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自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自慢-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我出版了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社长丹羽宇一郎的《工作才能成就人》,其中一句话,让我对这个问题豁然开朗,丹羽社长说:〃工作不会伤身。〃真正会伤身的,是下班之后的娱乐:喝酒、打牌等。丹羽社长描述他在美国的状况:连星期六也要上班,平常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被欧洲的电话吵醒,晚上则要加班和日本总部联系,常年这样长时间工作,身体也没有因此变坏,因此他认为:工作绝对不会伤身。

  这一段话其实正是我的经验,只是一直没有清楚地说出来而已。我开始回忆,其实许多能干、努力、全力以赴的同事,他们也都没有向我抱怨过〃工作会伤身〃这件事,而他们的身体也大都维持得很好。虽然有些人身体不好,但也都是因为本身体质使然,与工作劳累并无必然的关系。

  反之,向我抱怨〃工作会伤身〃的同事,事后证明其实他们都是能力有问题,态度有问题,〃工作伤身〃只是他们的借口而已!

  我终于想清楚了,〃工作会伤身〃其实是工作态度的问题,你对工作有不正确的想法、看法,才会出现〃工作会伤身〃的说法。当然如果你全力以赴工作,也全力以赴狎游、喝酒纵欲,过度使用自己的年轻、自己的身体,那是绝对会伤身的。可是如果只有工作,绝对不会伤身!

  ■后 记

  一个小朋友遇到我,告诉我当他在《商业周刊》读到这篇文章时,几乎是破口大骂:胡说八道!工作者没日没夜、熬夜加班,身体怎能不变坏呢?何先生你是老板,是替所有的老板来给工作者说项?

  听了这话,我微笑以对,回答:没有成就、不被认同,恐怕比工作更伤身,更令人痛苦!

  9寻找〃自慢〃绝活

  拥有一种无可取代的专长,是每一个工作者必要的生存要件。这个专长不仅是要会,而且是要最佳、最好,别人都比不上你,在关键的时候,专长出手,所有人退避三舍。

  拥有〃自慢〃绝活的人,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工作者,也是〃80/20〃原理中的重要贡献者,这些人带动组织成长,被人依赖、被人仰望、被人尊敬!

  台湾的骄傲、纽约扬基队的投手王建民,最拿手的球路叫〃伸卡球〃,是一种下沉快速球,到本垒板时快速下坠,经常造成打击者击出内野滚地球被封杀,王建民极少被打出外野长打,〃伸卡球〃是王建民立足大联盟的杀手球路。

  在公司中征选新人的时候,我经常会问:〃你有什么特殊的本事或专长?〃大多数应征者都说不上来。就算回答了,也禁不起我再三的确认,因为我要的答案是非常在行,而且真正较诸一般人而言,更深入、更专业,为常人所不及的专业,那是个人拿手的绝活,只要绝活出手,四方臣服!


第19节:第一章:自慢的观念态度(11)


  日文中形容自己最拿手、最有把握、最专长的事叫做〃自慢〃,餐厅中的招牌等,称为〃味自慢〃,〃自慢〃这两个字完全没有骄傲自大的意思,只在形容自己的拿手与在行,是不是比别人更好,其实不知道,但绝对是自己最自信、最有把握的事。

  拥有自己最有把握的自慢绝活,是每一个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当我在征选新人时,我要用什么人?当然是那个拥有自慢绝活,而这种能力又是公司需要的人!当公司要升迁某一个主管时,要升谁?当然是那个拥有自慢绝活,而那个条件又是未来当主管时会用得着的能力!

  我最没把握的人,就是那种〃五育并重〃,所有事都会,但所有事都不精的人。通常这种人影像最模糊,你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在组织中可有可无,就好像每一个人都如此,但少一个、多一个也无妨。

  不幸的是,大多数的工作者都是这种影像模糊、缺乏自慢绝活的人。这种人是那些只创造20%贡献的80%的人。如何创造、培养自己的自慢绝活,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自慢绝活可以是一种态度:我对公司最忠诚;我工作态度最严谨、最稳当、最可靠、最积极;我可塑性最高、学习力最强;在组织中,我的人缘最好、合作性最佳。任何一种态度都是明显的优点,都可以变成在组织中胜出的关键,前提是特色要够明确,为人人所称道。

  自慢绝活也可以是一种技术:财务的专长、营销的专长、企划的专长……也可以是一种能力:计算机、语言、沟通、公关、广告……甚至自慢绝活也可以是一种嗜好:高尔夫、网球、钓鱼、登山、围棋、美食、旅行……技术与能力是工作上明确有用的专长,而嗜好则证明一个人多才多艺而有趣,是个性格鲜明、举止出众、特立独行的人。

  有心而长期稳定地培育、学习、追逐,则是培养自慢绝活不可或缺的方法。年轻时的同学、同辈或朋友,几年不见之后,忽然发觉他们都变成某一领域的专家,这就证明了自慢绝活并非天生拥有,而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兴趣、专长,不断地长期努力学习、追逐而来!

  每一个人都应该自我检讨一下:我有超乎常人,让自己自信、自豪,永远可依赖的自慢绝活吗?

  ■后 记

  许多人在组织中,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们能力不明、影像模糊,对组织的贡献也不足,存在需要靠人缘、靠内部公关,这种人永远是组织中最辛苦的人。每一次变动,随时可以被取代。

  我其实胸无大志,只求不要看别人脸色,有自己的尊严,因此只好不断培养一种无可取代的专长,但最后发觉这原来是每一个人真正的价值!

