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现代查帐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察秋毫-现代查帐手册- 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货合同制,社会销售采用提货制。凡本市基建用料,采用市政府批准的销售 

预算价,用转帐支票进行结算。商品采购渠道有国家统配,地方采购,委托 

加工。 

    公司下设三个供应站和一个运输队,经营具体供应业务和运输任务,均 

不实行独立核算,财务收支由每个基层单位的总务负责办理,定期报公司财 

务科汇总核算。在现金管理中缺乏内部牵制,例如: 

     1。现金支票和印鉴章由出纳一人掌管,没有具体分工,出纳可以直接向 

银行提取现金; 

    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出纳编制,但无人审核; 

    3。各部门的业务收入,由各部门自行收取,财务部门把盖有收讫章的空 

白收据交有关部门,但收据用完也不将存根交回财务部门核销,因而发生了 

私设小金库或挪用贪污现金等情况。 

    4。现金报销单据没有严格核销手续。 

    根据上述情况,对该公司及其基层的现金收支凭证进行了详细检查。 

     二、查核中查实的问题 

      (一)贪污现金问题 

     由于现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科出纳员王某利用职务之便,在 1993 

年一年中,贪污现金143520元。手法是吞没银行存款利息,1993年3月2O 

日,银行为该公司结算第一季度利息,结息单金额34510元,出纳并未入帐, 

而于3月22日以发放奖金的名义开具现金支票24000元。3月31日又以发 

放津贴名义开具现金支票10510元,这样便把一季度全部利息提取现金,饱 

入私翼。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就数额予以轧平,蒙混过去,根据 

这一情况,对1993年第2、3、4季度的利息作详细检查,发现王某以同样的 

手法,贪污了三个季度的利息共达104110元,3月24日,银行转来废料回 

收款计1660元的收帐通知,王某没有记入银行存款帐,而另行填制现金解款 

单,金额60元,然后把解款单回单联金额改为1 660元,这样又贪污了1600 

元。6月7日,11月21日又分别二次用这种手法贪污了废料回收款计3300 

元。王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已承认了这些不法行为,并在谈话笔录中签了字。 

    在检查第一供应站收据存根时,发现收款不入帐的,计有:6月5日,A 

公社修建队来公司购买水泥梁40根,计3200元;9月5日,职工赵某购旧 

木料50根,计250元;10月14日,A公社预制场购平板玻璃10箱计2570 

元。 

     设备科孙某利用联系业务之机,非法诈取B县某修造厂业务费1050元。 


… 页面 103…

供销科采购员张某利用外厂已作废的旧发票,虚报冒领现金880元。 

      (二)违反财经纪律问题 

     1。不遵守货币管理制度。2月3日,收甲砖瓦厂代垫铁路运费4750元; 

5月2日,收乙水运公司修船费20500元,等等,均未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 

算,而直接收取现金,也未及时解存银行。 

     2。私设小金库。第二供应站领导未经公司同意,擅自从应发1992年度工 

作质量奖中提取1500元,连同超产奖结余280元,职工违章罚款850元,废 

品回收款1200元,共计3830元,私自设立小金库,作不正当开支之用。检 

查时发现已支用的有:购茶叶120元,春节茶话会糖果150元,招待区防疫 

站卫生检查人员等费用360元,尚存3200元。 

     3。为关系厂提供购货结算资金。该公司与外地某厂有购销业务关系,当 

外地厂在本市购买其他物资而无法在本市银行办理货款结算时,该公司即为 

垫付,而在“应付该厂的货款”中进行抵扣,这是变相地为他厂提供银行帐 

号, 1993年这种垫付互抵的货款达100万余元。 

      (三)财务管理上的问题 

     该公司财务管理上除了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外,还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首先,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如收款分散各业务部门,而作为收款的重 

要原始凭证收据的颁发、核销制度不严,其中运输队收据整本丢失或缺页, 

也不严格追查责任,不了了之,对公司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其次,财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审核凭证非常马虎,有 

些支出凭证未经有关经手人、证明人、领导人签证,有些外来凭证无签发单 

位的印章,均照付不误。 

     二、处理意见和建议 

     该公司财务制度不健全,分工不明确,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如不进行 

彻底整顿,后果将不堪设想。建议该公司采取以下措施: 

     1。关于出纳员贪污的现金143520元,第一供应站总务贪污8880元,应 

立即全部追缴,并建议公司领导调离他们现任工作,给以一定的行政处分和 

经济制裁。 

     2。第二供应站私设小金库的余款3200元,应立即转入财务帐;已用570 

元,数额不大,且均属公用性质,这次准予列支,但下不为例。 

     3。设备科徐某非法索取所谓“业务费”1050元,应由该科负责人督促孙 

某从速退还某修造厂;供销科采购员虚报冒领880元,应即追缴;并予该两 

员以严肃批评。 

     4。所有外地企业,凡与公司业务无关的收支事项。均不得以公司名义代 

为垫付或转借银行帐号,在公司业务往来款项下转帐,以杜绝可能发生套购 

物资等不法行为。 

     5。加强经济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支票的使用和印鉴,不能出纳员一人 

掌管,必须建立分工制度,会计对出纳现金收付负有监督责任,对各部门收 

据的领用要进行登记,不应在空白收据上事前盖好收讫章,对回收的收据存 

根要加强检查监督,有关现金收付的原始凭证,要进行事前审核。非有特殊 

情况,出纳员不得在会计未审核前收付现金。 

     6。出纳和各业务部门收取的现金,应严格遵守货币管理规定,并定期汇 

总解存银行。以堵塞漏洞,保证货币资金收付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帐、表相符下的舞弊查帐案例 


