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顿悟入道要门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略谈顿悟入道要门论-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一切万法为心所生!一切万法为识所现!不管真心也好,识心也好,一切虚幻的东西,都是你的心识所显现,都是为你的心识所化生。一切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好像很实在的东西,也都是你的真心显现。实相本质毕竟空!心一动就生出种种法。

我们的六根对六尘,中间产生六识。三六共一十八界。加上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就是二十五有。二十五有包括了一切法。

你的心一动,六根对六尘产生六识,就是十八界,地水火风空根识显现。成就二十五有。于是一切万法显现!

你的心不动。心灭种种法灭。你这个识心,识心就是妄想心。如果识心一歇下来,那么一切法都不生。妄心一歇下来,真心就显现。

心不动是清净心,真如自性。心一动就是妄想。

《楞严经》上讲五蕴:色受想行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中间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七大:地水火风空根识。清净心显现,这一切的万法,全是你如来藏妙真如性。你不要只从相上理解,要透过相见到它的法体,又叫法性。它的法性跟真如性一样。所以一切万法当体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一切万法毕竟空。

维摩诘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这句话要把它背下来!大家跟我念一遍: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为什么要把它背下来?现在相当多的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他不用功修,不着力把自己的心修清净。总是向外面追求,这样要往生西方不可能!心不清净怎么能往生?如果心清净,现在已然是佛国净土极乐世界,还要再往生个什么?现前当下,活着的时候才能决定是否真正往生佛国!生时心未清净,临终难免更乱,死后往生极难!所以这四句经文一定要记在心里!

现在修法的人,很多是着相修行。着相修行心不清净,越修越心烦。所以修行发愿者多,往生佛国者少。真正往生必须在活着时确定。活着心不清净,临终怎么能清净?活着整天烦恼死了怎么能不烦恼?有些人说:活着不需要多考虑往生,死了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活着不能清净,死后往生根本没有把握!关键是临终一刹那!

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发愿往生其他佛国净土,趁自己活着还有口气的时候,就要争取实现内心清净,没有烦恼。这样你死了才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骗自己!千万不要糊弄自己!一定要对自己的灵知负责!真正地实事求是地用功。心清净了,心净则佛土净。现在每时每刻,每一个念头起来,都是毕竟空,都是没有一点烦恼,都是清清净净,了无挂碍,不是已经活在佛国净土了吗?!先不要说死不死。你今天的心清净,明天的心清净,今年心清净,明年心当然也清净了!过去,现在,未来因果不空!果报不空!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你以清净心为因,当然感召佛国净土了!如果天天烦恼,你怎么能够往生净土呢?所以说,如果时时心清净,必能往生佛净土!这是毫无怀疑的!

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说我们修行要一门深入,要专心。你不要今天修修这个,明天修修那个。像挖水井一样,这个地方挖二三尺三四尺没水。换个地方再挖,挖五尺没水。再换地方。你老换地方,就老挖不出水。你要事先探测好,这个地方下面肯定有水,你一旦开始挖,挖不到水不罢休。一直挖下去,总会挖到水。

修行也是这样。要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先要选择好,探测好。探测地面下多少米有水,坚持挖下去。修行起始,先要选择一个法门。这个法门要与你相应。一旦选好了,就一门深入,你一定能够成就!心如果专一,没有事情不能办,没有事情办不成!所以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修学佛法不但要广学多闻,更要一门深入!广学多闻是对一门深入而讲,一门深入是对广学多闻而说。广学多闻是指普遍学习经律论三藏,精研戒定慧三学。一门深入,是你要心念专注,从一个修炼法门入手,轻易不要改变。不是专注那个法门,其它佛学理论都不学了。

其它学,是普遍地学。比如念经,三藏十二部经典,你选择一部经。最好是了义经。如果你明白了,不了义经也是了义经。你把这部经文融会贯通。熟悉到看到前面经文,就知道后面。你看到中间就知道两头。把这部经全部弄通,这部经放在那里,你从头到尾全部可以讲出来,它已经融入你的血液里。

像《楞严经》。我专门看这部经。闭关最后一年,不知看了多少遍。当时我手中的《楞严经》十卷有十万多字。是茗山老法师用小楷字手书的。十万多字一口气合下来。没有段落,只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不像《金刚经》那样分为段落几品几品。开始看不懂,也不知讲什么。这几句讲什么?那几句讲什么?很难把它连贯起来,融会起来。没办法分段落。很难领会,更难记忆。

几遍看下来看不明白。这部经怎么这么难看?难懂?只好先看古来大德的那些注释。憨山大师的注释。宣化上人的注释。还有《正脉论》等等。所有的注释看完了,回过头来看这部楞严经,就有点明白了。看明白之后,我说:佛讲这部经,满满一整片,为什么不分段呢?看起来让人这么累!

