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代皇陵-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恭、子孝)文明德政,他任人为贤,在禹、后稷、契、皋陶、伯益五位贤臣的辅佐下天下大治。于是,有了民众和睦,百官团结,国内安静,外族归心的局面。人们常用“尧天舜日”来形容太平盛世。

  '舜陵'在今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城南30公里的九嶷山舜源峰下。舜即位后的第39年(公元前2071年)到南方巡查,崩于苍悟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九嶷山又称苍悟山。自然景色很美,此山因有9座平地突起、形似一样、各自挺拔高峻、不好分辨的山峰,故称九嶷。其中一座最高的,海拔1200米,称舜源峰,舜帝就葬在此。舜源峰茂林修竹,花果满山,静穆清幽。舜源峰上建有舜庙,相传舜庙在秦汉前建在太阳溪,秦汉时移到玉官岩前。《史记&;#8226;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37年(公元210年)出游南方,曾到九嶷舜庙祭祀。《汉书&;#8226;五帝记》载:西汉武帝刘彻元封五年(公元106年)也亲自到九嶷祭祀舜帝。到唐代,庙宇圮毁,元洁做道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刺史时,为了便于祭祀,在道州城内另建了一座舜庙。唐僖宗时(公元874—888年),又将舜庙迁回玉官岩下,并立有敕建舜庙碑文。明洪武年间(公

  元1371年)当地人又重修舜庙于舜源峰下。现庙内建有前殿、正殿、东西配殿和后殿等,正殿后面建一护碑亭,亭中石碑上镌“舜帝有虞氏之墓”七个隶书大字。庙内有明、清历代碑刻。舜源峰前是娥皇、女英二峰。相传娥皇、女英和舜成婚后,夫妻恩爱,形影不离,舜帝常带她们二人外出巡视江河,治理山川,开拓疆土。一次,二人随舜帝巡视到洞庭湖的君山,舜自外出,二妃见丈夫久出不归,便四处寻找,忽闻舜帝病死苍悟,肝肠寸断,攀竹痛哭,泪血滴在竹上,形成斑斑泪痕,后人将此竹称为斑竹或湘妃竹。不久,便抑郁而死。人们感于二妃怀夫之情,便将次于舜源峰的两峰名命名为娥皇、女英峰,其它六峰为: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桂林峰。舜的二妃,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但没能继承帝位。舜61岁登位,在位50年,111岁逝世。

  关于帝挚和少昊

  【关于帝挚】传说中的五帝,在有代表性的几种史籍中,《史记&;#8226;五帝本纪》和《补史记&;#8226;三皇本纪》说的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而《帝王世纪》说: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把黄帝列到了三皇之中。二种说法的后四帝是一致的,独多了一个少昊。其实,在传说中的黄帝世系中,还有一位帝王,他就是唐尧同父异母的哥哥帝挚。《五帝本纪》说:帝喾崩,而挚带立,在位九年,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尧帝。这样说来,五帝再加上帝挚和少昊,应为七帝。史书中少了二帝,可能是作者认为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人们的认可程度或者是为了合五帝之说。虽然五帝有多种说法,但他们的事迹却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帝挚葬地不详。

  【关于少昊】少昊是黄帝的长子,元妃西陵氏嫘祖所生。姓己名挚,又叫玄器或朱宣。因以金德王,故号金天氏,因他能继太昊之德,又称少昊 。少昊初居穷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北),后迁青阳(今江苏省泗洪县青阳镇),建都奄(今山东省曲阜市),死后葬云阳山(山东曲阜东),故又称穷桑氏、青阳氏、云阳氏。少昊为王时,将其部落分成24个氏族,以奄为中心,分布在今山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与太昊活动的地区相连。他的部落以鸟为图腾标志,并以鸟作官名,设凤凰、鹰、鹫等官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少昊生有四子,叫重、该、修、熙。修和熙都做过水正,死后被尊为水神。以后,其宗支繁衍遍及今江苏和江淮之间地区。少昊王朝晚期,被黄帝打败的九黎部族又开始作乱,破坏了原有的法则,扰乱了人和神的关系,各种灾祸接踵而来,人们生活痛苦不堪,后来在颛顼的帮助下,才恢复了旧有的规矩,天下安宁。传说少昊在位84年,公元前2383年逝世,享年100岁。

  '少昊陵'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四公里旧县村东北的防山上(防山,古称云阳山)。少昊陵建筑年代不详。据《曲阜县志》记载:宋代即“叠石为坟”。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宋真宗赵恒过鲁,修建少昊陵,叠石固之,并雕刻少昊石像及石栏等。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重修陵墓,用一万块方石修砌而成,俗称“万石山”;“中国金字塔”。陵墓呈覆斗状,下底边长28米,上顶边长9&;#8226;4米,斜坡高度15&;#8226;2米。陵顶筑有小庙一座,内供汉白玉石雕少昊像,为宋代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遗物。少昊陵园坐北朝南,明、清两代经多次重修和扩建,现陵园占地面积125亩,古建筑17间,陵前有享殿3间,东西庑个3间。园内苍松翠柏,柯干矢娇,陵前有重修陵墓和历代祭祀的记事碑和碣碑数十块,门前有清代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重建的石牌坊,上额额头横刻“少昊陵”三个大字。

  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第二章 三代(一)夏王朝

  (起6O点6O中6O文6O网更新时间:2007…4…9 20:18:00  本章字数:6645)

