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麦克阿瑟- 第5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速度缓慢,加之后勤补给困难,原定于15日发动的攻势不得不推迟到24日。这一天
的前一天正好是感恩节,麦克阿瑟给他的前线官兵们送去了火鸡,以鼓舞斗志。此
前,志愿军总部已命令部队大踏步后撤,以给敌人造成错觉,诱使其放胆深入,然
后将其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在进攻发起日,麦克阿瑟在几位亲信的陪同下飞到清川江边的第8集团军司令
部,随后前往设在安州的第l军司令部。在那里,他兴奋地对米尔伯恩军长说:〃如
果这一行动成功的话,我们就有希望在圣诞节前把孩子们送回国。〃因此,这次行
动得了个〃圣诞节回国攻势〃的雅号。下午,当部队发起进攻后,麦克阿瑟坐上飞机
准备返回东京。但当飞机升空后,他却突然命令飞行员飞往鸭绿江口,想去进行一
番实地勘察,亲眼看一看〃敌人战线后方发生了什么情况〃。到达鸭绿江口后,他又
命令飞行员以5000英尺的高度沿江向东飞行到苏联边境。然而,他什么情况也没看
到。展现在他眼前的只是〃广阔无垠、十分荒凉的乡野,起伏不平的山丘,凹陷崩
裂的断岩以及被紧紧地封锁在死一般沉寂的冰天雪地之中的黑色的鸭绿江〃。幸好
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他平安地返回了东京。由于这次飞行,他意外地从空军那里获
得了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和战斗飞行员荣誉徽章。
  回到东京后,他马上发表了一份公报,宣布〃联合国军〃已向鸭绿江发动总攻,
目的是〃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并声称他的空军〃已全力将敌人的后方完全切断。
从对敌人后方和鸭绿江沿岸各处的侦察结果看,不能认为敌人有新的军事行动〃。
他对记者们说,他的左翼部队向前推进,只会遇到〃软弱无力的抵抗〃,而右翼部队
则在海空和地面部队的支援下正充分发挥其〃有利态势〃;两翼会合,〃从某种实际
意义上说,就是战争的结束〃。一位记者问他知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军队在朝鲜,他
冲口而出,〃约3万正规军和3万志愿军〃,一切将会非常顺利,而〃损失将是非常轻
微的〃。同一天,他收到华盛顿一份电报,指示他应在鸭绿江下游以南数英里外停
止进攻,占领该江附近的制高点,而在东北方向的进军应以清津为界,目的是不要
过分刺激中国。对此,麦克阿瑟回答说:〃在我看来,我们永远不可能由于我的胆
怯而改变中国人的计划。〃
  〃联合国军〃快速而自信地向北推进着。整整一天多过去了,进攻部队仍未发现
有抵抗线。到了25日傍晚,灾难终于再次降临了。志愿军第38、第42军出其不意地
对进至德川、宁远地区的西线右翼韩国第2军团发起攻击,只一天时间即歼灭该军
团两个师,尔后向西南方向迂回,以切断中路和左翼美军退路。沃克见势不妙,于
28日被迫下令撤回清川江一线。与此同时,东线志愿军第9兵团于27日傍晚向进至
长津湖地区的美第1O军发起反击,当夜即完成对其主力第l陆战师的包围。
  就这样,麦克阿瑟的〃圣诞节回国攻势〃不出4天时间就宣告破产了。28日,向
来狂妄自信、独断专行、以常胜将军自居的麦克阿瑟表现出少有的沮丧,他破例把
沃克和阿尔蒙德从前线召到东京一起研究对策。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以其正规
军的精锐部队正式参战了,其兵力估计为20万(实际上已达38万);部队有必要后退
到平壤至元山一线,或干脆撤到各自独立的防御阵地,在稳定战局后再作后图。接
着,麦克阿瑟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请求〃由进攻转入防御,根据形势不断变化的
