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总经理101条忠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 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也把这个办法推荐给你。使用这种办法你将会发现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速度有了惊人的提高。你只需要使用你的决断能力去确定3件事:

  (1)可由别人来做的事情;

  (2)只有你才能做的事情;

  (3)你自己工作的先后顺序以及你分配给别人的工作。

  最后,要掌握制定计划和下达命令的技巧。

  一旦你已决定要做什么事情,那你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和下达命令,如果你想达到预期的结果,你的计划必须切实可行。

  明确的任务必须分派专人去处理,各种需供应的物质和设备必须齐备,为了确保最大限度的合作,每个人和每个团体的积极性都必须充分地调动起来。为了推动中间环节的进行速度,最后期限必须明确地固定下来。总而言之,这个执行计划必须能回答如下5个特殊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这项工作必须得做?

  第二,什么事情必须得做?

  第三,谁来做?

  第四,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去做?

  第五,将如何去完成这项工作?

  当你认为计划做得比较充分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向你的下属发布口头命令或者书面命令。你的命令必须发布得清楚准确,不能让人有任何误解。制定计划和发布命令都是工作的关键,也是作为总经理责任的一个主要部分。如果你想得到驾驭下属的无限能力,以上这些也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

  当你掌握了以上3种技巧的时候,你就具备了正确的决策能力。 


72.辨证地区分大事和小事
 

  给事情进行大事和小事的分类是为了做好工作,但有时很难分清楚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在特定的情况下,甚至不能说向一个员工问好就是小事,而召开一次战略规划会议、销售介绍会或者财务分析会就是大事。

  向一个员工问好也完全有可能成为重大事件。很多最细小的行动,都无法预见其最终结果,因此,在行动之初,对每一个事件都值得给予关注。它们都是你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若对它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则其结果将会非常不同。就像一个好父母能从孩子的细小行为或不重要的言谈中,看到与其密切相关的东西。如果这些行为被忽视了,那么将会失去一个培养孩子能力的重要机会。

  若你认为宏图大略才是真正的大事,而那些“无关战略”的事情根本不值得关注,那么,很可能将有一大堆“小事”给你带来一连串麻烦,导致你的重大机会被破坏,直至化成泡影。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家著名出版社的负责人,希望该出版社在出版界的某一特定领域占据支配地位,于是决定以相当可观的价格购买一家比较小的出版社。该负责人急于推行这一购买活动以确保出版社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给手下施加压力,让他们在没有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之前就仓促上阵,他说道:“我们以后能清除那些细节。”

  然而,他手下的快速行动忽略了一个不能被忽略的细节。数以千计的顾客订购了这家出版社的产品,出版社订单在握,这很好;账单及时开出,这也很好。但是只有20%的客户支付了货款,不知是什么原因,有人忘记了检查货款回收率。这件事情不是被有意隐瞒的,而是被淹没在其他大量琐碎的财务细节中,这样,非但不能使整个战略产生预期效果,而且其造成的损失妨碍了出版社几年内的其他投资。

  在公司中,是否行政总裁高人一等,而保安就低人一等?这是个很严重的错误,因为它不可避免地导致那些人给别人强加某种“高”或“低”的特性。例如:高层的人一定聪明,对吗?他们一定具有引人注目的营销观念或者崭新的产品创意,对吗?不对。在你的公司里,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比其他人具有更多的人性价值。如果不考虑每一项工作的重要性、收入或地位,没有人比别人更高或更低。我们经常将一个工作的市场价值和人性价值相混淆,而且出于利己的需要,我们常常将层级制曲解成为在公司内部的社会等级制度。

  在一个组织当中,领导者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是他们可能擅长协调和激发其他人的才能。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是把这些才能和其他资源汇集在一起运用,以获取公司的利益。事实上,管理生涯最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将是这样的领导者:他们能从公司的基层员工身上寻求创新,并且能够不论员工的等级,对他们给予认可和奖励。

  即使每个人都能被奖励,也不是每人都会得到同样的报酬。那些对公司而言被认为具有更多价值的工作会得到更多的报酬,对这一事实你要看开一点。人们会理解对于公司的成功,收发室的工作人员和资深销售人员的职位不是同样重要的,但当你把邮件分捡人员视为“低微”的人,他们就不能理解或接受。当这一切发生时,“低微”的人就会变得不满。虽然他们的工资和福利或许很有竞争力,但他们感到没有受到正确的评价,所以失去了对公司的责任感。

  聪明的领导者知道,当不再评价事物的大小高低时,所有的岗位都被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来考虑时,真正决定其重要性的是你的战略目标。 


73.相信员工的能力
 

  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好事也会变成相反。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有一位奇人,那就是蜀国丞相诸葛亮。我们无不赞叹于他治国的天才,可是却容易忽略另一点,那就是他事必躬亲,大事小事管得太多,结果导致身体过于劳累,50多岁便病故于五丈原,英年早逝,非常可惜。

