亚当。史密斯所著的《国富论》
该书出版至今已两百年,仍深受欢迎。事实我们可以去印证,只要是采用利益作为推动力的商品社会,史密斯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就会引导金钱流向能产生最大效益的地方。
    这只看不见的手现身最近的例子是个人电脑。当个人电脑刚问世,大家趋之若鹜时,市场上出现一大堆电脑厂商,投资人抢购电脑类股票,当时有超过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投资在电脑相关类股股票上。激烈竞争的结果是,品质更好及速度更快的电脑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产品售价也一直降低;而激烈竞争,也使许多公司遭淘汰而离开市场,所留下的厂商多是提供高品质、低价格产品的厂商。
    适者生存,不仅适用于动物生态,也适用于商品经济社会。获利良好以及管理有制度的公司,绝对会被留在股票市场中,因为当公司获利成长时。股价会上扬,这会使投资人包括公司的经营管理阶层,及任何拥有股票的员工,因享受到公司经营获利而使股利增加的快乐。
    一个管理差劲的公司,其获利普通的绩效将使股价下跌,如果股价下跌太多,愤怒的投资人会对公司施加压力以撤换管理阶层,并要求公司采取某些手段,促使获利回升。
    当所有条件都经过改善,高获利的公司一定比获利较差的公司容易筹募资金;获利好的公司由于资金的握注,就能够有足够的资源去扩充产业,而获利不佳的公司则因资金吸收不易,无法扩一展业务,使得公司经营每况愈下。基于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道理,所有的钱都将流向使用效率最高的地方。
    同样的,员工也是以利益为出发点。如果其服务的公司亏本,他们将很快就会失业。利润是一个成就的象征。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某人制造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其他入来买;那些赚取利润的人将大受鼓舞,而不断重复他们的成功并扩展到不同领域中,也就是说,有更多工作和更多利润将分享给
大众。
    如果只是因为他们努力追逐金钱,而将这些资本拥有者和投资人以自私及贪婪定罪,那么,为什么世上最富有的美国,居然也是全世界最慈善的国家?在回馈社会、帮助需要被帮助的人的活动上,美国总是名列前茅,而美国的个人在全世界个人捐助名单也是名列前茅。举1994年的例子,美国人民从他们自己的口袋中总计捐出1050亿美元,捐赠对象包括老弱无家可归者、失业者、老人、医院、教堂、博物馆、学校、退伍军人、联合劝募(United Way)、杰瑞儿(Jerry’s Kid)幼童收容院,以及为任何名目团体筹办捐款。
商品社会缔造双赢
    商品社会并不是零和游戏。除了某些恶棍例外,商品社会的有钱人并不是让别人变贫穷而做大自己;而是当有钱人变得更有钱时,穷人也会因此受惠而变得比较富有。
    在美国有相当多的穷人,但这些人贫穷程度不同于在印度、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及东欧、因为这些地方商品经济才刚兴起。当公司成功、获利成长,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将有更多工作机会,而贫穷也将降低。
    每一个拥有股票的人都希望该公司发展,这并不表示他们希望公司要无止境扩充,并搬进大厂房或大办公室,而是希望获利能增长;也就是公司今年获利比去年好,去年获利比前年好。当投资人提到“增长”(Growth),并不是说公司或工厂的规模扩大、而是指“获利能力”(Profitability),也就是所谓的“盈余”(Earnings)
    如果洗3辆车,每辆可得6元美金,但事先花2美元买有塑胶底座的肥皂、l美元买新的海绵;最后仍有15元盈余(用所赚的18元减去付出3元成本购买材料,盈余是15元)。而如果用同一块海绵和肥皂再洗5辆车,在成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将可多赚30元,盈余呈三倍成长,也就是现在可有更多现金在日袋里,可以买喜欢的CD唱片、看电影、买新衣、或买更多股票。
    一个公司若能在12个月内让盈余成长一倍,在华尔街将会演出盛大庆祝行情,因为这超快的增长速度,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不多见。对成熟的大企业来说,10%到15%的年盈余增长率已算相当不错;对一些冲劲十足、创业不久的公司来说,可能每年盈余增长可达25%到30%。但不管哪一种企业,这个竞赛游戏的名字是盈余(Earnings),这也是股东所渴望,以及让股票继续上扬的利多题材。
    试用以下例子想一想。有人筹组了一个摇滚乐团,他需要钱添购所需的乐器。因此他对你提出一个合作条件——如果你出资1000美金投资他买高输出功率的扩大器,你将可拥有这个乐团十分之一的所有权,于是你们两个达成协议,签订一纸同意合约。
    在乐团开始演出他第一场枯噪的表演之前,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项很愚蠢的交易。因为这个全部资产只有一个价值1千美元高功率扩大器的乐团,花了你1千美元拥有10%的股份。但如果今天这个摇滚乐团被本地的一个俱乐部聘请,主持每周五晚上的舞会,收入为每周两百美元,如此,这个乐团的价值就比1000美元的扩大器高出许多,它将会产生盈余,而你所投资的10%每周将有20美元的盈余。