需要,在具体地段上做一些调整。……中国军队是以大量而不断增加的兵力投入北
朝鲜的,任何以在志愿或其他名义下进行小规模支援的说法,再也站不住脚了。我
们面对的是一场全新的战争。〃布莱德雷接到这封电报后,立即打电话给杜鲁门说:
〃麦克阿瑟将军打来了一份吓死人的电报,中国人两只脚都踏进来了。〃此时的杜鲁
门被麦克阿瑟给弄糊涂了。仅在三周前他就告过一次急,非要轰炸鸭绿江大桥,但
后来似乎又风平浪静了,于是他又精神起来,非要再次发动什么〃用以结束战争的
总攻击〃,叫嚷要在圣诞节前回国,甚至在攻势刚刚开始就已宣布了胜利。现在真
正的灾难终于降临了,趾高气扬的麦克阿瑟也变得垂头丧气了,按艾奇逊的话说是
〃已近乎惊慌失措〃。实际上,在发起进攻前,美军情报部门已搜集到并报告了有关
中国志愿军在朝兵力的近乎准确的情报,并提醒麦克阿瑟说:〃中国最低限度要把
我军钉住,使我陷入长期的消耗战,而且中国军队有力量让世界承认它在朝鲜存在
的事实。同时,要干的话,它也有力量击退联合国军,使其只能进行防御。〃但麦
克阿瑟对可能阻止其迅速实现消灭人民军、〃平定整个半岛〃目标的任何情报都视而
不见,充耳不闻,而是一意孤行,坚持要发动这场攻势,结果落得一败涂地。在这
种情况下,华盛顿方面除了同意撤退,还能做什么呢?在他们致麦克阿瑟的复电中,
建议他将东西两线的部队会合,以便封闭两军之间的间隙,并在横贯半岛的狭窄腰
部建立一条防线。
  第二天,惊慌失措的麦克阿瑟又紧急建议华盛顿与台湾当局联系,把国民党军
〃向北调动并编入联合国军司令部,以增强我们在朝鲜的阵地〃。他收到回电说,这
一建议正在加以考虑,但一时还不能做肯定的答复,因为它涉及到〃影响全世界的
问题〃,有可能导致盟国基本阵容的分裂,而使美国陷于孤立,严重损害美国在远
东和联合国中的领导地位。麦克阿瑟对这种解释表示不能理解,特别是对当时已同
中国建交的英国在使用原子弹问题上从中作梗极为恼怒,说他们胆小伯事、搞绥靖。
  此时,〃联合国军〃仍在向南溃退。志愿军大举追击,围歼逃敌,基本歼灭美第
2师和土耳其旅,并重创美第1骑兵师和第25师,至12月2日进至肃川、顺川和成川
一线,大有一举夺下平壤之势。东线美韩军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正在拼死突围。
在这种情况下,麦克阿瑟不得不于12月3日再次致电华盛顿,认为确保平壤已不可
能,而让东西两线部队会合也难实行,因此,平壤…元山防线已不可能建立,即
使能建立也太单薄。或逐次后退或占领滩头阵地,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他还说他
的部队已精疲力竭,除非得到大量增援,采取积极而迅速的行动,否则,抵抗力就
要下降,就没有胜利的希望,如此不断地消耗下去,最终将导致全军覆灭。最后,
他请求华盛顿,要根据新的敌人、新的局势和新的战争这一基本判断,作出以后能
对付各种现实情况的新的政治决定和新的战略计划。
  对麦克阿瑟的请求,不少人一眼就看出他实际上是在要求华盛顿作出进攻中国
大陆的政治决定,而这正是华盛顿要极力避免的。在那天举行的有艾奇逊、马歇尔
和李奇微参加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上,与会者除了认为当前首要应考虑的是保存实力,
同意麦克阿瑟将部队撤至滩头阵地外,似乎谁也拿不出采取其他行动的方案来,也
未坚持要麦克阿瑟固守防线。会后,李奇微问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为什么参谋长
联席会议不向麦克阿瑟下命令,告诉他该干些什么呢?〃范登堡摇着头回答说:〃那
有什么用?他不会服从命令的。我们又能怎么样?〃李奇微愤怒地大声喊起来:〃谁不
服从命令你们就可以解除他的职务,不是吗?〃听了这话,范登堡脸上的表情令李奇
微永远也忘不了:他大张着嘴,困惑而惊愕地望着李奇微,什么话也没说就走开了。
  12月4日,麦克阿瑟下令放弃平壤,向三八线实施总退却。一时间,西线〃联合
国军〃在一片混乱中向南溃退,并不断遭到志愿军追击部队和沿途游击队的袭击,
伤亡惨重。东线第10军也全力向兴南方向突围,企图从海上撤至釜山。麦克阿瑟的
