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第8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948年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的文件上加写了这样一段:“新民主国家必须保证一切公私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生活的改善,反对或忽视这种改善是错误的。但是这种生活的改善,不应当超过经济情况所许可的范围,不应当违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总原则。”
  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毛泽东对该书关于消费品分配的章节表示了极大的不满意。他说,关于产品分配,苏联“教科书”写得最不好,要重新另写,换一种写法。他认为,这本“教科书”把消费品的分配问题当作决定性的动力,这是一种分配决定论的错误观点。就以分配问题来说,按照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的,分配首先是生产条件的分配。生产资料在谁手里,这是决定性的问题。生产资料的分配决定消费品的分配。“教科书”在这里不讲生产资料的分配,只讲消费品的分配,并且把消费品分配当作决定性动力,这是对马克思上述正确观点的一种修正,是理论上的一个很大错误。
  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对该书强调物质刺激的写法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有些话讲得过重,显露出了“左”的思想观点。但在关于“逐步满足人民消费需要”这一点上,毛泽东的评论是实事求是的,如果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后果,毛泽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另外,毛泽东讲,人们的消费需要是不断被创造出来,是不断提高的。这一观点也是十分新颖的。生产的发展,新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了新的消费形式,逐渐成为社会的消费需要,这本身就是生产刺激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过程。因此,社会的消费水平应当与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保持同步增长,逐步递进。脱离生产发展水平的过高或过低的社会消费行为都对生产的发展不利。这也就是毛泽东这段讲话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21。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社会主义经济不可能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范围内,在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产生,因此,为了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在每一个国家中都需要有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开始于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完成于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实现——建成社会主义即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与这个时期相适应的是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不能是别的任何东西,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摘自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什么叫做建成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很有文章可做。
  过渡时期包括一些什么阶段,现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过渡时期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也包括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另一种说法是,过渡时期只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究竟怎样说法才对,要好好研究。
  马克思讲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个“革命转变时期”。我们现在就是处在这样的革命转变时期。
  ——摘自毛泽东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
  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见《党的文献》1993年第5期)
  [解析]
  建国以后,毛泽东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艰辛探索中,一直关注和思考着“过渡时期”的理论问题。在制订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曾把“建成”社会主义作为总路线的目标和过渡时期结束的标志。在他看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过渡时期的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的完成将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为“建成”社会主义奠定基础。由于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掀起,使得原本设想的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步进行、同步完成的计划未能实现。在这期间,毛泽东根据新的情况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社会主义有“建立”与“建成”之分。1956年1月,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这时毛泽东没有宣布过渡时期结束和社会主义建成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工业化的任务没有完成,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无论在生产关系方面,还是在上层建筑方面,都还不完善。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曾一度影响了毛泽东对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正确认识。1958年8月的中共中央决议中写道:“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甚至在党的高级会议上讨论起了是由苏联还是由中国先宣布建成共产主义的问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生产力发展造成的巨大破坏,使毛泽东逐渐清醒起来,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毛泽东开始领导全党纠正“左”倾错误。在第二次郑州会议期间,毛泽东再一次提出究竟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到建成社会主义要经过一系列阶段。完成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国家工业化等等任务,还只是第一阶段,以后还要有第二、第三个阶段,逐步完成社会主义建设。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又提出什么叫做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认为这个问题“很有文章可做”。毛泽东把过渡时期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归纳为“大过渡”和“小过渡”两种理论,他虽然当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大过渡”理论,但他认为我们正处在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这里已经显露了他支持“大过渡”理论的倾向,为其后“左”的思想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应当承认,毛泽东开始提出社会主义有“建立”和“建成”之分时,是从生产力标准出发的,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他没有沿着这条道路走到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之后,由于工业化的任务没有同步完成,毛泽东和党中央没有及时宣布过渡时期的结束,这时他们的本意还是认为社会主义尚未完全建成,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个思路是不错的。然而从1957年以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矛盾判断发生失误,把党的工作重点由经济建设转向了阶级斗争,过渡时期和建成社会主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大过渡”理论已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阶段理论由一个新颖的理论构想异化成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基础。 
22。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在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谁战胜谁”的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地解决了,剥削阶级正在彻底消灭。1957年,由于击溃了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在政治思想战线上也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在中国,过渡时期生产关系方面的任务已经解决了。过渡时期的发展生产力,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建立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基础方面的任务,一定会在最近两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只有解决了技术改造方面的这些任务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才完全建成。
  ——摘自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摘自毛泽东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见《党的文献》1993年第4期)
  [解析]
  “教科书”写道,到1957年中国已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生产关系方面的任务已经解决了。发展生产力的任务一定会在两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毛泽东对“教科书”的写法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在“教科书”关于“谁战胜谁的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地解决”和“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等处,毛泽东画了横线并在旁批道:“当时我们自己也只是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显然,毛泽东认为’教科书”的写法不确,是讲了过头话。关于发展生产力问题,毛泽东把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容归纳为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并认为:“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太早了。”
  在1956年以前,毛泽东在论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时,一直是把目标定在“建成”社会主义上面。1954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195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要花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为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打一个基础,经过十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6年党的八大期间,毛泽东在会见外国共产党代表时曾说,中国的前途就是搞社会主义。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光。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比重的,将来这种状况会改变的。
  1958年“大跃进”“穷过渡”的惨痛教训使毛泽东开始深入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问题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再一次提出究竟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到建成社会主义要经过一系列阶段。完成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国家工业化等等任务,还只是第一阶段,以后还要有第二、第三个提高的阶段,逐步完成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时期,毛泽东不仅是从生产关系的关头程度来考察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而且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规定社会主义的阶段特征。他把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规定为工业、农业、科学、国防四个现代化,使得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更加激发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这说明,在探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实践中,毛泽东对于建成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六、哲学篇
1。祸福相生,先予后取(读《老子》)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矣。
  ——摘自《老子》第五十八章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日本打到中国,日本人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