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艺术史-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毁灭只有十多年,埋于火山后色彩尚很鲜艳,因而也是现在庞贝壁画中数目 

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其中著名代表,可举维蒂家的住宅。据考,维蒂本 

人是一名被释奴隶,以经营印染和百货业而发了大财,其住宅于62年地震后 

彻底重建,许多厅堂满布新风格的壁画,其中尤以画于伊克西昂厅和彭透斯 

厅的最为华丽 (这些厅堂之名皆从其中壁画表现的神话故事而来)。 

     维蒂家宅这两个著名厅堂的第四种风格壁画的布局,一般是在墙面用画 


… Page 49…

出的细柱分成若干方框,皆以深红宽带为边,类似建筑物的嵌扳。中央大框 

内则空出一块方形或长方形的墙面,画以仿自希腊名作的图画,犹如墙上挂 

着一幅名画那样令人有四壁生辉之感。更能吸引人们视线的则是那些在两旁 

和上部的框边内画出的奇景,它们主要表现从仰视角度所见的各种新奇建 

筑,或顶阁朝天,或廊棚空透,极具奇突变幻的模式戏剧气氛。至于墙中央 

的仿希腊图画,构图虽取自前人,笔法却多有新创,在奔放之余更见渲染的 

自由,出现了类似中国写意画法的那种轻捷淋漓的笔意,西方评论家则喜欢 

称之为近似印象主义的手法。它画人物可用寥寥几笔即觉生气勃勃,对花鸟 

静物也是着墨不多而意趣盎然。这时的风景描绘也不再拘泥于具体刻画,而 

强调以光影色彩烘托意境,或表现烟岚迷蒙的田野风光,或描绘热闹喧哗的 

城郭海港,皆有其灵巧动人的气氛。更有趣的是,维蒂家宅许多厅堂中都有 

以边缘小框或画间空白绘出的小幅百业劳作之图,表明宅主是一位百货商 

人,诸如印染纺织、香料制造、金属工艺、花木栽培、酿酒榨油、林业管理、 

制砖造瓦等等莫不纳入图画,而劳动者不是凡人,都是长着翅膀的婴孩般的 

小爱神,因此在如实描绘生产活动中又处处充满童雅嬉戏的诙谐与轻松,在 

古代绘画中堪称一绝。 


… Page 50…

                      3。安敦尼王朝时期的罗马艺术 



     弗拉维王朝末帝图密善也是个暴虐之君,弄得民怨沸腾,终在政变中被 

杀。继之而起的安敦尼王朝持续近百年(96—192年),是罗马帝国最后一 

个繁荣时期。安敦尼朝头五个皇帝:涅尔瓦(96—98)、图拉真(93—117)、 

哈德良(117—138)、安敦尼(138—161)、马可·奥理略(161—180)都 

以养子和助手继位,登极前有较丰富的从政经验,能较顺当地处理帝国内外 

各种关系,因此他们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建设也较突出, 

历史上有“五贤主”之称。但是,这时已是古代奴隶社会的强弩之末,由于 

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已完全不能适应,奴隶社会即将退出历史舞 

台,因此在安敦尼王朝的太平盛世中实际上危机四伏,古典文明也出现盛极 

而衰之兆。这时比较发达的只是一些技术性较强的文化部门,如建筑、科技、 

医药、地理之类,有关精神创造而要求较高的哲学、诗词、雕刻、绘画则已 

见停滞甚至衰微,新创很少,困循重复则随处可见。这时期的罗马艺术也是 

只有建筑独放异彩,雕刻仅浮雕仍有些发展,绘画则已衰退。 

     安敦尼王朝时期武功文治最盛是在图拉真、哈德良之世,这时的建筑活 

