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0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 第9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赐给他锦袍、金钿带等。皮逻阁这时谋划乘胜兼并五诏,派他的谋臣请求唐剑南节度使王昱,代为向朝廷请求合并六诏为一。当时唐朝和吐蕃争夺安戎城,进行激烈战争,攻取五诏有牵制吐蕃作用,便允其所请,并派中使王承训、御史严正诲参与军事,很快统一六诏,在西洱河地区建立统一的南诏国。开元三十九年(739),皮逻阁把都城迁到大和城。
  天宝四载(745),皮逻阁派遣他的孙子凤迦异入朝宿卫,唐玄宗拜他为鸿胪卿,特别恩宠,赐给他许多文物,还有胡部、龟兹两个乐队。从此南诏和唐朝较长时期都保持友好关系。到了天宝七载(748),皮逻阁死,其子阁逻凤继位为南诏国王,以他儿子凤伽异为阳瓜州刺史。到天宝末年,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性急躁,不懂方略。南诏王谒见都督,往往都带妻子一同来。天宝九载,阁逻凤来谒见都督时,路过云南,云南太守张虔陀侮辱同来的妇女,并勒索贿赂,阁逻凤不答应,张虔陀派人进行辱骂,并向朝廷告发他的罪过,引起阁逻凤的愤怒,起兵攻破云南,杀了张虔陀,夺取羁縻州三十二州。
  天宝十载,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领八万大军讨伐南诏,南诏王阁逻凤派遣使者谢罪,请求归还俘掠而去。并且说:“现在吐蕃大兵压境,如不许和,我将归附吐蕃,云南就非唐所有。”鲜于仲通仗恃兵多,不许请和,囚禁南诏使者,进军至西洱河,被阁逻凤打败,唐军士卒死六万多人,鲜于仲通只身逃脱。南诏本贫弱之国,必依附大国,既与唐关系破裂,只好归附吐蕃。翌年,吐蕃弃隶缩赞赞普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锺(蛮语称弟为锺)南国大诏”,“赐为兄弟之国”。阁逻凤自立国号为大蒙。吐蕃给他金印,号“东帝”。阁逻凤在国门刻立石碑,即南诏德化碑,申明他叛唐是出于不得已,并对臣下说:我世世奉事唐朝,受其封爵,后世容复归唐,当指碑给唐使者看,知我的背叛非我本意。天宝十三载(754),唐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进攻南诏,到大和城,被打得大败,士卒死有十分之八。
  第二节异牟寻归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南诏王阁逻凤死,其子凤迦异早死,其孙异牟寻继立为南诏王。同年十月,南诏与吐蕃联合用十万大军,分三路进犯:一路出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一路出扶州(今四川南坪)、文州(今甘肃文县),一路出黎州(今四川汉源北)、雅州(今四川雅安)。连连攻陷州、县,刺史弃城逃走,士民们逃走隐藏在山谷中。这时唐德宗即位,对此深以为忧。杨炎上奏建议发禁卫军和幽州军与山南兵合击南诏军,德宗乃发禁卫军四千人,让泾原都知兵马使李晟统帅,并发邠宁、陇右二镇及范阳兵五千,命金吾大将军曲环统帅,联合当地兵,从东川出兵,从江油向白坝(今四川江油北),与山南兵联合进击吐蕃、南诏军,大破南诏军,范阳兵追赶到七盘(今四川旺苍东南),又破南诏、吐蕃军,遂收复维、茂二州。李晟军追击于大渡河外,又打败敌军,斩首六千多,俘虏杀伤的也很多,吐蕃、南诏兵饥寒交迫,堕入崖谷死的有八九万人。吐蕃人后悔又愤怒,把引导来的使者杀死。异牟寻也很恐惧,迁徙到苴咩城(今云南大理)筑城居住,把城扩大十五里。吐蕃封异牟寻为日东王。