    假设,这个乐团非常受欢迎,且场场爆满,结果他们的周薪一夜之间跳升到400美元,突然间,你的盈余收入也剧升到每周40美元。这时候,你手中握有的股权已价值高涨,你可以选择此时卖掉,但如果你信任这个团体未来发展潜力,也可以继续持有,直到有一天他们出唱片、录制MTV专辑,变成下一个珍珠果酱(Pear1 Jam)、胡笛(Hogtie)或布朗废墟(Blowfish)乐团。如此一来,你每周的盈余获利将达数千美元,而这可能是你最初投资时根本无法想象的获利成长。
    人们买迪斯尼、锐跑、或任何其他公开发行公司的股票,和你投资摇滚乐团的目的相同,他们期望这些公司的盈余能增长,而且这个盈余能反映在股价上,可以赚取股价上扬的资本利得。
    股价与企业的盈余能力息息相关,这个简单的重点常被忽视,甚至连老练的投资人也无法幸免。由于股价本身有涨跌的循环,专看股价报价系统的投资人,他们看股价的涨跌,就像赏鸟的人观看同类鸟聚集的习性一样,他们研究交易模式,画出股价上下曲线走势图,试着去洞悉什么时候应该买卖某些公司的股票。事实上,他们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最重要的重点应该是摆在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及获利展望上。如果盈余持续增长,则股价注定将继续上扬;它可能不会立刻上扬,但终究是上涨的趋势;而假如盈余下降,则股价下跌,将是必然,盈余衰退使该公司的投资价值下降,就像摇滚乐团失去其群众魅力、唱片滞销,其投资价值将下降一样。
股价不代表投资价值
    在未来几年内盈余是否继续增长,是选股时重要的参考指标。在过去,股票的长期投资年平均获利率是8%。这是因为,公司平均每年增加8%的盈余,但在一般状祝下,会再加上3%的股利配发。根据这个假设前提,当你投资绩效好的公司时,你的投资胜算将很高,当然,这些公司有些会让你获利,有些却不尽然,但以平均来说,他们的盈余每年将成长8%、加上发放3%的股利,所以,你将得到年报酬11%的获利。
    股价本身并不能明白指出你的投资是否正确。〕你可能听某些人说:“我不投资IBM股票,因为100美元一股的股价太贵了。”其实他们可能付不起l00。美元去投资一股的IBM股票,但事实上,一股100美元的成本,跟IBM股价是否太贵根本无关,就像一辆15万美元的蓝宝坚尼(Lamborghini)跑车、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大贵,但是对这辆名车本身来说并不贵,相同的,100美元一股IBM股票可能大贵,也可能不贵,这完全取决于IBM公司的盈余而定。
    如果JBM今年每股盈余是10美元,也就是你用十倍的盈余—每股100美元去购买化IBM股票,其本益比即是十倍,这样的本益比在今天的市场上是相对便宜的。而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每股盈余只有l美元,则你就付出比盈余高出一百倍去买IBM股票,此时,其本益比是一百倍,100美元一股的股价就太贵了。
    如果你想自己选股操作,本益比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了解的课题,以一下是几点提示。
    如果你将一大堆公司的股价加总,再除上他们的盈余,你会得到一个平均的本益比。在华尔街,道琼思工业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s)、史坦普五百种股价指数(S&P500)及其他类似指数,都有其平均本益比,而这就是本益比或者是现在市场的价值。
    本益比是一个值得了解的有用选股工其,因为这个数据显示出,在一段时间内,投资人所认为值得投资的企业盈余。当市场上下震荡起伏,其震荡幅度应该在10到20倍之间,而美国股票市场的本益比在1995年是16倍,这表示一般的股票并不算便宜,但也没有贵得离谱。
公司赚钱,股东不一定受惠
    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盈余增长越快,就有越多的投资人愿意付出比较高的成本去投资它;那就是为什么冲劲不足的新公司,本益比常常高达20倍甚至更高的原因,投资人对这类公司常常抱着高获利的预期,因此愿意付较高的成本持有该公司股票;相反的,成熟公司一般本益比在十到十五倍左右,因为这些公司的盈余成长较缓慢,且他们也不会做任何风险高、获利高的投资。
    有些公司的盈余增长稳定,属于增长型公司;有些公司的盈余随着景气好坏而起伏,这类型公司属景气循环类,如汽车、钢铁、重工业。景气循环类型公司的本益比倍数比增长型公司要低,因为其营业状况并不稳定,第二年可以赚多少完全视景气而定,但这却是很难估计的。
    不过,公司如果赚钱,并不代表股东一定能得实惠,公司通常会采下列四种方式来处置这些钱:
    一、将这些钱转入再投资,比方开更多的店、兴建新的工厂,使盈余成长比以前更快。长期而言,这对所有的股东绝对有利;一个快速成长的公司可让股东的每一块钱投资有20%的获利,这个投资将比你我把钱存在银行里的利润要高出太多。
    二、公司也可把钱浪费在公司用私家飞机、高级主管办公室内浴室铺设大理石装演、增加高级主管的薪水或以高价购并另一公司等足以使公司经营费用增加一倍的大小事情上,这些不必要的花费都会对原来正确的投资造成伤害。
    三、公司也可用这笔钱在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