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宗喀巴大师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至尊宗喀巴大师传- 第6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世间杂扰如蛇窟,

    千百罪恶之生处,

    心中知后生出离,

    如日与光本天生。

    如是从苦救众生,

    猛利大悲为他心,

    随时一心念此义,

    难有放逸之时机。

    视众如母之慈心,

    如见子若生大悲,

    负利众担增上心,

    成如真实菩萨心。

    所有福慧佛妙道,

    能成唯有菩提心,

    大乘道之正命脉,

    随时不离常相亲。

    六波罗蜜[16]与四摄[17]

    所有菩萨诸行海,

    我愿全归我所行,

    其他菩萨得暂憩。

    清净离边中观见,

    一般实难通达彼,

    师经千辛作探寻,

    本来真面得亲证。

    总之贤善师德盛,

    虽因才薄难说尽,

    略说少分亦增信,

    有缘得此亦师恩。

    再具体说宗喀巴大师拥有卓越的成就功德的事迹概况:总的说来,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清净正见等,尤其是通达三学(戒、定、慧),及甚深生圆二次第等所有现证之功德,都应归纳入于“成就功德”的范畴中。所谓“成就”是说凡是共通与不共通的现证功德的所有成分,自己的心中已经获得或说已得成就。心中具足彼诸功德的人们,即安立其名为“珠脱”(藏语译音,意为获得成就)。获得彼诸功德的人们,能说知他有情事,能示现各种神变,能随心所欲作幻化等殊胜征象,称为“珠达”(意为成就征象)。因此心中已得三学(戒、定、慧)等内在的主要殊胜现证功德。这在诸种获得成就中,属于殊胜成就。除此,若仅获得一些神通(如预知)和神变等共通的成就,则不应认为是获得殊胜成就。这是因为仅获得一些共通的成就,在外道徒中也有的缘故。虽是如此,但是现在不知教法精要的人们,大多数人的思想中,只要有能说神通,以及飞身空中,入水不沉等的人即称呼其人为“珠脱”,甚至对于占卜吉凶的灵验,以及能求雨求晴,能防护暂时的细微灾障等,不管如何妄为胡行,都说其人是“珠脱”,也就对其人虔诚信仰。除此之外,对于其他心中拥有持戒清净及出离心、菩提心,以及勤修生圆二次第的瑜伽修士,仅认为是本质善良的喇嘛,而不认为是“珠脱”,也为数不少。阿底峡噶当派的宗风,如上文多次所说的那样,自心的现证功德等,只有保密隐匿,不对他者显示。至于神通和神变等,除对一二合器者显示外,是不作普遍宣传的。不能这样作的原因是:自己获得的成就果位,随便显示成就等征象时,暂时可能使一些应化有情生起信念,但是对于后学自矝的人们,则如谚语所说:“未到雅汝以前,已经走出了犏牛的步态”。这是说未获得殊胜功德,但借口说是上师的史事作风,而一心作粗鲁胡行,装作是“珠达”的虚伪模样,以欺骗他人。对于教法良范,为害极大!而且自己与期望自己的人们,一齐携手而跳下危险深渊。由于见到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不专为求得“珠达”而修习。加上宗喀巴大师的主要目的是使一切众生都趋向于解脱和一切智(成佛)的地位,使佛意全圆无误的显密大宝教法,于此世间,宏扬光大,长久住世,大师观察到这是能产生如是善业的根本,如果没有清净毗奈耶(戒律)教法,则不能建立起佛教永固之基础。宗喀巴大师虽已拥有不忘陀罗尼以神通和神变等所有圣者功德,然而对他人只示现善巧、戒严、贤善的事迹,完全以创建使大宝佛教长久住世的事业为主。不用说是特别追求神通和神变等事业,就连偶尔发生一二次自然难阻的神通情况,也叮咛诸弟子务必保密,不可向他人宣说,任于何时亦不显露。因此,其他方面的人们都说:宗喀巴大师除拥有善巧和戒严的事迹外,未达到最高成就的果位,主要的修行也是戒律。除以噶当法行及讲说、听受显教等为主外,未修过密宗的生圆二次第甚深要义。说这些话的人自己这样想,对他人也这样宣传。由于见到积下如此严重的罪业和正在积罪恶者,为数极多,为了破斥彼等之不正见,特别略说大师拥有卓越的成就功德的概况如下:

    关于大师心中拥有三学(戒、定、慧)及道之三要(出离心、菩提心、清净正见)等大乘共通道之现证功德,尽人皆知,自不待说了。这里当说大师心中生起了不共的密宗道,特别是无上密的生圆二次第的证达情况。如一切智克珠杰的著述中所说:

    “往昔此间他来悟,(他人未能悟达的密道)

    密道二次甚深要,

    如实见后修彼义,(宗喀巴大师真实见得而修其义)

    作为修要我启请。”

    这是说大师在修二次第瑜伽时,生起了如何的“生起次第的”证达。接上颂之后又说:

    “粗细瑜伽到究竟,(粗细本尊瑜伽)

    凡俗执迷皆远离,

    任现皆为坛城象,

    师心不动我启请。”

    解释句义说:“修如是二次第心中生起如何的证达呢?证达‘生起次第’细分的瑜伽者,以及三粗分三摩地等之本尊瑜伽达到究竟者,是已远离凡俗执迷,随见何种一切所依(房屋大地等),皆为本尊的无量宫殿;—切能依(人类动物等),皆为本尊的殊胜坛城佛尊圣眷等。这样的证境,大师已能刹那间也不动摇地安住证境中。”大师心中生起了如何的圆满次第的证达呢?也如克珠杰的著述中所说:

    “妄念风(气息)流中脉散,

    亲见光明一切空,

    随现皆为乐空现,

    具金刚意我启请。”

