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下)- 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耀武扬威的打手们见势头不对,纷纷抱头鼠窜而去。逮捕费斯克的
“警察”、“警察局长”均系摩根花钱雇来的角色所扮演,而费斯克一时未
辨真伪,在未曾见到出示逮捕证的情况下老实就范,实是恶人尚须恶人制,
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费斯克被捉,打手作鸟兽散,顾尔德原来的全盘计划皆被打乱;而摩根,
则一步一步按既定计划行事,将顾尔德击了个一败涂地。
不难预料,股东选举大会上,选举拉姆杰为总裁,摩根为副总裁,当然,

崔希、韩特也作了股东。
于是乎,萨斯科哈那铁路的实权轻而易举地落在了摩根之手。
这是摩根第一次拥有了铁路的股份,在后来的经济生涯中,摩根拼命地

争夺美国铁路的控制权,大搞铁路兼并,几乎垄断了美国铁路运输业。
这也确定了后来的摩根财团把基础工业作为自己领地,并以此大展霸
业。
1869 年,在南北战争中驰骋疆场的“战争英雄”北军总司令格兰特在大
选中以绝对优势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入主白宫。
然而,这位战争圣杰,却是个“糟糕的政府首脑”,他对财政的无知,
竟让顾尔德有了可乘之机。
顾尔德败了,而且败得很惨。但顾尔德并不是那种认输的人。目下,他

在打着堤内损失堤外补的主意。
在费斯克的豪华剧场,正在演出歌剧。
顾尔德夫妇正坐在格兰特总统夫人的旁边。边看剧边作总统的工作:“总

统先生,我建议把俄亥俄州以及中西部生产的谷物销往国外。这对解决农民
的困难是很有好处的。”
格兰特生长在俄亥俄州的农村,有不少农民朋友对农业问题一向十分热
心。
八面玲珑,包藏祸心的顾尔德对总统了解得入木三分,所以先出此计,

以令总统首先感到有兴趣,那么,后头的文章就好作得多了。
“噢,这主意不错。。”
总统一下子就上套了。
“总统先生,要想让谷物大批顺利外销:我建议政府下令禁止黄金买卖;

这样一来,那些腰缠万贯的投机家只好放弃赚钱的黄金买卖而转向谷物市
场,那么,农民兄弟的谷物就会源源不断流往国外。。”

格兰特总统农民出身,身经百战,立下了战功后脐身政界,对于金融投
资家们的伎俩似乎了解不深,所以他轻易地答应了摇唇鼓舌的阴谋家顾尔
德。

“你想的不错。。”
总统果然采纳了顾尔德的建议。



顾尔德可谓一本万利,一石二鸟。

第一,他抢先大量买进谷物,在倾销国外中狠赚了一笔。第二,他大量
购进谷物后,再把风放出去,于是投机商们纷纷购买谷物,而这些谷物,要
想运出,又必经他掌握的伊利铁路,这就可以为顾尔德赢得数目可观的运输
费。第三,顾尔德抢先购进大量黄金,政府下令禁止黄金买卖,他手中的黄
金奇货可居,以高价悄悄售出,又大赚了一笔。他在萨斯科哈那铁路的损失,
不仅补回,而且收到了许多位的暴利,此人可谓“老谋深算”!

顾尔德从对总统的这项“建议”中发了横财,而华尔街却出现了经济恐
慌,”许多公司、商行纷纷破产、倒闭,负债累累,有的竟然走向自杀之路
着实坑了不少人。

这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黑色星期五”。一想起“黑色星期五”,令
许多企业家、投资家不寒而傈!

一些气极败坏的破产户,提着手枪迫寻顾尔德、费斯克。

顾尔德命大,躲的快、藏的深,没有出事;而费斯克却被人一枪打死。


三、摩根雄风

南北战争前,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已日益扩大,战后,生产集中的过程迅
猛发展。在工业资本迅速集中的同时银行资本也日益集中。南北战争后,工
业和铁路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其长期资金一般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取得。
因此,以发行和包销有价证券为主要业务的所谓投资银行,在金融界占有重
要地位。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结合发展成了银行垄断资本。以银行垄断资本开
始,结合工业垄断资本形成财团,这是年仅40 岁的摩根一个抱负。
也许他本人也未意识到,这个抱负的实现竟是那么容易,仿佛一夜之间,
他不再仅是一个银行家,而是美国一个产业的领袖。

在林肯总统任期内,为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在乔伊斯财政部长主持下,
曾发行了3 亿美元的债券,而其有60%是由贸城的一位投机家杰伊·科克销
售的。科克因此而发了一笔战争横财。

南北战争结束了。科克又想继续走他的发财之路,为此,他极力笼络新

任总统格兰特。
科克想出了可以说服格兰特总统。
“总统先生,战争期间发行的纸币在和平时期兑换,可能会引起通货膨

胀,我想,政府应当发行一种新国债。。”

南北战争中,格兰特曾担任北军总司令,在某种意义上讲,格兰特统率
北军的胜利,并因此在总统竟选中获胜,也和科克承购、销售国债避免危机
发生,有一定关联,所以,格兰特不能驳回科克的请求,决定重新发3 亿美
元的债券,年利率为6%。

科克提出发行新国债,自己是出于独霸销售债券的目的,这是司马昭之

心,路人皆知之事。
精于经济情报的摩根,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一块肥肉,让科克一个人独占,可没有那么便宜,我倒想跟他较量一

番。”
科克是费城的头号金融家,资金雄厚,政治势力也不小。
摩根决计联合费城的银行家安冬尼·德雷克塞尔一起与之抗衡。
他来到电报室,令史密斯给父亲杰诺斯发去了电报。
父亲马上拍回报,完全赞同他的计划。
这样,德雷克塞尔银行一摩根父子掌握的美英法国际联合募购组织一起

