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形包围 戴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c形包围 戴旭- 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大旗,也必将为美国建立全球帝国,占领世界地理和政治制高点提供一个完美的借口。怀 
揣着这样深远的动机,美国向着阿富汗的方向进发了,并很快挺进到梦寐以求的全球战略要 
地中亚。本来本拉登是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中,但美国却生拉硬扯地把萨达姆与恐怖主义 
捆在一起,在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又抛出〃中东*样板〃的说辞。从〃911〃到伊拉克,不仅地 
理上偏差甚远,法理上更是风马牛不相及。此一罔顾民众鲜血而眈眈于石油——国内政治集 
团和美国利益的*动机;其捏造、栽赃、强词夺理的无耻手法;其一意孤行,置联合国和国 
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于不顾,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蛮横,均为二战后世界各国所无与伦比。很 
显然,从一开始美国就根本没有把基地组织当成主要对手,其所谓的〃反恐〃只是醉翁之意不 
在酒。 


    那么,美国的醉翁之意在哪里?如果说四年前阿富汗战争开始时人们还将信将疑,今天, 
当美国一脚站在中亚一脚站在中东,一手指着伊朗,一手指着朝鲜,一会示意日本大闹亚太, 
一会又对印度频送秋波的时候,人们应该看出些端倪了。 


    小布什政府被称为战争政府,上任三年连打两场大仗。必须指出,小布什进行的那两场 
战争并非简单地是在为自己政府创造〃政绩〃,而是符合美国收获美苏当年冷战成果、全面压 
缩俄罗斯世界势力范围的大战略的。南联盟被美国撕碎之后,苏联超级大国的〃遗体〃已被肢 
解得七零八落,伊拉克、伊朗、叙利亚成为苏联留给俄罗斯硕果仅存的政治遗产。趁俄罗斯 
崛起尚早〃一统江湖〃,毕其功于一役,将为自里根和老布什总统以来美国称霸世界的夙愿画 
一个完美的句号。所以,在美国政客的逻辑里,不管有没有生物武器,不管和本拉登有没 
有关系,伊拉克都应该被拿下。只有如此,才能为解决伊朗和叙利亚提供前进基地,为彻底 
扫除苏(俄)势力,打下基础。总是有些天真的理论家批评美国不放弃冷战思维,可是,冷 
战给美国带来如此巨大的战略红利,而美国尚未完全掠收冷战成果,它为什么要放弃这一悠 
关霸权事业的思维?它不仅不会放弃,在可以预计的时间里,它仍然是以此思维处理和各大 
国的关系。俄罗斯是美国主要的现实敌人,不管俄罗斯怎么对美国表示善意,它都不能改变 
这个宿命般的定位。因为这是维系北约的需要,因此也是美国控制欧洲的需要。美国怎么会 
为了俄罗斯这一个朋友,丢掉整个欧洲呢?美国宁愿忍受俄罗斯是目前唯一有能力在军事上 
威胁它的国家。它要做的是,不断地逼迫、挤压以至最后肢解俄罗斯。美国进驻中亚和占领 
伊拉克以及下一步改造中东的首要目的,均在于此。 


C 形包围 第三章、冷观〃反恐〃 第一节、丧钟为谁而鸣?冷观美国反恐战争… 


    美国醉翁的眼中另一个目标是中国。中国的迅速发展是美国的一块心病。美国惟恐中国 
乘它遇到战略麻烦的时候,在台海出手,从而洞穿其精心构筑的全球联盟体系,并进而威胁 
到其对亚洲的统治地位。不管中国怎样表示永远不称霸,无意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 
美国也不肯接纳中国为〃朋友〃,最多是表示不视为敌人。究其原因也和俄罗斯一样,美国在 
亚洲也需要一个对手,以维系美日同盟和美日台、美日韩澳新等诸多联盟。 


