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晚期的土尔扈特部落第二节卓哩克图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代中晚期的土尔扈特部落第二节卓哩克图汗-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治十三年(1874年),当阿古柏入侵北疆时,布彦乌勒哲依图汇合和布克赛尔北路盟土尔扈特部200名子弟、新土尔扈特盟500名子弟,亲自统带进剿阿古柏。由于清朝新疆帮办召集的兵勇到科布多时,兵力暴露,分散进剿力量,使致进剿未能取胜,但却抗击了阿古柏匪帮未能前进。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清廷鉴于其忠诚英勇,抗击阿古柏入侵有方,赏布彦乌勒哲依图黄缰,并将所部贝勒、郡王、台吉等官员赏银两万两。这时,科布多地区众多蒙部人民极为困苦,其多次呼请清政府予以救济。光绪二年(1876年)二月,布彦乌勒哲依图在科布多病故,清廷赏银500两治丧。汗位由其子布彦绰克图承袭。
    九、布彦绰克图(1866—1891),在位7年。光绪二年(1876年),承袭汗位授盟长印,因年甫10岁,盟长及札萨克印务由其祖母晋克巴图执掌。光绪四年(1878年),清朝平定阿古柏侵略军,战事结束,晋克巴图率南路盟7800人返尤勒都斯。清廷对土尔扈特各部劫难余生的困苦,迅速进行安置、救济,给南路盟土尔扈特部拨银4万两予以抚恤,另调剂部分物资予以支援。其余抚恤的还有北路盟3万两,东路盟2万两,西路盟15万两,新土尔扈特部25万两,和硕特部15万两。光绪十年(1884年),布彦绰克图执掌汗权及盟长印务。他为了恢复部落的经济,几乎走遍了每个牧户和农户的家庭,实地解决他们的困难,并领导疏浚了开泽渠,帮助农户兴修水利,积极把牧户的皮张收上来到哈密、伊犁和乌市贩卖,解决了牧民的卖难和买难的问题。他向清廷具奏,在和通之地修建汗王浩特衙门。清政府拨银5000两,于1885年修建,1887年建成,使汗王府周围店铺、作坊林立,形成一定规模的和通镇。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二月,布彦绰克图病逝,清廷赏500两治丧,由其子布彦蒙库袭位。
    十、布彦蒙库(1883—1917年)为布彦绰克图长子,在位17年。光绪十七年袭汗,因其年甫8岁,由其母色里特噶尔丹署理盟长印务。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二月,清廷颁赏布彦蒙库三眼花翎,并执汗权,次年为乾清门御前行走。布彦蒙库为发展部落农牧业生产,修建了乌兰尕孜渠和焉耆的盖干渠,并在部落内提倡牛、马、羊改良,在伊犁引种俄国种马,从哈密引进内地种黄牛,通过杂交,改变部落的畜群结构。在辛亥革命中,他追随新疆督军杨增新的一边倒,表示拥护共和(曾问吾著《中国经营西域史》第568页,新疆地方志总编室编,1986年版)。
    1775年渥巴锡汗逝世后至1891年,共116年,世袭10世卓哩克图汗,仅掌汗权46年,长达70年的时间由副盟长或汗的母亲或祖母执掌汗权,而且7位汗承袭汗位的年龄不足10岁,8位汗王都是正当20多岁,为部落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英年早逝。虽然土尔扈特人民嫌风水不好三移汗王府,土尔扈特家族呈请清朝皇帝赐给永寿的名字,土尔扈特汗多次赴西藏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处请求赐寿,甚至有的土尔扈特贵族为汗王的长寿一步一叩头向着布达拉宫圣殿求福求寿。并且因这个家族承袭汗位不能长寿,又换另一个家族承袭汗位。不仅很小的年龄就教他们骑马射猎,练身强骨,以培养他们雄健膘悍的体质,而且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养,性情敦厚,为人谦和,生活俭朴,思想正派,心地善良;但是这些主客观条件都无法改变一个个汗王盛年而殁的结果。究其原因,一是所有的汗王喝酒较多,体内酒精中毒现象严重,影响寿命,二是汗王的家族由于遗传的关系,对天花、麻疹、肝炎等烈性传染病抵御性较差,三是年轻的汗王们要长时间地探望牧户,牧区在高寒地区,易患各种疾病,四是当时医疗条件差,无法对付烈性病和烈性传染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