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的井, 
         封闭的泉源。 
 《雅歌》中的物喻具有希伯来人独特的民族特点。希伯来人原是游牧部落, 
后来移居迦南。迦南是“流奶滴蜜”之地,盛产葡萄、石榴、枣子、无花果 
… Page 48…
等多种水果。因而《雅歌》用来作喻体的形象事物如奶、蜂蜜、小鹿、山羊、 
石榴等,自然与希伯来民族的文化环境、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有密不可分 
的关系,体现希伯来人的审美心理定势。 
      《雅歌》以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真实地表现了成年男女之间爱情的痛 
苦与欢乐,诗中写道: 
         听啊,是我良人的声音; 
         看哪,他蹿山越岭而来。 
         我的良人好像羚羊,或像小鹿, 
         他站在我们墙壁后, 
         从窗户往里观看, 
         从窗棂往里窥探。 
         …… 
         我心睡卧, 
         我心却醒, 
         这是我良人的声音。 
         他敲门说: 
         我的妹子, 
         我的佳偶, 
         我的鸽子, 
         我的十全人, 
         求你给我开门。 
         因我的头满是露水, 
         我的头发被夜露滴湿。 
         我回答说: 
         我脱了衣裳, 
         怎能再穿上呢? 
         我洗了脚, 
         怎能再玷污呢? 
         我的良人,从门孔里伸进手来, 
         我便因他动了心。 
         我起来要给我良人开门, 
         我的两手摘下没药, 
         我的指头有没药汁滴在门闩上。 
         我给我的良人开了门, 
         我的良人却已转身走了。 
         他说话的时候, 
         我神不守舍, 
         我寻找他,竟寻不见, 
         我呼叫他,他却不回答。 
         城中巡逻看守的人遇见我, 
         打了我,伤了我, 
         看守城墙的人夺去我的披肩。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 
         我嘱咐你们, 
… Page 49…
         若遇见我的良人, 
         告诉他, 
         我因爱成病了。 
      《雅歌》高度赞扬了纯洁和坚贞的爱情,如: 
         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 
         带在你臂上如戳记; 
         因为爱情如死之坚强, 
         嫉恨如阴间之残忍。 
         所发的电光, 
         是火焰的电光, 
         是耶和华的烈焰。 
         爱情, 
         众水不能熄灭, 
         大水也不能淹没, 
         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 
         就全被藐视。 
      《雅歌》没有任何宗教气味,感情质朴、健康,清新自然。心理描写细 
致入微,比喻形象贴切,意境渲染独到,是《圣经》中一枝清新自然的奇葩。 
它的卓越的艺术技巧,曾使后世不少诗人、作家称颂和赞叹。它是《旧约》 
中最晚出的一卷,却是古希伯来民族留给世界人民的一束最鲜艳的花枝。 
      《箴言》是“智慧文学”最好的一卷,为哲理体的“集中之集”,收入 
的都是犹太人的谚语和格言。如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 
     与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 
      “吃素菜彼此相爱, 
     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 
     宽恕人的过失是自己的荣耀。” 
      “愚昧的儿子是父亲的祸患; 
     妻子的争吵如雨连连滴漏。” 
      “手懒的,要受贫穷; 
     手勤的,却要富足。” 
      “妇女美貌而无见识, 
     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 
      “宁可住在旷野, 
     不与争吵使气的妇人同住。” 
      《箴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对现实社会的体会和认识,是古代劳动人 
民智慧的结晶。他们有的直接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有的为贫苦大众鸣不平, 
… Page 50…
有的反对邪恶、残忍,提倡正直、诚实、仁慈,有的则总结生活经验,提出 
做人的标准等等,反映了劳动人民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语言凝炼,有一定 
的文学价值。 
      《传道书》也是一本美丽的哲理诗集。那时希伯来人受到马其顿王朝的 
血腥统治,社会腐化,人心沮丧,影响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全书充满了人世 
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开头就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万事都是 
虚空!人生一切的劳碌,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 
