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列夫斯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西列夫斯基- 第5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天,别洛博罗多夫的红旗第1集团军就已经推进到距牡丹江只有20公里的穆棱附
近。为了彻底摧毁关东军在这一地区的坚固筑垒,航空兵轰炸机群和该集团军的自
行火炮部队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原因是,日军的火炮口径远远比不上苏军,仅有的
高射炮阵地也事先被苏军打掉了。这样,轰炸机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前进的巨型T-
34型坦克群更是毫不客气地填补了所有的轰炸空白。守敌1个师团又两上旅团,只有
不足千人逃溜出去,其余的大部分成了筑垒废墟的一部分,余者俱皆被俘。
    这时,日军第1方面军司令官下令方面军司令部撤至敦化,该地距原驻地牡丹江
多达170多公里。同时,第5军司令官清水也把第126师团由八面通向后撤了70多公里
至掖河,第135师团由七星向后撤了约40公里至同一地域,此地距牡丹江只有5公里,
显然这是要以这两个师团来阻止苏军对牡丹江的进击。
    8月11日,红旗第1集团军在炮火和航空兵的掩护下,首先向穆棱西方的敌124师
团阵地发起猛攻。经过两日激战,敌军阵地被苏军占领。随后,自15日晨,攻打掖
河的战斗拉开战幕,克雷洛夫集团军也以3个师的部队加入了友军的这场对敌厮杀。
到当天日终,掖河被苏军攻克,丢盔弃甲的日军只好收拾残部再退。这一退,又是
50公里,直至牡丹江以西的横道河子才煞住了脚跟。
    其间,该方面南翼的第25集团军先是于12日夜占领了北朝鲜的雄基、罗津两港,
14日又通过迅猛进攻夺取日军第128师团的阵地。至15日,则开始了向珲春西方高地
的守敌第112师团发起了进攻。与此同时,最北翼的第35集团军也已先后攻克密山至
东山一线。
    在远东第2方面军的方向上,到8月15日以前,第15集团军的突击部队已经前出
到距佳木斯40公里的苏苏屯地域。红旗第2集团军也在攻克胜武台日军阵地后进入孙
吴附近,下一步即将展开对敌123师团的猛攻。
    至此,当苏军全线各个作战方向上的进攻进行到第6个昼夜的时候,日本关东军
的部队已被强行分割成几个部分。不仅它们彼此之间丧失了应有的防务联系,即使
是关东军司令部也对多数部队失去了指挥能力。对此,关东军副参谋长松村少将在
后来的供词中曾经坦白地说:“苏联在8月8日这天宣战,对关东军指挥部来说是异
常突然的。同样,我们没有想到俄国人会进行这种闪电式的进攻,而且也没有想到
俄国军队会这样快地穿越过大兴安岭、戈壁荒漠和原始森林……”
    自然,华西列夫斯基也对自己麾下的这170万将士的勇猛行动和巨大效果深感自
豪。事后,他曾分析认为:“在彼此分隔开的各作战方向上行动的苏军部队,其进
攻速度之所以有可能达到这样高的程度,完全是由于下列原因:
    (1)军队的部署经过周密的考虑,熟知每一作战方向上的地形自然特点和敌人
防御配系的性质;
    (2)坦克兵团、机械化兵团及骑兵兵团的广泛而大胆的使用;
    (3)进攻的出敌不意,高速进攻性的突破及坚决果断与特别巧妙的行动;
    (4)红军官兵和蒙古官兵以及水兵的无畏精神和群众性的英雄主义行为。”
    的确,在这近一周的英勇战斗中,华西列夫斯基在战役总指挥过程中显示出高
度的军事指挥艺术。他所历来重视的坦克兵团和其他快速部队的使用,以及诸兵种
合成部队的协调动作,无疑证明了他关于现代战争军事思想框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对此,从斯大林到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到总参谋部,都给了他以高度的评价。以至在
苏军内部和盟国军界,人们无不夸赞苏联远东军的快速勇猛精神。有人甚至把它称
做一支无坚不摧的坚甲利师,华西列夫斯基在战后也博得了智勇神威的美名。
    然而,就在这时,当华西列夫斯基统帅下的三路强劲神旅一路披荆斩棘、攻关
夺隘、穿越过深山老林、戈壁荒漠、从而胜利进入中国东北平原广大腹地的时候,
日本政府突然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全部条件,愿意在从南太平洋到满洲、朝鲜的
各个战场上放下武器,无条件向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各盟国投降。自然,即使是
对胜利在望的广大苏联远东作战部队来说,这也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但是,我们要知道,狂妄的日本帝国主义,尤其是作为日本战争机器主要组成
部分的日本军部及其一大批顽固死硬派军阀,对于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条件是有一个
过程的。而且,尤其需要在这里指出的是,即使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诏令以后,日
本关东军也并没有立即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广大战场上放弃抵抗。相反,有些地段
上双方的战斗还是非常激烈的,甚至,某些关东军部队还以没有接到放下武器的命
令为借口,大肆向苏军发起所谓的反冲击。
    下面,让我们简略地介绍一下此间事态演进发展的过程。
    8月9日凌晨,日本外相东乡从佐藤大使那里得到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后,立即
前往首相官邸拜见铃木首相。他们知道,现在企图通过苏联谋求有条件和平的希望
