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第5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廉为纣石北方”,疑即指取石霍山。“报”,祭名,指祭告纣。〔10〕 “帝”,上帝。“处父”,蜚廉的字。先秦男子称字例曰“某父”,下文“衡父”、“造
 
父”、“世父”等同。〔11〕“华氏”,光耀氏族。〔12〕“死”,《孟子?滕文公下》: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与这里记载的蜚廉之 死不同。其所说“飞廉”可能是指飞廉氏。〔13〕“宅皋狼”,孟增因居地而得氏名。
《战国策?赵一》知伯使人到赵国“请蔡皋狼之地”,“蔡皋狼”即此“宅皋狼”,下 文省称“皋狼”。其地在今山西离石县西北。〔14〕“周缪王”,即周穆王。“缪”同 “穆”。〔15〕“据《穆天子传》、《列子?周穆王》,穆王西行,驾有“八骏之乘”, 穆王所乘主车,驾车之马为华骝、绿耳、赤骥、白义;副车,驾车之马为渠黄、踰轮、 盗骊、山子,这里仅列举其中的四种。“骥”,音 j@,即赤骥,是一种红色马。“温骊”, 即盗骊,是一种黑色马。“温”字是“盗”字之讹。“骊”,音 l0。“骅駵”,音 hu2 li*,即华骝,“駵”同“骝”,也是一种红色马。“騄耳”,即“绿耳”,是一种绿 色马。“騄”,音 l)。〔16〕“徐偃王”,《韩非子?五蠹》谓徐偃王是被荆文王(即 楚文王)攻灭,与此说异。〔17〕“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镇,与霍太山邻近。
〔18〕“恶来革”,“恶来”是氏,“革”是名,《楚辞?惜誓》省称“来革”。〔19〕 “蚤”,同“早”。〔20〕“蒙”,承受。〔21〕“姓赵氏”,《秦始皇本纪》云秦始 皇“姓赵氏”,《楚世家》称秦始皇为“赵政”。秦、赵同出蜚廉之后,但非子与造父 从世系上讲属于两个分支,似秦人不应以赵为氏,《史记志疑》认为这是汉代才兴起的 说法。


非子居犬丘,〔1〕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 主马于汧渭之间,〔2〕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適嗣。〔3〕申侯之女为大 骆妻,〔4〕生子成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5〕为戎胥 轩妻,〔6〕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 妻,生適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于是孝王曰
:“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 其分土为附庸。”〔7〕邑之秦,〔8〕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
之女子为骆適者,以和西戎。


【注释】〔1〕“犬丘”,即上文“西垂”、下文“西犬丘”。据《水经注?漾水》, 犬丘地望在汉西县,即今甘肃天水市西南。古代以“犬丘”为名的地名不止一处,除此 还有:(1)周懿王所都犬丘(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南,见《汉书?地理志》);(2)春 秋卫国的犬丘(在今山东曹县北之句阳店,或说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南,见《左传》隐公 八年);(3)春秋宋国的犬丘(在今山东永城县西北,见《左传》襄公元年)。这些 以“犬丘”为名的地名和上文注释提到的几个叫“垂”的地名,彼此有一定联系。《集 解》把这里的“犬丘”解释为周懿王所都犬丘,是错误的。〔2〕“汧渭之间”,指汧 水(今千河)、渭水(今渭河)交会之处,下文作“汧渭之会”。今千河、渭河交会处 在陕西宝鸡县千河乡西、宝鸡市卧龙寺东。“汧”,音 qi1n。〔3〕“適”,同“嫡”。
〔4〕“申侯”,此“申”是居住在今陕甘一带的姜姓申戎,即“西申”。西周末申南 迁于今河南南阳市北,称“南申”。〔5〕“郦山之女”,申人的女祖先。“郦山”, 在今陕西临潼县南。据《汉书?地理志》、《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杜预注、《国语?晋 语》韦昭注,古有郦戎国,姬姓,居于郦山。郦,音 l@。〔6〕“戎胥轩”,从世系推 算应是中衍的曾孙,年代约当商晚期。〔7〕“附庸”,附属于大国的小国。据《礼记?王 制》,附庸的大小在方五十里以下。〔8〕“秦”,是周人“分土为附庸”,应在周王 畿内。下文说:“(秦文公)四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
 
为诸侯。’”可以证明秦应在“汧渭之会”,即非子为周孝王养马处。《集解》徐广说、
《正义》引《括地志》以此“秦”为当时一个叫“秦亭”的小地名(在今甘肃清水县东 北),这一解释与《史记》原文显然不合。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
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
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1〕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2〕与兵 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 西垂大夫。

【注释】〔1〕“庄公”,名其,见《十二诸侯年表》。秦君正式称公始于襄公。 古代君王立国后往往都要追封祖考,《诗谱?秦风疏》说庄公称公“盖追谥之”。〔2〕 “昆弟”,兄弟。

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
〔1〕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庄公 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2〕襄 公二年,〔3〕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岁余,复归世父。七年春, 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適,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 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 东徙雒邑,〔4〕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5〕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6〕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 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駵驹、黄牛、羝羊 各三,〔7〕祠上帝西畤。〔8〕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生文公。


