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数码相机-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0。4倍的附加镜装在50mm的标准镜头上时,其焦距变成:50×0。42mm,若装于28mm广角镜头上,焦距的改变可想而知。只有鱼眼镜头才能产生的特殊效果将出现在您的取景器中。最后您不妨试试一种自制鱼眼装置:在备用的镜头盖取一圆孔,将一个家用“猫眼”镜固定其中,然后将此镜头盖盖在一只标头上,即可产生鱼眼镜头的效果,此方法花费不多又可以让您在动手之余享有一番小小的乐趣。
    15mm和16mm的鱼眼镜头比较常见,适用于35mm单反相机。24mm、30mm、35mm鱼眼镜头分别适用于玛米亚645(6×4。5cm)、哈苏(6×6cm)、潘太克斯67(6×7cm)中画幅单反相机。
  数码相机:存储卡类型
  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常使用的存储卡主要有SecureDigital简称为SD卡、MemoryStick简称为记忆棒、pactFlash简称为CF卡、SmartMediaCard简称为SM卡、MultiMemoryCard简称为MMC卡、XDPictureCard简称为XD卡。
  SD卡就是SecureDigitalCard—安全数码卡,由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美国SANDISK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具有大容量、高性能、安全等多种特点的多功能存储卡。它比MMC卡多了一个进行数据著作权保护的暗号认证功能(SDMI规格)。主要用于松下数码摄像机、照相机,佳能和夏普摄像机、柯达、美能达、卡西欧数码相机等厂家使用。尺寸为32mm×24mm×2。1mm,比MMC卡略厚一点容量则要大许多,已经生产出1G的容量。此卡的读写速度比MMC卡要快4倍,达2MB/秒。同时兼容MMC卡,SD卡的插口大多支持MMC卡。
  MMC卡就是MultiMediaCard多媒体卡,是由美国SANDISK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多功能存储卡,它具有小型轻量的特点,外形尺寸是32mm×24mm×1。4mm,重量在2克以下,并且耐冲击,可反复进行读写记录30万次。驱动电压为2。7…3。6V。目前最大容量为128M多用于JVC数码摄像机。
  记忆棒MemoryStick是索尼推出的数码存储卡。MemoryStick采用了单一平面的10针独立针槽设计,易于从插槽中插拔而不易损坏。从规格上看MemoryStick有普通棒、高速棒MemoryStickPro和短棒MemoryStickDUO三种,其中普通棒和高速棒的外型尺寸同为50mm×21mm×2。8mm,不同在于高速棒在存储卡中加入了MagicGate版权保护技术,拥有更高的读写速度,存储容量上限也有所提升。而短棒将记忆棒的体积进一步缩减,长度约为普通棒的1/2,通过一个适配器,可以像普通棒一样使用,长棒不能在短棒的机型上使用。记忆棒目前主要在索尼数码摄像机、照相机上使用,索尼今年的HC系列摄像机及T1、T3、T11等数码相机都是用短棒。
  CF卡是由SanDisk公司于1994年研制成功的,有可永久保存数据、无需电源、速度快等优点,价格低于其他类型的存储卡。常见的有两种规格,其中CFTypeI型卡的尺寸为42。6mm×36。3mm×3。2mm,而CFTypeIICF卡自身带有记忆体和控制器,存储容量也可以做得更高。目前市面上CFTypeI型卡的常见容量有32MB、64MB、128MB、512MB、1GB、1。6GB等不同的规格,II型卡的最大容量目前可达到3GB。此外,磁介质的MicroDrive的最大容量目前可以达到4。2GB。CF卡主要在佳能、柯达、尼康等数码相机上使用。
  XD卡是富士和奥林巴斯联合推出的一种专为数码相机使用的小型存储卡,采用单面18针设计,外型尺寸仅有20mm×25mm×1。7mm,是目前体积最小的存储卡。XD卡的理论最大容量可达8GB,目前市场上见到的XD卡有16MB、32MB、64MB、128MB、256MB等不同的容量规格。
  SM卡是日本东芝推出的小型存储卡,具有22针的接口,尺寸为45mm×37mm×0。9mm,重量为1。8g左右。与大部分数码存储卡不同的是,SM卡由塑胶制成,控制器被内置到了数码相机中,由于相机的兼容性不强,所以并没有被厂商广泛推广,产品的最大容量也非常有限,SM卡的最高存储容量只有128MB。奥林巴斯的老款数码相机以及富士的老款数码相机多采用SM存储卡,新推出的数码相机中都已经没有采用SM存储卡的产品了。
  数码相机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是CF卡和SD卡,记忆棒主要在索尼的数码相机中使用,XD卡主要用在富士和奥林巴斯的数码相机。从读写性能的实际比较中看,不同规格的存储卡在平均读取性能方面差异并不十分明显。
  数码相机:闪光灯距离
  闪光灯距离即闪光灯的有效照明范围,通常以米为单位。用闪光灯,距离与光圈的乘积等于闪光灯指数。现在消费级数码相机的闪光灯有效距离约为0。5…5米,在不同模式下的闪光灯有效距离略有不同。如在微拍的情况下,闪光灯的距离可以在1米以内。
  使用内置闪光灯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距离太近会导致曝光过度,而距离太远会使得光线分布不均匀,导致曝光不足。用户最好查阅数码相机的使用手册,了解内置闪光灯的使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使用一般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微距拍摄,由于距离拍摄物很近,此时使用内置闪光灯只会导致曝光过度,所以需要进行减光处理。
