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人格 作者:[美]马斯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动机与人格 作者:[美]马斯洛- 第5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结论。儿童喜欢感情深厚的而不喜欢怀有敌意、冷酷的教师、家长或朋友。这个很普通的现象证实了我的观点。婴儿的啼哭告诉我们,他们要感情,不要冷漠。巴厘人的情况就是一例。巴厘成人不象美国成人那样需要爱。痛苦的经历迫使巴厘儿童不去寻求和期望爱。但是他们并不喜欢这样的训练。在被强迫不要要求爱时他们痛哭不止。
    4。最后,我们在健康成年人身上发现了什么说明问题的情况?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健康成年人(虽然不是全部)都享受过充满爱的生活,给予过也承受过爱。并且,他们现在爱他人。最后一个似乎违反逻辑的现象是,他们不象普通人那样需要爱。显然,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有足够的爱。
    任何其它营养缺乏症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完美的佐证,使我们的论点更有道理,更加一目了然。假设一个动物缺盐。首先,这会引起病状。第二,额外食入的盐会治愈或有助于治愈这种病状。第三,缺盐的白鼠或人在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盐多的食物,即,非同寻常地大量食盐;而且人会表达主观上对盐的渴望,并会说盐尤其好吃。第四,我们发现,健康的机体若已经食入足够的盐,就不会特别渴望或需要它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正如机体为了维持健康,防止疾病而需要盐一样,它为了同样目的也需要爱。换言之,我们可以说,就象汽车由于构造如此而需要汽油一样,人体也需要盐和爱。
    我们对于良好条件,许可范围等等已经谈了很多。这些都涉及到在科学工作中进行观察时往往必不可少的特殊条件,这等于在说:“在某些情况下这才是事实”。

良好条件的定义

    什么构成了使本性得以显露的良好条件呢?现在让我们转向这个问题,看看现代动力心理学的观点。
    如果我们迄今讨论的要点是机体具有自己固有的轮廓模糊的本性,那么,显然这种内在本性非常脆弱、微小,不象在低等动物身上那样强大,不可抗拒。低等功物对于自己是什么,要什么和不要什么;绝不会产生任何怀疑;然而,人类对爱,知识或者某种人生观的需要却并不是明白无误的,相反,是很微弱的,它们用低语而不是喊叫来表达自己。
    为了发现一个人需要什么以及他到底是什么,必须创造特殊的条件以促使这些需要和能力表现出来,并具有满足的可能。
    大体上,这些条件可以总的概括为允许满足和表现。如何知道怀孕的白鼠吃什幺最好呢?我们让它们在广泛的可能性中自由选择,对它们吃什么,何时吃,吃多少,怎样吃不加任何限制。我们知道,按个别的方式给婴儿断奶于婴儿最为有利,即,在于他最为合适时给他断奶。怎样确定这个时间呢?我们当然不能去问婴儿,我们也学会不再去请教保守的儿科专家。我们给婴儿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自己决定。先给他流质和固体两种食物,假如固体食物吸引了他,他自己会自然地断奶。同样,我们也已经学会通过创造一种允许、接受和满足性的气氛来让儿童告诉我们他们什么时候需要爱、保护、尊重或者控制。我们已经知道,这种气氛对于心理治疗最为有利,其实,归根结底,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心理治疗才成为可能。我们发现,在广泛的可能中自由选择的方法,在许多不同的社会情况中都是有用的,例如,犯罪女孩在教养院选择同寝室的伙伴;大学生选择教师和课程;等等。这里我回避了有益的挫折,纪律,以及对满足加以限制这些棘手但却重要的问题。我只想指出,虽然允许可能对于我们的实验目的最为有利,但为了教育考虑他人和意识到他人的需要的品德,允许本身也不必充足。
    那么,从促进自我实现或者促进健康的角度来看,(理论上的)良好环境应该是这样的:提供所有必需的原料,然后退至一边。让机体自己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自己进行选择(切奠忘记,有机体经常选择自我克制和延误,以有利于他人,等等;而他人也有要求和愿望)。

一个心理学上的乌托邦

    最近,在理论上建立一个心理学乌托邦一直是我的乐趣。在这个乌托邦中,人人都是心理健康的,我称之为精神优美。根据我们关于健康人的知识,我们是否能预见到,假如一千户健康人家移居一处荒原,在那里他们可以随意设计自己的命运。他们会发展怎样一种文化呢?他们将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经济体制、性关系、宗教呢?
    我对某些事情很没把握,尤其是经济情况。但对另外一些事情我可以非常肯定。其中之一是,几乎可以肯定,这样是一个高度无政府主义的群体,一种自由放任但是充满爱的感情的文化。在这个文化中,人们(包括青年人)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将大大超出我们现已习惯的范围,人们的愿望将受到比在我们社会中更大的尊重。人们将不象我们现在这样过多地互相干扰,这样易于将观点、宗教信仰、人生观、或者在衣、食、艺术或者异性方面的趣味强加给自己的邻人。总之,这些精神优美的居民将会在任何可能的时候表现出宽容,尊重和满足他人的愿望,只是在某些情况下会阻碍别人(对此我暂不阐述),他们允许人们在任何可能的时候进行自由选择。在这样的条件下,人性的最深层能够自己毫不费力地显露出来。
    必须指出,成年人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情况。自由选择的局面并不一定适合于普通成年人,它只适合于未遭损害的人。病人,神经病患者会进行错误的选择,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使知道,也没有足够的胆略进行正确的选择。当我们谈论人类进行自由选择时,我们指的是健康的成人或者人格尚未扭曲变形的儿童。关于自由选择的大部分有效的试验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治疗过程,在临床水平上对此同样有很大收获。

