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伤寒杂病论-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差,再服,取汗。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方

  升麻二两 当归一两 甘草二两 鳖甲一片

  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不差,再服。


辨疟病脉证并治
  师曰:疟病其脉弦数者,热多寒少;其脉弦迟者,寒多热少。脉弦而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汗之,针之,灸之;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当于少阳中求之。

  问曰:疟病以月一发者,当以十五日愈,甚者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必有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方

  鳖甲 柴胡 黄芩 大黄 牡丹 (庶/虫)虫 阿胶

  右七味,各等分,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三服,清酒下,不能饮者,白饮亦可。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悗,手足热而欲呕,此名疸疟,白虎加桂枝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炙)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人参三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疟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作呕,此名温疟,宜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桂枝汤方(即前方去人参一味)

  疟病,多寒,或但寒不热者,此名牡疟,蜀漆散主之,柴胡桂姜汤亦主之。

  蜀漆散方

  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各等分

  右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和服半钱匙。

  柴胡桂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括萎根四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再服,汗出便愈。 

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问曰:血痹之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之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寸口微涩,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或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脉浮弱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失精家,少阴脉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者,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者,男子则失精,女子则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亦主之。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三两 牡蛎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匙,日三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脉大者,病痹,挟背行;若肠鸣,马刀挟瘿者,皆为劳得之也。其脉小沉迟者,病脱气,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者,亦劳之为病也。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芪建中汤主之。

  黄芪建中汤方

  即前方小建中加黄芪一两半。气短,胸满者,加生姜一两;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大便秘结者,去大枣,加枳实一两半;肺气虚损者,加半夏三两。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

  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枚(炮)

  右八味,捣筛,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渐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不能饮者,白饮下之。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酸枣仁汤方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涣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庶/虫)虫丸主之。

  大黄(庶/虫)虫丸方

  大黄十两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庶/虫)虫半升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女劳,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其腹胀如水状,大便溏而黑,胸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硝石矾石散方

  硝石(熬黄) 矾石(烧)各等分

  右二味,为散,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大便黑,小便黄,是其候也。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
  师曰:咳嗽发于肺,不专属于肺病也。五脏,六腑,感受客邪,皆能致咳。所以然者,邪气上逆,必干于肺,肺为气动,发声为咳,欲知其源,必察脉息,为子条记,传与后贤。

  肺咳,脉短而涩。假令浮而涩,知受风邪;紧短而涩,知受寒邪;数短而涩,知受热邪;急短而涩,知受燥邪;濡短而涩,知受湿邪。此肺咳之因也。其状则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脉大而散。假令浮大而散,知受风邪,紧大而散,知受寒邪;数大而散,知受热邪;急大而散,知受燥邪;濡大而散,知受湿邪;此心咳之因也。其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脉弦而涩。假令浮弦而涩,知受风邪;弦紧而涩,知受寒邪;弦数而涩,知受热邪;弦急而涩,知受燥邪;弦濡而涩,知受湿邪;此肝咳之因也。其状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脾咳,脉濡而涩。假令浮濡而涩,知受风邪;沉濡而涩,知受寒邪;数濡而涩,知受热邪;急濡而涩,知受燥邪;迟濡而涩,知受湿邪;此脾咳之因也。其状则右肋下痛,隐隐引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脉沉而濡。假令沉弦而濡,知受风邪;沉紧而濡,知受寒邪;沉数而濡,知受热邪;沉急而濡,知受燥邪;沉滞而濡,知受湿邪;此肾咳之因也。其状则肩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肺咳不已,则流于大肠,脉与肺同,其状则咳而遗矢也。

  心咳不已,则流于小肠,脉与心同,其状则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也。

  肝咳不已,则流于胆,脉与肝同,其状则呕苦汁也。

  脾咳不已,则流于胃,脉与脾同,其状则呕,呕甚则长虫出也。

  肾咳不已,则流于膀胱,脉与肾同,其状则咳而遗溺也。

  久咳不已,则移于三焦,脉随证易,其状则咳而腹满,不欲食饮也。   

  咳而有饮者,咳不得卧,卧则气急,此为实咳,不能言,言则气短,此为虚咳,病多端,治各异法,谨守其道,庶可万全。

  咳家其脉弦者,此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芜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右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匙,赢人服半钱匙,平旦温服之,不下,明日更加半钱,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咳而气逆,喉中作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三两 麻黄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生姜四两 细辛三两 大枣七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咳逆上气,时唾浊痰,但坐不得眠者,皂荚丸主之。

  皂荚丸方

  皂荚八两(刮去皮酥炙)  

  右一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服,夜一服。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方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 泽漆三升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右六味,以东流水五斗,先煮泽漆,取一斗五升,纳诸药,煮取五升,温服五合,日夜服尽。

  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足)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咳逆倚息,不得卧,脉浮弦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 细辛三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此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咳而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此为肺胀,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小青龙加石膏汤亦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即前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

  咳而气逆,喘鸣,迫塞胸满而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出清涕,不闻香臭,此为肺胀,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右二味,以水三升,先煮大枣取二升,去枣,纳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