联手,与科克展开了承购国债争夺战。
德雷克塞尔、摩根向政府提出承购申请,而且条件对政府也颇优厚:票
面额100 点,年利率6%。
德克塞尔利用手中掌握的《大众休闲报》为已方广为宣传其“爱国精诚”,
并大肆揭露抨击科克大发国难财的嘴脸。
科克的新闻媒介更为厉害,竟有1500 余家新闻机构,为其摇旗呐喊,对
集团大肆攻击:
“摩根联合募购组织是为其战败国法国作嫁衣裳罢了。政府应该把国债

直接售给人民,而不应交给这种媚外之寄生虫。。”
双方唇枪舌剑,一时斗个没完没了,不可开交。
格兰特总统觉得在摩根们的优厚条件下,如果置之不理而将国债一股脑


全部交给科克,势必引起大哗,于是来一个折衷方案;由科克与摩根联合募

购组织各自承购一半。

摩根达到了预期目的,发了一笔横财。

在这场国债债券争夺战获胜后,1871 年,摩根和安冬尼·德雷克塞尔合
办了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这是一家从事投资业务的银行,但摩根清楚
地知道,这仅是开始,下一步将是他的垄断之梦。

然而,就在国债争夺战的一年后,即1873 年的9 月,席卷美国的一场经
济危机爆发了。

这场危机,让美国工商业由战后的繁荣走向萧条,而持续时间之长,是
历次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少有的,直到1877 年3 月,格兰特离开白宫时,新任
总统海斯公然坦言:

“过去3 年中我们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衰退,从1873 年9 月直到今天,
全国工商业的萧条依然如旧。”

这场危机的引发点,在于故后新兴的工业员族牟取暴利几乎达到疯狂的
地步。私人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利润,盲目地扩大生产。他们生产得大多了
——机器、钢铁、纺织品等等。一切都显得太多了。资本贵族的财富在膨胀,
过剩的产品堆积如山,而政府和企业主又不断压低人民的购买力,于是市场
萎缩,商业开始萧条了。

1973 年9 月18 日、费城头号富翁杰伊·科克开设的费城银行倒闭,这
象征着金融的全面破产。平纺机的嘈杂声和其他机器的轰鸣声骤然停止,到
处呈现出一派恐慌的景象。

华尔街的首富德尔,相继破产倒闭了。

此二人公司的垮台,在美国金融界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接连有40
余家公司跟着破产倒闭,造成了一场经济恐慌。摩根综观风云变幻,颇为感
慨:

“时代在变!过去的投资法已过时;新的时代需有新的投资法,以后美
国应该是投资银行家的天下!”

以后几年中,摩根接受科克与德尔失败的惨痛教训,小心谨慎地等待时
机。

机会终于来到了。

1877 年,新任总统海斯,在经济政策上,决定恢复使用硬币支付,签署
了为维护复本位制和铸造银元的《布兰德——艾利森法》。

正市复原论者财政部长夏曼,提出了发行5000 万元国库金币作为保证的
新国债。

对于他的财政政策,巴黎、伦敦的许多金融巨头并不赞同,甚至动手脚
从纽约回收黄金,以威胁正币复原。

夏曼只好求助于摩根。

摩根觉得有两条可取之处:一,有国库金币的保障,这桩生意不会有问
题;二,借此机会可以对美国的财政政策施加影响。

摩根决定承购这批国债,并得到了父亲杰诺斯以及德雷克塞尔的支持。

事实证明,摩根判断是正确的,他又赢了。

年仅42 岁的摩根,已取得辉煌的成就。雄伟壮观的“德雷克塞尔·摩根
商行”大厦,巍然屹立在华尔街一块三角地上,跟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金库
和纽约股票交易所相邻,成为全美金融界举足轻重的一面旗帜。摩根在麦迪


逊街219 号,购买了一栋昂贵而豪华的住宅;他在哈得逊河畔还购买了一座
大别墅,豪华而宽敞,场地内有网球场等,可随时到此度假;在哈得逊河畔,
他买下一个码头,以供自己的“海盗号”游艇进进出出。。

摩根坐在他的商行的大厦内,聆听着厦顶悬挂的星条旗猎猎作响,俯瞰

着纽约城街道、建筑、河流,一种豪气油然而生。
“这座大厦,应该是整个美利坚基础工业的指挥塔!”
一天,秘书敲门后进来,报告说;“摩根先生,范德比尔得先生求见。”
“唔。。”
摩根习惯地喷着雪茄烟圈,凝视着夭花板上镶嵌的一个个银饰,若有所

思地问:
“他怎么说?”
“他说邀请您赴宴。。”
摩根笑了一下。他知道一定是小范德比尔得有什么生意与他商谈,而他

也正准备进一步扩大商业领地。
“请他进来。”
进来的是威廉·范德比尔得,系铁路大王老范德比尔得的儿子。老范德

比尔得已于两年前谢世,留给了威廉·范德比尔得一笔巨额遗产。想当年,
在伊利铁路争夺战中,摩根曾帮过范德比尔得一把,踹过顾尔德一脚,所以,
范德比尔得一家与摩根是颇有渊源的。

如今,威廉·范德比尔得接下了父亲留下的纽约中央铁路的产业。
摩根料到,他必是因为近日州政府向中央铁路开火的事而来。
他从橡木大写字台旁边站起身来,伸出手欢迎范德比尔得。
二人寒喧过后,就坐在墙上挂着一组名画下的沙发处。
“摩根先生,想必您已经看到报上连篇累版攻击中央铁路的文章?”
摩根颔首道:
“见了。纽约州政府似乎要把中央铁路打垮,并向国民收取更高的州

税。。”

“您真有见地,一针见血!。。这真是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