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解密骗术大全,多年精心积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免费)解密骗术大全,多年精心积累- 第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关心,可让王萍从心眼里感动。更让她兴奋的是呀,贾月芳还要在生意上拉她一把。  
  她就说现在有一笔生意要做,是外贸定单。因为这个生意要零星带一点儿小的,她说如果我要是愿意的话,那就把这笔小生意给我做。  
  当时贾月芳信誓旦旦地承诺,四十五天一个周期,百分之百的利润,这可是一绝好的投资机会。思量再三,王萍决定先拿出两万块(骗术研究网 163164 )看看行情再说。可投资见回报的日子到了,贾月芳只返还了她几千块钱,但她保证其余钱款很快到位。并且,又带来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有一个泰国老板叫秦国新,还有一个是缅甸的,还有一个是日本的,还有一个是马来西亚的,说这四个老板合伙在上海要投资,大约需要六个亿,让我到他们公司里去做。  
  王萍心想,自己再也不用这么辛苦了,高薪白领的生活已经不远了。但自己的投资也不能少,狠狠心,再拿四万块钱吧。可没过多久,贾月芳又提出了第三次合作。  
  她就是很急急忙忙的,说又来了一笔生意,大约是两万多块钱。  
  这前两次的钱还没有影呢,又要扔进去两万多块,王萍有些犯难了。但要是关系闹僵,说不定以前投资的高额回报也拿不到了。忍吧,再向朋友借点儿钱,交给了贾月芳。可手上没钱了,这店也开不下去了,王萍只好重新做起了打工妹。但她啊,倒不怕贾月芳赖帐。因为呀,有借据再手上,这可是有贾月芳的亲笔签名呀。不过还是要经常催一催,心里好有个数儿。可在这时,她却听到了一个让她震惊的消息。  
  我打电话打到贾月芳家里的时候,叔叔说阿姨已经被抓起来了,我说什么。她已经被公安局抓起来了。我说为什么,他说是诈骗。  
  原来也是一个讨债人把贾月芳扭送到了公安局,民警立即展开调查:贾月芳,五十一岁,初中文化,曾两次因诈骗罪被判刑。更让人惊讶的是,她利用谎称外贸投资的手段向人骗钱已经有八年的历史了。而被她骗的人有医生、饭店老板、搞房产的,甚至看大门的、卖杂志的共有十七人之多,诈骗金额竟达124万元。这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竟能骗到这么多钱,她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这是一张贾月芳的工作证,九四年她曾经开过一件小百货店,但九五年就关门大吉了。那泰国老板秦国新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在西达百货商行(秦国新)来过几次,我跟他接触过三四次。那后来呢?后来就找不到了。  
  一个仅仅见过几面的人,被贾月芳一吹嘘,就变成了自己外贸公司的大老板,可遗憾的是,从没有人追问过公司的底细。而被她骗的人就那么容易上当吗?  
  贾月芳:他们就要赚钱,我也想要钱呀,就是这个结果。  
  骗术揭秘1:利用高利润的刺激。  
  不仅如此,大多数人相信她,是陷入了自己的心理死角。认为年纪大了,女性,本地人,又有固定的住所,配偶,家庭,即使真的上当了,还可以找她的老公要钱吗?实在不行,还可以拿她的房子去抵押吗。可这些,都是真的吗?  
  房产公司销售主管 陆文伟:她对别人说这房子是她买的,可我们跟她签的是那种租赁协议。  
  记者又于贾月芳所谓的丈夫一联系才发现,他们只不过是彼此并不了解的同居者,“我(只)知道她做买卖,这个大家做买卖住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好多讲。”  
  骗术揭秘2:利用人的心理死角获取信任。  
  另外呢,受害者以为手里有了你贾月芳亲笔所写的借据,想赖也赖不掉,可这种民间的借贷行为,仅凭一个借据能牢靠吗?  