  南诏归附吐蕃以后,吐蕃向南诏征收繁重的赋税,把南诏地势险峻的地方都夺去设立兵营和哨所,每年向南诏征兵,鉴于这些情况,异牟寻甚为苦恼。当时有清平官郑回,原是唐朝的西沪县令,阁逻凤攻破隽州时,把他俘虏到南诏。阁逻凤对郑回的学问和人品很是看重,赐他称号为蛮利,让他教王室子弟读书,授权可以责罚学生,郑回很有威望,南诏国人对他很敬畏。后来他当上清平官,深得国王信任。他见异牟寻由于吐蕃的求索而苦恼,便劝异牟寻说:“中国是礼义之邦,对邻国很少求索财物,如果归附唐朝,就可免去出兵帮助吐蕃战守,利莫大于此。”异牟寻听从了他的意见,暗中谋划归唐,然而不敢公开反对吐蕃。
  南诏王异牟寻想内附唐朝,但不敢自己派使者去唐朝,便先派遣东蛮鬼主骠旁、苴梦冲、苴乌星入唐,到唐后,唐德宗在麟德殿设宴,款待他们,给他们很多赏赐,封骠旁为和义王、苴梦冲为怀化王、苴乌星为顺政王,并授给他们印鉴,送他们回南诏。
  德宗贞元四年(788),吐蕃屡次派人到南诏去,引诱和胁迫南诏。正值唐剑南节度使韦皋安抚各蛮族有恩惠,得到各蛮族的信任,各蛮族把异牟寻欲归附唐朝的话,告诉了韦皋。韦皋于贞元五年(789)二月,派密使写信给异牟寻,信中说:回鹘屡次请求天子一同灭吐蕃,王不早日定计,一旦被回鹘抢在前面,则王累代的功名都白白抛弃。况且云南久受吐蕃的屈辱,现在不乘这个机会依靠大国的势力来报仇雪恨,后悔就来不及了。韦皋给异牟寻去信,吐蕃得知后甚为怀疑,因此让南诏派大臣子弟到吐蕃为质,这使异牟寻更为怨恨。
  唐剑南节度使韦皋修书招南诏王异牟寻后,经过几年没有得到答复。然而吐蕃每次征发南诏兵,南诏都派去很少。韦皋知道异牟寻有心归附唐朝。韦皋的讨击副使段忠义,本来是阁逻凤的使者。在这一年六月,韦皋派遣段忠义回南诏,并写信给异牟寻敦促告谕于他。吐蕃知道韦皋使者在云南,派使者指责异牟寻,南诏王异牟寻骗他说:唐使本是蛮族人,韦皋听从他的要求让他回来,没有什么阴谋。因而便把段忠义送往吐蕃。吐蕃多取南诏大臣之子为质,使异牟寻更是怨恨。
  南诏勿邓部酋长苴梦冲,暗中与吐蕃勾结,煽动诱惑各蛮族,隔断南诏使者去唐通路。韦皋派遣三部落总管苏峞领兵到琵琶川,于贞元八年春二月,捉住苴梦冲,数说他的罪恶并把他斩了,往云南的道路才得畅通。从此吐蕃和南诏之间更是日益猜疑,每次南诏兵到边境上,吐蕃也发兵,声称互相响应,实际上是加以防御。贞元八年(792)十一月,韦皋又派人致书给南诏王,表示欲和他共同袭击吐蕃,把吐蕃驱逐到云岭以外,把吐蕃的城堡全平定,并助南诏在境上修筑大城,设置军队互相守卫,永远成为一家。
  贞元九年(793),异牟寻决心归附唐朝,派出三个使者,分三路,一出戎州(今四川宜宾),一出黔州(今四川彭水),一出安南(今广西西部),都携带生金和丹砂,去成都见韦皋,以金表示坚定,丹砂表示忠心赤诚,把韦皋给他的信分为三,各带一份,最后都到了成都。给韦皋的信中说:异牟寻世为唐臣,过去由于张虔陀的侮辱,而中国使者到后,又不为澄清昭雪,所以产生了异心,鲜于仲通前次出兵,想改过自新而没有因由,后来吐蕃欺侮使我背约。。。曾祖时曾得先帝恩宠,以后继承者都蒙恩袭承王位,人所以知道礼义,都是受唐的风情教化,。。异牟寻愿竭尽忠诚日新,归附亲近天子,请求增加剑南、西山、泾原等州的戍守兵力,安西镇守,扬兵四临,委回鹘诸国,所在侵掠,使吐蕃势力分散,不能为强,这西南边隅地区,不烦劳天兵,可以立功。于是上表请求归附唐朝。韦皋送南诏使者到长安,韦皋上表祝贺。德宗赐以诏书,对异牟寻加以嘉勉,并命韦皋遣使者持牒加以慰抚。
