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横霸美国经济十大巨头(下)- 第4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隆的逝世联系起来,这种看法不是没有根据的,早在六十年代初期,海湾石
油公司普通股票平均股值就趋于停滞,不再增长,而办得好点的石油公司,
比如美孚石油公司,股票平均值仍有所增长。到了1976 年,整个梅隆家族在
海湾公司董事会的代表只剩下了两人,他们在海湾石油公司的影响力可以说
无足轻重了。

保罗·梅隆和理查德·金·梅隆的后代们再也没有出现过托马斯·梅隆
和安德鲁·梅隆那样的人物了。子孙们享受财富的本事远远超过获取财富的
能力,而他们各有所好,信仰尽不相同,尽管他们之中不乏才智之士,但都
无力支撑业已倾斜的梅隆帝国大厦,于是先辈们攫取的财富又将回到茫茫人
海中去,势所必然,理无可阻!


沃森父子与计算机霸主IBM

IBM 是全球计算机产业当之无愧的霸主,虽然最近几年全球信息技术竞
争激烈,但其地位迄今依然屹立不倒。它的固定资产高达900 亿美元,销售
额高达800 亿美元,在全球大公司中排名第15 位。

IBM 成为计算机王国是托马斯·沃森父子两代不断开拓的结果,也为美
国在计算机研制领域赢得了国际性声誉。它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带动了美国
在计算机产业上的发展,使计算机业继汽车,飞机之后,成为美国第三大支
柱产业。

IBM 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简称。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公司。
多年以来,IBM 这三个字一直是计算机的象征,它的产品不仅占有最大的市
场份额,而且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60 年代中期,便有“哪儿有计算机
市场,哪儿就是IBM 的天下”一说。由此可以想见IBM 在计算机产业中的地
位。

战后以来,美国以武器、航空航天、计算机业、汽车工业为支柱而称雄
世界,而IBM 就是美国计算机业的半壁江山,对美国经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

但有谁知道,IBM 的前身竟只是一家制造磅杆、时钟、制表机等“小玩
意儿”的公司呢?

这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托马斯·沃森和他的儿子沃森
二世。


一、托马斯·沃森的经营管理术

IBM 创建于1910 年,其前身是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简称为CTR,
其主要产品是商用机器、制表机、刻度盘及时钟。1914 年,市场专家托马斯·沃
森离开国民现金出纳器(NCR)公司成为CTR 公司的总经理,并表现出了他非
凡的销售、管理才能。

他建立了一支阵容强大、训练有素的销售队伍,并将精力和主要资源集
中在为大型公司和政府生产大型制表系统。1924 年,CTR 更名为IBM。由于
一流的产品和销售服务,到1928 年,IBM 在制表机这一特殊领域以及在办公
室技术方面均居于领先地位。到了1940 年,IBM 成为美国最大的办公机器公
司。

在成功的背后支撑IBM 大厦的,除了战后较好的经济环境外,就是托马
斯·沃森严格的管理方法、高工资高福利的雇佣方式、独特的经营方法。

IBM 管理的严格在美国是很有名的。比如,在IBM,喝酒就是件忌讳的事,
即使是在1933 年禁酒令取消之后也是如此。公司明文规定:在工作期间,雇
员不许喝酒,公司聚会不许喝酒;凡是在IBM 的工作区不许有酒出现。不成
文的规矩是,过量的饮酒,即使是在家里,也会影响此人的提拔和升迁。在
IBM 的工厂区恩地科特,据说,凡是比较谨慎的工作人员在家与家人喝酒时
都要把窗帘拉上。托马斯·沃森对这些传说听之任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干
涉了人们的私生活。他仅仅是不让IBM 惹事生非。他的下属都知道他厌恶寻
欢作乐,有时,他要把这种观点强加到雇员的头上。

托马斯·沃森在IBM 公司实行禁酒制度,这其中还有一则小故事。

那时在托马斯·沃森19 岁时,他去布法罗城谋生,他的第一个工作如同
在漆邮镇一样:赶着马车到处卖缝纫机。这一次他的老板是惠勒,有一天,
来到路边的一家酒馆,庆贺他刚刚卖出的5 批货。他喝得太多了。当酒店关
门时,他发现门外的马和马车以及车上的缝纫机全被人偷走了。惠勒解雇了
他,并且让他赔偿全部的损失。当然此事后来传开了,这使托马斯·沃森费
了一年时间才找到稳定的工作。可惜的是,这件往事没有记录在IBM 的历史
中,否则它可以向成千上万的公司员工们解释为什么托马斯·沃森不让大家
喝酒。当时,他一定感到他这辈子是完了。不知道那时托马斯·沃森喝了多
少酒,但就丢了马车这一项,也足以使他以后再也滴酒不沾。

喝酒尚且如此,其它方面的要求之严格也就可想而知。托马斯·沃森就
是以这种严谨的方式管理着已可称之为王国的IBM——此时它的职工总数已
达两万多人。这也使托马斯·沃森赢得了“独裁者”的名声。

虽然如此,IBM 公司仍然是美国最有吸引力的公司,其原因就在于它那
令人羡慕的高工资、高福利的优厚待遇。

托马斯·沃森对雇员的需要极为敏感。自从30 年代IBM 开始赚大钱的那
一时刻起,他一直使公司在人情味方面处于领先地位。IBM 的待遇是最好的,
在早期这意味着一份好薪水,稳定的就业,得到提升的机会、教育机会、清
洁的车间以及乡下俱乐部。罗斯福的新政和工会的兴起改变了公众对大机构
应该提供什么的看法,托马斯·沃森的反应是提出一个内容广泛的新计划。
战争一结束,他就通过一系列尽可能动人心弦的讲话一步步揭示出这一计划
的内容。