  律师:你比如说,他借你的钱是带有欺骗性质的,那么将来就是不想还给你的,也许给你很多的承诺,会给你很多的这种诱惑你的东西。这种情况下,向你借钱的这个时候呢,出借人你就要考虑了。审查他的个人信用,还款能力,审查借款当中行为的具体的目的,行为当中有没有什么问题。我觉得这几方面都要考虑的。  
  骗术揭秘3:把借据作为骗人的道具。  
  其实,贾月芳骗人的把戏很简单,如果您再碰到这种情况,可一定要多留神,多想想。这样一来,她这种人就不会得逞了。贾月芳现在已经因为诈骗罪被判刑十四年六个月。现在的投资生意并不好做,百姓做这种生意时一定要多多小心。如果真的想投资,要到工商局去办理相关的手续,成为正式的股东,才能拿到真正的利润回报。否则即使别人承诺百分之百的利润,法律上对此也不认可,得不到保护。这种投资的风险就很大,不仅有可能投资回报拿不到,连本金也有可能赔进去。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8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揭谜“分时度假”内幕 
  【案例导读】  
  “分时度假”是一种新型旅游消费方式,时髦、实惠。在不少国家流行,可是其中可能会隐藏许多的欺诈和陷阱……  
  【案例正文】  
  近年来,有一种叫做“分时度假”的新型旅游消费方式在我国出现。“分时度假”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法国,70年代被引入美国,之后开始在不少国家流行,并且在一些国家的度假旅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时度假简单来说就是,将酒店客房、公寓、别墅等地的一处房间一年的使用期分为52周,分时段销售给顾客,顾客在约定时间内,比如20年、40年内,可以每年在这处房间住宿一周,顾客买了一个时段的居住权后,可以自己去度假,也可以将这一权利转让、馈赠和继承,当人们购买了某一处住所后,通过交换系统可以交换到参加这一系统的世界其它地方。  
  关于分时度假,央视《生活》栏目在央视国际网络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人对它不太清楚,但同时他们却认为这种旅游度假方式可能会隐藏欺诈和陷阱,看来,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七万多元打了水漂  
  沈阳消费者赵先生和梁夫妇都在公司工作,收入不错。可是,有一天他们在街上遇到一位推销分时度假会员卡的先生,从此平静的生活被打破,烦恼也接踵而至。  
  那位推销员过来问赵先生夫妇有没有到过国外,当得知赵先生没有去过,他就留了赵先生的电话,邀请赵先生到他们的展示会去看看。  
  几天后,赵先生和妻子应邀来到沈阳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推介会场,(骗术研究网 163164 )沈阳金冠假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向他们热情介绍了分时度假的好处。销售人员向他推销一种永久性的“分时度假”方式,不仅能够出国游玩,二年后对该度假村的使用权还可以出租出售转让继承,可视为一种投资。面对这样的诱惑,赵先生小俩口不禁心动。他们又查看了这家中外合资公司的营业执照,会员证等,手续齐备后,赵先生小两口不再犹豫,当场在合同上签了字,并且当即缴纳了7万元的会费。  
  然而交完费没多久,赵先生就后悔了,因为沈阳金冠假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收了他们7万块钱,却不给开正式发票,只给了一个收款凭证。而且从此后再没给过正式发票。  
  接下来发生的事更是让赵先生夫妇俩更是感觉到了蹊跷,不久他们竟意外地发现自己在国外度假村已经买下的一个周次的房间,竟然未经他们同意,被这家公司私自转让给了其他的会员。  
  赵先生和梁女士觉得这家公司一不给开发票,二是把自己的周次转给了别人却不告诉自己,于是向这家公司提出了退会、退款的要求。但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无独有偶,家住沈阳市的皇姑区的安先生在出国度假时也碰了壁。他是2001年5月与沈阳金冠假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签约,并且缴纳了75000元的会费,他入会的目的是去日本旅游,据他说这家公司的销售人员告诉他,只要入会就可以交换去97个国家3600多个度假村旅游,并且协助办理签证。然而当他满怀信心,憧憬着全家东游日本时,却发现这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安先生2001年11月20日到日本领事馆申请分时度假签证,到签证处递材料的时候,日本领事馆受理人说根本不认识RCI,不受理他们的分时度假的签证。  
  安先生此时才明白这家公司承诺的所谓协助办理签证,与自己理解的有很大的出入。没去成日本,安先生要求退款,但却迟迟没有结果,于是,他也向工商部门进行了投诉。  
  金冠公司浮出水面  
  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位知情者杨女士。她曾任沈阳金冠假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后又出任该公司属下售后服务公司的负责人。杨女士说,这个公司不是按照实际情况向税务局申报。  
  杨女士女士所说的沈阳金冠假日咨询公司的偷漏税情况,记者在当地国税局得到了印证。  
  据税务部门人员介绍,这家公司在经营这一段时间内,虽然有营业额,但是整个的结算是属于亏损的,所以它没有交过一分钱的所得税。  
  随后沈阳国税局高新区分局派员,按照税务登记表上的地址去查看这家公司的帐户时,却吃惊地发现,该公司于2000年9月中国银行沈阳中山支行开立的帐户同年12月就销户了,此后一年多的时间,沈阳金冠假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等情况原开户行无人知晓。  
  中国银行沈阳中山支行营业部主任孟庆华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像这种公司到银行来以后,只要手续齐全银行就给办。他认为,像这家公司肯定是诈骗,所以不会在专业银行呆的时间太久。  
  那么,沈阳金冠假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呢?在沈阳市工商局高新区分局我们见到这了这家中外合资企业的档案,沈阳金冠假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00年8月,注册资本20万美元,公司法人马克。泰瑞。维斯宝,经营服务国际经济咨询服务,酒店分时定房服务。  
  金冠公司不见了  
  沈阳消费者的不断投诉引起了当地工商局高新分局的重视,调查发现,该公司注册20万美元的注册资金只到位4万美元,于是,在2002年2月28号对沈阳金冠假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发出了“关于停止经营限期办理有关手续的通知”,明令该公司从3月2号起营业执照到期之日起不得到继续经营。  
  然而,3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这家公司,见到了一名叫保罗的外国人和一名自称姓杨的女翻译,它依然在运作。发现这种情况后,记者于是马上与当地工商执法部门取得了联系。第二天,工商执法人员对这家公司进行了检查,此时,该公司已是人去楼空。  
  沈阳市工商局高新区分局副局长马荣久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企业这种明显的欺骗行为。既然消费者有投诉的,说明它应该是有一定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没法确认它,他请合同处主管合同仲裁的老同志进行分析这个公司的合同,并没有发现合同当中有任何合同欺诈的现象的条款,所以没法认定欺诈。  
  当地工商局认为,对于这家公司所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