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第1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7〕不信臣。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予方。臣数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 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臣恐 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8〕恶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9〕 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大曰:“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 致之,则贵其使者,令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 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于是上使先验小 方,〔10〕斗旗,旗自相触击。〔11〕


【注释】〔1〕“乐成侯”,姓丁,名义。后与栾大俱被诛。 〔2〕“胶东”,指 胶东王刘寄,景帝子,以与淮南王谋反事有牵连,发病而死。事详本书《五宗世家》。
 
〔3〕“尚方”,官名,中央和诸侯王国皆设此官,掌管制造供应帝王和诸侯王所用器 物。此为诸侯王国尚方。〔4〕“康王”,胶东王刘寄谥“康”,故称“康王”。〔5〕 “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此句《汉书?郊祀志》颜师古注从大的为人来解释,当读 为“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意为大的为人,长于甜言蜜语,并多计谋策略。 〔6〕 “处之不疑”,意谓栾大说大话而神色自若。〔7〕“顾”,却,但。〔8〕“掩口”, 闭口不谈。〔9〕“马肝”,古时误传马肝有毒,人食之即死。〔10〕“小方”,小的 方术。〔11〕“旗自相触击”,《汉武故事》说栾大曾于殿前树旌旗数百枚,使旗自相 碰击。“旗”,通“棋”,《封禅书》、《汉书?郊祀志》、《汉纪》均作“棋”,《正 义》引《淮南子》高诱注说取鸡血与针磨捣,再和磁石拌在一起,涂在棋上晒干,置棋 盘上,棋子即互相触击。今高诱注无此记载。


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1〕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余,得四 金印,〔2〕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制诏御史:〔3〕 “昔禹疏九江,〔4〕决四渎。〔5〕间者河溢皋陆,〔6〕堤繇不息。〔7〕朕临天 下二十有八年,〔8〕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乾》称‘蜚龙’,‘鸿渐于般’,
〔9〕意庶几与焉。〔10〕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11〕赐列侯甲 第,〔12〕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13〕又以卫长公主妻之,
〔14〕赍金万斤,〔15〕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16〕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 存问所给,〔17〕连属于道。〔18〕自大主将相以下,〔19〕皆置酒其家,献遗 之。〔20〕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21〕夜立白茅上,
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而佩“天道”者,且为天
子道天神也。〔22〕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 颇能使之。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大见数月,佩六印,贵振天下,
〔23〕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24〕能神仙矣。


【注释】〔1〕“不就”,未炼成。 〔2〕“四金印”,指五利将军、天士将军、 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四金印。下所云“天道将军”是衍文。〔3〕“制诏”,皇帝的命 令。秦始皇时规定,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御史”,指御史大夫,《史记》、
《汉书》中常称御史大夫为御史。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所掌侧重执法和监察。汉代皇 帝的诏令,有时先下达给御史大夫,再由御史大夫转达丞相,丞相再转达诸卿。〔4〕 “疏”,疏浚。“九江”,《汉书?郊祀志》作“九河”。《尔雅?释水》说是徒骇、 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等九条河。近人多主张九河不一定是九 条河,而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 〔5〕“决”,开通。“四渎”,古人对四 条独流入海的大河的总称,《尔雅?释水》说是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6〕“间 者”,近来。“皋陆”,水边高地和广阔的平原。 〔7〕“堤繇”,筑堤的徭役。“繇”, 音 y2o,通“徭”,徭役。〔8〕“临”,君主统治其所属臣民。 〔9〕“《乾》”,
《周易?乾卦》,八卦之一,代表天、圜、君、父、阳性、刚健等。“蜚”,通“飞”。 “蜚龙”,《周易?乾卦》九五爻辞有“飞龙在天”之语,因以飞龙借指帝王。旧时以 为这是有圣德的人居于王位的征兆。“鸿渐于般”,《渐卦》六二爻辞。“般”,今《周 易》作“磐”,大石,磐石。这是说有圣德的帝王居于王位,得到了贤才之士后,渐渐 地进于磐石似的安定。〔10〕“庶几”,差不多。“与”,类似。〔11〕“其”,相当 现代口语中的“应当”。“乐通”,裴骃《集解》引韦昭云:“临淮高平也。”在今江 苏泗洪县东南。〔12〕“列侯”,原为秦代的彻侯,取意爵位上通于皇帝,位最尊,是
 