【注释】〔1〕“大父”,祖父。〔2〕“女弟”,妹妹,“缪嬴”,“缪”同“穆”。 古代夫人从夫而谥,“穆”应是丰王的谥号。“丰王”,“丰”是戎族名,古代戎狄诸 君往往自称为王。〔3〕“襄公二年”,《正义》于此句下引《括地志》:“故汧城在 陇州汧源县东南三里。《帝王世纪》云秦襄公二年徙都汧,即此城。”郭沫若《石鼓文 研究》疑“襄公二年”下当有夺文,即言襄公徙都事。但《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帝 王世纪》作“文公徙汧”,《封禅书索隐》引皇甫谧说亦作“文公徙都汧也”,是指文 公徙都“汧渭之会”。可见《括地志》引文有误,未可信据。〔4〕“雒邑”,周的东 都,建于西周成王时,在今河南洛阳市。“雒”同“洛”。〔5〕“岐”,西周都邑, 古公亶父所建,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两县境内的周原遗址上。〔6〕“丰”,西周都邑, 周文王所建,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以西。〔7〕“駵驹”,赤身黑鬣的幼马。“黄牛”, 黄色的牛。“羝羊”,公羊。“羝”音 d9。皆祭牲之名。周人用牲以牛为主,牛、羊、 豕俱全叫“太牢”,有羊、豕而无牛叫“少牢”,郊祀之礼只用“特牲”,即骍(音 x9ng) 犊(赤色牛犊)一。秦人用牲以马为主,祠祭上帝(属郊祀之礼)是用赤色马外加牛、 羊,二者礼制有异。“各三”,《封禅书》作“各一”。下文“初为鄜畤,用三牢”, 是用三套马、牛、羊俱全的祭牲,“各三”与之规格相同,“各一”仅合一牢,规格似 偏低。〔8〕“祠”,秦祭祀天地、山川、鬼神俱称祠。“上帝”,据《封禅书》,指 白帝少皞。“畤”,音 zh@,又音 sh@,祭帝之所。古人祭祀上帝,与天相配,合称“皇
 
天上帝”,但“帝”与“天”不同,是族姓所出的祖神。据《礼书》记载,郊祀祭太皞
(青帝)、炎帝(赤帝)、黄帝、少皞(白帝)、颛顼(黑帝)“五帝”。秦奉嬴姓始 祖少皞为上帝,但也兼祭青帝、炎帝、黄帝,先后立有西畤、鄜畤、密畤、(吴阳)上 畤、(吴阳)下畤、畦畤等六畤。其中西畤之立最早,在秦襄公居西垂时,地点应在西 垂之郊。


文公元年,居西垂宫。〔1〕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 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2〕乃卜居之,占曰 吉,即营邑之。〔3〕十年,初为鄜畤,〔4〕用三牢。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
〔5〕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 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十九年,得陈宝。〔6〕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
〔7〕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8〕丰大特。〔9〕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 谥为竫公。〔10〕竫公之长子为太子,是文公孙也。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
〔11〕竫公子立,是为宁公。〔12〕


【注释】〔1〕“西垂宫”,建于西垂。〔2〕“卒获为诸侯”,指秦襄公受封为 诸侯。〔3〕“即营邑之”,这个在秦邑故地即“汧渭之会”重新营筑的都邑,《史记》 未书其名。《封禅书》提到秦文公复获“陈宝”于陈仓。陈仓在今宝鸡县东,正在“汧 渭之会”。这一都邑有可能就是陈仓城。〔4〕“鄜畤”,秦文公东进所立又一祭祀少 皞之所。据《封禅书》,鄜畤是因秦文公梦黄蛇自天而降,其口止于鄜的山坡而得名。 鄜在今陕西洛川东北,但鄜畤不在鄜,而在今陕西凤翔南三畤原上,是《封禅书》所说 “雍四畤”之一。《索隐》以为鄜畤作于鄜是不对的。“鄜”,音 f&。〔5〕“史”, 史官。〔6〕“陈宝”,据《封禅书》,秦文公于陈仓城获“若石”,色如肝,是神物 所化。其神常于夜间出现,光辉若流星,并伴有鸡鸣般的声响,秦文公立祠祭之,称为 陈宝。《尚书?顾命》亦有“陈宝”,王国维《陈宝考》以为宝石名。实际上,古人所 说的陈宝乃是陨星。祠祭陈宝,一直到汉代犹不衰绝。秦汉时期,陈宝祠在西北诸神祠 中,地位仅次于雍西畤。〔7〕“三族”,有许多不同解释:(1)父母、兄弟、妻子;
(2)父族、母族、妻族;(3)父、子、孙;〔4〕父的兄弟、自己的兄弟、子的兄弟。
〔8〕“南山”,据《正义》引《括地志》,即“陈仓县南十里仓山”。仓山即陈仓山, 在今陕西宝鸡市南。“梓”,音 z!,树名。〔9〕“丰大特”,丰指丰水,即今沣河, 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大特”,大公牛。据魏文帝《列异传》佚文(《水经注?渭水》、
《后汉书?光武帝纪》注、《括地志》引),秦文公使人伐南山大梓,树能自愈其创, 总是砍不倒。有人告诉文公说,树神最怕人披头散发。文公照他的话去做,才将树砍倒。 树中有一青牛走出,逃入丰水中。后来青牛复出丰水中,文公使骑士击之,不胜,有人 从马上摔下,髻解发散,青牛才畏而不出。秦后来设有一种“被发先驱”的骑士,叫“髦 头”,据说即由此而来。“丰大特”即南山大梓中的青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