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文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拿破仑文选- 第7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条 明日(6月13日)应交给法军的炮台和防御工事,将照上列办法移交。    
  “第五条 大炮、仓库和工兵文件,应和所移交的防御工事同时移交。    
  “第六条 驻在岛上的马耳他骑士团军队,在没有另作安排以前,可留在原驻的兵营中。    
  “第七条 指挥法国舰队的海军上将指派军官即日接收马耳他骑士团的军舰、帆船、船只、仓库和其他财物。”    
  投降协议的公布安定了人心,结束了骚动,从而岛上的秩序得到了恢复。拿破仑写信给马耳他岛的主教,以安慰那些极度惊慌的牧师。他写道:“主教阁下:据悉法军在进入契塔诺塔比耳时,阁下曾给以真挚的关怀和接待,本人深为满意。兹请阁下致意教内僧侣,他们可以确信罗马天主教、使徒教将会受到尊重;不仅如此,牧师们还可以受到特别的保护……由于牧师们满怀真正的福音精神,深信服从世俗政权并维持其信徒间的和平、安宁和团结为其天职,本人认为牧师们之值得敬佩和尊重,实无人可与比拟……主教阁下,我希望您立即赴伐累塔城,用阁下的声望来维护该城的秩序和安宁。本人将于本晚亲赴该城,一俟到达,即请邀集全体牧师和僧侣团领导人来见……主教阁下,请相信:我是愿意向您证明我对您这位高贵人物所怀抱的尊重和敬意的。”    
  九、12日上午八点钟,马耳他岛的港口和要塞都移交给法军了。总司令将于次日入城的消息也宣布了。但是,当天下午一时,总司令却匿名登陆。他巡视了要塞的城墙和全部炮垒,并拜访了大骑士团团长,因而使大骑士团长很窘。13日黎明,舰队驶入港口。这是一个十分宏伟的场面。三百艘舰艇秩序井然地相继抛锚。这个良好的港口可以容纳比这个数目大两倍多的舰只。马耳他岛的各仓库都是装得满满的。骑士团有一艘六十四门大炮的主力舰停在碇泊场,还有一艘放置在造船台上。为了增加舰队里轻装船只的数量,海军上将从这儿调了两艘半帆桨大船和两艘小货船。他把在骑士团服过役的一批水兵用在这些船上。三百名以奴隶身份服苦役的土耳其人穿上制服,被分配到各主力舰上工作。以马耳他命名的几个营,编成一个军团,跟随法军出征。这个军团是由前骑士团的士兵组成的。大骑士团长的近卫掷弹兵和若干骑士也参加法军服役。一些说阿拉伯语的居民也愿意做将军的下属,到各种各样的机关中服役。    
  由骑士团全体老兵编成的三个老兵连开往科孚和科西嘉。要塞里计有一千二百门大炮、四万支步枪和一百万磅火药。炮兵司令吩咐把他认为必要的一切补充物资都装载上船。舰队补充了淡水和粮食。黑麦仓库很大,它所储藏的粮食可供本城吃三年。《散西勃里》号巡洋舰装载着总司令送给政府的战利品和若干珍品开往法国。巴腊格·德·伊利耶将军因缺乏坚定性,想回巴黎,所以总司令批准他启程,同时指派他把缴获的骑士团的军旗送回去。马耳他骑士中的所有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都领到回法国或回意大利的护照。根据投降条件,所有残余部队均应从岛上撤退。到6月18日,马耳他岛上已没有一个骑士了。大骑士团长于17日启程前往的里雅斯特。从国库里搜寻来的价值百万法郎的银器都搬运到船上,准备在到达开罗以后改铸银币。    