环境与人格

    当我们奋力去理解正常这个新概念以及它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遇到另一个重要问题。这个概念似乎引出这样一个理论上的结果:完美的健康需要一个完美的世界后者使前者成为可能。然而在实际的研究中,事情似乎并不是绝对按照这个公式发展的。
    在我们的社会中的确有可能找到极为健康的个人,而我们的社会远非完美。当然,这些人并不是完人,但是他们的确已经达到我们现在所能设想的优秀程度。或许在这个时代这个文化中,我
们刚好对人能够达到怎样的完美程度认识不足。
    无论如何,研究工作已经建立了一个重要的论点,它发现个人能够比他所生长和生活其中的文化更健康,甚至健康得多。之所以有这种可能,主要是因为这个健康的人有超脱周围环境的能力。这就是说,他靠内在的法则而不是外界的压力生话。
    我们文化的民主性给个人以非常广泛的自由来按照自己的意愿保持个性,只要他的行为不过分与众不同即可。健康人并不在表面上引人注目,他们不着奇装异服,风度和行为也不异常,他们有的是内在的自由。由于他们不为他人的赞扬和批评所左右,而是寻求自我肯定,可以认为他们在心理上是自主的,即,相对独立于文化。内在自由似乎比外部自由更重要。
    总之,我们的研究已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虽然良好的环境可以培育良好的人格,但是这种关系远非完备,此外,为了强调精神和心理的力量而不是物质和经济的力量,必须显著地改变对良好环境的解释。

正常的本质

    现在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上——正常的本质。我们几乎将它等同于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完美境界。但是,这个理想并不是高不可及的目标,实际上它就存在于我们本身,但又被掩藏着。它是潜在的可能性,不是现实性。
    并且,我宣称发现而不是发明了正常的概念,这个发现的根据是经验研究的结果而不是希望或者愿望。这个概念包含者一个全然自然主义的价值系统,对于人性的进一步的经验研究可以扩大这个价值系统。这样的研究应该能够回答这个古老的问题:“我怎样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怎样才能过健全的生活?怎样才能富有成
效、幸福、内在安宁?”当机体因为某些价值被剥夺而患病、萎糜不振时,我们因此而得知它需要什么,即,它重视什么。这也等于告诉我们什么对它有利。
    最后一点。较新的动力心理学中的关键概念是:自发,释放、自然、自我选择、自我认可、冲动意识、基本需要的满足。而过去的关键概念一直是控制、抑制、纪律、训练、塑造,其根据是,人类的深层率质是危险的、罪恶的、贪婪的、掠夺性的、教育、家庭训练、养育孩子、一般的文化适应,都被看作是控制我们内在的黑暗力量的方法。
    关于人性的这两种不同概念产生出具有天壤之别的社会、法律、教育和家庭观念,在一种情况中,社会、法律、教育等是控制和约束力量,在另一种情况下,它们促使人性得到满足和实现①。当然,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直截了当的对比。实际上一种概念不可能完全正确或完全不难确。但理想化的两种典型的对比有助于强化我们的理解。
    如果这个将正常状态与完美的健康等同起来的观点成立,那么,我们不仅将必须改变我们关于个性心理学的概念,而且必需改变关于社会的理论。

附录甲  走向积极的心理学

陕隘的偏见

    所有的人类关系,所有的人类制度,以及整个人类文化,都是以人性为依据的。由于我们对人性所知甚少,通常是一些不正确的人性理论就代替了有条理有根据的论据以及业已证实的规律在发生作用。这些关于人性的理论,不管正确与否,一直都是各种神学、政治和经济哲学、以及人类据以生存的社会信仰的根基。
    我确信,过去曾尝试过的各种价值体系,包括极权政治、战争、宗教、民族主义、各种经济体系、某些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哲学,工艺学和工程学等,它们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它们是建立在错误的人性和社会的概念之上的。并且,无论听上去如何荒谬,我担心,有相当数量的心理学家恐怕也是使用这些关于人性以及社会的错误的偏见和无意的假定进行工作的。因为这些偏见和假定是暗含的和无意识的,它们也就司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受实验的限制,维护和巩固自已。
    在这一章,我希望讨论这些心理学家的这样一些主要的错误,即:他们对人类所能选到的高度持悲观、消极、狭隘的概念,对人类的生活的抱负估计不充分,将人类的心理境界定得太低。从目前心理学的现状来看,这门学科作为一个整体,在偏窄的概念和词汇的指引下,正以有限的手段过分地追求狭隘或琐碎的目标。
    心理科学在表现人类消极方面获得的成功一直比它表现人类积极方面大得多。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大量的缺点、疾病、罪恶,但很少揭示人类的潜力、美德、可能的抱负、或者可能达到的心理高度。心理学似乎自愿放弃其合法管辖区域的一半,而仅局限于另一半,即黑暗、平庸的一半。这种态度绝不是主流的、表面的,相反,它深入了整个文化,是主流的、本质的。在心理学中坚持汉密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