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解密骗术大全,多年精心积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免费)解密骗术大全,多年精心积累- 第8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九、上网赚积分换取奖品。上网赚积分脱胎于国外网站上网赚点的方式,国内网站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奖品是实物,它们也是要钱买的,所以这种方式也可列入网上赚钱的范围。赚积分的方法有注册网站、浏览网站、介绍下线等几种。然而,作为中介的国内网站从中一般会攫取令人咋舌的高额利润,参与其中的网民很难得到真正的实惠,并且有一种被剥削的感觉。  
  十、二手市场销赃。值得高度重视的是网上的二手市场,一般采取“顾客到顾客”的形式,没有监督和中介机构。湖南省公安厅网络侦察队的雷卫军认为,网上的二手市场缺乏规范管理,导致其常常藏污纳垢,成为销赃和诈骗的一个区域。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219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骗子公司”为何如此嚣张? 
  【案例导读】  
  “没有培训,没有录用,没有解释,什么都没有。我300元钱就这么打了水漂。这算怎么回事!”11月25日下午,读者梅先生致电新民晚报962288热线,反映他遭遇的求职诈骗……  
  【案例正文】  
  本网讯 “没有培训,没有录用,没有解释,什么都没有。我300元钱就这么打了水漂。这算怎么回事!”10月27日下午,读者梅先生致电新民晚报962288热线,反映他遭遇的求职诈骗,并称他和另外8个同样被骗的人已在“骗子公司”楼下苦苦守候了近半个月,却始终没有讨到一个说法。  
  投诉 500多人受骗上当  
  前天(30日)下午4时左右,记者赶到位于上海市浦东大道2567弄1栋5号的上海瑞炅科贸有限公司。环境优美的小区里,9名应聘者还在苦苦等待其实已无希望拿回的300元血汗钱。  
  “10月19日我来应聘时,公司给了几份资料、收了300元培训费,还当场签了合同。”刚从福建来沪的小陈拿出收据和合同说道。收据上,赫然写着“实习人员资料费用,代为制作费用,凭发票录用后返”。  
  交费后,小陈始终没等到培训通知,想要回钱,可对方推来推去,就是不给。“每天都有三四十人来这里找工作,他们租了近两个月房子,不知道开的是啥公司。小姑娘你要小心!”小陈回忆起刚来那天,楼里居民的提醒,才起了疑。她还从保安那里获悉,已有四五百名和她一样的应聘者来讨还“培训费”。她说,“这家公司只招2名行政助理,却面试了500个人,太不正常了。”  
  目击 公司“经理”扬言威胁  
  10月29日一早,走投无路的9人再次来到这家公司,讨个说法。寒风中,3名受了骗的姑娘冷得抱作一团。福建来的两个小伙子蹲在地上抽闷烟,脚边放着他们的行李。  
  傍晚5时许,门终于开了。9人刚走进公司,3名“经理”就冲了出来,恶狠狠地问:“有什么事?上来这么多人干什么?”双方随即争执起来。一名黑衣男子被记者拦下时,恨恨地拿起电话,低声关照:“带多点人过来,这里在闹事。”还威胁道,“我们都是提着脑袋吃饭的,你们再闹,一会有你们好果子吃!”  
  僵持之下,记者佯装拨打公安部门的电话。那名黑衣男子放软了口气,把两个应聘者拉进里面房间交谈,5分钟后又把小陈和另一个应聘者叫了进去。  
  委屈 讨钱不成反被暴打  
  小陈出来后,眼圈红红的,“他们恐吓我,认定是我在带头闹事。还对我说:‘钱,你是别想要回去了,我们就是钻法律的漏洞,你们找任何部门都没用!你自己好好考虑,不要做出很冲动的事情,不然到时后悔的是你自己!’”  
  就在记者目睹冲突的同时,又有两人手拿招聘广告来“应聘”。小陈告诉记者,10月26日,2名上当的应聘者来讨钱时,与公司的人发生争执,最后竟被暴打一顿。“我们现在天天守在楼下,看见像应聘者模样的人,就上前劝阻。每当这时,我真的好想家。”小陈说到这里,脸上挂下了泪珠。  
  呼吁 法律空档需要填补  
  说起各自的应聘经历,9名应聘者不禁长嘘短叹,“我们中间,被类似情况骗了3次的都有。但为了找工作,我们不得不冒这种风险。”一名在求职过程中曾被骗去近千元的男青年对记者说道,这些“骗子公司”很狡猾,他们以各种名义骗取两三百元的“小钱”,受骗者要报案却往往因案值太低不被受理。  
  看来,如何填补法律上的空档,让不法之徒无机可趁,从而保障应聘者的权益,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此外,现在人才类报刊、网站良莠不齐,部分招聘信息刊登不用收费,因此,众多求职者在应聘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慎之又慎,谨防骗局。  
  相关链接:招聘骗局“揭秘”  
  一段时间以来,新民晚报新闻热线接到众多读者来电,反映他们在求职应聘过程中遭遇到的连环陷阱。仅3个月里,就有多达近50条线索与此有关。现将“骗子公司”骗钱方式归纳如下:  
  ■“押金”。读者徐先生反映:8月9日他前往上海卓软技术研究所应聘。面试时他交了300元押金,公司给他一种“产品”让他回去熟悉一下。8月22日,公司告诉他没被录用,押金不退。  
  ■“服装费”。读者许先生反映:8月14日他在某报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经联系,介绍人叫他到金沙江路上的“领林歌舞厅”,向他收取800元服装费。但是8月15日、16日,许先生都没再见到介绍人。后来被告知,这伙人只是在这里租了5天房,同时被骗的共有30人左右。  