  书名:历代皇陵今何在    暂存章节名:第二章 三代(一)夏王朝 

  夏王朝是上古帝王黄帝的第四代孙,颛顼帝的曾孙,尧帝时水官鲧的儿子禹建立的。夏王朝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第一个有完整帝王世系记录的奴隶制国家,禹是原始社会末期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禹姓姒,名文命,号高密。公元前2166年6月6日出生在今四川省绵阳北川县禹里羌族自治乡境内的九龙山(石纽山)禹穴沟侉儿坪。母亲是有莘氏(今山东曹县)之女女嬉。《中国姓氏起源》说:黄帝77年(公元前2355年)封其次子昌意于若水为侯(今四川雅砻江)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子颛顼,后因自然和生存条件,昌意携全家北迁到中原,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西北建昌意城定居。其子颛顼继其伯父少昊成为部落首领。颛顼的孙子鲧在帝挚时为臣,帝挚是帝喾的长子,帝喾死后,商挚继位。帝挚为人昏庸,政绩微弱,在位9年,让位于同父异母的弟弟尧。当时,帝挚封鲧于崇(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赐姓姒。故鲧又称重伯鲧。鲧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因为夏部落居住在黄河流域一带,时常受到洪水的侵扰,鲧在带领人民同洪水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因为治水,鲧发明了城郭(即在堵水长堤的基础上加高堤坝,将部落围起来,这样,一可了防止敌人入侵,二可防水)。但鲧生性耿直,为人恃才自负,独断专行,与其它部落首领关系处理的不好,因此,其它部落首领常指责他品德不好。他还与黄帝的一个后代混沌;少昊的一个后代穷奇;黄帝大臣的一个后代饕餮结成一伙,不服从命令,专做坏事,与尧为敌,被人们叫做“四凶”。好在鲧有自知之明,以后借故离开了尧帝。但他并没有回到崇国的封地,而是带着妻子女嬉回了老家石纽(今四川北川县城南0&;;#8226;5公里的石纽山),鲧在石纽修心养性,不问世事。儿子文命出生以后,潜心教养儿子。

  禹是以治理洪水成功而闻名天下的。尧晚舜初,尧在位61年的时候,黄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冲毁房屋,人民流离失所。为此,尧召集大臣们商议寻找治理洪水的人,由于鲧在黄河流域居住,又有治水经验,所以大臣们推荐了鲧。但尧认为鲧为人负命毁族(违抗命令,摧残同类),不能用。而大臣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好的人选了,不妨让他试试。于是,尧听从了大家的建议。鲧治水九年,因为治水方法不当,被舜斩首治罪,并让他的儿子文命接替父亲,继续治水。禹从小跟先人治水,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也深知父亲失败的教训,接受命令后,他改变了父亲以往修堤筑坝、以防为主的消极方法,改用疏通河道,开渠排水的措施,让洪水分流。在禹治水的日子里,他率领人民通山川、疏河流,同人民一起披星戴月,顶风冒雪,搬石运土,肩挑背磨。传说在工程紧要关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甚至后来他的

  妻子生下第一个儿子启,他也硬着心肠没入家门。禹治水的的足迹东到会暨(今浙江、绍兴一带);南到衡岳(今湖南、湘中一带);西到黄河中上游;北到塞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使河道畅通,灾害平息,人民安居乐业。因为禹治水成功,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威信,周围的部落非常拥护他。舜也将他封为诸侯,封地在夏邑(今河南省许昌禹州市)。在舜晚年的时候,大家推荐禹作了部落首领。禹为王时,他让人在朝堂门口设置了钟、鼓、磬(庆)、铎、鼗(陶)五种打击器来接待四方之人。他说:“用义理使我明白的人,请敲钟;用道德开导我的人,请击鼓;把政事禀告我的人,请挥动铎;用忧患启发我的人,请击磬;有前来告状的人,请摇鼗”。他还经常说:“我不担心天下的贤士滞留在路上,而是担心他们滞留在我的门前,如果那样,就说明我有许多错误了”。有时,禹吃一顿饭,要起来十次接待来访者;洗一次头要多次挽起头发,停下来接待来访者。有一次,禹出巡时看见一个罪人,就问他所犯何罪,并为他哭泣。禹左右的人问他,罪人不遵守国家的法律,君王为什么还为这种人哀痛?禹回答说:“尧、舜时代的人,都以尧舜的善心作为自己的善心,可我作为天下之君,百姓却各自按自己的心思行事,因此我为之哀痛”。

  另有一说:舜是被禹逼迫让位,并被逐到九嶷山而死。《荀子&;;#8226;正论》说:“夫曰尧舜禅

  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韩非子&;;#8226;说疑》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唐代的刘知几在《史通》中引《汲家琐语》也说舜是被禹赶到苍悟而死的。关于舜帝之死,台湾学者柏扬先生说:“想想看,几千年前的苍悟之地,人烟极稀,即非政治经济中心,又非边关重地,舜干嘛去南巡?他当时已百岁高龄,到苍悟数千里之遥能走得动吗?这么大年龄出远门,为何没家人照应?既然不带家眷,为什么后来两个妃子又为他投水而死?所以,舜当时不是被武装押解,不得不往,就是追兵在后,盲目逃生。”传说,禹接替了舜位不久便称王,他用武力平服了不服从他的部落,并把被平服部落的财产归为己有,把俘虏来的人作为奴隶。他还要求服属于他的部落每年都要定期向他朝贡。有一年,禹召集各部落的首领到会暨开会,到会的人都要带玉帛(贡品)来,有一个部落的首领防风氏来晚了,禹竟专断地把他处死。禹以治水成功的初封地为国号,称为夏。后辅佐舜帝为政时居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镇),建国后立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夏王朝强盛时统治的疆域大致西起今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北至河北省;南接湖南省。计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