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伤寒寻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67-伤寒寻源-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阳之令者。心主是也。太阳伤寒。理应发汗。汗为心之液。全赖心主之一点真阳。以化气 
而 
逐邪。误用温针。则寒邪不外出而内入。内入则扰动心营。心阳受寒邪所迫。君主孤危。肾 
水得 
而乘之矣。核起而赤。心阳不能内固。色已外见。气从少腹上冲心。水邪上逆。真火将受其 
扑灭。故亟灸核上。先使温经而复阳。而方中重用桂枝者。以桂枝能直入营分。扶阳化气。 
得此重兵以建赤帜。则君主得自振拔。而肾水自降。泄北补南。一举两得。此为制胜之师。 
按此方加桂。或作桂枝外另加肉桂。但有成五两三字。当仍属桂枝。且此证本因太阳病 
误治所致。重用桂枝。正以一物而全收安内攘外之功。 

下集
桂枝加附子汤
属性: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根据前法。 
此治汗出漏风之方也。经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 
。难 
以屈伸者。此方主之。按太阳病当取 微似有汗者佳。不可令如水流漓。大发其汗。卫撤 
藩篱。营不能守。遂至漏不止矣。腠理既开。风无所御。而津液尽随阳气外泄。无复渗膀胱 
而 
柔筋脉。乃至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种种变证。皆因卫气撤护。致在内之津液。直 
趋 
于外。有莫御之势。亟当乘津液尚未全涸之时。固其卫气。使趋外之津液。还返于内。故主 
桂枝汤加附子。以固卫之法。为救液之法也。此证全是卫气外泄。津液内夺之象。而附子乃 
燥液之品。仲景偏用之救液。此何义也。盖卫 
阳将脱。非得附子之大力。必不能迅走卫分以回阳。今但使卫阳亟固。先断其外泄之路。则 
就 
吾身固有之津液。还返于内。阳回而津自复。更无藉他药生津润燥之力。此其立方之所以圣 
也 
。按此方之加附子。与亡阳证之用真武同义。喻嘉言曰。此阳气与阴津两亡。更加外风复入 
。与亡阳证微细有别。故主桂枝加附子。以固表驱风。而复阳敛液也。 

下集
桂枝新加汤
属性:芍药 生姜(各一两) 人参(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 
二两炙)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 
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一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 
经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此汤主之。身疼痛。表未尽也。脉沉迟。里已虚也 
。得 
之发汗之后。则营血亦微矣。故加芍药以益营血。加生姜以逐表邪。以其脉沉迟。不得不兼 
人参以补虚。但一桂枝汤而稍一转移。已非桂枝之旧法。故曰新加。 
按柯韵伯伤寒论翼。谓此方系去芍药生姜。新加人参。加芍药生姜。乃坊本之讹。但诸 
家皆 
仍加芍药生姜之说。想柯氏之意。以脉见沉迟。似无再加芍药之理。但病属发汗以后。则芍 
药益营之功。自宜重恃。 
程郊倩曰。身疼痛。脉沉迟。得之太阳病发汗后。非属阴寒。乃由内阳外越。营阴遂虚 
。营 
主血。血少则隧道窒塞。卫气不流通。故身疼痛。于桂枝汤中倍芍药生姜。养营血而从阴分 
宣邪。加人参托里虚而从阳分长阴。脉沉者营气微。迟者营中寒。此沉迟之脉。非本来之沉 
迟。乃汗后新得之沉迟。故治法亦新加人参而倍姜芍。此说亦自解得明白。 
喻嘉言曰。桂枝人参汤中去芍药者。以误下而邪入于阴。芍药主阴。不能散阳邪也。桂 
枝新 
加汤中倍芍药者。以误汗而阳虚邪凑。恐阳孤无偶。用芍药以和之。俾不至散乱也。此说亦 
当参看。 

下集
芍药甘草附子汤
属性: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泡去皮切八片) 
以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 
此桂枝汤去桂姜枣。加附子。亦桂枝汤之变方也。经云。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 
。此 
汤主之。发汗后之恶寒。其非表邪可知。若因其恶寒而投以桂枝。误也。故以附子合芍药甘 
草。从阴分敛戢其阳。阳回而虚自止矣。 
凡汗后之恶寒属虚。汗不出之恶寒属实。不得以汗不出之恶寒。拦入阳虚一路。此又仲 
景言外之意。宜识之。 

下集
桂枝甘草汤
属性: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此于桂枝汤中摘取二味。遂变和营固卫之方。而为理虚护阳之剂也。经云。发汗过多。 
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汗者心之液。发汗过多。则心气虚。虚故悸。叉手冒心。心阳失护而求卫也。因虚而悸 
。故 
欲得按。乃于桂枝汤中尽撤生姜之辛散。大枣之泥滞。并无藉于芍药之酸收。独任桂枝入心 
营以助阳。又得甘草逗遛中土。载还阳气。则心君复辟。中宫谧泰矣。 
徐灵胎曰。此乃亡阳之轻者。同一心下悸证。若其人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又属真 
武汤矣。一证而轻重不同。用方迥异。其义精矣。 

