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2001-0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书屋2001-01-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圣”王羲之、献之并称的“二王”由中国书画家顺口念出从不打吞,胆子大的言其神圣,添盐佐醋都如数家珍,本来嘛,老子“右将军”,小儿子“大令”,官也不算小,我说句你别歇气的话,凭他父子这点本钱离“王爷”档次还欠八竿子打不着,铜雀台肯定建不了。
  今日教授尝自比部长,感觉着有随意启动国库的意思,有好心人帮他向行政待遇靠了一下,实不过副处级,去见分房副科长准没脾气。会写会画两笔的人平时最不爱听“枪杆子出政权”的话,可见着“大帅”一号人物,偏往其怀里钻去,“咕咚咕咚吃个够,谁拉掩也不起来”,坚决得很呐!自费盖个庙宇吧,终归掩藏不住逼仄的心胸和奴性的蠢动,所幸他老王家的子弟身前都来不及做了。
  都江堰上的《二王庙》庙主不姓王,谁都知道那是供奉李冰父子的。当年李冰被秦昭王派去蜀郡才是专员一级的郡守,称王是绝不允许的。这父子知趣,便去治水。庙呢,是冲着治水成效盖的,始建于南北朝,初名“崇德祠”很有针对性,距大堰建成少说也五百年,称得上超长验收时间纪录,“二王”是宋以后封的,而增其旧制,有我们眼前的规模已是大清的产物了。如此历朝历代层层加码、不断升级的崇敬,你能不佩服中国人的好记性?
  两千多年不舍昼夜,滚滚而来,沃野千里自然灌溉出一个川西平原的“天府之国”,碧波之上不飘一片桔子皮,一个塑料袋,洁身自好若此,在白色垃圾肆虐的世界里,本身就是奇观。

  草鞋娃娃

  草 鞋 娃 娃
  ? 田 原 文 画
  解放初,我在《苏南日报》社。当时宣传《土改法》、《婚姻法》。面对广大群众,宣传要通俗化、形象化。上海有大批画连环画人材,将“二法”逐条画成图解,在《解放日报》连载。我报在无锡,无此条件,制版也差。组长苍石,想了个办法命我到《解放日报》社去借用过的锌版。去找谁?找美术组。一到,见一大个儿,叨着咽斗。见我像招呼熟人:“喂,小鬼,找谁?”(那时我才二十来岁。)我上前说明来由,他就满口答应。(喔,他能作主。)接着,拍了我一下肩膀:“小鬼,跟我去吃饭!”我以为到食堂,谁知他走出报社,东拐西绕,竟来到城隍庙后门。这一带太熟悉了,因我出生就在这里。没进后门,就在“小世界”转弯角上,进了“老正兴菜馆”。上楼、木梯摇摇欲堕。落座、堂倌前来,大个儿要了几样菜,其中印象最深的,叫“酒糟缽头”。还要了一壶绍兴酒。我不会喝,以白开水相陪。餐毕,回报社取锌版。到了无锡,向苍石交差。我也说不出大个儿名字。苍石听了,捅了我一拳,哈哈大笑起来:“你这人,有眼不识泰山,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漫画家——米谷!”
  米谷就是这样认识的。以后不断去取锌版,越来越熟悉。过后,也认识了张乐平,他同米谷一组。后来米谷调北京,上海最好的朋友便是乐平了。去他那里次数最多,是我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搞《熊猫百货商店》期间。同时在厂的有韩美林,他在搞《狐狸打猎人》。后来还有张仃搞的《哪吒闹海》。后来我搞《这是一首歌》,有韩羽在搞《三个和尚》。阿达导演,作曲金复载。
  乐平住五原路,离厂不远,走过静安寺,再走一点路,也就到了。每次见面,乐平总是抱住我,拍拍我的背:“田原啊,侬为啥勿来看我?”我说:“不是又来了吗?”假使到的人多,乐平就拿出好多瓶酒来,给各人樽上,然而举杯说:“领导不在(指他夫人),今朝大家庆祝我戒酒,干杯!”
  每次去,乐平总是懊恼地说:“我有只日本货,好白相,一定要送拨侬!”他说着就开橱柜、翻抽屉,东寻西找,就是找不到。
  在美影厂工作快要结束了,得向乐平告别。去了,乐平这次很高兴,原来那只日本货找到了。给我一看,是只小草鞋,似火柴盒大,里面睡了个木头小娃娃,可爱极了!谁知这次会见,却是永别,不久我的老大哥乐平仙逝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