那些讲话是按罗斯福的“炉边谈话”的思路设计的。因为IBM 规模太大,


不可能将所有的人都召集到一个地方,于是托马斯·沃森请电话公司在他桌
上装了一个麦克风,同电话线联上。这样,通过波基普西、恩迪科特的工厂
及好几个大办事处里的广播系统,人们都可以听到他的讲话。他那几次讲得
相当有吸引力。一开头他说:“战争已经结束了,战争期间你们尽心尽职极
大地支持了公司。”然后他回顾生意上的成功,感谢雇员们付出的努力,并
提及IBM 目前已经提供的福利。他会讲到IBM 作为就业单位一望即知的优越
之处,例如任何人如果感到待遇不公都可以直接向他申诉。最后,他宣布一
个新的方案,涉及生病、工伤、住院、致残或其他什么方面。托马斯·沃森
在宣布IBM 的新养老金计划时是这样归纳他的讲话的,IBM 的“一贯目标”
是免除雇员“对照顾自己及家人的担忧”。尽管有些话是老调重弹,但IBM
在1947 年仍是令人吃惊地紧跟形势。

托马斯·沃森过问IBM 的几乎所有事情。直接向他报告的经理多得异乎
寻常——有一次多达38 至40 人。这些人各有自己的头衔,有的高,有的低,
然而他们都直接向沃森报告,他的门外总是有人等着要见他。有时要等一两
个星期。当然,他召见重要的人,但是当有人抱怨说,人们把时间浪费在等
候他的召见上时,他却说:“噢,让他们等好了。他们的薪水不错。”

IBM 公司没有组织序列表,因为托马斯·沃森不希望人们把全部精力放
在特定工作上,不关心那些工作以外的事。他总爱讲一次登门造访收款机公
司的一位老朋友的故事。那人后来到一家汽车公司就职。在他的办公室里到
处是组织序列表。每个雇员的办公桌上都有一张,其中每个职员旁边都有一
个方框,注明这个人的具体职责。托马斯·沃森说:“这是我见过的最糟的
事了,限制得太死!”他希望每个人都关心所有的事情,托马斯·沃森往往
叫一个销售经理干工厂里的事,或让工厂经理管销售的事。或让人就公司业
务的某一方面回答问题,发表看法或做出判断。显然,IBM 变得越来越大,
这样做也逐渐不那么实际可行了。但他的习惯是扩展每个人的视野,使他们
将公司的生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托马斯·沃森日常办事的习惯作法令人着迷。他来办公室的时候,心里
总是想好四五件要干的事。这些事可能是他头一天夜里想起来的,也可能是
在早上刮脸的时候,也可能早饭时他同某个人聊天,无意之中使他想起了什
么。总之,他一到办公室,就知道要完成什么事。他会在办公桌前坐下,为
解决第一件事确定找哪个经理,并不一定是人们通常认为应当负责此事的那
个人,而是他那天感到适合做这件事的人。托马斯·沃森让人将他找来。吩
咐几句。有的事可能要找好几个人,就此开个会,在一天之中,他会把这四
五件事办完。

如果他午饭前就把几件事都分派好了,那么在午饭后他就会坐在办公室
里,随意找来几个人。他会这样想,“啊,我有一段时间没敲打敲打某某人
了,得把他找来,问问他那个部门的事,给他挑挑毛病。如果他干得不错,
就拍拍他的肩膀,如果干得不好,就踹他两脚。”就这样,在一个月当中,
那38 个向他报告的人他几乎都会找到。他批评和表扬的时候差不多各占一
半。

托马斯·沃森曾把主管财务的人折腾得死去活来。尽管IBM 公司销售会
计设备,可托马斯·沃森并不特别相信数字。他认为数字可能使人步入歧途,
误了手边的正事,那时候IBM 的总会计师名叫阿尔·威廉斯,最后当上了IBM
的总裁。他是个极有才干的人,但这并不妨碍让他叫苦不迭。阿尔有一个小


活页本,上面用工整的笔迹记下公司的基本数据。托马斯·沃森有时看看那
个本子,说:“威廉斯这个人脑子里什么也记不住,全靠那个小本本。”他
并非完全开玩笑。当然,托马斯·沃森问的那些问题太随心所欲,要全答上
来得有20 个本子。比如说,他会问:“威廉斯,我们去年在秘鲁干得怎么样?”

威廉斯答道:“我得查查。秘鲁分公司太小了,我真不知道他们干得怎
么样。”

“没关系,咱们换个大点的,巴西。我们在巴西干得不错,对吧?”

于是威廉斯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把他的助手都召集起来,那些人是一辈
子吃这碗饭的,对这行当了如指掌。他说:“咱们来在我的本上加一个栏目,
标明所有国外子公司的情况。”IBM 公司当时在近80 个国家有业务,这意味
着又要增加好几页,写满清秀的小字,可下次阿尔见到托马斯·沃森,托马
斯·沃森又问起别的事情来了。“威廉斯先生,铂的情况怎么样?我们要用
铂吗?我注意铂的价格最近涨了不少。这些数字你应该掌握!”最后,那个
活页夹子变成了400 页,阿尔再也没办法把它装进自己的口袋。他平常也爱
出汗,但多在托马斯·沃森的办公室里,每当离开时他总要用手绢裹着才能
用透湿的手掌转动门柄。要知道,此时的托马斯·沃森已是一位年近70 的老
人,虽然他一直仪表不凡,举手投足颇具气势,但毕竟精力有限,仍能够承
担如此繁重的工作,事必躬亲,的确让人赞叹!

高工资、高福利的雇佣制度,必须要求有高额的利润来支撑,实际上这
一点才是IBM 公司的关键,也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关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