下集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属性: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三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汤主之。按心下悸。是心阳虚。脐下悸。是肾气 
动。 
肾气一动。便有凌心之势。若俟其奔豚既作。则补救已晚。亟当乘此欲作未作之时。预伐其 
谋。桂枝保心气。茯苓泄肾邪。甘草大枣培土制水。煮以甘澜水。取其力薄。不致助水也。 
再论桂枝加桂汤。不用茯苓者。以气已从少腹上冲心。难恃茯苓渗泄之力。故寄重任于 
桂枝。以助心阳而伐肾气。此则水势尚在下焦。尚堪培土以制水也。 

下集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属性:芍药 白术 茯苓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此治太阳里水法也。经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 
。微 
痛。小便不利者。本方主之。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明是桂枝汤证。乃服汤已。或下之。 
而本证仍在。反加无汗。汗不外出。水气停于心下。因而满痛。但满而不硬。痛而尚微。又 
非误下结胸之比。皆因小便不利。膀胱之水不行。致中焦之气不运。虽见太阳诸证。病恰在 
府而不在经。病不在经。不当攻表。自宜去桂。病已入府。法当行水。宜加苓术培土制水。 
而姜芍甘枣。乃得协成利水散邪之功。以其证本太阳。故虽去桂而仍以桂枝名汤也。 
按此条。方中行谓中风兼寒。故桂枝及下法皆误。喻嘉言亦从其解。而程郊倩又以中气 
虚津液少 
立论。总觉牵强附会。与方义不甚相合。惟柯韵伯主太阳府病立论。王晋三亦以为治太阳里 
水法。则理路乃觉清晰。而方义亦属熨贴。今从之。 

下集
桂枝人参汤
属性: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煎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 
服。夜一服。 
此理中加桂枝而易其名也。经云。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 
止。 
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此汤主之。盖因误下则里虚。里虚则热入。里虚不能内守。遂协同 
外热。变而为利下不止。而必又心下痞硬。邪滞上焦。犹兼半表。故曰表里不解。夫下利不 
止。何以不用四逆以救里。以表热未罢也。心下痞硬。何以不用泻心以清里。以里气已虚也 
。此证辄防阳并入阴。故不但泻心中芩连不可用。即桂枝汤中芍药亦不可用。乃取桂枝行阳 
于外以解表。理中助阳于内以止利。此表里两解之治法也。 

下集
葛根黄连黄芩汤
属性: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此桂枝证误下救逆之法。非葛根汤之变制也。经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 
不止。 
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此汤主之。夫误下致利。亦有阳盛阳虚之别。但下利脉不应 
促而反促者。此属表未解之诊也。邪束于表。阳扰于内。喘而汗出。乃表里俱热之象。则治 
表不宜用桂枝。而当改葛根以解表。治里不宜用理中。而反取芩连以清里矣。 
按此当与前条桂枝人参证参看。柯韵伯曰。上条脉证是阳虚。此条脉证是阳盛。上条表 
热里 
寒。此条表里俱热。上条表里俱虚。此条表里俱实。同一协热利。同是表里不解。而寒热虚 
实。攻补不同。补中亦能解表。亦能除痞。寒中亦能解表。亦能止利。神化极矣。 

下集
桂枝去芍药汤
属性: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余根据前法。 
此当与上条葛根黄连黄芩汤证参看。经云。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 
汤主 
之。按下后脉促。同属表未解之诊。而促脉中又有阳盛阳虚之别。误下脉促。虽与上条同。 
然既无下利不止之证。又无喘而汗出之证。但见胸满。而又非结胸硬痛者比。则 
胸满非下后阳邪之内陷。实因下后阴邪之上搏。但当扶阳逐邪。不宜再益阴气。故治法仍主 
桂枝。而方中芍药。自在急删之列也。 

下集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属性: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枚。泡去皮。破八片。余根据前法。 
太阳病。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按 
上条脉促胸满。是下后阳虚。阴邪搏膈。但当姜桂助阳散邪。不宜芍药益阴 
增满。若微恶寒。则搏膈之阴邪。渐将侵越卫外。瞬有亡阳之变矣。前方虽去芍药。而姜桂 
之力 
。尚不足以胜回阳之任。故必藉附子之刚烈。迅走卫外。以驱阴而复阳。预杜亡阳之变也。 

下集
桂枝加浓朴杏仁汤
属性:于桂枝汤方内。加浓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根据前法。 
此亦当与葛根黄连黄芩汤证参看。经云。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浓 
朴杏 
仁汤主之。同属喘之一证。有表有里。不可不辨。下后汗出而喘者。其喘必盛。是里热壅遏 
。火炎故也。下后微喘者。其汗必不大出。是表邪闭遏。气逆故也。表未解仍宜从表。治主 
桂枝解表。加朴杏以下逆气。按本草浓朴杏仁。主消痰下气。故又曰喘家作桂枝汤。加浓朴 
杏子佳也。 
喻嘉言曰。此误风邪误下作喘治法之大要。若寒邪误下作喘。当用麻黄石膏。即此可推 
。 

下集
桂枝加芍药汤
属性:于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三两。随前共六两。余根据桂枝汤法。 
桂枝汤原方倍加芍药。即另立汤名。主治各别。与桂枝加桂汤同妙。经云。本太阳病 
。医 
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按 
腹满时痛。痛而不实。即已伏下利之机。但究因太阳误下。表邪内陷。留滞太阴。非太阴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