动也最兴旺。一般而言,无论是在首都罗马和各行省的城市,这时的建筑在 

工程技术与艺术装修方面都保持着罗马固有的高度水平,尤其城市的公共设 

施无论数量质量都居古代世界之冠。因此,这时期建筑方面的佳作可说俯拾 

即是,遍布于帝国东西南北。当然,最重要的建筑杰作仍集中于首都罗马及 

其近郊,成就很可观,因限于篇幅,我们将主要介绍其中三个典型代表,即 

罗马城中的图拉真广场和万神祠,以及罗马近部蒂沃里的哈德良别墅。 

     图拉真广场是在罗马广场旁边营建的一系列皇帝广场中最后的也是最大 

的一个,因为这儿能利用的地皮已被占尽,图拉真广场已是挖山填土,用了 

很大力气才开拓出所需的地面,此后就再也没有相邻土地可供皇帝挥霍了。 

这个广场位于凯撒广场之北,是把卡彼托林山和奎里纳尔山之间的一片坡地 

开挖而成,据说挖掉土方的最深处有39米之高,可见工程量的浩大。在经过 

这么一番整整搬掉一个山头的土方工程之后,图拉真广场便获得了一块长达 

300米,宽200米的空地,在其上营造其建筑。尽管按东方大国的标准看, 

这个面积仍属平常,可在罗马它却几乎等于以前所有皇帝广场地面的总和 

了。广场建筑的布局因此也较以前为复杂,首先是一长方形广场式的大庭院, 

以一座凯旋门为总入口,庭院三边绕以柱廊,面对凯旋门的一边则连结着一 

座空前宽广的会堂——乌尔皮亚会堂 (乌尔皮乌斯是图拉真家族之姓),这 

座大会堂之后是两座对称排列、形制完全相同的图书楼,一藏希腊文典籍, 

另一藏拉丁文典籍,两楼之间的天井中央则竖立高近40米的图拉真纪念柱, 

绕柱有一条长达200米的浮雕带。由此再往里走,便见到广场的第四也是最 

后的部份:图柱真神庙,它本身又包括一个方形庭院。设计这个广场的是来 

自叙利亚大马土革的建筑家阿波罗多洛斯,因此从其中可以看到以中轴线布 

局为特点的东方建筑的影响。若就罗马广场固有的传统说,这儿仍有较多面 

积提供给主要为公众使用的廊庑庭院、会堂和图书馆,专供皇帝崇拜之用的 

神庙反居于最后,倒是加强了供市民公众使用的设施,恢复了广场是群众聚 

会场所的原意。尤其在庭院两边再开辟两座很大的半圆形凹廊,凹廊外又建 

多层店铺楼,这些廊庑和店铺楼皆租给商人使用,总称图拉真市场,更突出 

了广场作为商业场所的特色。 


… Page 51…

       图拉真广场设计层次分明,虚实相间,功能丰富,容量巨大,因此很自 

  然地成为罗马所有广场建筑的最完善之作,各个建筑之间的对比、配合,使 

  广场虽大却不失其变幻灵活的情趣,例如庭院的开阔与两楼夹峙的纪念柱的 

  紧凑、乌尔皮亚会堂的庄重宏伟与图拉真商场的蜿蜒曲折,最先入口处的凯 

  旋门的朗爽和最后庭院中神庙的高昂,皆可从其鲜明对应关系看出设计的匠 

  心。在建筑史上,图拉真广场最有创新意义的尚不在那些富丽堂皇的殿庭楼 

  阁,而是那为市民服务的图拉真商场,因为这儿的水泥结构技艺相当杰出。 

  商场靠奎里纳尔山的一边倚坡建成五六层楼,全用水泥结构,底层以水泥和 

  砖石筑成拱门围绕的铺面,第二层则以开间较小的拱廊面向街道,店铺在拱 

  廊之后,第三层又通过广场外面的一条街,店铺向此街开门面,对着广场的 

  半圆形的一面(这三层楼都是对着广场庭院边的凹廊,因此呈半圆形)则筑 

  成一溜的阳台过道。由此街又联结一座两层的商场,它们构成整个图拉真商 

  场的第四、第五层,这座商场的十字 (交叉)拱券屋顶还保存完好,看来和 

  现代市场没有什么两样。这是建筑史上现存最早的以十字拱顶建造的大型建 

  筑物,宽近20米,高则达30米,下层开店铺,每个铺面又设一夹层供店员 

  住宿;上层则辟为露天走廊,铺面位于廊后,这样就可使十字拱顶从廊面为 