  10口水多过茶

  每个人都有梦想,也都有理想,但大多数人有想法没方法,不知道怎么执行、怎么下手,因此让计划停在空想,一事无成。

  耐克(NIKE)的广告名言〃Just do it!〃深入人心,对休闲、对运动,或许我们都能〃Just do it!〃但是在工作上,我们敢这样吗?我们犹豫,美其名曰〃害怕〃;我们讨论,美其名曰〃充分沟通〃。但就是缺乏行动,没有行动,一切停在原地。我们宁可在行动中犯错修正,而不要成为口水专家。


第20节:第一章:自慢的观念态度(12)


  工作中经常遇到一种状况:当某主管提出某项新构想时,经常就会有许多人从各种角度反复斟酌,有的人说这可能会有某种副作用;有的人说,这个构想不周全,还需要仔细研究。经过大家的七嘴八舌之后,大多数创新的想法都胎死腹中。

  我冷眼看着这些讨论,当然有些想法是浪漫、不切实际而不可行的,被腰斩不足为奇。但是也有些想法则不然,确实具有突破性的创见,只不过因为是创见太新颖了,与现状难免有些不兼容。理论上,只要克服这些不兼容的部分,这个创见是有可能实施的。只不过如果放纵公开的讨论,通常这些创意会被牺牲,因为大多数主管会play safe,采取保守而安全的策略。大家宁可停在原地,什么也不做,而不愿采取积极性的作为。

  这就是大多数组织与工作者的实况。广东有句俗话:〃口水多过茶〃,指的是说得多、做得少,完全没有实践性、没有行动力。不幸的是,大多数组织中的人,都是口水多过茶的人。

  仔细分析工作者〃口水多过茶〃的原因,主要来自几项:一、怕麻烦,不愿改变;二、见树不见林,只见其副作用,而未来宏观衡量应是其整体的好处;三、完美主义,每一个行动都觉得要设想周全,谋定而后动,当有些小事、小问题没想清楚时,就只好停在原地。

  前两项原因,是工作者的基本态度不对、基本判断不对,他们除了自我要求、改进外,完全没有探讨的空间,但第三项完美主义则不然,这是工作无绩效、步调缓慢、难有成果的超级杀手,也是组织中〃口水多过茶〃的真正原因,需仔细探讨。

  严格来说,任何计划,在事先规划设想阶段,都有预演未来的成分,很难期待其设想周全,并在过程中要求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大多数的状况只能尽可能仔细规划,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步校准、调整,在工作中修正,在错误中学习成长。

  如果要求计划完美、无懈可击,几乎是不可能的。计划的完美主义,根本就是不做事的代名词,也是胆小、怕事的代名词,更是工作停滞不前,没有进步的元凶。

  〃完美主义〃可以用在事后检查工作质量,用在事前衡量行不行动、做不做事,是绝对不可以的。行动、计划、工作改善,只能问有多少成把握,是六成,是七成,还是九成,绝对没有百分之百的。通常所有的作为会有正效益,也会有副作用,只要正负相抵的效益增加,就应该立即去做,而不要因为有些小顾虑,而停在原地,通常停在原地是最大的罪恶。

  行动力是在不断的行动中学习成长,执行力是在不断的工作中修正错误、校准方向,工作的成果也是在行动与执行中完成。过多的思考、过多的讨论、务求其百分之百完美,只是让你变成一个〃口水多过茶〃的梦想家、思想家!

  ■后 记

  一个读者质疑不思虑周全的行动,是行为孟浪、盲动,还是应该想清楚再行动。我完全认同,但我想强调的是,如果你永远想不清楚,永远下不了决心,永远停在原地,永远坐而论道……那我会说:思虑周全只是你梦想、空想的托词而已!


第21节:第一章:自慢的观念态度(13)


  11认识自己背后的〃黑暗巨人〃

  没有一个人是完人,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缺点,而进步是需要先了解自己有什么缺点,才能学习改进的。

  问题是,如果我们不能谦卑地面对自己,诚恳地反省,从别人的反应找出自己的弱点,我们是无从进步的。

  我很少有机会运用科学化的管理工具,因为我永远认为我最了解这个产业,最了解我自己的公司,最了解我所主管的业务。科学化的工具能提供我更进一步的情报吗?不能!因此科学化的管理及评测工具,听听就可以了,不必花大钱,又浪费时间去走远路!

  可是几年前的一个案例改变了我的想法:有一个同事,担任那个职位已很多年!他的部属公认他是个问题人物,甚至偶尔会在公众场合挑战他的权威(因为忍无可忍);平行的同事认为他是个麻烦人物,因为他常常不在状态,做一些很奇怪的事,给办公室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他的主管也知道他有问题,但时间保护了他,因为是资深员工,不忍心下手处理。

  我终于决定找他恳谈,可是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我原本认为他对自己的处境总该有所了解,谁知道,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表现虽不杰出(带着谦虚),至少还算OK(理所当然)。我知道这下子问题大了,他几乎完全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别人对他的观感,所有他感受到的不友善,完全是有心人士故意与他为敌。我非常后悔过去对他的仁慈,一直未及早规范、说明,我应对他的问题负完全责任。

  这时候,我也想起了人力资源领域中的360度评测法,这个方法让受测者能从上司、平行部门、部属甚至其他相关人士的角度,看到别人对他的感受、看法与建议,让他知道他所不知道的自己,包括优点、缺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