    解释句义说:“大师对于生起次第的证悟达到究竟后,生起如何的圆满次第的证达呢?是能使势力最大的八十种三毒(贪瞋痴)妄念所驭之风(气息)等,齐入于中脉而消散,皆合入于中脉。由此一切空光明现起,同时生起俱生大乐,以此亲见真实空性。这是在修中(定中),从修中而起,于后得(即未修中)中,随见何种,一切皆为乐空无别慧所幻现。此为‘心远离’(亦称心寂静),意金刚三摩地。大师具有如是功德。”又如前所引据的《宗喀巴密传颂》中说“凡俗情器现空幻”等句,是说住于定时(修时),修“身远离”之瑜伽,而生起“四喜”与空性配合之乐空无别。或由于已熟习深、明无别之瑜伽,因此在“后得”时(即出定未修时),所见一切情器世间,皆为乐空慧所幻现,以及彼慧所现自己身蕴等为大乐本尊之相。这是获得“身远离”——身金刚瑜伽的事实。又,颂句中说“心莲三身金刚中”等句,是说由修心间“不死明点”,从念诵三金刚自性密咒音调中,修风(气息)咒无别的“金刚念诵”里,风入于中脉,现起入、住、合三相、光明等,由彼等体性成为大乐的空性境。这是获得乐空三摩地“语远离”——语金刚的事实。又,颂句中说“由彼脐轮之猛火”等句,是说由修生起“心远离”的内外方便次第,由比“身远离”和“语远离”更为殊胜的“脐轮火”溶化顶上“呼”字白菩提,生起上下四喜、白、红、黑三相和光明等,再再引生与空性相合中,示现心中生起了能成“幻身”的乐空无别俱生大乐究竟心远离——意金刚之瑜伽事实。

    因此,不仅是圆满次第,即以“生起次第”的粗细瑜伽来说,要达到究竟,也须达到最高证达,从修“生起次第”中,住于我慢(亦称佛慢)时,彼即是(本尊)的真实我慢能自在转移,以及住于明相对,如其所修明相,生起极端明相后,心中获得一种极坚定的反倒凡俗相执时,这即是由修“生起次第”而破除凡俗相执的情况。若从初修“生起次第”起,渐次观显所依(房屋大地等)能依(人类动物等)之(本尊)曼荼罗(坛城),能真实现起。若还不能在顷刻间明显现起,彼一切修士仍是初业有情(初学者);粗分的所依、能依顷刻间即能明显现超,这称为“略降临智慧”,从所有细分身诸处如面、手、眼等顷刻即能真实明显现起直至还未获得真正自在(这里不称灌顶)之间,安立为“略得智慧自在”,如是诸细分能顷刻明显现起,而且时间能延续下去,并随欲明显现起达到彻底时,称为“生起次第粗分到究竟”;显然能否顷刻明显现起,是就同一时能否明显现起而说的。

    至于“生起次第”细分:则是在修习下部细分阶段中,明妃莲房中滴下芥子大小明点中,能顿时真实明显现起所依、能依的曼荼罗(坛城),而且诸本尊细分的眼珠白红色等也极明显,并获得不动的坚定。这即是达到“生起次第”细分之量。以此揣想现今时期中,修“生起次第”粗细二分都达到究竟之特殊有情,或许是有一些的。然而如我(著者)和与我相似的人们,即使只能听得这些类别的情况,也就算是有善缘了。关于圆满次第的各种殊胜证达,更是难以生起,须知若“生起次第”细分未修到究竞,纵然进入于圆满次第中,也不过是有一些信解而已,真实的证达是不能生起的。它是“生起次第”细分达到究竟后,由修下部微细明点“身远离”起,渐次而生起的。虽是这样,但是依“密集”来说,能获得第三次第的幻身近取因——“心远离”比喻光明,也还有极大困难。至于获得“心远离”究竟的界限,则是如前文已说的依内外方便,一再修习白、红、黑三相、光明等与空性配合起来。它的发挥效用的方便,是由三行中任何一种,或以能代替的积无量福德中,令一切风息真实如死次第收摄入于心间不死点子,而生起真实死时的白、红、黑三相和光明等,配合“语远离”的乐空慧。进而获得“心远离”到究竟,但此到究竟是依“语远离”金刚念诵解开所有心间的脉结。然而解此脉结,先须修“若”、“江”二脉之风息合入于中脉中,而始能生起。而此修法必须先获得由大乐而证空性,一切境象皆显现为本尊的“身远离”。

    因此,当知一切智宗喀巴大师,若以了义来说,大师是从长远以来,早已获得“双运身”(即佛)果位的。不仅如此,依不了义共通情况来说,也是于此生中,心中已生起幻身近取因——“心远离”以下的所有证达。确是如是的情况,上文刚说的教理是可以成立(此证)的。但是还须说明能成立的理由。如以前在传记正文中已说的那样,大师驻锡甘丹寺中时,为了遮除寿障,严密闭关修持时,有一次大师身体上端,从中脉上端直下,有一“唉旺”形色之光,如灰白线绳出现,不共通的特殊溶合大乐与空性之乐空慧、四喜和四空的自性(本质)生起于心中。从此以后,即持继不断修养殊胜乐空慧,因此大师住定于乐空三摩地中,后得时(出定未修时)随其所显现,皆为本尊曼荼罗乐空所幻现。关于此情形,一切智克珠杰说:“此种情况,若由一熟习密续和大成就者的教授秘诀的人来作思考,也是难于衡量的现证功德。当知大金刚持(称大师)此生中所赐授道之种类,无一不是他心中已经生来证得的。”由这些情况看来,大师心中已经生起“身远离”和“语远离”的究竟功德,而且不久也就获得“心远离”三摩地之相,这是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