  减光就是减少闪光的输出强度,你可以在数码相机中进行调节,但这样还是不够的,光线依然很强。你可以用手遮住闪光灯,注意手指要靠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光线强度。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简单的利用餐巾纸这一类柔软的纸张遮挡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让光线变得柔和。减光也会减少闪光灯的有效距离。
  一般来说,夜景的拍摄不宜使用闪光灯,特别是在拍摄远景的时候,因为距离太远,闪光灯根本起不到作用。利用小光圈和长时间的曝光,能表现出美丽的夜景。在夜晚拍摄人像一般都要使用闪光灯,如果直接打开闪光灯拍摄人像,人物还原是正常了,但是后面的夜景却很暗,无法还原,那么此时就需要使用慢速闪光功能。慢速闪光会使用较长的快门时间,以闪光灯照亮主体,然后配合慢快门保证背景也能够表现。如果你的相机已经具有慢速闪光功能,直接使用就可以了,没有的话可以在手动模式下设定较长的曝光时间,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数码相机:EVF取景器
  EVF取景器即ElectronicViewfinder(电子取景器)。它可以看作是LCD取景器的缩小版并结合了单反取景器的特点。EVF取景器如LCD那般具备极低的视差、易用等优点,而且EVF取景器都像单反取景器那般置于机身内部,所以它不像LCD那样会受到环境光线过强的影响。
  不过EVF取景器也有如LCD取景器那般的缺点:在环境光线微弱的情况下,EVF的显示效果也不好。
  数码相机:快门优先
  同光圈优先的类似,快门优先便是由我们手动来设定快门的速度,而光圈的大小则由相机自动加以配合。一般情况下,如果手持拍摄,快门的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60秒,不然很容易出现握不稳相机,而使画面模糊的情况。当然,假如定力足够或使用脚架,便不用担心稳定的问题了。快门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S”来表示。
  数码相机:噪点
  数码相机的噪点(noise)也称为噪声、噪音,主要是指CCD(CMOS)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中的粗糙部分,也指图像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通常由电子干扰产生。看起来就像图像被弄脏了,布满一些细小的糙点。我们平时所拍摄的数码照片如果用个人电脑将拍摄到的高画质图像缩小以后再看的话,也许就注意不到。不过,如果将原图像放大,那么就会出现本来没有的颜色(假色),这种假色就是图像噪音。
  除了噪点外,还有一种现像很容易噪点相混淆,这就是坏点。在数码相机同一设置条件下,如果所拍的图像中杂点总是出现在同一个位置,就说明这台数码相机存在坏点,一般厂家对坏点的数量有规定,如果坏点数量超过了规定的数量,可以向经销商和厂家更换相机。假如杂点并不是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则说明这些杂点是由于使用时形成的噪点。
  噪点产生的原因:
  1、长时间曝光产生的图像噪音
  这种现像主要大部分出现在拍摄夜景,在图像的黑暗的夜空中,出线了一些孤立的亮点。可以说其原因是由于CCD无法处理较慢的快门速度所带来的巨大的工作量,致使一些特定的像素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为了防止产生这种图像噪音,部分数码相机中配备了被称为”降噪”的功能。
  如果使用降噪功能,在记录图像之前就会利用数字处理方法来消除图像噪音,因此在保存完毕以前就需要花费一点额外的时间。
  2、用JPEG格式对图像压缩而产生的图像噪音
  由于JPEG格式的图像在缩小图像尺寸后图像仍显得很自然,因此就可以利用特殊的方法来减小图像数据。此时,它就会以上下左右8×8个像素为一个单位进行处理。因此尤其是在8×8个像素边缘的位置就会与下一个8×8个像素单位发生不自然的结合。
  由JPEG格式压缩而产生的图像噪音也被称为马赛克噪音(BlockNoise),压缩率越高,图像噪音就越明显。
  虽然把图像缩小后这种噪音也会变得看不出来,但放大打印后,一进行色彩补偿就表现得非常明显。这种图像噪音可以通过利用尽可能高的画质或者利用JPEG格式以外的方法来记录图像而得以解决。
  3、模糊过滤造成的图像噪音
  模糊过滤造成的图像噪音和JPEG一样,在对图像进行处理时造成的图像噪音。有时是在数码相机内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时是利用图像润色软件进行处理时产生的。对于尺寸较小的图像,为了使图像显得更清晰而强调其色彩边缘时就会产生图像噪音。
  所谓的清晰处理就是指数码相机具有的强调图像色彩边缘的功能和图像编辑软件的“模糊过滤(UnsharpMask)”功能。在不同款式的数码相机中也有一些相机会对整个图像进行色彩边缘的强调。而处理以后就会在原来的边缘外侧出现其他颜色的色线。
  如果将图像尺寸缩小以后用于因特网的话,图像不是总觉得会变得模糊不清吗?此时如果利用“模糊过滤”功能对图像进行清晰处理,图像看起来效果就会好一些。不过由于产生了图像噪音,在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处理时,这种图像噪音就显得很麻烦。切忌不要因为处理过度而使图像显得过于粗糙。
  码相机:广角镜头(二)
  在介绍广角相机之前,首先了解一下相机的焦距。实际上人们在谈论数码相机的焦距时所说的并不是数码相机的实际焦距,而是等效焦距,即相对传统135相机而言的焦距。从摄影原理来说,焦距越小视野越宽,照片内可以容纳的景物的范围也越广;而焦距越大则视野越窄,也就是说可以拍摄到很远的物体。
  在传统相机中,28mm以上的广角镜头是很普及的,但是由于普通数码相机存在感光器件较小的特殊性,要做到较大的广角,镜头的物理焦距就需要很短,导致对像差校正、抗玄光镀膜等有高要求。随着人们对广角拍摄的日益重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