  沃布阿将军带领四千卫戍部队留在马耳他岛上,担任该岛的卫戍司令。为了防卫该岛,必须有八千人的兵力。因此,贝尔蒂埃将军命令从驻守土伦的后备队中抽调六千人,从科西嘉抽调一千人,从契维塔—韦基亚和热那亚各抽调一千五百人,开往该岛。要充分供应卫戍部队,咸肉和药品也感到不足。他把这点通知了土伦海军当局。拿破仑也向督政府表示,必需把这些援军和卫戍部队所需要的一切物资运送到马耳他岛,以便保证法军能够在这个重要的要塞里正常地执行职务。如果八千人能够控制这个岛屿,并且到时候又能够源源获得补充,那么在6月、7月、8月、9月这四个月内,地中海上的航运就能够畅通无阻。但督政府象往常一样,什么也不作,让沃布阿去听天由命。    
  十、占领马耳他岛的消息使法国举国欢腾,而对欧洲则有如晴天霹雳。法国远征军减少了四千人,而从马耳他军团补充了二千人。6月19日是旗舰离开土伦一个月的日子,这天它又发出了启航的信号。占领马耳他岛只耽搁法军六天进军时间。先向康迪亚进发,这一点是明确的。可是下一步的任务怎样,意见就分歧了。是重新提高雅典①的声价呢?还是重新提高斯巴达②的声价呢?把三色旗插到土耳其苏丹的皇宫上去呢,还是把它插到金字塔上和古老的提佛③的废墟上去呢?抑或还是从阿勒颇④向印度出发呢?    
  这种犹豫不定的意见同纳尔逊的疑惑不定的情况大有相似之处。    
  ①古希腊阿提喀的城市国家。在上古时期,它曾一度是欧洲最大的文化中心。——译者②古希腊的奴隶制的贵族国家。斯巴达人终身从事军事训练和战争。他们不得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纪元前六世纪,斯巴达几乎把自己的霸权扩张到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纪元前二世纪它被罗马征服。——译者    
  ③上埃及的城市,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曾定都于此。——译者    
  ④叙利亚的城市。——译者           
《拿破仑文选》 
拿破仑著 陈太先译        
第二章 埃及概述⑤    
   ⑤这一章是经过删节的。在翻译中,略去了有关埃及及其邻国的历史、地理和人种部分。——俄文版编者    
  一、埃及。 二、埃及的沙漠。 三、古代和现代的居民,种族:克普特人、阿拉伯人、马木留克人、土耳其人、叙利亚人、希腊人等等。 四、财产的分配,财政。 五、埃及在法国统治下的发展前景。六、进军印度。    
  一、埃及是非洲的一部分。它位于古代世界的中心,在地中海与印度洋之间,是与印度通商的天然的货物集散地。这是一个四面被沙漠和海洋所包围的广阔的绿洲。它的领土的位置在北纬二十四度与三十二度之间,在东经(以巴黎为起点)二十六度与三十二度之间,北临地中海,西接利比亚沙漠,南界努比亚沙漠,东濒红海及其与叙利亚分界的苏伊士地峡。埃及不需要用要塞来保卫它的国境,沙漠就等于要塞。敌人只能从海路上或通过苏伊士地峡进攻它。    
  埃及雨量稀少。沿海地带的雨量比开罗地区为多,而开罗又比上埃及为多。1798年,开罗有一次曾下过半小时的雨。但露水却很多。冬天,下埃及的温度常下降到列氏零上两度,而上埃及则升高到零上十度。夏天,下埃及为二十六度到二十八度,而上埃及就达到三十五、六度。死水和沼泽不散发任何有碍健康的蒸气,不引起任何疾病,这是因为空气特别干燥的缘故。把一块肉放在太阳下,干缩比腐烂得更快。每年6月、7月和8月间常刮北风和西北风。在这几个月中,从马赛到亚历山大港的商船在海上只需十天到十二天的时间,可是从苏伊士地峡到印度的行程,却需要六、七十天。在1月、2月和3月间,常刮东南风。这个季节,就是商船从印度经亚历山大港返回欧洲的季节。干热风就是东风或南风。这是地中海地方的干热风。它使人全身不愉快和疲倦。这种干热风在沙漠中某些地方是有害的,它妨碍农业生产并损害农作物收成。    
