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树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意宝树史-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著《法蕴论》、目犍连自所著《施设论》、拘瑟耻罗所著《集异门论》、满慈子所著《界身论》。其中,《发智论》为总身,其他六论为支足。
  〔8〕里域:新疆南部昆仑山以北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和田、于田地区的藏语古名,亦译为于阗。
  〔9〕其他三大洲:指南赡部洲以外的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卢洲。下文六小洲为此三大洲所属。
  〔10〕因明:原文为量明,按大五明的通常译法,译为因明。下文中的“   ”,也译作“声明论”,本书统一译作“文法”。
  〔11〕差别事:指事物的本体,即事物特征、属性或状态等的依存之处。
  〔12〕对境:心之所明了、现见及证悟的一切所知界,指一切物质和精神以及不相应行的实体或非实体的事物。
  〔13〕有境:能涉入自境而与之相应的事物,指一切能解脱之声音、内心、感觉器官及补特伽罗。
  〔14〕原立者:他宗或对方只承许者。
  〔15〕悉达多:释迦牟尼出家前的俗名。
  〔16〕十力者:佛的别名。
  〔17〕摩纳缚迦(藏文):佛书中指所谓劫初的原始人。
  〔18〕地味(藏文):传说在远古时代可以充饥的一种天然食品,类似观音土。
  〔19〕《百方养生经》(藏文):亦译作《百方篇》。
  〔20〕《四部医典》(藏文):亦译作《医学四读》。
                                                     
  〔21〕三因:果因、自性因和不可得因,均为说明事物的因明语句。
  〔22〕大能仁:佛的异名之一。
  〔23〕星命术:用黑白棋子占卜,以推算吉凶祸福之术。
  〔24〕幻化王:疑指唐太宗李世民。
  〔25〕五事:指说一切有部所承认的能包括一切所知界的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和无为法飞五部事物。
  〔26〕喇勤:指后弘西藏佛教的鼻祖喇勤贡巴饶赛。
  〔27〕四大续:亦译为“四大部”,下文事续等,亦作“事部”等。为与藏文一致,译为“续”。
  〔28〕火空海纪年:指从公元624年至1206年的403年。
  〔29〕胜生纪年:又音译为“绕迥纪年”,藏历以六十年为一周期的纪年,倡始自启觉译师月关,以公元1027年(丁卯)为起算点。
          甲二     藏地佛教史
  藏地佛教及法王等的情况分两部分叙述,即乙初、法王世系,乙二,佛教的传播等情况。
          乙初     法王世系
  藏地分“小蕃”和“大蕃”,其中小蕃卫藏地区众生最初的产生情况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胜出灭神赞》释中说,在佛陀出世之前的诤劫之处,杰桑(藏文)五子与十二部敌军相战,战败后梨波底〔1〕王领兵数千,穿着女人服装逃往雪山之中,从这里衍生出藏人。一些喜欢伪典的人说,帕旦巴桑杰(藏文)曾七次来藏,当他第一次来藏时,藏地一片汪洋,第二次来藏时,水位下降。很多人认为错那是以前连接南北二雍措湖的,因此而得名。关于帕旦巴桑杰的享年前文已述,他诞生前佛陀在世时已有藏区,这从《毗奈耶经》、《时轮经》中多次讲到藏地的事实很容易知道。不仅如此,在他以前还已经有了藏王。如果不是这样而仍然坚持前面的说法的话,那么《胜乐空行海》中:“藏地俱生成”一段将藏地计为四地之一(近地帕旺卡,近土拉萨城)的提法有误,二十四地缺一而不齐全;又,卫藏地有的人认为佛于药林说《医学四续》。                                                     
