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亮的一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完颜亮的一生- 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以后,回了朝的完颜宗翰,就如我们以前所讲过的那样,和完颜宗干、完颜希尹等人一起,成功里拥立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进而继位为金熙宗。
  
   而这位战将之所以会被召回朝廷,与我们前文提到的稍后的完颜宗弼一样,实际上都是为了收夺他手里那份皇帝已经难以驾驭的兵权;为此,专门给他加了太保,升任国论右勃极烈,兼都元帅。这样一来,领兵作乱倒是不可能了,然而按下葫芦起来瓢,整个朝局却差不多被他一人控制了。
  
   按说,朝臣弄权,从历史上看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但象完颜宗翰这么胆大包天的,似乎还不多见——见着金太宗不跪不拜,已经够可以的了;而他,居然还敢打皇帝!据说,金太宗动用了军费修建宫殿,结果被完颜宗翰抓住,还以军法予以处罚,也就是捆起来打了二十板子——老实说,我都觉得自己看花了眼;要是曾经挪用军费修建石舫的慈禧瞅见这事,估计又得把金太宗嘲笑至死吧……
  
   皇帝都敢捆起来打,还有什么事情他不敢做呢?至于象官员任免这种最重要的人事权力,压根就不用提——连宰相是谁都是完颜宗翰说了算,还能有什么事情他管不到呢?
  
   仗着父祖长期的威望、自己的赫赫军功,以及拥立金熙宗的不世大功,在金太宗之后,完颜宗翰又成为了金熙宗时期,先后三位弄权重臣中的第一人。
  
   我们前文在介绍金熙宗时曾经说过,金熙宗虽然忌惮他,却又没有什么办法;最后好不容易假完颜宗翰的政敌完颜宗磐之手,将完颜宗翰的心腹高庆裔以“贪赃”的罪名抓了起来。机会既然来之不易,完颜宗磐当然是把敌人往死里整;很快,高庆裔就被定了斩刑。
  
   而这位曾经官至尚书左丞(正二品)的高庆裔,实在是完颜宗瀚最最信赖的谋士。他是渤海人,以前是一名翻译,按说跟心腹什么的搭不上边。但是,此人极为聪明,办事很有章法,而且诡计多端,心狠手辣,着实帮了完颜宗翰不少忙。
  
   比如说,完颜宗翰回朝以后,能够拥有如此说一不二地位的一个重要人事基础,就是高庆裔等人推定的“磨勘法”。所谓磨勘,就是对官员进行考评,以决定最终任免的一道手续;而磨勘的结果,可是由高庆裔等人说了算。在一场只看见裁判员耍威风的球赛里,运动员们又怎么能不俯首听命?于是,借助这个“磨勘法”,完颜宗翰一派彻底地清洗了他的老同事、重臣完颜宗望的势力,由此才把持了朝政大权。
  
   能作为完颜宗翰最最信赖的心腹,高庆裔自然也不同于一般谋士。在金太宗和金熙宗交接的那几年里,完颜宗翰手握重兵,驻守燕云地区;就在这节骨眼上,高庆裔直截了当地建议完颜宗翰自立为帝。的确,在当时当地,论声望,完颜宗翰要当皇帝,恐怕还真比较得人心;只不过,考虑了很久以后,完颜宗翰还是拒绝了这个极有诱惑力的建议。
  
   尽管他没有同意,但高庆裔能有如此建议,那必然也算是自己的“绝对铁杆”,根本不用怀疑;因此他对高庆裔分外信任,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现在,“绝对铁杆”高庆裔,马上就要被杀掉了。
  
   为了营救高庆裔,完颜宗翰尽了一切努力——他几次求见金熙宗,但是皇帝都不愿意。说到底,这个“斩除完颜宗翰羽翼”的决策,并不是政敌完颜宗磐单方面做出的,而正是贯彻金熙宗本人的意旨。最后万般无奈之下,完颜宗翰急了眼,直闯金熙宗所在的宵衣殿;这一大违臣礼的行为,不出意料地遭到金熙宗的严厉斥责。
  
