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第1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弊帧4游囊謇纯矗宋牡笔茄灾詈罱ü浚皇恰∷到ü奔洌挥τ小八辍弊帧!逗菏椋课牡奂汀肺薮俗郑窬萆尽!3〕“驯”,与 “训”字同。〔4〕“之”,往。


十一月晦,〔1〕日有食之。〔2〕十二月望,〔3〕日又食。上曰:“朕闻 之,天生蒸民,〔4〕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 菑,〔5〕以诫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6〕菑孰大焉!朕 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兆民君王之上,〔7〕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唯二 三执政犹吾股肱也。〔8〕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9〕其不德 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10〕及举贤 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11〕以匡朕之不逮。〔12〕因各饬其任职,〔13〕务省 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憪然念外人之有非,〔14〕是以设备未息。今 纵不能罢边屯戍,而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15〕余 皆以给传置。”〔16〕

【注释】〔1〕“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2〕“日有食之”,古人缺乏日 食的科学知识,认为日食是一种重大灾异,所以史书常常加以记载,有时君主还要下诏 自谴,并实行一些善政。〔3〕“望”,望日,即阴历每月十五日。〔4〕“蒸”,与“烝” 字通,众。〔5〕“菑”,与“灾”字同。〔6〕“適”,与“谪”字通,谴责,责备。 “见”,与“现”字通,显现。〔7〕“眇”,音 mi3o,渺小,微小。“兆”,《太平 御览》卷七五○引应劭《风俗通义》云:“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兆民”,犹 言万民、众民。〔8〕“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是人体 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用人体来譬喻君臣的关系,君主犹如首脑,辅佐大臣犹如股肱。
〔9〕“三光”,日、月、星。〔10〕“匄”,音 g4i,与“丐”字同,乞求。〔11〕“贤
 
良方正”,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文帝的这次诏书。武帝时或称“贤良方正”, 或称“贤良文学”,也称“贤良”或“文学”,名称虽异,实质相同。被举为“贤良方 正”的一般都是通古今,善文墨,能对策,有才学的知识分子。〔12〕“匡”,纠正。 “逮”,及。〔13〕“饬”,音 ch@,整顿。下文“而又饬兵厚卫”句中的“饬”字, 是命令的意思。〔14〕“憪”,音 xi4n。“憪然”,不安的样子。〔15〕“见”,义与 上文“適见于天”句中的“见”字同。“见马”,现存的马匹。“遗”,留下。“财”, 与“才”字通。〔16〕“传置”,古代交通线上按段设置的备有车马的驿站。


正月,上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1〕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 盛。”〔2〕


【注释】〔1〕“籍田”,或作“藉田”,名义上是天子亲自耕种,实际上是借助 民力耕种的农田。古代以农为本,天子为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划出一块耕地作为籍 田,每逢春耕前,举行籍田之礼,由天子在籍田上亲自扶犁三推,象征率先天下,亲自 耕种。籍田上的耕播收获,则由农民承担。〔2〕“粢”,音 z9,谷类的总称。“盛”, 音 ch6ng,以器受物,引申为受物的器皿,这里指盛在祭器中的黍稷。“粢盛”,谓盛 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上曰:“赵幽王幽死,〔1〕朕甚怜之, 已立其长子遂为赵王。〔2〕遂弟辟彊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 功,〔3〕可王。”乃立赵幽王少子辟彊为河间王,以齐剧郡立朱虚侯为城阳 王,〔4〕立东牟侯为济北王,〔5〕皇子武为代王,〔6〕子参为太原王,〔7〕 子揖为梁王。〔8〕

【注释】〔1〕“赵幽王”,刘友,刘邦的第六个儿子,卒后谥“幽”。汉高祖十 一年,封为淮阳王。惠帝元年,徙封赵王。吕后七年,召赵王到长安,由于受到王后吕 氏之女的诬陷,吕后派兵把他围困在赵国官邸,断绝饮食,被幽禁致死。事详本书《吕 太后本纪》、《汉书?高五王传》。刘友封国赵在今河北南部,都城邯郸,在今河北邯 郸市。〔2〕“遂”,文帝元年,立为赵王。景帝三年,与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反汉 失败自杀。事迹附载于本书《楚元王世家》,又附载于《汉书?高五王传》。〔3〕“辟 彊”,文帝二年,立为河间王,封有河间郡,卒于文帝十四年,谥“文”。事迹附载于 本书《楚元王世家》,又附载于《汉书?高五王传》。刘辟彊封国河间在今河北境内献 县、武强县以东地域,都于乐成,在今献县东南。〔4〕“剧郡”,谓事务繁多、难于 治理之郡。这种郡一般地位都比较重要。“城阳”,朱虚侯刘章封地,在今山东莒县、 沂南县一带,都于莒,在今莒县。〔5〕“济北”,东牟侯刘兴居封地,在今山东长清、 肥城、平阴诸县一带,都于卢,在今长清县西南。〔6〕“武”,文帝的第二个儿子, 景帝的同母弟。先封代王,文帝四年,改封淮阳王,十二年,又徙封为梁王,卒于景帝 中元六年,谥“孝”。事迹详本书《梁孝王世家》、《汉书?文三王传》。〔7〕“参”, 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景帝的异母弟。先封太原王,文帝四年,改封代王,卒于文帝后元 二年,谥“孝”。事迹《汉书?文三王传》有简略记载。刘参封国太原在今山西中部地 区,都于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8〕“揖”,文帝的第四个儿子,景帝 的异母弟。文帝十一年,堕马而死。事迹《汉书?文三王传》有简略记载。刘揖封国梁 在今河南中部东端和与其相邻的安徽边界地区,都于睢阳,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1〕诽谤之木,〔2〕所以通治道
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3〕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 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4〕吏 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 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注释】〔1〕“进善之旌”,相传这是唐尧鼓励人们广开言路的一种做法。他在 交通要道置立旌旗,人们有意见,可以站在旌旗下公开提出。〔2〕“诽谤之木”,相 传唐尧在桥头四边设立木柱,让批评朝政的人在上面书写意见。《淮南子?主术训》记 载虞舜也立有诽谤之木。〔3〕“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据《汉书?高后纪》记载, 吕后元年,废除妖言令,可能后来实际上没有废除,或废除后又复设此令,所以文帝有 此语。〔4〕“祝诅”,祈求神灵加害于人。以言告神谓之“祝”,请神殃害他人谓之 “诅”。“谩”,欺骗。