按此,该书《后续》中所谓“印度说药方……藏地示诊脉”以及“集示医术一切续”等的说法也有误。而今,坚持上说的依据是《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中所说:“在我百年时,雪域海水减,生出婆罗树。”此经义是说,在藏地,往昔的南北雍措湖要比现在的大,在错那等地亦有其他许多小湖,只是水位略有所下降。特别,在吉雪窝塘的小湖亦湖水减少,在其上形成佛堂等,这仅仅是说佛法弘扬时的情况,并不是说藏地一片汪洋,没有一个众生。此外,还有人说,尊者宗喀巴大师从果巴山(藏文)掘出噶丹海螺的掘藏处事当年的水界,这也是一种值得讨论的说法。如果这种说法可信,那么佛陀在世时大水到过如此的高山顶,其水流则会流往朵康(藏文)、汉地等地域,因为那里地势更低,更会是水满大地。因此,对一些说法不善加分析的随便乱说,是十分可笑的。印度是佛陀亲自调伏,由度母弘扬其事业的地方。同样,乌仗那国是由金刚手、香拔拉国是由忿怒明王菩萨、汉地是由文殊菩萨所调伏的地方。和这些地域一样,藏地示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所化地。这可从这里的小孩从小时候起自然而然地会念“嘛呢”就能知道。因此,依据于此相同、出自诸成就悉地传承的大悲观世音的《末尼全集》和《五部遗教》等的藏族传说,并且考虑上面所引《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的意趣,则是:往昔雪域,水满低谷,湖水减少处,形成松柏林区,生长禽鸟野牲。此后很久,莲花手观音和度母所化的神猴与罗刹女出生。罗刹女对神猴说:“我因业力生为罗刹,因情欲对你爱慕”。由此媾和,从六趣转瞿生出像人的(肤色、形状、行为)六个猴子,后来身毛消失,尾巴变短,成为人形,从这里繁衍出藏人的塞(藏文)、穆(藏文)、冬(藏文)
敦(藏文)和扎(藏文)、珠(藏文)等六个族姓。也有人说分为藏人扎、珠、冬、迦(藏文)和华(藏文)、阿(藏文)等原始六氏族。还有人说,总之人分王族、刹帝利、婆罗门、戌陀罗,印度神、汉地龙、霍尔非人、藏地猴类,以及塞、穆、冬、敦,这些又次第分为外、中、内各四种人种,是为人的十二种根基。《柱间遗嘱》中说,神猴与罗刹女结合后生出四个小猴,后来发展到四百,互相争斗,其父分田为四段,分置众猴于四方,形成塞、穆、冬、敦四大家族。也有人说,从这四大氏族发展出耶桑噶布(持天绳者)、耶曼那布(如铁铸的磐石)、姜稠益西(天灯)、曼孜那布(绿犬尾者)等四个种族。根据这些而成的司徒·善慧的《蔡巴红史》等中说,由此族繁衍出的属民,由玛桑九兄弟、二十五小邦、十二小邦和散族四十部统属,也有人说夜叉、魔、罗刹、龙、厉鬼、天、水肿鬼、非人、邪魔等九兄弟和小邦、散族十六部等次第统属。又,《藏人族源·犀角函库》中说,“卵之外皮形成白岩神,卵内之水玉湖白旋流;卵之中心劣分处,六趣有情遍解脱,卵裂则成十八族。”还说从此螺色卵中生出一个五官四肢齐全的小孩,此即耶曼王(藏文),其子嗣依次为旺丹、吉久、弥热三兄弟、古尔拉四兄弟、亚布拉九部、天厉鬼龙热三十五兄弟、拉拉王、塘格、波尔觉、加赤拉香、三王八嗣、赤杰年塘、阿弥牟司赤俄,阿弥牟司赤俄生六子,由此六子形成藏人原始六氏族、十八族姓和三哲〔2〕。对于这些老人们的口头传说,前藏的有些学者信以为真,写成文字,使后来者争论不休,也使卫藏藏人的族源犹如空中彩虹,虽然追逐而不可得。如前阿阇梨智铠(藏文)所说,布敦等认为藏人衍自鲁波底及其属众,达仓译师等多数智者认为和印度、泥婆 罗、霍尔等地一样,在同样时代也已有了藏人,这些说法都比较入耳。按此,约在此洲(赡部洲)情世间形成之际,已有藏人,后来有的衍自鲁波底的军队,有的衍自部分霍尔人(藏文),从这些人也发展出其他种族的人。和印度的国王斑足王〔3〕、猛光王〔4〕等一样,从猴子等类中亦可生出人,其意主要讲在宝髻藏区,繁衍出虔信莲花手观音和达赖正法的有缘,经过加持的男女脸形如猴、如罗刹,这与殊胜的种族来自天界的多数文献之说相似。