   话已经说崩了,局势对完颜宗翰极为不利。这时,一贯心高气傲、见金熙宗爷爷辈的金太宗都只是欠欠身子的完颜宗翰,甚至含泪跪下,苦苦哀求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完颜宗翰说,我愿意被贬为庶人,而且愿意从此退休,条件只有一个:您放高庆裔一条生路吧——而杀心已决的金熙宗完全不予理会,当场拂袖而去。
  
   在刑场,高庆裔说“当初要听我的,哪里会有今日;现在我要死了,您也多保重吧”,听到这句话,完颜宗翰与高庆裔抱头大哭;斩令一下,伤心、气愤、郁闷、烦躁的完颜宗翰,竟然当场晕厥了过去。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高庆裔临死时说的话,金熙宗很快就知道了: “当初要是听我的”,听你什么?还敢有异心,这还了得?因此,借着军事指挥失利的借口,完颜宗翰也被打入诏狱。
  
   这一系列“忘恩负义”的举动,让一向被皇帝奖掖惯了的完颜宗翰心里极为郁闷,曾写《狱中上疏》为自己表白,不想又遭到金熙宗亲自写就的《下粘罕狱诏》的激烈批驳——怒火攻心之余,完颜宗翰绝食纵饮,一个月不到便在监狱中愤愤而终,终年五十七岁。
  
   一代名将完颜宗翰,没有死在敌人大辽的兵刃下,没有死在敌人大宋的飞矢中,而是死在了自己大金的监狱里——这时,他千辛万苦抓来的辽天祚帝,死了刚九年;抓来的宋徽宗,死了刚两年;抓来的宋钦宗,不仅活得好好的,而且注定还要比他晚死二十四年。
  
   历史常开的这种玩笑,往往让人一点也笑不出来。
  
   好在,金熙宗没有牵连完颜宗翰的家人;他的长孙,后来还一步步升到了平章政事的高位。而对已经死去的完颜宗翰,金熙宗最后又追封他为周宋国王,大概也是为了让自己的负疚减少一点吧。
  
   完颜亮时期,对过去的王爵统一进行了重新清理;作为开国定鼎功臣,完颜宗翰被按例降封为金源郡王。
  
   金世宗时期,又改封他为秦王,谥桓忠,并配享太祖庙廷;这就意味着,完颜宗翰最终还是得到了女真人自己的承认和肯定。
  
   只不过,这样的承认和肯定,整整迟到了二十多年;而他的子孙为了避祸,甚至不敢再姓完颜(详情请参见下一篇【杀宫:4】)。
  
   历史曾经给我们提出过很多问题,往往都不怎么好回答;但是其中有一个,它的答案却并不难找,那就是:开国功臣,往往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这不,完颜宗翰已经用他一生的经历,再次为我们亮出了答案。
十四:疏诏之间(篇外之二)
  
    承接上篇,我们接着来看看完颜宗翰和金熙宗的书面对话吧。
  
    《狱中上熙宗疏》,天会十五年(此据山西古籍出版社《全辽金文》,本人据文意分了段)
  
      臣闻功大则谤兴,德高则毁来,此至言也。自振古之论,以周公之圣人也,当成王即政之初,以言其业则未盛也,以言其时则未太平也,以言其君则幼君也。周公是时建功立事,制礼作乐,尽忠竭力,勤劳王家。公之功德编于《诗》、《书》,流传于天下。自古及今于世无愧焉,尚有四国之流言,诛弟之过也,况后世不及周公者乎?臣今所虑,辄敢辩于陛下?念臣老矣。
  