大溃退在美国国内引起一片哗然。《时代》周刊说,〃这是美军历史上最惨重的失
败〃。《纽约先驱论坛报》说,这次溃退是一次〃严重的军事错误〃,它表明麦克阿
瑟〃不能再被认为是军事问题的无上权威〃。指责麦克阿瑟在作战指挥上犯有错误,
不是没有道理的,它还不仅仅是一个情况判断失误的问题。李奇微写道:〃任何人
都清楚,我们的部队所以不顾后果地分散部署在朝鲜全境,主要原因就在于麦克阿
瑟对中国人大规模介入的越来越多的证据采取了拒不承认的态度。……倘若一个人
不是被荣誉迷住了心窍,他怎么能对详细的情报和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坚持错误的理
解呢?……说麦克阿瑟不知道存在中国部队或不了解中国部队的能力,是根本站不
住脚的。为获准轰炸鸭绿江桥梁和满洲基地,麦克阿瑟自己就曾提醒参谋长联席会
议,说鸭绿江一带的中国部队'很可能使我的部队遭到毁灭'。〃
  然而,麦克阿瑟不但拒绝承认自己的过失,相反,他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华盛顿。
他公开指责华盛顿没有向他提供有关中国参战的准确情报,抨击杜鲁门政府对〃穷
追敌军〃和轰炸中国东北下达的限制令,给他的胜利造成的〃巨大障碍〃在战争史上
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华盛顿方面听从了他的意见,不捆住他的手脚,他就绝不会有
今天的失败。麦克阿瑟的这些犯上言论和违反纪律的行为大大激怒了杜鲁门,以致
使他再次考虑撤麦克阿瑟的职。,但他再次忍住了,没有那样做。他解释说:〃我
之所以没有那样做,是因为我不希望让人们认为他是因攻势失利而被解职的。我从
来不愿意在人家倒霉的时候落井下石。〃但他认为需要对麦克阿瑟提出警告,以免
再次发生类似事件。12月6日,他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了一道特殊命令,规定
未经国务院和白宫事先批准,任何人不得公开发表有关对外政策的谈话、公报或声
明,以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及同美国政府保持一致〃。好像要故意同杜鲁门作对似的,
麦克阿瑟刚接到这项命令就发出了挑战,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去一份公报,要求批
准发表。该公报宣称,他的攻势〃给敌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那种〃广泛传播的
这支部队被击溃或遭惨败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并再次把失利的责任归咎于华盛
顿。他说他的部队现已成功地完成了战术撤退,正在等待〃由于共产党中国参战而
需作出的政治决策和战略计划〃。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这份公报越轨过甚,并且涉
及有关政治、外交、军事政策等问题,于是未予批准。这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第一次
不留情面地回敬了麦克阿瑟,说明华盛顿方面开始对他越来越不耐烦了。
  与此同时,西线〃联合国军〃仍在仓皇后撤,至12月15日已退至临津江以南,并
沿三八线构筑防御工事,整顿部队。2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逼近三八
线,准备进行新的进攻战役。同一天,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一次车祸中丧生,
麦克阿瑟电告华盛顿,请求任命马修·李奇微接任。东线第10军在经过干辛万苦的
突围作战之后,终于在12月11日摆脱困境,15日开始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