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往事- 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不过,我们是不主张罢工的……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分清是非界限,同时,经常有小民主,也就可以避免大民主。”
  4月11日,少奇接中央通知返京参与接待伏罗希洛夫,结束了在五省的调研活动,14日抵京。24日,少奇到上海接伏罗希洛夫,看望宋庆龄,并于27日在上海市委召开的党员干部大会上作《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这篇讲话后来被收入《刘少奇选集》,其内容是少奇长期思考的问题,是五省调研的总结,是少奇在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上的重要贡献。
  在近两个月的调研中,少奇不但听取各地干部的汇报,还找来一些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谈话。对于普遍存在的诸如中小学生毕业后的升学问题,工人、农民生活差距问题,工人不满和闹事,副食品供应紧张等问题,深入了解后,逐一进行了分析,提出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性质、危害和解决办法。他反复强调:“现在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当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表现在分配问题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问题上。”他提出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不能混淆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分配办法也要有所区别,既反对平均主义,又反对分配不公。同时,少奇还提出改革劳动制度,包括实行劳动合同制、改革干部终身制、改革工资制度,实行计时、计件及奖励工资,对城市住房问题,提出试用职工集资和国家补贴相结合的建房方案。
  明确了主要矛盾和它的表现形式,是我们着手解决问题的前提。少奇一路走,一路调查研究,在如何解决矛盾的问题上,少奇进一步讲:“矛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抗性的矛盾,另一类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一般来讲人民内部矛盾基本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能采取处理对抗性矛盾那样的办法,如果采用处理对抗性矛盾那样的办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那是在根本方针上面犯错误。”“我们共产党人不是斗争的嗜好者;我们在主观上没有必要去故意地、人为地使斗争激烈化,使斗争紧张起来。我们采取什么方针和方法来解决矛盾,不是凭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矛盾的性质决定的。只在必要的时候才采取强硬的、压服的办法。凡是可以采用说服、教育、团结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我们都是采取说服、教育、团结的办法。我们主张,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用和风细雨的办法,要用小民主的办法。”
  少奇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看成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力主用民主的方法解决矛盾,主张扩大民主,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权利。他要干部们在处理矛盾时,不要“利用矛盾的斗争性促进矛盾的冲突与破裂”。他甚至将群众闹事这一矛盾的激化过程,分成几个阶段,逐一指出应该如何处理才不致使矛盾向着消极的方向发展。他反复告诫干部,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一是不要和群众对立起来,要相信群众。二是要分析矛盾双方的是非,不要只看对方不是,看问题全面,人家才会服气。三是不要以力服人,要以理服人,四是千万不要把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少奇还讲到,即使怀疑有敌我矛盾混在其中,也不妨先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去处理,这样不会打击一大片。他讲的既实际又中肯,对各级干部的工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
  回顾少奇的调查过程,学习他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对于今天的经济建设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人民内部矛盾将长期存在下去,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但识别和解决的办法,原则是同样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是巩固政权、团结人民、减少内耗、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有力保障,重温少奇的话,更体会其深远的意义,任何时期、任何矛盾的解决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将是我们永远的课题。
  
  四、“七千人大会”上的毛泽东、刘少奇及林彪
  支中
  
  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曾长期合作亲密共事。然而,在毛泽东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却被错误地打倒并惨遭迫害,这其中有何历史因缘?我们从毛泽东发动“文革”时,在题为《我的一张大字报》的文件中,指斥中央有一个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联系到一九六二年的右倾(意指该年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因到会者约7000人又称“七千人大会”)和一九六四年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醒的吗?”以及江青在“文革”初期所称:“七千人大会憋了一口气,直到文化大革命才出了这口气。”人们或许能从中寻出刘少奇被错误打倒的缘由之一。
  那么,在“七千人大会”上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
  【毛泽东说形势一天天向上了,要继续“跃进”】
  在1958年开始的三年“大跃进”中,国民经济陷入了非常的困境。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但由于人们思想认识不统一,调整措施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整个经济状况仍很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七千人大会”来统一思想,克服困难。
  当时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过去几年,特别是对“大跃进”以来的成绩和错误的看法,以及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估计上。由于多年搞“大跃进”和“反右倾”的影响,一部分干部和党员认为,当前把困难看得过重了,他们在等待形势好转后继续大干,再重新“跃进”;一部分干部虽然认为需要调整,但惧怕因此而犯否定“三面红旗”(即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错误,因而犹豫不决;还有一部分干部则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产生怨气。
  毛泽东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呢?