      臣于天会之初,从二先帝破辽攻宋,兵无五万之众,粮无十日之储,长驱深入,旌旗指处,莫不请命降,辽、宋二主及骨肉尽归囚虏,辽、宋郡邑归我版图。方今东滨大海,西彻狼溪,南连交广,北底室韦,罔不臣妾。然以大金创基洪业,继治盛朝,先帝所以委臣之力也。又扶持陛下幼冲以临大宝,南面天下,此成王之世也。臣之忠勤过于周公(以下缺若干字),赖成王之圣虑也。今臣虽吐其言,在陛下察其情,臣再陈前日之罪。
  
    (下一段叙述的主要是军事指挥失利的问题,就不摘录了。可怜一代老臣,还在辩解失败的原因“非臣怠慢”,唉,也是明知“这不是重点,但还必须把它当作重点”来对待吧;毕竟,名义上这才是他下狱的主因啊。)
  
      愿陛下察臣之肝胆,念臣有立国之功,陛下有继统之业,可贷臣蝼蚁之命。呜呼!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臣尝有此志。贪恋陛下之圣意,眷慕陛下之宗庙,踌躇犹豫以至于此,使臣伊、吕之功反当长乐之祸。愿陛下释臣缧绁之难,愿成五湖之游,誓竭犬马之报。
  
    短评:一代开国定鼎功臣,在狱中却是这般凄凉。稍微分析一下,完颜宗翰的意思大概是以下几个:
  
    1、反复以“周公”自比,话里话外的意思明白无误:如果我真要篡位,那还会轮到你当皇帝么?我的忠心,早就被历史证明过了;
  
    2、强调自己跟随先祖、创立过不世功勋,为今天的你奠定了厚重的基业。难道,你真忍心杀掉这样的功臣么?;
  
    3、对军事失利的解释,如刚才所说,属于“提了没用,却不能不提”的做法,试图让自己名义上的罪过不至于被放大,不至于因此遭到更残酷的打击;也有点证明自己本来就不该坐牢的意思;
  
    4、最后示弱,表示我过去糊涂不让位,现在我明白了,以“成五湖之游”来表达自己只要求一条老命的心愿。同时,这也意味着离开庙堂,以江湖的身份,从此不再过问朝政。
  
    纵观全文,我们不难从中读出一股怨愤之气,虽然,它是被竭力压成平和再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用七个字来描述,那就是:
  
      我不服。
      但我认输。
  
    如此态度,我们能看出来,金熙宗自然更看得出来。于是就有了后文:
  
    《下粘罕(狱)诏》(此据电子版《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七八》,个别错字已改)
  
      先王制赏罚,赏所以褒有功,罚所以诛有罪,非喜怒也。朕惟国相粘罕,辅佐先帝,会立边功。迨先帝上仙,朕继承丕祚,眷惟元老,俾董征诛。不谓持吾重权,阴怀异议,国人皆曰可杀。朕躬匪敢私徇,奏对悖慢,理当弃磔,以彰厥辜。呜呼!四皓出而复兴汉室,二叔诛而再造周基。去恶用贤,其鉴如此。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短评:金熙宗真是决心已定。似此文字,压根就不在你开辟的战场作战,却又针尖对麦芒,处处不饶:
  
    1、首先声明,我们做皇帝的,历来奖惩并非任意,而是看具体表现。潜台词就是:你因打败仗下狱并不冤枉,抓的就是你;
  
    2、我对你很尊重,可你呢?象你那么把持重权,还有其它想法,又如此傲慢地对待皇帝我,早该在刑场一寸寸磔死,一直忍着你,已经很不错了;
  
    3、敢跟我用典?好啊,你以为自己是周公,可你真是么?在我看来,你不仅不是周公,而且顶多不过是被周公诛杀的管、蔡之流而已——我需要的是贤明老臣,比如商山四皓那样的优秀老头子群体;而你这样的,不杀掉的话,恐怕连朝廷的基础都要被你糟朽!
  
    4、你就是个反面典型,现在告诉大家,就以你为鉴吧。
  
    有意思的是:完颜宗翰也罢,金熙宗也罢,仿佛约好了一般,高庆裔的事情一个字都没有提,似乎一切都与高庆裔无关。这个很耐人寻味的事实,也多少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