  有一个案例发人深思。

  三十六岁的山姆被人从一家大电子公司中挖走,转而担任一家新成立的公司的总经理。这家新公司是由两位私人投资家和一家创业投资公司所组成和出资的。公司的经营顺利,山姆一年后升任总裁。在那一年中,山姆每一天都工作十四小时;他聘雇和解雇员工、推销、开账、设计、计算,并且有时亲自在装配线上干活儿。山姆是个轮轴,而当公司得到增长时,他也为自己曾在每一位员工和每一件问题上投下了心血,而感到骄傲。

  公司兴旺了,可是到了第三年,山姆已病得不成样子。董事会逼迫他增加三位副总裁,他照办了,但是这三位副总裁都不是“强人”,可能是潜意识地,山姆倾向于雇用有依赖性的人,以便他的轮轴位置不至受到威胁。

  这家大发利市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且在第四年迁入自购的厂房中。同一年,山姆和他太太迁入在工厂附近山上新建的华厦。新屋与工厂同一方向,可以直接从客厅的窗外看到工厂。山姆常常邀请部属来家中吃晚饭(他偶尔也邀请顶头上司),这种聚餐是他探问厂内情报的手段之一。山姆每天还是工作十二到十四小时,人人都认为他立下了典范。

  可是,公司的增长速度在第五年开始减缓。山姆相当担心;但是他责骂副总裁,要他们加倍努力。该公司面临的问题是,缺乏新产品,会计和控制制度相当原始,制造老化,行销能力薄弱。山姆亲自向所有的问题发动攻击,然而经济的衰退使公司的情况更加恶化。到了这时候,山姆着急了,在一星期之内,山姆革除了两位副总裁,跟管理顾问签订一份二十万美元的合约,请他们诊断公司的情况,并且为了检讨公司每况愈下的原因,跟两位创立人发生激烈的争辩。

  在四个月之内,创立人把手中握有的大量股票售给一家对收购其他公司有兴趣的企业集团。六个月之后,该集团又以议价方式购进了握在散户手中的股票。也就是说公司被接管了。

  山姆是一位英雄说得通,是一位恶棍也可说得通。他把这个企业早期所需的给了这个企业。这个过程中,他这个人逐渐变成该企业不可分割的部分,“客观”这一重大要素也就丧失了。员工不是在替公司工作,而是在替山姆工作。山姆不是一个增长性企业的总裁,不是公司管理团队的队长,而是一位自封的国王。山姆不能退后几步,使自己与企业之间保持某些距离。

  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其任务是做出总体规划、总体协调工作,对具体事务不是说不能接触,而是应保证主要精力放在大局上。

  一个保姆式的管理者具有如下缺陷:

  第一,管得太多,必然使自己身心过于劳累,虽然看起来很认真负责,但是却会使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不仅个人损失,而且企业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第二,大事小事都亲自过问,必然会使部下丧失或减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而这对于一个实体来说是可怕的。因为一个企业之所以不是自然人而是法人便是因为它前提是一个固定的机构,拥有一定的实力。这个机构是由许多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互相合作从而使企业进入良性运作。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无法负担整个企业的运作。只有努力培养部下的工作积极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企业才会有生命,就像一栋房子,单靠一根大梁是支不住的。

  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工的社会。老板的特长职责便是统筹规划、整体协调和监督控制,而部下的特长和专职就是解决具体问题。互相合作,才能充分发挥效力。

  所以,我们不要为“勤奋工作”这个美好的神话而迷惑,超出职责和精力范围的勤奋工作只能是对企业和部下的不负责任。

  那种保姆式的经理,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是啊,时间怎么够用呢,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而企业的问题却多如牛毛,可是,还得吃饭、休息、睡觉吧?

  我们必须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它们用在最值得用的地方。

  务必少去插手一些本不应该你来插手的事情。

  也务必让你的部下把问题带走,如果他没有把问题带走,那就不是你在管理部下,而是部下在管理你。

  务必保证足够的休息,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去保证工作的效率。

  山姆的失败告诉我们:事必躬亲者,戒。 


74.最好的管理就是“少管理”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的一个管理原则就是,“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管理者只管自己该管的事。反观国内的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显然就缺乏了这份自信和这种观念。据一份权威的调查分析报告称:“在中国企业每一层次上,80%的时间是用在管理上,仅有20%的时间是用在工作上。”对此,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指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工作中的“管”与“理”,普遍遵照的是20%∶80%的比例,这与中国企业管理中的“管”与“理”,大多为80%∶20%的比例恰好颠倒。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习惯于相信自己,放心不下他人,经常粗鲁地干预别人的工作过程,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怪圈:上司喜欢从头管到脚,越管越变得事必躬亲,独断专行,疑神疑鬼;同时,部下就越来越束手束脚,养成依赖、从众和封闭的习惯,不仅会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