二十等爵的最高一级,后避武帝讳,改为通侯,或称列侯。“甲第”,封侯者中的甲级 住宅,后泛指显贵的宅第。 〔13〕“乘舆”,天子、诸侯乘坐的车子。“斥”,斥去 不用。〔14〕“卫长公主”,武帝后卫子夫长女。 〔15〕“赍”,音 j9,送与。〔16〕 “当利”,汉县名,在今山东掖县西南。〔17〕“存问”,慰问,问候。“所给”,供 给。〔18〕“属”,音 zh(,连接,连缀。〔19〕“大主”,大长公主的简称,皇帝的 姑母,这里指武帝的姑母,窦太后之女。〔20〕“遗”,音 w8i,赠送。〔21〕“羽衣”, 以鸟羽为衣,取神仙飞翔之意。 〔22〕“道”,音 d3o。通“导”,引导。〔23〕“振”, 通“震”,震惊。《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作“震”。〔24〕“搤捥”,同“扼 腕”,手握其腕以表示激动、兴奋、惋惜。“禁方”,秘方。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1〕见地如钩状,掊视得 鼎。〔2〕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毋款识,〔3〕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4〕 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锦得鼎无奸诈,〔5〕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 上荐之。至中山,〔6〕晏温,〔7〕有黄云盖焉。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 云。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8〕 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年丰庑未有报,〔9〕鼎曷为出哉?”有司皆 曰:“闻昔大帝兴神鼎一,〔10〕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11〕黄帝作 宝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12〕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13〕 遭圣则兴,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14〕鼎乃沦伏而不见。〔15〕
《颂》云‘自堂徂基,〔16〕自羊徂牛;鼐鼎及鼒,〔17〕不虞不骜,〔18〕胡 考之休’。〔19〕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 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20〕集获坛下,〔21〕报祠大飨。〔22〕惟受命而 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见于祖祢,〔23〕藏于帝廷,以合明应。”制曰:
“可。”


【注释】〔1〕“魏脽”,即汾阴脽。汾阴原为魏地,因此称汾阴脽为魏脽。“营”, 营域,祭坛的界域。〔2〕“掊”,音 pu,用手扒土。〔3〕“文镂”,雕刻的花纹。 “款识”,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分开来说,阴文谓之“款”,阳文谓之“识”。“识”, 音 zh@。〔4〕“河东”,郡名,战国秦昭王置。郡城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汉代辖 今山西阳城、沁水、浮山以西,永和、隰县、霍县以南地区。“太守”,本为战国时郡 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5〕“验问”,考 验查问,调查。 〔6〕“中山”,即仲山,在今陕西淳化县东南。“中”,音 zh^ng。
〔7〕“晏温”,《封禅书》作“曣蝹”,天晴而闷热。一说“晏温”、“曣蝹”与“氤 氲”音近义通,为黄云垂覆的样子。 〔8〕“登”,收成。〔9〕“庑”,茂盛。“报”, 报祠,报答上帝鬼神的恩德而举行的祭祀,这里指收获后报答社稷神的恩德而举行的祭 祀。 〔10〕“大帝”,《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作“泰帝”。按当时方士用 阴阳五行思想编排出来的伪古史系统,说是太昊伏羲氏,一说是黄帝。〔11〕“系终”, 归终。〔12〕“九牧”,九州。“牧”,原指州长。〔13〕“鬺”,音 sh1ng。“鬺烹”, 烹煮牲畜以祭祀。〔14〕“宋”,周成王时,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 地区分封给商王纣的庶兄微子启,创建了宋国,地域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 间,建都商丘,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宋王偃四十七年(公元前二八六年)为齐所灭。详 见本书《宋微子世家》。〔15〕“沦伏”,埋没隐藏。〔16〕“《颂》”,指《诗经?周 颂?丝衣篇》。“徂”,音 c*,往,到。“基”,墙基。这里指门塾(正门两侧的堂屋)
 
的墙基。〔17〕“鼐”,音 n4i,大鼎。“鼒”,音 z9,小鼎。〔18〕“虞”,《丝衣》 作“吴”,“虞”与“吴”声近假借,喧哗,大声说笑。“骜”,音 4o,傲慢。〔19〕 “胡考”,寿考,长寿。“休”,美,福禄。〔20〕“路弓”,大弓。“乘”,古时战 车一乘四马,因以乘为四的代称。“乘矢”,四枝箭。〔21〕“集获”,集矢射获。〔22〕 “大飨”,丰盛的祭品。〔23〕“祖祢”,祖先。“祢”,音 n!,父死以神主入庙供奉 后称“祢”。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1〕上乃遣望 气佐候其气云。〔2〕

【注释】〔1〕“气”,云气。〔2〕“望气”,方士的一种占候术,观察云气, 附会人事,预测吉凶。“佐”辅佐官员。“候”,伺望,观察。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亲郊之”。 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1〕与黄帝 时等。”卿有札书曰:〔2〕“黄帝得宝鼎宛朐,〔3〕问于鬼臾区。〔4〕区对 曰:‘帝得宝鼎神策,〔5〕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6〕终而复始。’ 于是黄帝迎日推策,〔7〕后率二十岁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8〕三百八十 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9〕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 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10〕上大说,〔11〕 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功,申功已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 “申功,齐人也。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12〕独有此鼎书。曰‘汉 兴复当黄帝之时。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13〕宝鼎出而与神通,封 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 则能仙登天矣。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14〕天下名山八,而三 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15〕此五山黄帝 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16〕患百姓非其道,〔17〕乃断斩非鬼 神者。〔18〕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