于是我着手把它分成五个部分。让以后读经人省力一点。《楞严经》第一部分:见道位。第二部分:修道位。修证楞严大定。第三部分:行道位。广行菩萨道。第四部分:证道位。证到佛果之位。第五部分:助道品。就是从凡夫到成佛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事情,以及怎样处理。照见五蕴皆空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境界?有多少种阴魔,修行者如何对待处理?这叫助道品。

这样划分之后,你再去看这部经,从头到尾,纲举目张,脉络清晰。看了前面知道后面,看了中间知道两头。整体一下子明明白白。从哪到哪是见道位。从哪到哪是叫你修楞严大定。从哪到哪是讲行菩萨道。你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把这样的一部经看懂了,你把其他的经拿来看,都一样。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法,都是一个鼻孔出气。就是语言随众生不同根基变变而已,都是自性流露。

你把一部经深入弄懂了,所有的经拿来你都懂,你都明白。有的经只要讲了题目,你就能知道这部经大概讲什么?怎么缘起?了义的还是不了义的?你都能知道。

这叫一门深入。不管是修行法门也好,看经也好,还是你专致地做一项工作也好,如果制心一处,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办不成的!开公司也好,办其他的事情也好,只要你专心一致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人的心太厉害了!心的力量比一切力量都大!所以我们这个心叫般若波罗蜜多心。

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这四句话非常重要!一般的人不这么做。不像圣人那样。明心见性的人,他知道这颗心就是佛。明心见性的人就是圣人。大乘佛法真正明心见性的人,就是初地菩萨。初地就是刚刚登地。达到见道位。换句话说:学佛的见地已经到位了。学佛以明心为见,以见性为地。你见地到位,这个地就是我们的性地。这样的话,你就是圣人。你习气再重再重也不怕!你不会再颠倒了。你就是颠倒,也是暂时的。你习气再重,七上人天,必定圆成佛果。

圣人求心不求佛。魔来魔斩!佛来佛斩!文殊菩萨显相,我文喜是文喜,你文殊是文殊。今天打死你。自己作得了主了。现在一些大祖师,一些修行成就的人,是大菩萨再来。为了弘法利生他会度一些有缘的人。

大家在梦中,在禅定当中,看到佛菩萨,包括我们的师父元音老人,你千万不要求啊!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要求自己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佛!不要求外面的佛。心外无佛,佛就是你的心。这个心才是真佛!愚痴的人求佛不求心。这个心整天散乱不管它,到处求佛,求灵感,求感应,求佛菩萨加持。求感应会出问题!离着魔不远!

我们讲过几个求感应的公案。整天打坐求,哎哟!佛显相给我看吧!上海有个居士,修黄教。他打坐打很多年了。一次看到佛了。后来每天打坐都看到佛。他打电话问他的上师:“我每天打坐,佛祖给我显相放光。听人家说佛显相有假佛和真佛。不知道我看到的,到底是假佛还是真佛?”

上师说:“我告诉你,有个检验真佛假佛的办法。看到佛显相,你念:嗡阿吽!这三个字发蓝光红光白光,然后照他。如果是真佛,他如如不动。如果是假佛,你念这三个字,他就消失了!”

他又打坐的时候,见佛显相。他就念嗡阿吽,嗡阿吽,嗡阿吽 佛相如如不动。他说:“哎!这是真佛!真佛都显相给我看。我不得了!我的功德因缘很殊胜啊!”他高兴得不得了。天天求佛显相。每天打坐,佛都显相。后来这个佛开始说法了。真佛,法身佛无相,也不说法。假佛就说法。 “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这个有相的佛,开始说法了:“你这个居士功夫不得了啦!你的功夫可以飞上天。你现在从窗户飞出去吧!”

他是佛啊!我怎么敢不听佛的话。于是他从窗户“飞”出去。当埸摔死。他不知道学佛不能求,什么也不能求!一切相毕竟空,归无所得!什么也没有,你求什么?学佛这么久了!应该知道我们这个心,觉悟就是佛!外面的不是佛,真佛在自己心中!

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身体和心,是相对的讲。不是说有智慧的人,身体就不管它了。我要过午不食。我要辟谷,多少天不吃饭。最后胃搞坏了,身体闹出许多病,没法修行了!

身体和心两者相比较,要更重视心的调整。并不是说身体不重要,身体很重要!当你不明白心的时候,要借这个身体来修。修行的人必须保重这个身体!但你不要从身体下手,整天在那里搞气脉明点,搞不出什么名堂!

你要从心下手。从内心念头下手!念头起来,看住它!念头毕竟空!你时时这么观照,很快!所有身心气脉都会逐步打通。你的心清净,没有乱七八糟的杂念,身体气脉血脉就会畅通无阻。你的内心烦恼很多,你的腿和脚就痛,血脉不通,不通则痛。

所以调心是主要的。把心调得非常清净,没有妄念,你的身体一定会好!三界唯识,万法唯心!整天调身体,你的心七情六欲妄念很多,这个身体能调好吗?身体不好,生理影响心理,心也难调。这叫本末颠倒,本末倒置。我们要把心抓住,心是王嘛!身体是附臣。把心王调整好了,身体自然会好。

这两者是比较而言。不是说叫我们调心,整天念经打坐,持咒念佛,身体也不管它。衣服也不注意穿。冬天很冷了,衣服穿的很少,闹感冒了。感冒以后没法打坐,心就很乱。身心一致,不可偏废!

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  佛名经讲:我们一切的罪业,一切的善业功德都是由心所造。所以罪从心生,还从心灭。修行人以持心戒为本。什么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