    美国大战略的如意算盘是:以俄、中为现实和潜在敌人,从而维系和控制欧、亚盟国, 
再利用欧亚联盟,围堵、瓦解〃现实和潜在敌人〃。让双方鹬蚌相争,自己悠闲做渔翁。 

    美国如此南辕北辙地反恐,除了越反越恐,不会有其他的结果。这已经被今天的事实所 
证明。对伊拉克的入侵,对*国家利益的肆意侵害,不仅促使更多的激进分子投到本拉登 
的门下,也使许多生活在西方社会的一些〃另类〃投身〃恐怖事业〃。人们只看到美国的阿富汗 
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打得有声有色,而没有看到在那轰轰烈烈的战争场景背后,基地组织的〃 
蓬勃〃发展和对美国及其随从开展的战争同样〃有声有色〃,发生在伦敦的爆炸案只是最新的 
证明。 


    已经有许多的声音在指责美国反恐不力。其实人们没有想到也不可思议的是,也许这正 
是美国希望的结果。美国的战略家们知道,基地组织不管怎么壮大,其实力仍然是有限的, 
不会对膀大腰圆的美国造成伤筋动骨的危害。一旦恐怖分子大幅削弱或消失,则美国继续实 
现国家利益的借口将不再存在。在全球帝国的征途上,美国下一步要走的棋还很多,它仍然 
需要反恐这面大旗,因此也需要众多的恐怖分子继续成为名义上的敌人。这就是美国虽然在 
反恐上没有多少作为,却拼命推进军队向信息化全面转型的根本原因。伊拉克战争已经证明, 
美国的隐形飞机、巡航导弹、航空母舰在对付恐怖分子时没有用武之地,但美国依然在加强 
这些常规军事力量方面不敢稍懈。关注过伊拉克战争的人们都对美国的震慑战、心理战、舆 
论战和斩首行动、向心突击印象深刻。但是,所有这些与反恐何干?一个年轻的美国兵野蛮 
地把年迈的萨达姆按在地上,摆出美国式的强力姿势;但是,美国兵真正应该按住的是本拉 
登。在最应该展现其英雄主义的阿富汗的深山密林里,美国士兵在哪里? 


    三、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谁的脚? 


    像 2001 年的〃911〃事件一样,2005 年 7 月 7 日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世界一如既往地 
给予了声援,同时异口同声地对恐怖分子进行了道义谴责。但是一位名叫乔治加洛韦的英 
国议员 8 月 5 日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一番即兴演讲,却让全世界听到了另一种声音。 
他说:伦敦爆炸案的制造者的确滥杀无辜,但这与英国参与入侵伊拉克和英国对待*世界的 
外交政策不无关联,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崛起是西方外交政策的直接产物。〃我们的国 
家在满世界杀人放火〃。他对伦敦地铁内和〃布什空军在费卢杰街道上〃实施的滥杀平民行为 
致以同样谴责。他还说布什是世界上〃头号恐怖分子〃,而且布什和布莱尔〃从数量上看〃比伦 
敦爆炸案的凶手们手上〃沾染更多鲜血〃。 


C 形包围 第三章、冷观〃反恐〃 第一节、丧钟为谁而鸣?冷观美国反恐战争… 


    伦敦市市长利文斯通 7 月 20 日在英国广播公司(BBC)访谈节目中,也毫不客气地谴责 
了美英两国的中东政策。在回答〃你如何看待伦敦炸弹攻击者的动机〃时,利文斯通说:〃如 
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履行对*国家的承诺,让他们能有自主权统治他们的国土, 
不干预*事务,仅是向他们采购石油,而不是控制石油的输出,我想伦敦爆炸案也就不会发 
生了〃。利文斯通最后说:〃如果你的土地被外国人占领,投票、自治、工作等基本权利都被 
剥夺,而且长达三个世代,我想如果这种事发生在英国,我们也会有很多人成为自杀炸弹袭 
击者。〃 


    两个英国政治家理性的声音比那些空泛的反恐议论和道义支持有价值得多。如果美国人 
早一点有这样的认识,或许不会有〃911〃事件;如果〃911〃之后美国人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不 
会有今天面对更多新的恐怖时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如果美国政府不是以反恐的名义把大批 