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少年人哪,你在幼年当快 
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心所爱看的。”《传 
道书》所传的只是低沉消极之道,是颓废的乱世亡国之音。它融戏剧、史诗、 
抒情诗和散文等诸种文学体裁于一体,以其思想的深刻、意境的幽远和辞章 
文句的优美彪柄于世界文学史册。 
      《约伯记》是《旧约》中最宏大的经典性文学作品,大约是公元前5世 
纪下半叶,从巴比伦之囚回归重建都址时的作品。它所探讨的问题是好人为 
什么要受苦?诗剧的引子说明约伯的来历。上帝和撒旦约定,由撒旦去考验 
约伯,看他是否真正义人,信心是否坚定。于是约伯接连遭到不幸,牛羊成 
群成群的失去,七子三女都死光,自身又长满恶疮,疼痛难忍。三个朋友来 
安慰他,却说他一定是犯了天条,罪有应得。约伯知道自己没有罪,受了冤 
枉,和三个朋友辩论得很激烈。后来一个成年人拿出新见解,说受苦是上帝 
给人的锻炼,这个说法也不能说服约伯。正在辩论中,风云骤变,上帝在暴 
风雨中说话,证明约伯是义人,在极端的苦难中怀疑并责难上帝是当然的。 
 《约伯记》所辩论的问题没有得到最后解决,只证明了约伯是好人。它通过 
约伯无论在任何苦难袭来时都坚守纯正、笃信上帝的义举,赞颂了人的正直 
善良的品德,寄托了人民美好的生活理想,同时表现了委曲求全、善恶报应 
的思想。它把深刻的哲理和浓郁的诗情融于一体,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对后世不少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约伯记》第3章有一首抒情诗——《愿我出生的那天受到诅咒》,为 
约伯所吟,约伯诅咒道: 
         愿生下我的那个白昼死去, 
            愿曾孕育我的那个夜晚消亡。 
         愿那一天是个阴郁的日子, 
            愿上帝对它不屑一顾, 
            愿光明不会投射其上。 
         愿黑暗和死荫把那个日子玷污, 
            愿它上面有四合的阴云密布, 
            愿日蚀给它带来恐惧。 
         愿那个夜晚被黑暗攫取, 
            不与一年中的任何一天为伍, 
            也不属于月份中的任何一日。 
         啊,愿那是一个寂寞的夜晚, 
            愿欢乐不与它同驻。 
         愿那些散发出晨光的人 
            诅咒这个夜晚, 
            一如诅咒白昼。 
… Page 51…
愿那黄昏时的星斗暗淡, 
     寻索着光明,却只是徒然, 
     愿那日的黎明永不出现。 
那个日子没有关上母亲子宫的门户, 
     也没有让忧患躲开我的双目。 
我为什么不一出娘胎就短命? 
     为什么不一出母腹就丧生? 
为什么我的双膝让我前行? 
     为什么我的口会把奶头吸吮? 
否则我早已安然躺下, 
     轻入梦乡, 
     静静安息, 
而陪伴我的将是尘世的君王将相, 
     他们曾在地上为自己建造起荒邱; 
或是拥金的王子们, 
     他们曾用白银堆满了自己的宫室; 
要不然就像一个隐藏着的胎儿, 
     突然不期而坠, 
     如同从未见过光明的婴孩。 
在那儿邪恶将停止搅扰, 
     困倦者将得到安息; 
在那儿被囚者们拥在一起, 
     再也听不见压迫者的声音。 
高低贵贱都同处一地, 
     仆人不再受主人的奴役。 
为什么光明会降临患难者的肉身? 
     为什么生命会注入心中愁苦的人? 
他们渴求那不肯光顾的死亡, 
     求死的心更胜过寻觅隐蔽的宝藏。 
一旦能寻求到墓地, 
     他们就快乐无比。 
当一个人看不到一条出路, 
     上帝又将他四面困住, 
     何以光明要降临在他的肉身? 
每日饭前,我总止不住叹息声声, 
     我的哀号泉涌不停。 
我最怕的事偏让我担戴, 
     我最担心的事偏向我走来。 
没有安全感啊,我不能休息, 
     也不能平静, 
… Page 52…
                                    ① 
              而灾患依然向我降临 。 
       这是约伯对自身命运的诅咒。约伯悲切地发问:神为何要把光和生命赐 
  给患难和愁苦之人?他明确地宣称如此痛苦的生不如死,但这些可怜人“渴 
  望那不肯光顾的死亡”,还必须忍受痛苦的煎熬。全诗充溢着一种无法抑制 
  的绝望痛苦之情,足以撼人心魄。因此,这首诗被誉为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抒 
  情诗歌之一。 
                             3。《旧约》文学的影响 
       古希伯来文化遗产《旧约》反映了希伯来民族的发展和王国兴亡的全部 
  历史。它的文学思潮以宗教为中心,艺术风格简洁、生动、形象。包括《旧 
  约》和《新约》在内的《圣经》和古希腊、罗马文学一样,成为欧洲文学的 
  两大源头之一,享有“唯一的书”与“万书之书”的盛誉。从世界文化史上 
  看,几千年来没有第二部书像它那样分布的那么广,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和贡 
  献那么大。 
       朱维之先生著文说:创造西方文化的历史条件是两大传统。一个是希腊、 
  罗马的古代传统,而罗马文化是从希腊文化那里继承演变而来的,因此古代 
  传统实际上是希腊传统。另一个是希伯来、基督教的中古传统,而基督教文 
  化是继承希伯来文化并吸收一些希腊影响演变而来的,所以中古传统实际上 
  是希伯来传统。希腊和希伯来传统是哺育西方各国文化的成长之乳。在过去 
  一千多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欧洲中古各新兴的民族、国家,是在基督教文 
  化传统的哺育下由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以《旧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