  关于藏地的第一代王聂赤,有说是衍自非人,有说是源自印度王族,说法颇多,有的人说他是众敬王的后嗣释迦日扎布阿育王的后裔或僑萨罗国波斯匿王(胜光王)之子俄凑(藏文),有人又说是影胜王(频婆娑罗王)的幼子多穹(小力)的儿子俄凑,也有人说他是百军王的儿子沙罗补的最小的第九十九子。追随松赞干布的《柱间遗嘱》和其他藏族史籍的许多人则云,往昔有出身于魔和夜叉种姓的十二个小邦,在他们相互仇恨征战的时候,有百军王恰协(藏文)出世,其子眼皮下盖,眉毛翠绿,牙如螺轮,手心有轮图,指间以蹼相连,父王以为不祥,将他装入铜锅,密封锅口,沉入恒河,后被一农夫拣去抚养。也有人说,百军王将其子送给住在山间的属民。看来后一种说法较为合理。总之,此子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过去,内心哀伤,逃来雪域。他来到雅隆地方的雪山雅拉罕波神山的饶瓦山顶上,然后到泽当四门(  ),被十二人(祀供地方神者)看见,问他是谁,从哪里来,他回答说是“赞普”,并且手指天空。这十二人理解为他从天上而降,欲拥他为王,遂以肩当舆座,将他请去,从而有了聂赤(脖座)赞普。另外,桑台丈派(藏文)认为他来自水肿鬼界,本教徒则认为他顺着天绳从天界来到神山山顶。所谓从天而降的说法是因为本教徒崇信天。故有这种误说。
  那么,藏王的真正族姓是印度三释迦族之一的广严城( 吠舍厘)人,《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中有藏王“出自广严城族”的授记。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住居雍布拉岗,那时已有本教出现(在松波)。聂赤赞普的子嗣依次是:牟赤赞普、丁赤、索赤、梅赤、司赤赞普(藏文),这是最早的“天赤七王”〔5〕,在司赤时期有笃出现。有人说司赤之前诸王及以后多日隆赞之前的诸王妃,遗体消失,没有坟墓,这可能是逝入虹身或往净土,除此而外,自佛陀释迦牟尼起再无类似传说。司赤之子直贡赞普时期,香雄和勃律的笃本(藏文)弘传,大臣罗岸(  由被大臣如里吉所杀)杀死赞普,一度执掌国政,直贡赞普的三子之一夏赤(亦名布德贡加)时期,仲、德乌及天本(藏文)的辛波切(藏文)出世,这时修建达孜城,是为藏地有城堡之始。直贡和夏赤父子称之为“上丁二王”,此二王时期,开始炼取金、银、铜、铁,耕田业已经发达。此后由阿肖、德肖、特肖、古茹、仲辛、额肖等六王,称之为“六地累王”,此后又萨南森德、德楚南木雄赞、塞诺南木德、塞诺波德、德诺南木、德诺波、德诺波、德甲波、德争赞,称之为“中德八王”,其中后七王又称“零星七王”。此后有多日隆赞(藏文)、赤赞南木、赤扎弘赞、赤托杰赞。在此之前佛教未兴,信奉仲、德乌和本教。赤托杰赞之子名拉脱脱日宁赞,连同前四王,称之为“下赞五王”。拉脱脱日宁赞时期,有了正法传入的缘起,他享年一百二十岁。此后有赤宁色赞、卓宁德乌、达日年塞、南日松赞等王次第出世,在南日松赞时
                               
期,修建了本兜宫(十万伞宫),医术已经盛行。南日松赞之子松赞干布为第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