… 页面 104…

     查帐人员审查某企业1994年12月份的银行存款帐目,12月31日企业 

银行存款日记帐余额为784233。50元,银行对帐单余额702146。 90元。根据 

企业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后的企业银行存款帐面余额与银行 

对帐单余额相符。余额相符还用不用审查?余额相符是否可以说明没有问 

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事实: 

     查帐人员将银行存款日记帐和银行对帐单逐笔进行核对,发现该月份有 

两项经济业务银行对帐单上有反映,而企业银行存款日记帐上无记录: 

     第一笔经济业务是银行对帐单上12月7日增加方有45万元,12月9日 

减少方有1万元,12月10日减少方有44万元,企业帐面无记录。 

     第二笔业务,银行对帐单上12月23日增加方有5000元,12月24日减 

少方有5000元,企业帐面无此记录。 

     查帐人员以这两笔业务为线索,进行了追踪审查,最后终于弄清了两笔 

业务的来龙去脉。 

     第一笔业务:银行对帐单上增加方45万元是外地某单位的汇款。这个单 

位与被审企业没有业务联系,仅仅与出纳员有私人关系,便借用被查企业帐 

户。出纳员对这笔款的处理是:用转帐支票开出44万元,现金支票开出 1 

万元,收支平衡。作为回报,出纳员得到对方付给的2000元好处费。 

     第二笔业务:银行对帐单增加方5000元系银行转入存款利息,出纳员见 

有机可乘,开出一张相同金额的现金支票,将5000元侵为已有。 

     查帐人员认为该企业出现此类问题,除出纳员本身素质差以外,缺乏健 

全的财务制度和必要的内部牵制制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建议该企 

业除了要追究出纳员个人责 

    任外,还要认真吸取教训,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不给 

贪污分子以可乘之机。 

     □内部经济效益专题查帐案例 

      (查帐报告) 

     厂长: 

    遵照8月25日厂长办公会议决定,我科于9月份对以下问题展开了效益 

查帐:1。亏损产品存在的原因;2。新1#产品开发的可行性;3。801工程投产 

一年的经济效益。现将查帐                               结论及评价建议报告如下: 

      (一)亏损产品分析 

    近年来,我厂亏损产品比重逐年提高,1991年只有A产品亏损、至1993 

年扩大到B、C产品,1993年又增加了D产 

     品,目前共有四个亏损产品,占全部品种的20%。且亏损产 

     品的单位亏损额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甲产品为例,单位 

     亏损从1991年的3000万元上升到1992年4500万元。1993 

     年亏损产品的台数占生产总台数的25%,其重量为生产总量 

     的23%。亏损额已达2500万元。预计1994年将增至3000… 

    3500万元。兹以甲产品为重点,对亏损产品形成原因和减亏 

    途径分析如下: 

     1。产品改造主观盲目,投入大、收益低 

     亏损原因。我厂在产品更新改造中,技术经济脱节问题严重。如 1994 

年对A产品结构进行改革时,片面强调优质耐用,致使材料利用率下降,成 

本上升,虽然单位售价提高1000元,但难以弥补增加的2200元成本,至使 


… 页面 105…

每台产品倒挂1200元。查A产品效益最好的年份是1974年,每台甲产品 

单位成本22400元,单位售价28400元,盈利6000元/台。以后的年度里, 

由于原材料平均调价7%—8%,加上材料质量差,收得率低,使成本平均上 

升10%左右。按1991年价格计算1993年的产品成本水平,应当为24850元, 

每台仍可盈利3550元(见附表1)。但是设计科于1990年根据部分用户的 

需要,对A产品的构造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变动,但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此 

次改革得不偿失。首先,从宏观经济来看,社会效益不大。大部分用户对产 

品无改进要求,但必须为此支付1000元的提价额。以年产量1600台计算, 

全年增加客户支出160万元。而且,由于A产品设备改型而上马的配套设施, 

据调查有200万元。从A产品功能分析,既不提高效率,又不节约原材料、 

能源,所以国家蒙受的损失每年不下150万元 (不包括部分企业及配套设施 

费)。其次,从我厂内部微观效益分析,原设计材料利用率为85%,而改革 

后的A产品其材料利用率仅为79%,降低6%,使每台成本上升600…700元。 

且因加工精度要求提高,使关键部件甲的产品合格率从99。 5%下降到97%, 

下降2。5%,成本增加500元。改革后的加工工作量也明显增加。动力每台 

成本增加100元,工资300元,共使成本提高2200元/台。 

     2。外协费用上升,外购件价格提高,影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