军队和资金用于伊拉克,那么当卡特丽娜吞噬新奥尔良时,美国就不会反应如此迟钝,以至 
于那里变成*、杀人、抢劫、哀鸿遍野的人间地狱。 


    这两个英国声音的出现证明,全世界再也不愿意附和美国的一面之词了。美国可以在战 
场上做到单向透明,但它不能在正义的评判席上也做到单向有理。即使是美国最亲密的盟邦, 
也开始意识到不能继续毫无意义地为美国的霸权政策付出高昂的鲜血代价了。 


    四、迎接新恐怖风暴:第四次世界大战还是核弹? 


    〃你们撤出我们的土地、停止盗窃我们的石油和财富、停止支持*的统治者之前,休想得 
到安全。〃这是 2005 年 8 月 4 日伦敦爆炸案发生之后,*半岛*台播出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 
赫里的讲话。 


    由于西方长期以来的政策失误,更由于美国近期自欺欺人的所谓反恐,世界就将迎来新 
的一轮大规模恐怖袭击风潮。发生在英国伦敦和埃及沙姆沙伊赫的爆炸只是这一恐怖风暴来 
临的一个信号。 


    如果对四年来世界反恐大势做一个简洁形容的话,应该是这样的:美国进退失据,基地 
攻势如潮。 


    在四年五个回合之后,已经有人在预言第六个回合谁先〃放马过来〃的问题了。在美国, 
一批右翼智囊一直在鼓吹〃第四次大战〃。前美国中情局局长、现任当前危险委员会副主席的 
伍尔西,是这一提法的始作俑者。在前捷克共和国总统哈维尔和前西班牙总理阿兹纳尔已同 
意主持一次国际会议上,伍尔西在题为〃第四次世界大战:我们为何要战斗?我们与谁战斗? 
我们如何战斗〃的讨论会上,强烈主张向包括伊朗毛拉、伊拉克和叙利亚复兴党及*瓦啥比教 
派(基地组织是该教派的一部分)在内的〃*法西斯主义〃发动一次世界大战。平时很少抛头露面 
新保守派的教父诺曼波德霍雷茨也特意参加了这次会议。此人更是极力鼓吹以〃第四次世 
界大战〃来应对美国在中东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他称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的战术是〃如何进行 
此类战争的一个样本〃,伊拉克战争后他建议政府尽早对伊朗展开行动,说〃一旦美国改造中 
东的计划成功;整个地区的面貌将焕然一新〃。波德霍雷茨最惊世骇俗的主张竟然是以色列利 
库德集团的长期观点:那这些中东国家都是在奥斯曼帝国衰落后人为捏合而成的;因此〃第一 
次世界大战后所形成的(国家)可以在第四次世界大战中被肢解〃。 


C 形包围 第三章、冷观〃反恐〃 第二节、论伊拉克战争之持久战(1) 


    在伦敦和埃及的沙姆沙伊赫爆炸案发生后,〃第四次世界大战〃又一次被提起。这是一个 
非常可笑的伪命题,其荒谬程度与将伊拉克战争定义为反恐一样。故各国政府均不予置评。 
美国政府虽没有公开认同这一学术提法,但其令人咋舌的强硬政策比之右翼智囊们的第四次 
世界大战却有过着而无不及。据 2005 年 9 月 11 日《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已起 
草了一份调整有关核武器使用学说的文件。文件设想,指挥官在获得总统批准的情况下,可 
对一个国家或一个恐怖组织所发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采取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行动。 
草案还包括使用核武器来摧毁敌人的核生化武器库存的方案。 


    美国是越来越让世界不安和迷惑了。美国天下无敌的常规军事力量已被证明不适合于反 

恐,难道玉石俱焚的核弹就能让恐怖分子灰飞烟灭,让恐怖主义烟消云散? 


    果然,看破美国用意的基地组织毫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