  下层走廊取光通风,还可在拱顶和上层店铺间夸建一支撑拱,使整个建筑既 

  通透明亮又异常牢固,这种设计相当先进,水泥结构的使用也得心应手。据 

  估计,这一片总共五层的商场约有铺面170余间,商店按行业分层安排,底 

  层专售蔬菜瓜果鲜花,二层卖油、酒,三层四层经营香料等高级消费品,其 

  中最珍贵的就是来自中国的丝绸,固此罗马人至今仍称此地为“香货街”。 

  五层除店铺外,还设有市政机构并辟出部分结构作水池,用引水道提供的水 

  饲养鲜鱼,因此又是一个鱼市。从这些经营规划可见当年市场繁荣的情况, 

  也为图拉真广场的熙熙攘攘热闹景象提供注脚。正因为这样,日后的罗马统 

  治者面对这个建筑众多、百业兴旺的皇帝广场总感到难以再造如此巨构,所 

  以4世纪的一位史家形容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来此参观的感受说: 

        “当他走进图拉真广场时,立即下马驻足,惊叹不已。这个建筑,在我 

  个人看来,实属天下独一无二的奇迹,只有蒙受神明之助才能完工,因为它 

  的宏伟复杂实非言语所能形容,也绝非凡人能够再作同样尝试的。君士坦提 

  乌斯在观看这组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群后便放弃了哪怕是建造类似其中任何一 

  项的希望,他只说他惟一愿意仿制,而且有能力仿制的,便是大庭院中图拉 

  真骑马雕像中的那匹马 (引者注:图拉真此像是空旷的大庭院中唯一的雕 

  像)。”① 

       相比于庞大复杂的图拉真广场,罗马城中的万神祠则是一集中精炼的建 

  筑珍品,而且是唯一得以完整保存至今的罗马古建筑。它大约建造于哈德良 

  之时(118—128年),建筑师已佚名,但他无疑是古代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 

  万神祠顾名思意,可知它是用于供奉众多神灵的庙宇,据考证,它主要供奉 

  与天上星辰有关的希腊罗马诸神,例如包括日、月在内的七大行星(一星期 

  七天的代表),日之神为阿波罗,月之神为戴安娜,金星为维纳斯,木星为 

  朱彼特,火星为马尔斯等等。由于供天上众星之神,它的殿堂便为圆形,屋 

  顶为穹窿圆顶以象征天穹,和现代天文馆中的天象厅相似。万神祠的建造历 



① 埃米安卢斯·马赛林努斯:《罗马史》第16 卷,第10 章,第15 节。中译文据《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 



第280 页。 


… Page 52…

史却比较曲折,这儿最初是由奥古斯都女婿阿格里巴修建的一座普通形制的 

神庙 (供何神已不得知),有长方形的殿堂和八柱的门廊,后来此庙被毁, 

仅门廊留存,哈德良在百余年后在此建万神祠时,就利用了原存的门廊 (因 

此门廊上至今犹存“阿格里巴建造”的题铭),殿堂却彻底改建为圆形圆顶 

的大厅。这样一来,它的形制就很特殊,是在一长方形的神庙门廊后接一圆 

形大厅,以前罗马虽有圆形庙,却从无在圆形庙前加方形门廊者,万神祠这 

种形制可谓独创,但由于它把罗马人习惯了的神庙门廊和新式的水泥结构圆 

顶厅堂结合起来,却很受欢迎。它建成后帝国各地仿效者便为数不少,文艺 

复兴以来的西方近代建筑用之者更多如牛毛。从建筑传统看,那个八根柱子 

承以山墙的门廊虽不足奇,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