  埃及是世界上最美丽、最肥沃和最有趣味的国家之一。它是科学和艺术的摇篮。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一些用人类双手创造的最巨大最古老的纪念物。如果我们懂得他们曾使用过的象形文字,那我们马上就可以知道关于社会发展初期的一些未知的事物。埃及是由:1)尼罗河流域,2)三块绿洲,3)六块沙漠组成的。尼罗河流域是它的唯一有价值的部分。如果尼罗河流入红海或在流到西延斯瀑布①以前流入利比亚,那末埃及就只能变成一个渺无人烟的沙漠,因为这条河流给它补充了雨水和雪水的不足。尼罗河是这个地方的上帝,是它们的仁慈的神,也是一切生产活动部门的调节者。它是埃及的奥西里斯②,一如沙漠是埃及的蒂风③一样。    
  ①阿斯旺附近尼罗河上的石滩。——译者    
  ②奥西里斯是古代埃及宗教中的水和植物之神,据神话传说,她在秋天死去,春天复活。——译者    
  ③蒂风是希腊神话中的喷火怪物,它曾和宙斯对抗,被贬入地狱。宙斯在它身上压了一座大山,它有时在山下微微滚动,因而产生地震。——译者    
  二、埃及的阿拉伯人都是农民、贝都英人④或穆拉比图⑤。农民住在赐予他们的或他们自己购买的村庄里。可是他们长期地停留在野蛮状态中。在这些村庄里看不到清真寺和像样的房屋,有的只是清一色的没有木头的茅屋。这一切都使人想起沙漠和贝都英人的骠悍的性格。男人都是雄赳赳的。他们饲养马匹。他们坚强不屈,不愿忍受压迫,也不轻易缴纳赋税。他们有时和阿拉伯的游牧人殴斗。比起常常受他们欺侮的其他费拉赫⑥来,他们自认为是高等阶层的代表人物。不过,他们究竟是有进取心的和爱好劳动的。马木留克人从来不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按照阿拉伯人(无论是农民或是游牧人)的看法,费拉赫是他们的臣民,而马木留克人和土耳其人则是篡夺者。    
  ④即游牧人。——俄文版编者    
  ⑤穆拉比图是北非伊斯兰教苦行者所组成的从事宗教团体的成员。——译者    
  ⑥农民。——俄文版编者    
  阿拉伯的穆拉比图没有武器,也没有马匹,所以必须雇用游牧人并照顾他们的需要。游牧部落或游牧人或多或少都从事农业生产,可是他们经常住着帐篷,从不住房子或茅屋。他们时常更换自己的居留地,在他们所属的沙漠上到处游牧,寻找可供自己骆驼息脚的地方和可以利用的井水。    
  阿拉伯的游牧人是埃及最大的一个祸根,但是,不能因此就非消灭他们不可;恰恰相反,却非有他们不可。没有他们,这个美丽的国家就不能和叙利亚、阿拉伯、各绿洲以及和森纳尔、达福尔、埃塞俄比亚、的黎波里和费赞等王国保持任何联系;没有他们,从尼罗河到红海、从克纳到科瑟伊以及从开罗到苏伊士的货运都不可能进行。如果消灭了他们,国家所遭受的损失是会很巨大的。游牧人拥有大量的骆驼、马匹、驴、牛、羊、及其他家畜,这些都是埃及财富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他们,那些必需走几天路程深入沙漠中央才能采集到的天然苏打、山扁豆、树胶、芦苇和席草,就会完全损失。即使能够消灭当地的游牧人,但从阿拉伯和非洲内部将会有许多新的游牧部落去占领这个地区,因为这个地区正是那些游牧部落垂涎的地方。这就像1800年尼罗河泛滥发生大水灾的情况那样,当水灾消息传到中非洲时,许多部落就经历远达五百法里的行程,赶到这个被罕见的水灾所淹没的沙漠中来,建立野营,从事播种营生。埃及的阿拉伯人部落反对外地人来他们的领地上居住。因此,他们不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