彻底灭绝了。俩人一致认为,必须从速结束战争,以争取对日本任何可能的好处。
    是日上午10时30分,铃木首相在日本最高指导战争委员会会议上宣布说:“今
晨苏联参战,已完全将我们推入绝境,我们已经不可能继续进行战争了。”可是,
陆相阿南等一伙人对此坚决反对。他们声称,绝不能接受日本皇军还有投降一说,
必须战斗到底,哪怕是全部战死。况且,在他们看来,日本人并不是没有死里求生
的希望。会议一直在激烈的争吵中延续到黄昏以后,双方在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提
出的条件上无法统一。
    当晚午夜,会议又在皇家图书馆下面的深层防空掩蔽部里召开。天皇裕仁也带
着苍白无助的面容参加了这次会议。当会议持续到凌晨2时时,铃木首相说道:“这
个问题我们讨论的时间已经太长了,可是仍然没有一致的结论。形势确实严重,但
是我们也没有徒然消磨时间。因为我们没有先例可循——我也觉得十分为难——但
现在我将以崇高的敬意请求天皇陛下发表意旨。”首相这一令人吃惊的请求,顿使
在场的人大感震异。阿南立即表示抗议这种违宪的做法。他提醒大家说,天皇的职
责历来都是在于批准,而不是对大臣们提出忠告。然而,裕仁天皇却不失时机地抓
住了这个机会。他用那尖细的嗓音毫无表情地说;“目前旷日持久的流血和暴行已
经无济于事,朕亦认为波茨坦宣言要求我们解除军队、惩罚战争领导人等,确实令
人不能容忍。但是,”天皇看了一眼群臣,继续说道,“时间已到了,我们不得不
容忍不可容忍的事情。”
    10日晨,根据天皇的意旨,东乡外相约见苏联驻日大使马利克并声明说:“日
本政府准备接受得到苏联政府同意的7月26日宣言的条件。日本政府理解,这一宣言
不包含损害天皇权益的要求。”同时,日本还通过中立国瑞士向美、英、中等国政
府转告了类似的声明。
    11日,苏、美、英、中四国政府答复说:“自日本投降之日开始,天皇和日本
政府对国家的管理权将隶属于盟军最高总司令……”答复还说,天皇应立即命令日
本所有海陆空部队及一切武装力量停止战斗,并缴出它们的武器;在波茨坦宣言规
定的目标未实现之前,盟国武装力量将不撤离日本;日本政府的模式将由日本人民
来决定。这样,就等于再次要求日本全面接受波茨坦宣言。也就是,日本政府要求
保持天皇至高无上权利的请求被驳回了。
    于是,主战派中的军部成员坚决反对就投降问题进行任何谈判。在他们操纵下,
12日的东京电台曾广播了这样的一个通告:“皇家军队和海军,遵照最高命令……
全面转入对盟国的积极战斗行动。”到第2天,日本参谋总长梅津和海军副参谋长兼
所谓“神风突击队”队长大西等会见外相东乡,仍然表示耍战斗到底。大西甚至提
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计划——“神风战役”,即由空军敢死队驾驶满载炸弹的飞机
去撞击盟军的海陆目标,企图与之同归于尽——不惜牺牲2000日本人的性命来挽救
日本的最终战败之局。
    所有的会议仍无任何结果。
    到14日晨,最高战争指导委员会和内阁大臣联席会议上,阿南和梅津仍然坚持
反对接受波茨坦宣言,继续扬言战争到底。但激烈争论后,他们的意见被否决了,
最后决定以天皇诏令的形式表示全部接受波茨坦宣言。
    是晚23时,日本通过瑞士向各盟国发出了同意无条件投降的电报。同时,裕仁
天皇在秘密录音室里录制了投降诏令的录音磁带,以备明晨向全世界播出。
    然而,受到陆相阿南支持的以烟中少校为首的一批最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直
到这最后的时刻仍然拒绝无条件投降。是日深夜,他们以1个警备师的兵力发动了占
领皇宫的叛乱。他们企图搜出天皇的投降诏令录音带和联席会议记录,结果,他们
没有找到要找的东西。他们随后又向主和派官员大开杀戒,铃木首相和平沼议长是
他们的首选目标。可是,赶到两家后,首相和议长都事先躲出去了。于是,叛乱者
愤怒地烧掉了他们的住宅。到15日清晨,叛乱被田中中将为首的东部军区部队平息。
叛乱主要首领(火田)中、幸贺、大烟等被命令剖腹自杀。随后,阿南陆相也被迫
剖腹自杀谢罪。
    15日正午12时许,东京的数百人纷纷来到皇宫城外默然肃立。他们已经事先得
到通知,天皇陛下将要发表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投降诏令。当裕仁那乏味单调的
细细声音传出来之后,不仅在这里的,包括全日本以及所有在南太平洋、满洲、朝
鲜各地的日本平民和军人,都流下了痛苦和怀疑的眼泪。大和民族昔日的骄狂全都
没了踪影,代之而来的是忧虑、恐怖、悲伤和精神崩溃……
    在新京(长春)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内,与此同一时刻,凡是有收音机的每个
房间都挤满了日军将帅官佐和士兵,他们密密麻麻地立正站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据说,在收听广播的过程中,室内异常寂静,连眼泪“啪嗒啪嗒”地掉在地板上的
声音都能听到。院子里也是肃穆得一无声息,那些没有资格进入室内的兵士们,全
都在盛夏正午的烈日下端端正正地站立,战败的恐惧和绝望攫住了他们。
    早在先一天,即14日夜里,山田司令官就已经收到阿南和梅津的电报。陆相和
总参谋长事先告诉了他关于天皇和政府决定停战和投降的消息。但电文仍然指示他
说:在没有接到其他命令之前,还须继续执行以前的任务。也就是说,剖腹自杀前
的战争狂夫阿南和主战派魁首梅津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既定主张,他们还在命令日军
劲旅关东军继续与苏军顽抗死搏。
    山田后来的借口是,他和他的部队并未收到日军大本营的停战命令。他说,关
东军司令部是在8月16日16时以后才收到军部的停战命令的。即使如此,他也没有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