  贞元九年(793)十月,韦皋派遣他的节度巡官崔佐时带着诏书去南诏,并且自己也以帛书给异牟寻。崔佐时到南诏都城羊苴咩城,当时有吐蕃使者数百人先在南诏。这时郑回暗中接见崔佐时并介绍了南诏情况。崔佐时劝异牟寻把吐蕃使者全杀掉,去掉吐蕃所立的封号,恢复南诏原来的名号,异牟寻一一听从。乃率领他的儿子寻梦湊和清平官与崔佐时一起到点苍山神祠进行盟誓,修载书四,一藏在神祠石室,一沉在西洱水,一放置在祖庙,一进献给唐天子。并把吐蕃使者全部杀掉,刻金契以献,又派遣曹长段南逻、赵伽宽随崔佐时入朝。
  最初,吐蕃与回鹘争夺北庭进行大战,死伤很多人,便向南诏征调万人,异牟寻想要袭击吐蕃,表示国小人少,请求发兵三千人,吐蕃嫌人少,最后增至五千人,吐蕃允许了。异牟寻表面表示寡弱,在派出五千人以后,自己率领数万人跟在后边,昼夜兼程,袭击吐蕃,在神川和吐蕃展开大战,大破吐蕃兵,截断了铁桥,淹死吐蕃兵一万多人,俘虏其五王,降伏吐蕃士卒十余万,派使臣到唐朝献捷。
  贞元十年(794)六月,南诏王异牟寻派遣他弟弟湊罗栋和清平官尹仇宽等二十七人入朝献地图、土贡和吐蕃所给的金印,请求恢复南诏称号。德宗加以赏赐,拜尹仇宽为散骑常侍,封为高溪郡王。为了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以祠部郎中袁滋持节领使,成都少尹庞颀为副使,崔佐时为判官,俱文珍为宣慰使,刘幽宕为刺官。赐银窠金印,印文是“贞元册南诏印”。袁滋一行至大和城,异牟寻派其兄蒙细罗勿等用良马六十匹进行迎接,奏金钟玉珂,兵士振铎夹道列阵,异牟寻身披金甲、蒙虎皮、手执双铎■,千人执长矛保卫,有十二大象在前导引,骑兵、步兵也依次排列。到黎明时,进行册封,异牟寻率领官吏北面而立,宣慰使面向东方,册封使南向,宣读诏书册封。司仪者引导异牟寻离位,跪下受册封,异牟寻叩头再拜,又接受所赐服装备物。退下后说:“开元、天宝中期,曾祖和祖父都蒙册封袭承王位,自此五十年。贞元皇帝洗去旧痕录取功绩,又赐给爵命,子子孙孙永远为唐臣。”并设宴招待使者,宴会上,异牟寻拿出玄宗所赐的银平脱马头盘两个,对袁滋说:这是天宝时期先君凤伽异以鸿胪少卿入京宿卫时,皇帝赐给的。又指头发垂白的老笛工、歌女对袁滋说:这是先君回国时,皇帝赐给胡部、龟兹乐二列,今天已经丧亡略尽,就这二人还在。袁滋回京,异牟寻又派遣清平官尹辅酋等七人答谢天子,献上铎■、浪剑、郁刀、生金、瑟瑟、牛黄、琥珀、■、纺丝、象、犀、越睒统伦马等物。
  第三节联合唐军,屡破吐蕃贞元十一年(795)十一月,异牟寻进攻吐蕃,攻取昆明城(今云南盐源彝族自治县),取得食盐池。又攻破施蛮、顺蛮,并俘虏其王,置白厓城;因之定磨些蛮,隶属昆山西爨故地;又攻破茫蛮,掠弄栋蛮、汉裳蛮,充实到云南东北部。
  贞元十五年(799),异牟寻谋划出击吐蕃,以邆川、宁北等城正当进路,乃凿山挖深沟进行作战准备,德宗答应出兵相助。异牟寻请求韦皋派大臣子弟到剑南为质,韦皋推辞,异牟寻坚决要求派子弟为质,韦皋无奈答应到成都来住,都遣他们读书就学。异牟寻对韦皋说:“昆明、隽州与吐蕃接壤,不先出兵,就为威胁,反而成为我们的祸患。”请求韦皋出兵进攻吐蕃。当时唐军屯于京西、朔方、大峙的粮食,想在南北一齐进攻故地时用,然而南方的粮转运延迟时期,士兵不能全部聚集。这年夏季,吐蕃麦未成熟,又发生瘟疫,赞普死,新赞普刚立,韦皋揣度吐蕃不敢出动,所以劝异牟寻暂缓出兵比较安全,比速而无功为好,现在边境上的兵比往年要多十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