  “大跃进”中的错误是严重的,毛泽东对此也有较充分的认识。在1961年5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曾说,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要受惩罚,要检讨。我现在受处罚,土地瘦了,牲畜瘦了,人瘦了,“三瘦”不是受惩罚是什么!但他仍认为,过去几年,包括“大跃进”三年,总的来说,我们办的好事是基本的,“三面红旗”是正确的。所以发生错误,主要原因是缺少一整套适合情况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现在把这些缺点错误总结出来,就有可能制定一套合乎实际的正确的具体政策,我们的工作一天天就会走上轨道。1961年9月在庐山开会时,毛泽东在周恩来发言中也曾插话说,错误就是那么一点,有什么了不得。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与邓小平等谈话时又说,去年(1960)、前年(1959)心情不那么愉快,今年(1961)很高兴,因为具体政策都见效了。
  对此,刘少奇又是怎样看的呢?
  由于刘少奇深入湖南农村进行了44天的调查研究,更多地了解到真实情况,因此对1958年以来的错误另有一番认识。在1961年5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在分析经济困难时说:“这几年发生的问题,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灾呢,还是由于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呢?湖南农民有一句话,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的同志也是这样说的……是不是可以这样讲?从全国范围讲,有些地方,天灾是主要原因,但这恐怕不是大多数;在大多数地方,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是主要原因。有的同志讲,这还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问题。现在看来恐怕不只是一个指头的问题。总是九个指头、一个指头,这个比例关系不变,也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刘少奇在肯定这些缺点错误并不牵涉到“三面红旗”本身后又说:“如果现在我们还不回头,还要坚持,即便不是路线错误也要走到路线错误上去。”时任总书记的邓小平则以他特有的简捷方式明确说,恐怕我们工作上的毛病(包括若干政策)是主要的。
  看得出在重大挫折面前,不仅一般干部中有着各种思想认识,中央最高领导层内部也存在不同观点,而类似种种必然要在会议上表现出来。
  【刘少奇主持起草报告,强调缺点讲透】
  中共中央希望通过召开工作会议,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统一全党的思想。由于毛泽东的明确态度,会议报告对经验的总结,就只能在坚持“三面红旗”的前提下进行。
  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1961年11月5日,刘少奇宣布由陈伯达牵头,胡绳和吴冷西等参加,担负具体的报告起草工作。第二天,邓小平来到钓鱼台8号楼召集起草报告的会议。他提出报告分为四部分(后改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形势和任务,现在农村情况开始好转,工业生产下降已基本控制,因此应该在坚持“三面红旗”的前提下,贯彻“八字”方针,争取三年调整好;第二部分是关键,主要讲加强中央的集中领导,克服分散主义,这也是会议的主题;第三部分讲改进党风,贯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第四部分讲基本经验教训。
  刘少奇审看报告的初稿后,22日专门到钓鱼台找陈伯达、吴冷西等谈话,提出修改意见。刘少奇开门见山地说,报告的起草,还是1959年庐山会议讲的那两句话,一是成绩讲够,二是缺点讲透。他特别强调,过去四年的缺点、错误要摆开讲,有多少讲多少,放开讲,不要吞吞吐吐,重病要用猛药,要使人出一身汗,这才能接受教训;这几年的错误中央负主要责任,要在报告中代表政治局作自我批评,否则下面不服。一年来中央逐步改正错误,要求各地、各部门也改正错误,不能自行其是;报告对集中统一还强调不够,没有把分散主义的种种弊端写得触目惊心;关于分散主义要列举表现事实,每个省、每个部都要有例子,一个也不能缺,这种现象太多、太普遍了。
  刘少奇还说,对形势的估计不能助长过分乐观的思想,要保留一点,因为目前情况还没有完全摸透,尤其是工业、财贸;“15年超英”的口号是否仍提,要好好考虑……这一点,他讲得很慢,字斟句酌。谈话结束前,刘少奇又嘱咐了一句:“大家不要怕这怕那,要放开手脚写,要敢讲老实话,讲过了头也没有关系,反正是草稿,中央政治局还要讨论,错了政治局负责。”
  此后,刘少奇又多次参加报告的修改、讨论,他反复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主要不是天灾,也不是赫鲁晓夫撕毁全部协议和合同,而是我们工作中的错误。这点报告中要讲清楚,使干部群众有信心,只要我们能改正错误,就必定能够克服困难。
  经过反复修改,1962年1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