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1〕


【注释】〔1〕“郡国守相”,郡守和封国丞相。郡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和军事长
官。


三年十月丁酉晦,〔1〕日有食之。十一月,上曰:“前日诏遣列侯之国,
〔2〕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绛侯勃免丞相就国, 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四月,城阳王章薨。淮南王长 与从者魏敬杀辟阳侯审食其。〔3〕


【注释】〔1〕“十月丁酉”,十月三十日。〔2〕“诏”,原误作“计”,文义 不通。《汉书?文帝纪》作“诏”,今据改。〔3〕“长”,刘长,刘邦的第七个儿子, 汉高祖十一年封为淮南王。他的母亲原为赵王张敖的姬妾,汉高祖八年,刘邦路过赵地, 张敖把她献给刘邦,得幸怀孕。张敖的丞相贯高等人谋害刘邦,阴谋被发觉,刘长的母 亲受牵连被捕。刘长母亲的弟弟赵兼通过辟阳侯审食其把情况告诉了吕后,吕后不肯向 刘邦反映,审食其也不肯力劝吕后加以营救。刘长母亲生下刘长后自杀身亡。文帝三年, 刘长为他的母亲报仇,和随从魏敬一起杀死了审食其。后因谋反被贬为庶人,绝食而死。 事详本书《淮南王列传》、《汉书?淮南王传》。“审食其”,沛县(今江苏沛县)人, 楚汉相争时,一直随侍吕后,被封为辟阳侯。吕后元年,任左丞相,文帝即位后免相。 “食其”,音 y@ j9。审食其封地辟阳本为县,在今河北冀县东南。


五月,匈奴入北地,〔1〕居河南为寇。〔2〕帝初幸甘泉。〔3〕六月,帝 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今右贤王离其 国,〔4〕将众居河南降地,非常故,往来近塞,捕杀吏卒,驱保塞蛮夷,〔5〕 令不得居其故,陵轹边吏,〔6〕入盗,甚敖无道,〔7〕非约也。其发边吏骑 八万五千诣高奴,〔8〕遣丞相颍阴侯灌婴击匈奴。”匈奴去,发中尉材官属 卫将军军长安。〔9〕
 
【注释】〔1〕“北地”,郡名,主要辖有今甘肃东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 治所在马领,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北。〔2〕“河南”,指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黄河南岸 的伊克昭盟西部地域。〔3〕“甘泉”,宫名,筑于秦代。宫在甘泉山上,故名。故址 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4〕“右贤王”,匈奴官名。单于为匈奴最高首领,其下设左 右贤王。匈奴尚左,右贤王在左贤王之下。“贤”匈奴曰“屠耆”,“右贤王”即“右 屠耆王”。〔5〕“保”,本书《匈奴列传》作“葆”。“保”、“葆”二字与“堡” 字古通。小城曰保。《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把“保”字解释为“保守”,今人均采 颜说,有失《史记》本义。〔6〕“陵”,欺侮。“轹”,音 l@,欺凌。〔7〕“敖”, 与“傲”字通,倨慢,傲慢。〔8〕“高奴”,县名,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北延河北岸。
〔9〕“中尉”,此为中央的中尉,本篇上文有“中尉周昌”,所为中尉系王国中尉。 中央的中尉负责京城治安,凡巡察、禁暴、督奸等皆归其职掌。卫尉统领南军,负责宫 禁之内;中尉统领北军,负责宫禁之外,两者相为表里。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执金吾。 “材官”,勇敢善战的步卒,是西汉时期的兵种之一。西汉政府命令天下郡国选送武猛 善射的人,分成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几个兵种,依时训练。打仗时,平地用轻车、 骑士,江湖用楼船,山阻则用材官。


辛卯,〔1〕“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故群臣,皆赐之。举功行 赏,诸民里赐牛酒。复晋阳、中都民三岁。〔2〕留游太原十余日。

【注释】〔1〕“辛卯”,六月二十七日。〔2〕“复”,免除徭役和赋税。


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往击胡,〔1〕乃反,发兵欲袭荥阳。于是诏罢 丞相兵,遣棘蒲侯陈武为大将军,〔2〕将十万往击之。祁侯贺为将军,〔3〕 军荥阳。七月辛亥,〔4〕帝自太原至长安。乃诏有司曰:“济北王背德反上, 诖误吏民,〔5〕为大逆。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地邑降者,皆赦之, 复官爵。与王兴居去来,亦赦之。”八月,破济北军,虏其王。赦济北诸吏 民与王反者。


【注释】〔1〕“胡”,古代中原地区对我国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这里指匈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