  ■“培训费”。读者周先生反映:他看了某网站刊登的招聘启事后,与朋友来到德培丝公司应聘。公司称,交培训费300元实习8天后可以上岗,8天内不去的话不可退钱。双方签好合同开始培训,公司要求他们在8天内把产品推销出去。他的朋友与老板是同乡,老板就透露实情,此公司天天招聘,但从不录用人。此时,钱已不能退回。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220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拆解医疗“促销”五大骗人招数 
  【案例导读】  
  随着各种医疗广告在消费者(即患者)求医问药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加大,虚假的医疗宣传几乎无孔不入……  
  【案例正文】  
  本网讯 随着各种医疗广告在消费者(即患者)求医问药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加大,虚假的医疗宣传几乎无孔不入,极大地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7日,工商天津河西分局通过对该区工商行政管理等执法部门查处的各种虚假违法宣传的统计分析发现,以下几种虚假医疗“促销”手段值得广大市民警惕。  
  “牛皮癣”到处贴  
  违法者通过在公共场所、居民楼内违法张贴治疗“皮肤病”、“性病”、“牙病”等宣传品,虚构所谓“偏方”、“祖传秘方”,欺骗消费者以牟取暴利。  
  “塞门缝”随时来  
  有的药贩子在药房内租赁柜台散发医药宣传品,如“滋阴壮阳、早泄不举”等,同时雇人半夜三更到居民楼,把宣传纸张插在门把手上或从门缝底下塞进屋里,引诱消费者购买。 
  “挂羊头卖狗肉”  
  个别不法医疗单位公开打出“专家门诊”的旗号,而所谓“专家”有的不过是医院里的普通医生,还有的甚至是没有任何资质的“南郭先生”,不要说疑难杂症,就是一般病症也很难得到科学的诊治。  
  “义诊检测”为幌  
  个别药品、医疗用品和保健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一个惯用伎俩,就是在街道、居民社区挂上某某学会、某某老年协会或某某医疗单位举行义诊的横幅,组织一些穿着白大褂、带着假证件的工作人员,以免费给消费者检测身体的名义,通过夸大、捏造病情误导消费者购买所谓能对症治疗的保健品或药品。其实质是打着义诊科学检测的幌子骗销相关产品。  
  “免费系列”诱人  
  个别药品推销企业在社区以组织老年人免费参加各种讲座、联谊、旅游等名义,赠送一些小礼品并施以小惠,夸大其作用进行误导,然后再采取专人包干,用“轮番轰炸”纠缠不休的手段诱骗、逼迫参加者高价购买其推销的产品。  
  工商部门表示,以上五种虚假医疗广告确实坑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在这些案例中,有的是无照经营、非法行医;有的医术一般、滥竽充数;还有的则是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够提高识别能力,同时对不法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221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四星宾馆”招服务员的骗局 
  【案例导读】  
  记者与应聘者“接触”,应聘男子自曝行业内幕……  
  【案例正文】  
  本网讯 10月15日,读者王先生打进城市晚报热线称,他在某报上看到一则长春某四星级宾馆招聘高级服务员的广告。他想替朋友找个工作,于是就打了电话,一问才知该广告实际是招收性服务员的,并提供了广告上的联系电话。记者接到反映后,对此进行了暗访,已初步察觉到这是一个骗局。  
  记者与招聘者对话 三个疑点暴露招性服务员本质  
  疑点一:高级服务员为何提供性服务  
  记者打通了招聘广告上留的手机号,记者问:“你好”。  
  电话那端传来小心翼翼、警惕的男声:“谁呀?”  
  记者:“是你们那儿招聘酒店服务员吗?”男子:“不是服务员,是公关,也就是高级服务员,为白领绅士提供性服务。你能做吗?”记者:“得看看是几星级宾馆?客源怎样?”男子:“四星级。”  
  记者:“是哪家?”  
  男子(迟疑了一会):“×××酒店。客源当然好了,来这儿的客人开个房最低都得500元,客人层次都比较高。”  
  记者:“管理乱不乱?签合同吗?”男子:“你们来了都由我管,不用签合同,我以员工利益为重,没有你们我也挣不着钱。我从来不撵服务员,当然不会来事儿的不要。”  
  记者:“现在那儿姐妹有多少人?”男子(迟疑了一下):“有十来个人吧。”  
  疑点二:服务员“办一次事”500元  
  记者:“工资怎么算?”  
  男子:“一次500元,个人得300元。小费等到见面后详谈。”  
  记者:“是按小时计费吗?”  
  男子:“咱们这儿不像桑那房按小时收费,咱这‘一次’就是客人办完那事就完事。”  
  记者:“要是客人不想完事,该怎么计费?”  
  男子:“咱这儿的客人都是有层次的,一般的人家自己就给加钱了。要遇到不主动加的,那就得你自己会来点事儿了。”  
  疑点三:未成年人也招 不用体检  
  记者:“招聘条件有什么要求?”男子:“身高1。55米以上,得有点腰条,长像说得过去就行。你先过来吧,我跟你面谈。”记者:“我还有一个朋友也想来,她不到18岁,行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