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颖阳人。《孟子》所说神农之道,也是在楚国盛行底。称老子为楚人,本不必限于楚
国本境,因为战国末年,南方诸国都称为楚。
    关于老子底乡里,《史记》说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而《庄子·天运篇》及《寓
言篇》都说老胭是沛人。《史记》说老子出关,莫知所终,而《庄子·养生主》却记载
老子死底故事。今本《史记》说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溢日胭”。《索隐本》载
“名耳字响”,而无字溢。以李为姓,《正义》与《索隐》底说明都是神话,为什么名
胭,也没有的解。《汉书·艺文志》“老于邻氏经传四篇”往说,“姓李名耳”,恐怕
以老子为姓李是刘向父子底时代流行的说法。《吕氏春秋·仲春纪·当染篇》“舜染于
许由、伯阳”句下,高诱注说:“伯阳,盖老子也,舜时师之者也。”时代越后,老子
所授底徒弟越古,越到后来,他便成为开天辟地以前底神灵了。以伯阳为老子底字,葛
洪底《神仙传》是本于高诱底注而来底。以老子为周守藏室之史底传说或者本于《庄子
·天道篇》,而《孔子世家》采用其说。但《天道篇》所记全是假托,不足凭信。
    《技记》又说老子或是老菜子,或是周太史像。太史馆是秦献公时人,后于孔子百
余年。他底唯一事迹见于《史记·周本纪》所说“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
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这个是周命将终,秦柞当兴底预言,总是出于秦孝公以后底
话。司马迁也不能断定,所以说,“或曰请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索
隐》与《正义》都不以老子即太史檐为然。其次,老莱子即老子底说法也不可信。司马
迁自己对于这层也有疑窦,所以用“或曰”底语气。或者自“或回老莱子亦楚人也”,
至“与孔子同时云”一段,只明老莱子也是个道家,不一定就是老子。《史记·老子传》
记老莱子著书十五篇(《汉书·艺文志》作十六篇),言道家之用,明示与老子著书上
下篇言道德之意是两个人和两部不同的著作。老莱子在《楚策》里是教孔子以事君之道
底人;《庄子一h物篇》也记他与仲尼底谈话。此外,《大戴礼·卫将军文于篇》也记
他对于孔子底批评。关于老莱于底文献只此而已。然而《国策》所记只能视为战国时代
底传说;《外物篇》与《卫将军文于篇》都是汉代作品,所说无疑是汉人底话。还有刘
向底《列女传》记老莱子七十斑农娱亲底故事,恐怕也是小说家言罢。看来,老莱于底
名字在先秦时代人知道底很少。老莱子十五篇今不传,现在仅见于李善《文选注》所引
《尸子》底逸文一句,说:“尸子曰:《老莱子》曰,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奇者固也。’
代文选》魏文帝《善哉行注》)总而言之,以太史情为老耿,恐怕是像脱同音所致;以
老莱子为老子,为楚人,恐怕也是影射者聘或学宗道家而冠以“老”字底罢。冠老字底
著作如《老成子》、《老莱子》,多与道家有关,也许是一种称号。
    老子与关尹底关系,依《史记》,《道德经》是为关尹而作。关尹底名见于《吕氏
春秋·审分览·不二篇》,说:“老胭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
贵虚,陈娇贵齐,阳生贵己,孙胺贵势,见良资后。”《庄子·天下篇》也将老子和关
尹并称。可见在战国末年,关尹学派与其它学派并行,因为贵精。贵虚、贵齐等派与老
子底贵柔,很接近,渐次混成道家底派别,老关底关系想是这时代底假托。说老子寿百
六十余岁或二百岁,也是从战国末年道家养生底思想而来底。
乙 《道德经》
    现在的《老子》是否老子底原作,也是一个问题。《汉书·艺文志》载《老子邻氏
经传》四篇,《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经说》六篇,刘向《说老子》四
篇,可惜现在都见不着,无从参证。从经内底章句与思想看来,因为矛盾之处甚多,故
可以断定其中必有许多后加的文句。如果现存的《老子般经过后人增改,在文体上应当
首尾一致,但其中有些章句完全是韵文(如第二十一章),有些完全是散文(如第六十
七章),又在同一韵文里,有些类似骚赋,有些同于箴铭;同一散文,有些是格言,有
些是治术,甚至有些国人经注。仅仅五千文底一小册,文体便那么不一致,若说是一个
人一气写下来底,就未免有点牵强。《史记》说,老子著书“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
从现存本看来很难说与汉初底本子相同,有许多可以看为汉代加入底文字。如《庄子·
天下篇》所引老胭之言:“人皆取先,己独取后。”‘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
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巧笑。人皆求福,
己独曲全。”“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
物,不削于人。”这些文句都不见于现存的《老子》。其它如“知其雄……”,“知其
白……”,“受国之振”,“曲则全”,“深根”,“挫其锐”,则散见于今本《老
于》,但表现法和思想多与今本不同。这大概是由于引用者底误记,或传诵间所生底讪
讹吧。或者今本《老子》是取原本一部分的文句,加上辑者以为是老子底话而成,故此
现出许多断片的格言。汉代著作所引底《老子队乎都与今本不同。如《韩非》底懈老》、
捕者》,雕南》底《道应训》、视道训》、特俗训《诠言训》认间训X韩诗外传》入史
记·货殖传》中所引底《老子》,只有《解老》中底一句是今本所存底。可知今本是后
改底本子,不是原本。
    从思想方面看来,今本《老干》有许多不调和底地方。如六十七章所立底“三宝”
不能与排斥仁义礼名底态度相融洽。不重视善恶区别底道家思想,也不能与七十九章底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相调和。“取天下”(二十九,四十八,五十七章)也不与崇
尚无为底见解一致。五十四章底子孙祭扫、列记乡国天下,生死、摄生(五十章),长
生久视(五十九章),兵(三十及六十九章),“立天子,置三公”(六十二章),
“圣人用之,以为官长”(二十八章),简直不是道家底话。又众人与我底分别(二十
章),天道与人道底对举(七十七章),都与说柔弱,说退,说屈等精神不和。这些都
可看出《道德经种所表示底思想底混杂。再进一步考察起来,老子底根本思想,在《道
德经》中也有与它冲突之处。拿“失道而后德”(三十八章)来和“孔德之容,惟道是
从”(二十一章)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二十三章)比较;“上仁为之而无
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三十八章)与“大道废,有仁义’汲“绝仁弃义,民复孝
慈”比较;五章底“天地不仁”以下几句与四十九章底“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
之”,“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二十章),“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二
章),“善,人之宝杯善,人之所保”(六十二章)比较起来,不能不说彼此痛矛盾处
很多。
    今本《老子》有些地方夹入俚谚,有些是引用它书底文句。如“曲则全”(二十二
章)之后,便说“古之所谓‘曲则全”’,是用古谚底证据。八十章底“甘其食,美其
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也见利在子·
肤筐篇》。十三章底“故责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与拉子·在有篇猢同。恐怕是辑《老干》底人改窜《庄子》而来底。又如“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八十一章),是战国末年流行底辩者所说,在老子时代恐怕也不能有。又
三十六章“将欲龛之,必固张之”等句明是一种方略,与主张虚静无为底老子思想全然
不同。这文句在《战国策》与《韩非子》中同说为引惆书》之文。所谓《周书》即惆书
阴符》,或《太公阴符》,为阴谋家与纵横家所尊崇底经典。这些文句是阴谋家言履行
入《老子》里头。又,十八、十九两章底仁义等句,明是反对高唱仁义底儒家。孔子虽
常说仁与义,却未尝把仁义连起来成为一个名辞。仁义是孔子以后底儒家术语。孟子力
说仁义,然而《孟子》全书,并没提到这排斥仁义最力底老干。如果《老子》之说为当
时所流行底,孟子不能不攻击他。这章恐怕是孟子以后之文。在道家系统中,与这章最
相近底主张是法家慎到底说法,恐怕也是慎子一派之言窜入《老子》里头底。这样看来,
今本《老子》直像一部从多方面选录底道家教科书,思想与文体都呈混杂的状态。最低
限度,也可以说是原本《老子》底增改本。在《论语》及《孟子》里,我们可以看见孔、
孟底人格活跃在纸上;在《道德经》中却不能找出老子底真性格,所以怀疑老子不是历
史人物也未尝不可。
    然则《道德经》原本底作者及其时代是否相传底老子又是另一问题,津田先生以为
从《苟子·无论》对于老子底批评“老于有见于破,无见于信”看来,这书当成于《孟
子》以后,《苟于》以前,作者大约是西历纪元前三百年左右底人物。武内先生以为老
腴是西历纪元前四百年前后底人物,而随德经》当成于纪元前二百四十年顷。老子以后
面数十年间,其思想传授底历程不得而知。现存《老干》里底有韵部分大概比其余散文
部分较古。《苟子·解蔽篇》中有“《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底引文。《道
经》这名字,暗示着在苟子时代道家底书不止《老子》一部。再者,当时道家不但有像
儒家底经,并且也有传。《苟子·修身篇》引“《传陶,君子投物,小人役于物”一句,
与《庄子·山木篇》“物物而不物于物”底见解相同,可知这所谓“传”,是道传。
《解蔽篇》有“虚一而静”、“至人”、“无为”,《礼论》中有“太一”等辞,都是
出于道书底。在《老子》里没有“太一”、“至人”。《庄子·天下篇》叙关尹、老响
之道,说:“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这名辞后来屡见于《吕氏春秋》(《仲夏
纪·大乐人《审分览》诸篇)。“至人”这辞见于《庄子·逍遥游》:“故日至人无已,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老于》中只有“圣人”,故《解蔽》所用底“至人”是从以
前的道书得来底。贩子》中底“放日”底下底文句多是引用早期的道书。可知在现存的
《老子》未被修辑以前当有许多别行底道家经籍。《列子·天瑞篇》“谷神不死”一段
是今本《老子》所载,而书却冠以“黄帝书”底名称。同篇别段也有这名字。又《力命
篇》及《庄子·知北游》底黄帝之言亦见于《老子》。当时的道书多半是佚了,只剩下
些被采入《老人《庄》等书底引句。打开《老子》底时候,读者当注意到这一层。
     
丙 老子底思想
    从现存《老子》看来,通篇首尾,除掉十篇左右以外,都是说明治天下与处世底法
术。其中所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